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達湖廣,東瞰吳越,西帶川秦,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自商周(約公元前16世紀)以來,歷代都在此設州置縣,屯兵積糧,為兵家必爭之地。荊門市為地級市,為世界文化遺產——明代皇家陵寢明顯陵所在地,轄鐘祥市、京山縣、沙洋縣、東寶區、掇刀區以及漳河新區、屈家嶺管理區和荊門高新區,總人口300余萬,版圖面積1.24萬平方公里。荊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趨完備,在湖北實施的“一帶兩圈”區域發展戰略中,荊門處于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之內,緊鄰武漢城市圈,既占“兩圈"地理之便,又享“兩圈”政策之利,工業經濟全省第四,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中國歷史第一縣權縣建立于此,郭店楚簡、戰國古尸等轟動世界的歷史文物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遺產、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明顯陵和楚漢古墓群、屈家嶺文化遺址等分布于此。這里養育了道教創始人之一老萊子、一代楚辭文學家宋玉、南宋理學家陸九淵、楚國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等著名歷史人物,留下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傳頌的歷史典故。自然環境編輯荊門位于湖北省中部,地跨東經111°51'--113°29',北緯30°32'--31°36'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31公里,全市國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67%。荊門東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荊山之靈脈,南擁江漢平原之富庶,山川秀美,人杰地靈,物產豐富,境內北部層巒疊翠,中部崗嶺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區、丘陵、平原、湖區地形兼具、優勢兼得。荊門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溫暖季風型氣候,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全市年平均氣溫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荊山處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西北和中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東部和南部為平原湖區,地面高程多在30~50米。河流東部為漢江及其支流;西北部屬漳河水系,均南入漳河水庫;南部屬長湖水系,均南入長湖。荊門市距武漢市217公里;南連荊州,與江陵、潛江、天門毗鄰,距荊州市80公
老萊娛親里;西扼宜昌接渝蜀,與南漳、遠安、當陽交界,距湖北第三大城市宜昌市120公里;北望湖北第二大城市襄陽達中原,與宜城、隨州相連,距襄陽市111公里,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荊門位居鄂中,介孝感、宜昌、荊州、襄陽、隨州5市間。全市國土面積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67%。其中,京山縣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6.48%;沙洋縣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6.12%;鐘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6.18%;東寶區1122(1528-4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9.05%;掇刀區563(643-80)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55%;漳河新區486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92%;屈家嶺管理區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77%;沙洋監獄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95%。荊門地域東、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開形,形成低山坳谷、丘崗沖溝和平原湖區兼具地勢。東北部的鐘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處大洪山南麓,地質特征為褶皺斷塊
天鵝湖公園 (12張)
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鹽巖、碎屑巖以及元古界變質巖構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海拔為鐘祥市客店鎮的齋公巖,高程1050米;西北部的東寶區地域是由大巴山東延至???、南漳的荊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線由東西轉為北西至東南,蜿蜒形成荊山余脈。主要由二疊三疊紀石灰巖組成,形成坳谷、沖溝分割起伏和緩的低山、丘陵或崗地。最高海拔為東寶區栗溪鎮境內的裴山,高程684米;中、南部漢江兩岸的鐘祥市、京山縣部分和沙洋縣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沖積和湖泊淤積,形成平原湖區。最低海拔高程為沙洋縣境內的長湖湖底和京山縣永隆鎮潘家灣河床,高程27米。區域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網交織,堤垸縱橫,是全市糧棉集中產區。氣溫全年平均氣溫荊門15.8℃(比歷年偏低0.3℃)、鐘祥16.7℃(比
