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東鄰京杭大運河。因是麒麟發祥之地,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是中國古代“四大圣賢”之一宗圣曾子故里,隸屬“孔孟之鄉”濟寧市管轄,公元1147年置縣??偯娣e973平方千米。2011年總人口87萬人。轄8個鎮、7個鄉,縣政府駐嘉祥街道。地處魯西南黃泛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全縣最高點孟良山海拔243米。京杭運河流經縣境東北部,趙王河、洙水河、洙趙新河均自西向東,注入南陽湖。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3.9℃,年降水量701.8毫米。礦藏資源有煤炭、石灰巖等。特產嘉祥紅皮大蒜、細毛山藥等。濟寧機場設在境內。主要旅游景點有武氏墓群石刻、尖山崖墓、曾子廟、青山寺、唐柏等。嘉祥是中國孝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石雕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魯錦之鄉和中國手套名城。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44年8月,原屬巨野縣的樂土村、府君廟、范店、黃山頭、吳平坊、龐莊、齊山、馬山、核桃園、魏莊、滿莊、前王莊、后王莊、前山王程店、后山王程店、劉莊、李街、張街18個村劃歸嘉祥縣,同時將嘉祥縣的獨山頭和禹莊劃歸巨野縣。1946年9月,原屬嘉祥縣的辛莊、于莊、太平莊、大店子、店子、寺前鋪、秦嘴、水牛陳、長溝9個村莊劃歸新設的濟北縣。1947年6月,濟北縣第四區劃歸嘉祥縣,改稱嘉祥縣王集區。1949年9月,原濟寧縣的安居、喻屯、王貴屯3個區劃歸嘉祥縣。1953年8月,撤銷南旺縣建制,原屬該縣的黃垓、梁寶寺、馬村、孟姑集4個區44個鄉242個村劃歸嘉祥縣。同時將十一區東南部的小口門等44個村莊劃歸微山縣。1956年3月,濟寧縣西部的三韓鄉、康廟鄉和長溝鎮劃歸嘉祥縣瞳里區。同年9月,安居、唐口、喻屯3個區及瞳里區的長溝鎮、三韓鄉、康廟鄉劃歸濟寧縣。1958年春,原屬巨野縣的薛家莊、南李莊2村劃歸嘉祥縣孟姑集區。同年11月撤銷嘉祥縣建制,大部轄區并入濟寧市;南部滿硐、核桃園一帶30個自然村劃歸金鄉縣;西部仲山、酒莊、孟姑集一帶90個自然村劃歸巨野縣;北部梁寶寺、老僧堂、黃垓一帶124個自然村劃歸鄆城縣。1962年1月,恢復嘉祥縣建制,縣境與前相同。1990年1月,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
區劃詳情
2012年,嘉祥縣轄兩個街道:嘉祥街道,臥龍山街道,十一鎮:梁寶寺鎮、馬村鎮、大張樓鎮、紙坊鎮、金屯鎮、疃里鎮、馬集鎮、仲山鎮、老僧堂鎮、孟姑集鎮、萬張鎮。兩鄉:滿硐鄉、黃垓鄉、714個行政村??h政府駐嘉祥鎮。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嘉祥縣位于山東省濟寧市西部,東經116°06′~116°27′,北緯35°11′~35°38′屬黃河沖積平原。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47.5公里,總面積971.6平方公里。東臨任城區,南接金鄉縣,西靠菏澤市的巨野和鄆城縣,北依梁山縣,東北隔梁濟運河與汶上縣相望。嘉祥縣座落于縣境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0′、北緯35°24′。嘉祥縣東至濟寧22公里,南至金鄉縣城45公里,西至巨野縣城23公里,北至梁山縣城50公里。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至2010年,嘉祥縣探明有煤面積125平方公里、總儲量16.94億噸,梁寶寺煤田煤炭地質儲量10億噸,煤質為氣肥煤,金屯鎮東部,深層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新挑河鄉坡劉一帶煤田面積約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約5000萬噸。嘉祥縣石灰巖探明含量約為90億噸, 既有厚層狀、巨厚層狀石灰巖,也有板狀及條帶狀石灰巖。既有質純灰巖,又有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豹皮狀灰巖和白云巖。
水資源
至2010年,嘉祥水資源總量達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3倍。京杭大運河、趙王河、洙趙新河等大型河道流經縣境,共有大小河流35條,且南有南四湖,北有東平湖,通過京杭運河的南水北調工程更加確保了嘉祥大型工程項目用水的需要。
生物資源
至2010年,嘉祥縣栽培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水稻、棉花、大豆、麻等41科98種136個品種。木本植物主要有毛白楊、泡桐、刺槐、白榆、旱柳、楸樹、歐美楊、大棗、蘋果、杏樹等21科13屬。水生植物17種26屬35種,人工栽培種類有蘆葦、蓮藕、蒲草等。飼養畜禽有牛、馬、豬、羊、雞、兔等13個種類24個品種。水產動物有淡水魚類、蝦類、貝類、中華鱉等9目16科35屬46種。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2011年全縣GDP實現179.23億元,同比增長11%,第一產業25.73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96.68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工業增加值90.13億元,建筑業增加值6.55億元。第三產業56.82億元,同比增長11.6%。按平均人口計算人均GDP為2058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61元。三次產業增加值比由去年的15.2:53.2:31.6調整為14.4:53.9:31.7。 2011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15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9.02億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3.8%,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9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額的41.6%。從投資結構看: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產業投資2.52億元,第二產業投48.13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0.5億元,分別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89%、52.8%、44.4%。 