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云南省南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部,景洪北接普洱市,東北接普洱市江城縣,東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西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南與緬甸國接壤,國境線長112.39公里??偯娣e6958平方公里。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截至2013年,景洪市轄1個街道、5個鎮、5個鄉。景洪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森林覆蓋率為84.46%,城市綠地覆蓋率為46.65%。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縱貫全境,是中國進入東南亞各國和對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 云南省政府把景洪市定為參與中、泰、緬、老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際合作經濟區計劃的中心城市。 2010年,景洪市生產總值為88.12億元,比2009年增長14.5%。
景洪 ,傣語意為“黎明之城”,古稱“勐泐”、“景隴”,舊稱“徹里”、“車里”。從古至今一直是西雙版納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建制沿革
西漢時,景洪為哀牢地,東漢時,景洪為南涪縣。
旖旎的傣鄉風光(唐)南詔時為茫乃道。公元118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建立景隴王國。元貞二年(1296)設車里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設車里宣慰使司。隆慶四年(1570),宣慰使將轄區劃分為十二版納。民國十六年(1927)改設車里縣。1950年,景洪市全境解放。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后改州)。 1958年設景洪縣。 1993年12月撤縣設市。
景洪市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景洪市地處東徑100°25’至101°31’,北緯21°27’至22°36’。北接思茅市,東北接江城縣,東接勐臘縣,西接勐??h,南與緬甸相接壤,國境線長112.39公里。景洪市面積6958平方公里,東西橫距98公里,南北縱長112公里。
景洪市地圖
地形地貌
景洪市在橫斷山系縱谷區南端,地處瀾滄江大斷裂帶兩側,具山原地形,北高南低,兩側高,中部低,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
水文
景洪市境內江河共71條,屬瀾滄江水系,瀾滄江從西北部思茅市入景洪,從市境東南經勐臘流入緬甸,市內流程150公里。 景洪市境內主要河流水能蘊藏量為191.1萬千瓦。
氣候
景洪市屬北熱帶和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干濕季分明,兼有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優點而無其缺點,日溫差大,年溫差小,靜風少寒,基本無霜。年平均氣溫在18.6°—21.9°之間。全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時日照1800—230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86之間。風向多為東南風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0.5—1.5米/秒,靜風頻率71%。
土壤
景洪市在熱帶、亞熱帶生物氣候和不同地形的條件下,土壤的發育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區域性特性。共有6個土類、13個亞類、36個土屬、65個土種。以赤紅壤、磚紅壤為主,土層深厚,自然肥力高,是全國第二大黑土區。2008年,景洪市利用土地面積956.94萬畝,占景洪全市總面積的92.9%。
景洪市
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西雙版納有高等植物5000余種,陸生脊椎動物500多種,絕
遠眺景洪大部分在景洪有分布。景洪市是著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有動物1861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1種。有高等植物3890種,珍貴樹種340種。珍貴植物有云南石梓、羯布羅香,山桂花、黑黃檀、紅椿、鐵力木、美登木、普文楠等。珍稀動物有亞洲象、印支虎、印度野牛、恒沙猴、犀鳥、綠孔雀、原雞等。
水資源
景洪市水資源擁有量為33.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25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景洪市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錳、煤、錫,還有外露熱泉15處。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景洪市轄1個街道、5個鎮、5個鄉(其中有2個民族鄉):允景洪街道、嘎灑鎮、勐龍鎮、勐罕鎮、勐養鎮、普文鎮、景哈哈尼族鄉、景訥鄉、大渡崗鄉、勐旺鄉、基諾山基諾族鄉。共有16個社區、81個村。
人口民族編輯2010年末,景洪市有12.23萬戶,總人口(戶籍)39.9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2萬人,占總人口的40.57%;少數民族人口28.01萬人,占總人口的70.17%。居住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諾族、瑤族、壯族、回族、苗族等13個世居民族。主要少數民族人口:傣族13.85萬人,占總人口的34.68%;哈尼族7.03萬人,占總人口的17.62%;布朗族8230人,占總人口的2.06%;基諾族2.91萬人,占總人口的0.55%。人口自然比2009年增長率為4.12%。
交通編輯綜述2010年末,景洪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為3338千米??瓦\量1915萬人,比2009年增長3.6%,客運周轉量為14.81億人千米,比2009年增長3.9%;貨運量781萬噸,比2009年增長1.4%,貨運周轉量7.65億噸千米,比2009年增長3.6%。 空運
西雙版納景洪市嘎灑國際機場昆明每天均有數次航班飛往景洪,空中飛行時間約50分。西雙版納國際機場于1990年4月建成通航,距景洪市區約5公里外的嘎灑鎮,每天約有45個進出港航班。西雙版納機場還先后開辟了至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武漢、鄭州、大理、麗江、杭州、北京、廣州等國內航線。也可由景洪經昆明中轉飛往全國各地。2000年2月,景洪至泰國曼谷國際航線正式開通,此后又開通了飛往瑯勃拉邦國際航線。景洪機場為省內重要的中型樞紐機場,國家一類口岸,隨著西雙版納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完畢,新航站樓的投入使用,機場由原來6個停機位擴至15個以上,升格為4D級機場,成為云南省乃至東南亞重要的航空港。2012年,西雙版納機場在全國機場吞吐量排名位居第44位,旅客吞吐量近230萬人次,位居部分省會機場前列。昆明至景洪為國內航線密度最高的空中航線之一,每天近三十班。公路西雙版納景洪市至昆明市的公路里程為550公里左右,全州一市二
縣40個鄉鎮全部通公路,全州總通車里程為3670公里。景洪至勐海、勐臘、大勐龍、打洛等主要干線均為柏油路,現已開通景洪到勐海、勐臘的高速公路,景洪至昆明乘坐臥鋪班車需要7個小時左右。昆明南部客運站站(新螺螄灣旁)的昆明汽車站有長途汽車(含臥鋪車)前往景洪。水運景洪港為水運口岸,景洪港至老撾萬象擁有國際水運航線,中老瀾滄江至湄公河上段多次載貨,境內有橄欖壩和關累碼頭。