東寶山塔歷年偏高0.6℃)、京山16.5℃(比歷年偏高0.1℃);年極端最高氣溫荊門、鐘祥、出現在7月25日分別為36.4℃和37.3℃,京山出現在7月26日為37℃。年極端最低氣溫荊門出現在1月3日為零下5.3℃;鐘祥出現在1月16日為零下4.5℃;京山出現在1月8日為零下7.6℃。年最高氣溫≥35℃的日數荊門4天、鐘祥18天、京山14天;年最低氣溫≤0℃的日數荊門32天、鐘祥29天、京山35天。1月氣溫偏低明顯且比歷年偏低1.8~2.6℃,≤0℃日數有20多天,荊門上旬平均氣溫是建站以來同期最低的一旬,京山為1977年來最低年份。春季季平均氣溫偏高0.5~1.7℃,季最高氣溫荊門35.8℃、鐘祥36.3℃、京山36℃,均為歷史有記錄以來最高值。夏季季平均氣溫荊門、京山偏低0.4~1℃,鐘祥則偏高0.4℃。8月上旬氣溫偏低十分明顯,荊門偏低4.6℃,為近20年來同期最低,京山偏低3.5℃,為建站以來歷史最低。秋季季平均氣溫偏高0~0.4℃。但是9月氣溫明顯偏低,荊、鐘、京3站月平均氣溫均為近30年來最低,荊門站中旬平均氣溫18.6℃為1958年建站以來最低值。降水全年降水量荊門696.9毫米(比歷年偏少26.6%)、鐘祥684.4毫
京山縣米(比歷年偏少29.5%)、京山707.4毫米(比歷年偏少34.7%)。全年降雨(雪)日數荊門89天、鐘祥81天、京山93天;≥50毫米降水荊門站出現1次,鐘祥、京山各有2次。降水大部分月份均為偏少,其中1~4月連續4個月均偏少明顯,出現明顯旱情;進入汛期以后,強對流天氣過程頻繁,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從降水量月季分布上來看,仍以偏少為主;入秋后,冷空氣活動頻繁,先后出現多段連陰雨天氣過程,尤其是11月降水偏多明顯。日照全年日照時數荊門1601.2小時(比歷年偏少10.9%)、鐘祥1689.7小時(比歷年偏少11.4%)、京山1936.6小時(比歷年偏少0.9%)。上半年1~5月期間日照較為豐富,以偏多為主,其余月份則以偏少為主,9月偏少尤為明顯,偏少4~5成。資源編輯土地全市土地面積122.44萬公頃(不含沙洋農場0.9551萬公頃
荊門夜色 (2張)
)。其中,農用地101.5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2.9%,建設用地13.59萬公頃,占11.1%,未利用地7.35萬公頃,占6%。在農用地中,耕地49.66萬公頃,園地1.98萬公頃,林地38.2萬公頃,草地0.01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46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49萬公頃,其他土地1.7萬公頃;在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3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0.62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67萬公頃;在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2萬公頃,草地2.68萬公頃,其他土地0.47萬公頃。全市人均占有土地6.11畝,人均占有耕地2.53畝。
動植物
境內維管植物有172科755屬1647種,其中蕨類植物27科40屬79種;裸子植物7科17屬24種;被子植物138科698屬1544種。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17科553屬1220種;單子葉植物21科145屬284種。在維管植物總類中,喬木類植物有54科142屬453種,灌木類植物有65科184屬479種,藤本類植物有23科63屬147種,草本類植物有123科608屬1247種。用材類植物有43科114屬280種。在全市植物資源類型植物中,淀粉植物類86種、食用油脂植物類37種、維生素植物類16種、野生蔬菜76種、野果植物類46種、蜜源植物182種、藥用植物1011種、用材植物87種、纖維植物143種、香料植物97種、工業用油脂植物138種、園林花卉705種、能源植物107種。全市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櫟樹、刺槐、泡桐、對節白蠟、銀杏、桂花、香樟,其中國家二級、省級珍貴樹種11種。馬尾松、杉木、銀杏、香樟等樹種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南部平原湖區。全市林業用地面積44.53萬公頃,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35.9%,其中森林面積40.53萬公頃,人均擁有森林面積2.03畝?;盍⒛拘罘e量1752萬立方米,畝均蓄積2.88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6.9%。全市主要陸生野生動物170種,其中鳥類100種、獸類7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紅腹錦雞、小靈貓、貓頭鷹、灰鶴、白尾鷂等20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果子貍、狗獾、豬獾、黃腹鼬、豪豬、紅白鼬鼠、豹貓、華南兔、綠頭鴨、白鷺、棕腹啄木鳥、畫眉、蒼鷺、灰雁、烏鴉、環頸雉、八哥、灰喜鵲、董雞、王錦蛇、銀環蛇、湖北金線蛙、黑斑蛙等,分布在全市各個鄉鎮。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2499公頃。
礦產