2011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5.49億元,增長13.41%;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68億元,增長22%;其中,國稅收入2.41億元,增長2%,地稅收入3.98億元,增長31.29%,非稅收入1.29億元,增長43.31%。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4234萬元,同比增長22%。另外,煤炭、電廠兩行業繼續作為主要稅源,分別為63146萬元、3184萬元,兩項占財政收入比重達42.8%。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19.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與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76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13.84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75.19億元,增長13.7%。三次產業比例為14.0∶51.8∶34.2,三產比重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8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3.6億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的70%,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6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3.4%。從投資結構看: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產業投資9.9億元,第二產業投88.7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9.4億元,分別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69%、59.9%、33.4%。2013年財政總收入19.54億元,比上年增長6.44%。地方財政收入12.4億元,增長14%,其中,稅收收入10.0億元,增長17.16%,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80.4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24億元,增長13.7%。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優化,文教衛生教育經費支出10.2億元,增長16.8%,高出平均支出增幅3.1個百分點,支出比重達到42.5%;農林水、公共安全、城鄉社區事務等支出分別增長2.2%、14.5%、122%。而嚴控“三公”經費后,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3億元,增長26.3%,支出比重達13.9%。低于全部支出平均增幅6.7個百分點,且增幅連續7個月回落。
第一產業
201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08002萬元,同比上年增加50837萬元,增長(按可比價)2.9%。其中,農業產值427856萬元,同比增加17341萬元,增長2.1%;林業產值達到了10309萬元,同比增加了935萬元,增長3.6 %;牧業產值149330萬元,同比增加30806萬元,增長5.7%;漁業產值4965萬元,同比增加556萬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542萬元,同比增加1199萬元,增長3.4%。 201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3億元,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52.7億元,同比增長4.3%;林業產值達到了1.2億元,同比增長4.8%;牧業產值16.0億元,同比增長2.4%;漁業產值5600萬元,與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9億元,同比增長6.0%。
第二產業
2011年,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8家,實現總產值值130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銷售產值131億元,同比增長19.6%,工業增加值90.13億元,同比增長11.4%,高新技術產值31.1億元,同比增長18.8%,占規模以上產業產值比重20.9%。 2013年,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7家,實現總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銷售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長4.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5%,高新技術產值36.3億元,同比增長39.21%,占規模以上產業產值比重20.63%。
第三產業
2011年,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1億元,比年初增加24.6億元,比年初增長22.9%,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03.2億元,比年初增加16.8億元,比年初增長19.5 %。各項貸款余額62億元,比年初增加8.3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5億元,比年初增加14.2億元 ,比年初增長26.2 %。 2013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86.2億元,比上年增長14%,比年初增加23億元。貸款余額為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6.9%,比年初增加13億元。年底存貸比為47.9%,比2012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從貸款投向看,短期貸款增長16.4%,中長期貸款增長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