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位于忻州地區南部,太原市西北。隸屬于忻州市管轄。國土面積2058平方公里,轄4鎮、10鄉、1個居民辦事處、381個行政村。東部與忻府區、陽曲毗鄰,南接婁煩、古交,西鄰嵐縣、岢嵐,北靠寧武、原平。是太原、忻州和西北部縣區聯系的重要樞紐,忻黑線、寧白線、忻五線、康北線網絡分布,寧靜鐵路即將通車,太古嵐鐵路規劃建設,太佳高速已建成通車,忻保高速全面開工,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行政區劃編輯2001年區劃調整后,靜樂縣轄4個鎮、10個鄉:鵝城鎮、杜家村鎮、康家會鎮、豐潤鎮、堂爾上鄉、中莊鄉、雙路鄉、段家寨鄉、辛村鄉、王村鄉、神峪溝鄉、娘子神鄉、娑婆鄉、赤泥洼鄉??h政府駐鵝城鎮。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靜樂縣與忻府區、陽曲毗鄰,南接婁煩、古交,西鄰嵐縣、岢嵐,北靠寧武、原平,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市南部,東經111度9分,北緯38度3分。國土面積2058平方公里,縣城距太原89公里,距忻州91公里,既在省城1小時經濟圈內,又在北京400公里旅游圈中。
地貌
靜樂縣東、南、北三面環山,尤以東部山地較高,海拔在2000米以上。西部較低,與嵐縣合成一個小型盆地。境內諸山均屬呂梁山脈。其主要山峰北部有大車山,東有萬花山、巾字山,南部有高金寨山等,海拔除高金寨山1932米外,其余均在2000米以上。中部和西部為黃土丘陵區,地形較為破碎。
氣候
靜樂縣氣候四季分明,十年九旱,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暖熱且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為 7度,一月均溫零下9度,七月均溫23度,年降雨量380至500毫米,無霜期120至135天。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靜樂縣礦藏有煤、鐵、鋁、云母等,其中尤以煤為多,煤屬大寧煤田,煤質優,屬無煙煤。工業主要有采煤、水泥、化肥、針織、機械、電機、農修、修配、副食加工、皮革、陶瓷、服裝等行業。
土地資源
截止2010年,靜樂縣有耕地4952萬畝,糧食作物主要有谷子、莜麥、山藥、糜子、黍子、小麥、豆類、玉米、高梁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菜籽。
人口編輯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靜樂縣總人口155740人,其中,男性人口84355,女性人口71385,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18.17:100。戶籍人口152268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4%,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13.37%??側丝谥?,城鎮人口25975人,鄉村人口為129765人。 交通運輸編輯靜樂縣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有途經臨縣磧口至忻州的干線公路省道忻黑線,和寧白線。通往太原的干線公路有太佳高速,2012年忻保高速將通車。此外還有礦區公路與簡易公路多條,溝通著全縣各鄉鎮和大部分村莊、礦點。 干線公路有3條,即忻磧線公路、太寧線公路、忻保線公路,過境總長116公里??h級公路有3條,總長73公里。鄉村公路總長87公里。共有20個鄉鎮通了公路,有403個村通汽車,占靜樂縣自然村總數的89.6%。 截至2013年底,全縣通車里程達1077公里,縣道112公里,鄉道508公里,村道370公里,公路密度達5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縣14個鄉鎮381個行政村,已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有356個行政村通公路,行政村通公路率達到93.4%;有200個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油路率達到52。5%有362個行政村通客運班車,村通班車率達到95%;基本形成了以省、縣道為主干線,輻身鄉、村道的公路網絡體系。 全縣有兩個鄉鎮四級汽車站,農村客運班線19條,客車30輛,22個候車亭和201個招呼站牌,全年實現客運量152。7萬人,客運周轉量11360萬人公里,貨運量262。8萬噸,貨運周轉量20322萬噸公里。風景名勝編輯文峰凌霄文峰凌霄是一處人文景文峰塔觀。高聳的文筆塔,屹立于縣城東北的岑山之顛。復建于2006年,成為靜樂城醒目的一處亮點。如今,文峰塔在岑山頂上凌霄突起,氣勢宏偉,與天柱名山、風神山遙相呼應,同半山的文廟古建容為一體,自成一景。懸鐘神韻懸鐘神韻懸鐘山,又名饅頭山,地處靜樂東部康家會鎮境內,屬天然花崗巖山體。是中國北方少有的石林景觀。顯字佛崖顯字佛崖顯字佛崖,位于縣境東北堂爾上鄉的萬華山上,山洼里依山而建的清涼寺,因廟宇無梁而獨特,更因山崖峭壁上奇妙的“顯字崖”而出名。名優特產編輯莜面窩窩又叫莜面栲栳栳,是用莜面(是由莜麥加工磨制而成的)做成的一種面食。 制作精致,吃著有筋,耐饑抗寒,富有營養。莜面栲栳栳也是山西的名特產。靜樂剪紙靜樂剪紙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達百余件,集入《山西民間剪紙》中80多件,有不少傳統精品曾在英、法、韓、日等國家和地區參展?!度嗣袢請蟆?、《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和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都曾為靜樂民間剪紙作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