世界文化遺址 明顯陵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尤以非金屬礦具有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的特點。全市探明礦種50多種,已開采23種礦產,225個開采礦區。其中,市直屬5種,4個礦區;鐘祥市10種,76個礦區;京山縣8種,87個礦區;沙洋縣4種,9個礦區;東寶區7種,35個礦區;掇刀區6種,12個礦區;屈家嶺3種,7個礦區。已探明儲量并得到開發利用的礦產主要有煤炭、石膏、磷礦、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制灰用灰巖、累托石、白云巖、磚瓦用粘土、玄武巖、礦泉水等23種。截至2011年底,保有資源儲量(包括占用和未占用)分別為,累托石698萬噸,居全國之首;石膏、磷礦石、白云巖、水泥用灰巖、硅石儲量居全省前列,分別為11.18億噸、8.38億噸、1.35億噸、3.04億噸和1.06億噸。已探明的23種主要礦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價值和經濟價值,主要礦產累托石儲量居全國之首,石膏、磷塊巖、白云巖、石灰巖儲量居全省第一位。荊門礦產資源豐富,全市探明礦種50多種,礦床(點)543處,探明儲量并開發利用的礦產達23種。尤其是非金屬礦具有礦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等特點。其中,在石油鉆探和航天工業等領域有廣泛用途的累托石儲量673萬噸,居全國之首;石膏、白云巖和水泥用石灰巖儲量居湖北省第一位,分別為11.6億噸、12.5億噸和6億噸,磷礦石儲量3.6億噸,居省前列。
水利
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條,水域面積18.49萬公頃,地表水、地下水總量為40.1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28萬千瓦。境內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泉眼、水庫星羅棋布,地下水和地表水十分豐富。全境大小河流900余條,形成以漢江中下游、漳河、長湖和府環河為主的四大水系,連接著58座湖泊556座大中小型水庫、71處河壩和12.95萬口堰塘,全市水域面積18.52萬公頃。據測算分析,轄區內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3.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5.4億立方米,除去重復計算量12.94億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總量為46.13億立方米。過境河流主要有漢江、漳河和富水河;入境河流主要有蠻河、長壽河;出境河流主要有京山河、天門河、西荊河。漢江皇莊站多年平均過水流量1710秒立方米,過境水量504億立方米;漳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91億立方米。境內百畝水面以上湖泊58座,正常蓄水位容積5.5億立方米。其中,千畝以上水面的湖泊19座,正常蓄水位容積5.33億立方米。較大湖泊為長湖,正常水面11.34千公頃,鏡月湖、借糧湖、彭冢南湖、林湖、賀呂湖、蝦子湖、黃蕩湖次之。蓄水工程有大型水庫7座(外管3座)、中型水庫29座(外管4座)、小(Ⅰ)型水庫157座(外管2座)、小(Ⅱ)型水庫363座,另有2座在建未驗收投運,總庫容49.9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26.43億立方米(不含外管水庫);12.95萬口塘堰總容積2.5億立方米。引水工程主要分布在漢江沿線,有大小引水閘16處,引水流量210.7秒立方米;71處河壩可蓄水量5961.1萬立方米,引水流量20.6秒立方米。提水工程有大中型電灌站77處,年提水能力3.17億立方米。機電工程35處裝機97臺,容量2657.7千瓦。
林業
荊門平原土質深厚肥沃,丘陵崗地宜草宜木,土地自然生產力高。全市各類土地面積1219.26千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49.4千公頃,森林面積340千公頃,淡水養殖面積5.95千公頃,人平分別為1.2畝、1.7畝和0.3畝。森林覆蓋率35.7%(極高),活立木蓄積量1120萬立方米,樹木136科251屬485種。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8.72萬人。人口出生率9.26‰,人口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長率4.24‰。
民族
全市有39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300.5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99.55%。少
漳河新區數民族有回族、苗族、土家族、壯族、滿族、蒙古族、彝族、土族、瑤族、布依族、藏族、黎族、侗族、維吾爾族、白族、水族、仡佬族、朝鮮族、佤族、畬族、哈薩克族、傣族、仫佬族、怒族、哈尼族、納西族、柯爾克孜族、裕固族、羌族、傈僳族、達翰爾族、毛南族、東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京族、獨龍族、門巴族等38個。少數民族人口1.3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45%。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2.61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24.57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9.84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42.0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5.18億元。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15元。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9.5%。
第一產業