經濟編輯綜述
2010年,景洪市生產總值為88.12億元,比2009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5億元,比2009年增長8.6%(可比價);第二產業增加值28.43億元,比2009年增長20.7%;第三產業增加值37.65億元,比2009年增長13.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3.5:33.1:43.4調整為25.0:32.3:42.7。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22155元,比2009年增長13.3%。財政總收入15.66億元,比2009年增長19.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99億元,比2009年增長17.2%;地方財政一般支出22.33億元,比2009年增長17.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67.06億元,比2009年增長29.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9億元,比2009年增長22.7%。
第一產業
2010年,景洪市農業總產值35.29億元,比2009年增長8.7%。其中,農業產值8.76億元,比2009年增長7.3%;林業產值23.27億元,比2009年增長10.1%;畜牧業產值1.91億元,比2009年增長2.0%;漁業產值7578萬元,比2009年增長10.7%;農林牧漁服務業5335萬元,比2009年增長3.5%。農作物播種面積3.49萬公頃,比2009年增長4.0%。 2010年,景洪市主要農產品及產量:糧食播種面積2.91萬公頃,比2009年增長2.6%,糧食產量12.67萬噸,減少2.2%;甘蔗種植面積30.47公頃,產量750噸,減少48.7%;橡膠種植面積12.31萬公頃,產干膠12.92萬噸,比2009年增長6.9%;水果種植面積7873.53公頃,產量18.28萬噸,比2009年增長12.0%;茶葉種植面積1.69萬公頃,產量1.22萬噸,比2009年增長5.0%;水產品養殖面積1846.47公頃,產量1.01萬噸,比2009年增長10.6%;肉類總產量1.19萬噸,比2009年增長2.1%;砂仁2177公頃,產量169噸,減少8.15%;咖啡3097.87公頃,產量3283噸;澳洲堅果2188.67公頃,產量603噸,比2009年增長3.61%;年末家禽存籠134.20萬只,比2009年增長4.4%;生豬存欄18.22萬頭,比2009年增長5.4%;大牲畜存欄2.45萬頭,減少2.9%。
第二產業
2010年,景洪市工業總產值為26.65億元,比2009年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24.64億元,比2009年增長22%。從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1.24億元,比2009年增長9%;重工業產值23.41億元,比2009年增長22.8%。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4.82萬元,增加39.59萬元。主要工業產品及產量:發電量64.70億千瓦時,比2009年增長10.2%;鐵礦石原礦45.46萬噸,減少19.2%;精制茶葉777噸,減少26.8%;水泥23.34萬噸,減少29.4%;自來水產量1853萬立方米,減少1.3%;中成藥204噸,比2009年增長48.9%;鐵合金7509噸,減少11%;果汁及果汁飲料624噸,比2009年增長227.6%;啤酒1.4萬升。
第三產業
2010年,景洪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27億元,比2009年增長19.5%。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7。 發行報刊期數5.3萬份,比2011年增長1.9%。 2012年,景洪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89.39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18.3%,其中國內游客557.91萬人次,比2009年增長17.7%。旅游社會總收入53.67億元,比2011年增長42.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4968.5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62.3%。航班架次(起降)1.77萬架次,減少2.2%,接送旅客188.74萬人次,減少2.8%。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08年,景洪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5所,已形成了包括幼兒教育、義務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完整的教育體系,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2010年,景洪市有各類學校120所,在校學生7.91萬人,教職工41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5%,初中適齡少年毛入學率109.18%。
科技事業
2008年,景洪市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市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44% ,科技成果轉化率達 66% 。擁有各類各級專業技術人員4435人,其中:中級職稱近700人。 景洪還有4個國家、省屬科研單位,即: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中國實驗動物云南靈長類中心、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普文試驗林場。
文化事業
2008年,景洪市有文化事業單位15個。業余時間開展活動的機構115個。市屬國辦公益性文化設施25個,有市圖書館、文化館、民族歌舞團等。城鄉電視網絡基本形成,廣播覆蓋率88% ,電視覆蓋率達94% 。全市擁有各類運動場400多個,群眾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景洪市還兩次代表國家隊、云南省隊參加香港國際堆沙比賽,并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 2010年,景洪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8%。 2012年末,景洪市郵電業務總量5.55億元,比2011年增長25.6%。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1.49萬戶,減少4.8%,移動電話用戶49.70萬戶,比2011年增長34.9%。
衛生事業
2008年,景洪市擁有市級衛生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3個、加上州屬,企業屬達150多個。 2010年,景洪市有醫療衛生機構18個,有病床611張(鄉級401張),每千人擁有病床1.54張。有衛生人員588人(鄉級27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89人,每千人擁有衛技人員2.4人。有村衛生室89個,鄉村醫生243人。有民營醫院7家、個體診所215個。
民俗文化編輯文化
景洪有著獨特的貝葉文化, 歌舞文化有基諾族大鼓舞、 哈尼山歌等。
節日
景洪市的民族節日有傣族的“潑水節”、哈尼族的“嘎湯帕節”、拉祜族的“拉祜擴節”、基諾族的“特懋克節”,瑤族的“盤王節”等。
文化遺產
景洪市的傣族章哈、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傣族潑水節、 基諾族大鼓舞 等被文化部批準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