江源區是吉林省白山市的兩個城區之一,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白山市西部,東與撫松縣為鄰,西北與柳河縣交界,西南與渾江區相連,南與臨江市毗連,北與靖宇縣接壤,總面積1348平方公里。 2003年,江源區總人口為總人口268466人。截至2013年,江源區轄6個鎮、4個街道。2013年,江源區實現GDP143億元,比2012年增長4%。江源區是中國黑木耳之鄉、中國松花石之鄉。 境內著名景點有:干飯盆 、棒槌峰、江源湖、神仙谷。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江源區地處吉林省的東南部。位于東經126°23′~127°11′,北緯41° 48′~42 °13′之間,東與撫松縣接壤,西與柳河縣、八道江區毗鄰,南與臨江市交界,北與靖宇縣相連。東西相距69公里,南北相距44.4公里,總面積134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源區地形復雜,河流蜿蜒,溝谷交錯,境內有老嶺山脈和龍崗山脈。老嶺山脈呈北東向貫穿縣區,為江源區與臨江市分界嶺,也是渾江水系與鴨綠江水系的分水嶺。龍崗山脈呈東西向貫穿縣區,為江源區與靖宇縣的分界嶺。龍崗山脈和老嶺山脈為中低山區,而頭道松花江、渾江兩大流域為低山窄谷區。
水文
江源區境內有頭道松花江、渾江兩大水系,共130余條河流。主要河流有:渾江、西南貧河、西北岔河、正岔河、大陽岔河、湯河、大石棚子河、榆木橋子河、石人河等。
氣候
江源區地處中緯度內陸山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東亞季風氣候。冬季長,寒冷,多偏北風;春季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多西南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朗天氣。由于受寒潮的影響,初霜來的早,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時數達2002小時左右。
區劃詳情
2013年,江源區轄6個鎮:松樹鎮、灣溝鎮、大陽岔鎮、砟子鎮、石人鎮、大石人鎮,4個街道:孫家堡子街道、江源街道、城墻街道、正岔街道,共有60個村,29個社區。
交通編輯
靖宇縣境內交通較為便利,主要有201國道與
江源區
白山至二道白河鐵路并行從區境中部橫穿而過,境內全長83千米。另有303省道從西南部石人鎮通過,境內全長32km。省道204江源至靖宇段,在靖宇縣境內全長18km。靖宇縣還有鶴大線、沈長線等5條國省干線公路和渾白線、鴨大線兩條鐵路干線,是白山地區鐵路站點(區域內車站累計11個,乘降所3個)最多的區域,是白山地區輻射各縣(市)和各縣(市)聯系市中心的交通集結點,鎮鎮通油路,村村(60個行政村)通公路。
風景名勝編輯
江源湖風景區位于白山市江源區境內,距江源區政府2公里左右,距白山市中心21公里。風景區為一低山所圍繞的河谷地,北界以分割愛民村與三岔子村的山脊為界,西側是兩座橫亙的低山,南以低山山脊為界。東達谷口,低山圍合的谷地內有一條河流——小清河蜿蜒流淌。
江源湖
神仙谷位于江源區大陽岔境內,201國道北側。傳說曾是神仙住過的地方。雨季來臨的時候,這里煙雨蒙蒙,云蒸霞蔚,景色迷人,有長白山下第一谷之稱。
神仙谷
“九曲峽”為山中小峽,峽長200米,峽中斜流小瀑,蜿蜒九曲。
九曲峽
楓林公園位于正岔街道鎮立新村,毗鄰靖白公路。這里的楓葉有九品、七品、五品之分。色彩豐富,有深紅、桃紅、紫色、金黃、花斑楓葉。
棒槌峰位于201國道南側,是兩座巨大的石峰,有103.8米高,外形像棒槌。
棒槌峰
干飯盆位于白山市江源區境內長白山中,地處長白山南麓,距長白山160公里。景區內有棒槌峰、九曲峽、寒奧地質園、楓葉嶺、石門溝、長白山怪石陣六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