俯瞰荊門荊門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綜合優勢突出,是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有“中國農谷”金字招牌。作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豬和水產品產量均居湖北省前列。201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7.93億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64.49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5.18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4.62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6.44千公頃。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267.60萬噸,增長2.1%;棉花4.77萬噸,油料38.80萬噸,蔬菜197.83萬噸。全年肉類總產量42.24萬噸,禽蛋產量15.13萬噸,水產品產量49.17萬噸。
第二產業
崛起的荊門 (8張)
荊門工業體系日臻完備。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機電、紡織為主的產業新格局,擁有以中石化荊門分公司、荊門熱電廠、葛洲壩水泥廠為代表的中央、省屬企業,以金龍泉啤酒集團、京山輕機、洋豐集團、寶源木業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業。荊門已經成為中西部承接境外和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先后引進了李寧工業園、福耀汽車玻璃、中糧集團、中海油、中集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項目。2013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5.75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4.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92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69.23億元,實現利潤124.21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7.81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5%。
第三產業
屈家嶺桃花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95.4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6.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9.40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44.66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50.82億元。全年進口總額15945萬美元,出口總額61752萬美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資額26275萬美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21.25億元。其中,單位存款336.61億元,個人存款738.57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0.4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00.77億元,中長期貸款256.68億元。全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34.47億元,保險賠款及給付11.66億元。
社會編輯科技事業
2013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機構10所,科研機構從業人員1178人。全市立項實施科技計劃項目82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36項。專利申請量1380項,專利授權量828項。全市共有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機構55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4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15000臺(件),企業獲得強制性認證證書139張。全市共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3個。全市共有地震臺(站)4個。
文化事業
201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5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76.38萬冊;共有博物館3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6個。年末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7.45%,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55%,有線電視入戶率38.52%。
衛生事業
2013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65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8個,婦幼保健院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衛生機構人員數204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5389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6335人,注冊護師、護士6306人。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1452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3339張。
