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郊區位于太行山西部,晉東南中部,地處城市近郊,長治盆地東北緣,南連城區、長治縣,北依襄垣、潞城,西靠屯留、長子,東接平順、壺關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冬天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為10.1℃,年日照時數為2260.46小時,晝夜溫差較大,全年無霜期為182-211天,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雨熱同季,適宜多種溫帶作物生長,物產豐富,為上黨盆地之“米糧川”。
概況編輯行政區劃現轄5鎮1鄉、1個旅游開發區、2個街道辦事處、122個行政村。長北街道:鐵三局水泥廠居委會、鐵三局一處居委會、太行鋸條廠居委會、長治水 泥廠居委會、漳澤電廠居委會、電建三公司居委會、三一五地質隊居委會、長北鐵路地區居委會、電務一處居委會、長治合成化學廠居委會故縣街道:王莊居委會、八一居委會、王莊礦居委會、石圪節礦居委會、七四四五居委會、漳村礦居委會、西旺居委會、長鋼居委會、電化社區老頂山鎮:關村居委會、壺口村、小羅村、冀家莊村、溝西村、大羅村、西長井村、石橋村、大天橋村、中天橋村、毛占村、南天橋村、南垂村、關村、莊里村、漳沂村、趙凹村、王村、朝陽村、河頭村、金口村、山門村、嶂頭村、雙橋莊村、杏樹凹村、澗溝村橋上村、雞坡村、鹽店溝村、小龍腦村、瓦窯溝村、滴谷寺村、東溝村、苗圃村、老巴山村、二龍山村堠北莊鎮:師莊村、張祖村、圪坨村、余莊村、神下村、坡栗村、店上村、楊暴村、北津良村、南津良村、針漳村、米家莊村、堠北莊村、湛上村、蔣村、暴馬村、七里坡村、南寨村、小莊村、崔漳村、下秦村、堠西莊村、堠南莊村大辛莊鎮:小常村、澤頭村、小神村、梁家莊村、北寨村、暴河村、漳澤村、壁頭村、下韓村、陳村、張村、西旺村、鹿家莊村、大辛莊村、小辛莊村、果園村、關杜莊村馬廠鎮:馬廠村、高莊村、漳移村、王公莊村、下舍村、澤頭村、臺上村、上省村、上韓村、馬莊村、凹里村、富村、張公莊村、張莊村、李村溝村、李村、墳上村、臨漳村、交漳村、安昌村、安陽村、故驛村黃碾鎮:故漳南村、故漳北村、故縣、葛家莊村、良才村、史家莊村、西溝村、西旺村、東旺村、魏村、坡底村、辛莊村、淹村、貢村、安居村、黃碾北村、黃碾中村、黃碾南村西白兔鄉:西白兔村、窯上村、霍家溝村、小河堡村、漳村、中村、南村
歷史沿革編輯長治郊區地域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一萬年前已有人類在境內繁衍生息。傳說中的堯舜時期,境域為冀州之域。商時為黎國,秦屬上黨郡,漢因之。唐武德元年置潞州區域屬之。宋為隆德府。明屬潞安府長治縣。清沿襲之。民國初廢府、州,改屬冀寧道。屬山西省??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置太行專署。民國34年10月境域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境域區劃數度變遷,但無建制。1976年2月1日長治市郊區。
文化傳說編輯明朝時期的潞州羊堡里,即今天的長治市郊區堠北莊鎮楊暴村,是個漳河環繞、崗嶺連綿、風景秀麗的村莊。刑部尚書暴昭就出生在那里。暴昭的家庭在村里是個大姓。由于祖上世代以務為業,造就了他勤勞儉樸,為人耿直的品德。他勤于耕讀,不敬言笑,少年時期就表現出非凡的天賦和秉性。明朝洪武年間,暴照以國子生的身份授大理寺司務,后又升至大理寺事副丞、少卿等職。作為朝中大臣,暴昭那種忠貞不二的品格更令人起敬。明朝建文末年,發生了明惠帝與燕王朱棣(明惠帝的叔父,后來的明成祖)爭奪皇位的斗爭。為了防范燕王朱棣奪權的陰謀,明惠帝任命暴昭為北平采訪使,負責監視燕五的行動。燕王起兵后,朝廷在真定設立了平燕布政司,并任命暴昭為兵部尚書,負責平燕的全面事務。他與同僚鐵玄等人盡心竭力謀劃平燕大事,同時率軍平亂。但平燕諸軍被擊潰。不久,燕王的軍隊攻破南京城,明惠帝逃亡出走。暴昭被俘后,對燕王奪君篡位的行為義憤填膺,嚴辭痛斥,誓死不屈,最后英勇就義,家族也遭到誅滅。明代,我國曾經涌現出許多抗倭英雄,山西長治人任環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史書將他與余大猷、戚繼光并稱為抗倭的三大柱梁:“倭寇披猖,禍延三省。任環效命留都,余大猷經營兩浙,戚繼光驅馳閩海,類皆大國干城,足以滅此朝食------”他的抗倭事跡在當時廣為傳誦,名播海內“童子皆知任別駕,巋然海上作金城”。任環,字應乾,號復,“世為潞安”(今長治市)人。生于1519年(正德十四年),卒于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僅活了40歲。任環少有大志,早在束發受書的時候,就在墻壁上寫下兩副對聯用以自戒自勉。一副是:“營私者無上,虧行者無親”,一副是:“充海闊天高之量,養先憂后樂之心”。25歲中進士,到34歲為至,做了9年知縣。后來一個偶然的機遇,他的一個妹妹嫁給了皇族“以藩親例”把他派到了抗倭前線的蘇州府去作同知,這才使他在短短一生的最后6年中建立了意想不到的功績,成了一位永垂青史的英雄。資源編輯郊區位于城市近郊,礦產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 工業、經濟發達,技術水平較高,漳澤電廠,長治鋼鐵公司、王莊煤礦、長治合成化學廠等120余家大中型國家、省、市國有企業分布于區內各地,是生產技術、信息反饋、人才資源的首先受益者。長治市郊區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鹽堿灘”之稱,土壤適于多種農作物生長,加之光、熱、水資源豐富,水利工程設施齊全,具備綜合發展農、林、牧、副、漁業和多種經營的優越條件,1999 年全區糧食總產量6。7萬噸,蔬菜總產量25萬噸,鄉鎮企業營業收入達到25億元,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谷子。豆類等。全區依托自然優勢,形成以煤焦、鑄造、建材、冶煉、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是全市的能源小區,目前,全區共有工業企業近4000個(包括鄉營、村辦及個體)。其中規模較大的鄉辦、村辦企業有:年上繳利稅達1000余萬元的長信鋼鐵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粉煤灰水泥的安昌粉煤灰水泥廠、年產15萬噸原煤的故漳鄉東風二礦、年產10萬噸機焦的漳村集化廠、年產4萬噸生鐵的澤頭鐵廠、年產5萬噸啤酒的長治市春泉啤酒廠等。
經濟狀況編輯
改革開放以來,郊區在發展城郊特色經濟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特別是近年來,從實際出發,明確提出了“發展民營經濟,打造三晉強區”,在全市“五年發展爭第一”的奮斗目標,并積極通過改制、掛靠、引進等手段,在工業、農業、三產等領域全方位實施民營化運作,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發展。2001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95億元,財政收入96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4元,全區經濟目前,郊區已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民用航空相互結合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鐵路運輸現有太焦鐵路、邯長鐵路。長治飛機場坐落在郊區大辛莊鄉的果園村和關村鄉的王村之間,民航班機通達北京、太原、鄭州等地,近期機場將進行改造,即將開通南方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