體育事業
2013年共舉辦大型體育活動12次,在省級以上運動會獲獎牌234.5枚,其中金牌103.5枚、銀牌70枚。全年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12次,年末擁有全民健身路徑335條。年內電腦體育彩票銷售額14680萬元。
社會保障
2013年末,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2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18.01萬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36.02萬人,年內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4189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2.90萬人,參加醫療保險城鎮居民52.77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186.44萬人。全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7.38萬人,農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7.76萬人。年內實際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及棚戶區改造房14203套。全市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8367張,共入住人數7691人。
城市建設
截至2013年,城市建成區(中心城區)面積54.05平方公里,公園面積255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7%。中心城區污水排放量5145萬噸,污水處理量4409萬噸;生活垃圾清運量16.57萬噸,生活垃圾處理量16.57萬噸。電力、通信、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斷充實。
友好城市
1981年,荊門市被國家列為對外開放城市。荊門市相繼與澳大利亞圖文巴市、日本大分縣日田市、新西蘭陶泊市、立陶宛克萊佩達市、吉爾吉斯斯坦卡拉巴特市、美國新墨西哥州里奧蘭曹市、美國俄亥俄州蘭卡斯特市、國里奧蘭曹市、羅馬尼亞泰古奇市、日本二本松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納帕市、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卡塞塔市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北格蘭蓋瑞市簽訂了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備忘錄,并以此為平臺,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不斷與國外開展實質性交往。
文化編輯方言
荊門的方言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西南官話,沙洋、京山、東寶、掇刀、屈家嶺的方言均屬于此類方言,鐘祥也有部分人的方言為西南官話;另一類為北方方言,主要是鐘祥地區的方言。
特色飲食
荊門特產有:鄭大哥野鴨、十里風干雞、紀山龍米、魚糕、葛粉、藜蒿、茶葉、金龍泉啤酒、京山橋米、泡菜、米茶、香干、雪棗、鹽池白酒、黃金港白酒等。鄭大哥野鴨:采用江漢流域河湖港汊、水庫堰塘自然放養、自然采食的野鴨。加工產品采用二十八味中草藥,經過十六道工序秘制而成。肌肉厚重,骨質松脆,香氣四溢,野味十足。入口美妙無窮,妙不可言,肉和骨頭都可吃,非常適合啃食、下酒,是難得的休閑美食。十里風干雞:又名“劉皇叔婆子雞”。這種雞易保存又不失新鮮,醇香、軟嫩,老少皆宜,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系劉備之妻孫尚香腌制發明,已有1800多年歷史。它采用獨特的腌制手法,風味獨特,醇香軟嫩,不油不膩,回味悠長,易保存又不失新鮮,老少皆宜,深受各地老百姓喜愛。京山橋米:紀山龍米,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在明朝時就被御封為皇宮貢米。
石榴花(市花)野生葛粉:以其延年益壽的獨特功效而暢銷海內外,成為日本皇室貢品,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葛粉之鄉”的鐘祥市客店鎮是葛粉的主產地。雪棗:因原產于本市子陵區八角鄉,又名八角雪棗。創始于宋末,明代漸有名氣。采用當地優質糯米和荊門象山的蒙、龍、惠、順四泉泉水精心制作。魚糕:北宋時期魚糕即為名菜,到了南宋,魚糕在荊門成為酋長敬祖的供品,明清時期成為富賈豪門、行會、幫會、婚喪喜慶等筵席上的第一道菜肴。
市花市樹
石榴花(市花):
雪松(市樹)1993年被定為我市市花。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熱帶則變為常綠樹。重瓣的多以觀花為主;單瓣的則以觀果為主,果皮可入藥。因其花果美麗,栽培容易,深受人們喜愛?;ㄆ谠?-7月,被列入農歷5月的“月花”,有“五月石榴紅似火”的詩句。我市象山大道、虎牙關大道等多條道路及廣場游園廣泛種植有石榴。 雪松(市樹):1993年被定為我市市樹。又稱香柏,是松科、雪松屬植物的統稱。常綠喬木,大枝一般平展,為不規則輪生,小枝略下垂。我市虎牙關大道就是“市樹市花”一條街,許多單位院內也種植有雪松。教育編輯截至2013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75所,其中大學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2所、普通中學122所、小學231所、特殊學校3所、幼兒園206所。年末在校學生數327399人,年內畢業生數98646人。全市專任教師數22523人。荊楚理工學院為荊門市唯一一所省市共建的本科院校,學院位于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象山大道33號,在風景秀美的白龍山麓。于2007年3月在原荊門職業技術學院、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合并基礎上建立的一所公立省屬本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
沙洋縣景觀2008年,全部免除了該市城鄉2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按每生1500元標準資助2.1萬名貧困中職學生入學,按每生3000元標準資助200名大學貧困新生入學。荊門職教集團順利組建,兒童育教大樓如期建成。建成33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文化中心戶、93個農民健身工程項目和503家農家書屋,《十二月等郎》應邀在國家大劇院成功展演,并在上海等地進行了商演。以迎奧運為主題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荊門籍運動員在北京殘奧會上取得4金2銀2銅的優異成績。省十三運會籌備工作全面啟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達到8萬余戶。
交通編輯交通樞紐優勢明顯。焦柳鐵路、長荊鐵路和荊沙鐵路在城區匯集,已建成通車的襄荊高速、荊宜高速、隨岳高速和武荊高速公路在此交織成網。臨長江、踞漢江,南水北調中線的江漢運河貫穿境內,水運資源得天獨厚。市中心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宜昌三峽國際機場、襄陽劉集機場均在100公里左右,境內鐘祥冷水機場將按4C級標準擴建成以貨運為主、客運為輔的民用機場,形成鄂中地區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
鐵路
焦柳鐵路、長荊鐵路(擴能改造)、蒙西華中重載鐵路(建設中)、滬漢蓉沿江高速鐵路(規劃)、太原至南寧高速鐵路(規劃)、襄荊宜城際鐵路(規劃),轄區內設有荊門站、荊門南站(滬漢蓉沿江高鐵、襄荊荊城際)、荊門東站、鐘祥站、京山站、沙洋站(建設中) 等。荊門站荊門站地處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湖北省荊門市,焦柳、長荊鐵路線在此交匯,焦柳線上行方向距離月山站623公里,焦柳線下行方向距離柳州站1028公里,長荊線上行方向距離漢口站243公里。屬客貨二等站。截止2013年6月止,荊門站每日接發50趟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長春、沈陽、重慶、成都、南京、合肥、杭州、南昌、長沙、西安、太原、鄭州、石家莊、貴陽、昆明、柳州、遵義、岳陽、衡陽、株洲、張家界、懷化、信陽、湛江、九江、無錫、鎮江、常州、阜陽、六安、商丘、洛陽、南陽以及省內武漢、宜昌、襄陽、十堰、恩施、鄂州、黃石、隨州、利川、紅安、麻城、黃州、當陽、宜城等城市。 京山站京山站設有站臺2座,共有2條股道,包括1條正線和1條到發線。京山站建筑面積170860㎡,其中,站房建筑面積9245㎡、站前高架人行平臺、無站臺柱雨棚、地面層人行通道、地面層停車場。京山站站房設計有如一只展翅的大鳥,寓意千年鶴歸、九省通衢及中部崛起。站房主要分為地面層、站臺層、高架層。首層為鐵路橋梁結構,上層則為大跨度空間流線型金屬鋼結構,主拱最大跨度為116m,高度為50m,最高點距離地面58m??蓪崿F“等候式”及“通過式”相結合的進站模式,而旅客更可在站廳俯瞰所有??坑谡九_上的列車。 鐘祥站鐘祥火車站在鐘祥境內全長67公里,穿越5個鄉鎮,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武漢、合肥、南京、無錫、蘇州、杭州、重慶、成都、宜昌、荊門、襄陽等城市客運列車。
公路
荊門站素有“荊楚門戶”之稱,擁有得天獨厚的公路交通交通環境。2002年襄荊高速建成通車,結束了荊門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逐步形成了四縱連三橫,一環繞荊門公路的公路主骨架,四縱即襄荊高速、207國道、寺沙公路、安京公路和京天公路,三橫即皂當公路、漢宜公路、荊潛公路和荊南公路,一環即荊門城區至鐘祥、鐘祥至京山、京山至沙洋、沙洋至掇刀;以縣鄉油路為支脈,以鄉村公路為基礎的,輻射各縣市區、連接各鄉鎮、通達各鄉村的干支搭配、內外聯通的全市公路網絡;鄉鄉鎮鎮通了油路,村村通了公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1522.114千米,公路密度按土地面積計算為90.37千米/百平方千米,按人口計算為39.01千米/萬人。全市有高速公路313千米,國道127.859千米,省道746.979千米,縣道854.739千米,鄉道4507.622千米,專用公路38.626千米,村道4933.289千米。全市有等級公路10840.50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13千米,一級公路84.583千米,二級公路1169.61千米,三級公路1010.063千米,四級公路8308.245千米,等級公路比重為94.08%,等外公路636.613千米。全市公路養護里程11199.297千米,其中列養里程1913.604千米(國道127.859千米、省道746.979千米、縣道列養里程854.739千米、鄉道列養里程184.027千米)。荊門城區繞城公路(建設中)、G42滬蓉高速公路(武荊段、荊宜段)、G55二廣高速(襄荊段)、棗石高速(建設中)、G4W2隨岳高速公路、荊新一級公路等交匯在此。旅游編輯明顯陵(Xianling M
世界文化遺產 明顯陵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位于湖北省荊門鐘祥市城東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壑獻皇帝和母親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中國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寢。漳河位于湖北省荊門、宜昌、襄陽三市交界處,地處古三國戰場的中心地帶,是張家界、古隆中、長江三峽等旅游熱線的黃金腹地。漳河水庫是攔截長江中游北岸支流沮漳河的東支──漳河及其支流建成的水庫群,通過3段明槽串聯成整體。位于漳河境內的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漳河水庫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工程宏偉,水域寬闊。亞洲第一大人工土壩李家洲大壩氣勢恢弘,腰斬桀驁不馴的漳河而形成庫容20.35億立方米、水面10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漳河水庫象山風景區國家3A級景區,位于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是一座以歷史文化為背景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區。象山風景區占地面積78公頃,景區內山、泉、湖、河相映成趣,樓、臺、亭、閣顧影生輝?,F建有華夏藝林園、動物園、盆景園、游樂園、百花園、張自忠紀念館、陸夫子祠、荊門歷代廉吏館、荊門鄉賢館等景區景點。荊門歷史上“三臺八景”中的講經臺、老萊山莊、唐安古柏、西寶曇光、龍泉十亭均位于此。園內山體摩崖石刻隨處可見,文明湖常年碧波澄清,蒙、龍、惠、順四泉冬暖夏涼,常年不竭。年接待游人100萬人次以上,每年舉辦展覽、交流活動10多次,現已成為市傳統教育基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市廉政教育基地。黃仙洞及大洪山溶洞群“天下第一洞府,人間罕見云盆?!薄包S仙山里黃仙洞,高廣悠深氣勢宏,天下第一清譽遠,迎來游客探崢嶸?!秉S仙洞,俗稱黃金洞,是國家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位于大洪山脈之南麓,坐落在鐘祥境內,距郢中鎮六十六公里。 屈家嶺文化遺址位于屈家嶺管理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山川、河流風光秀麗,為華中自然風光旅游帶。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家嶺遺址,中外聞名,是新石器時代的一處文化遺產,距今4600余年,為長江流域古文化的代表之一;有雁門口古戰場、天子寨、綠林關、白龍觀風景區、六大禪寺遺址、梁莊王墓等著名古墓群、古戰場遺址、古文化遺址、古寺廟遺址;有著名的現代革命紀念地黎家集蘇維埃政府舊址、革命烈士就義舊址、黃家沖修械所舊址、下洋港迫降舊址、王家咀遇難舊址、棗樹嶺烈士墓等;有獨具特色的中南地區最大規模的梅花鹿養殖基地;還有萬畝桃園,已種植桃、梨、桔等水果3萬余畝,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物古跡與幽美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大洪山南麓山脈,距鐘祥市區郢中鎮30千米。從武漢市走207國道轉皂當公路可到達。距武漢市區約190千米。是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自然生態旅游區。公園面積159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3%,平均海拔350米,最高海拔565.4米。公園屬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公園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氣象景觀之精華,融奇花異草、古樹名木、珍禽異獸、古洞飛瀑于一體,有稱之為華中絕景的鷹子洞瀑布,氣勢磅礴的柳門口三疊飛瀑,有險峻陡峭的百丈深澗,幽靜祥和的上下天池;有多種獨具生態價值、觀賞價值的動、植物。鷹子洞瀑布落差40余米,兩側橙黃色的石壁上分掛著數百個蜂窩狀洞穴,一洞可進,百洞可出,洞洞相連,狀如迷宮。瀑掩洞,洞襯瀑,洞前銀簾懸掛,彩虹飛架,瀑后綠草茵茵,奇形異狀,相映成趣。史料記載,園內云臺觀,是真武大帝創立道教基業修煉地,譽為“小武當”。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西南的石龍鎮境內。蘭杭高速(武荊段)從公園腹地穿過,南邊緊鄰老漢宜公路,距京山縣城及長荊鐵路僅30千米,東距武漢170千米,西距荊門90千米,北靠大洪山,南接江漢平原,海拔在40~467米之間,屬低山丘陵地區。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793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4%。豐富的森林資源,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王莽溶洞(AA級景區):此洞深達千米,洞口依天梯垂直而下,洞中大景一十六,小景四十八,大小鐘乳色彩斑斕,洞中藏洞。更有大自然海陸變遷保留在江漢平原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地貌——石倉雨林,它集石林、古木藤林于一體,攀行其間如入“八卦陣”,隨處可見“樹抱石,石抱樹”的自然奇觀;滿山滿坡的太湖石棱角分明,好像是一個天然的“足療場”。公園尤以萬畝果園賞花摘果、溶洞探險、野外生存及拓展訓練、森林觀光、休閑度假等旅游特色,被譽為“生態保健院、天然健身房”?;⒆ι絿疑止珗@位于京山縣城西南28千米處,公園總面積3600公頃,森林覆蓋率92%。綠林山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荊門市綠林鎮,景區內山清水秀,人文景觀眾多,明末清初“綠林好漢”發跡于此。鴛鴦溪漂流,整個漂流河段長5千米,水域平均寬20米,漂流靜水面較長,一般情況下,漂流與劃行并行,瀏覽風光與漂流并進,鴛鴦溪被譽為“九曲鴛鴦溪、十里水畫廊”;谷是綠林山南麓的美人谷,谷內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峽谷縱深八百余米,谷底怪石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