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縣,湖北省荊門市代管縣,京山素有“鄂中綠寶石”之美譽,地處湖北省中部,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屬荊門市。東臨安陸市、應城市,西接鐘祥市,南連天門市、沙洋縣,北倚隨州市。是大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之一。全縣國土總面積3520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境內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尤以“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和綠林起義策源地綠林景區??h城新市東南距中部最大城市武漢130公里,西南距荊門107公里。擁有14個鄉鎮,一個開發區,419個村,2692個小組,16萬戶。
地理環境編輯總面積3520平方公里(合526萬畝,含五三農場、太子山林場)。全縣山林面積231萬畝,耕地面積152萬畝。人均占有土地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丘陵、崗地、山沖經世代墾殖成為良田。水稻種植面積大.糧食商品率高,使京山躋于全國首批50個商品糧基地縣及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之列,西南部永隆地區,屬漢江沖積平原,是湖北省優質棉生產基地之一。
海拔100米、相對高差5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共1800多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山是京山一寶。其一,是發展林業的基地。廣闊的山場分布著適宜林木生長的黃棕壤、石灰土,加上氣候適宜,具備發展林業的良好條件。其二,是天然牧場。境內山地草場167萬畝,是飼養草食動物的極好場所。其三,是天然的野生動植物園。這里生長著金錢豹、野羊、璋、貉等20多種野獸及30多種鳥類,生長著松、柏、櫟等300多種樹木和柴胡、桔便、天冬等670多種中草藥。其四,有豐富的地下寶藏。非金屬礦藏特別豐富,已探明的有10種。尤其是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自云石、重晶石“五大石頭”,品位高,儲量大,是發展冶煉、建材工業的豐富原料。
漳水、大富水、溾水、永隆河等主要河流都發源于縣西北的山區。河床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境內160多座水庫,星羅棋布的塘、堰、當、壩,灌溉著京山、天門、應城、安陸的100多萬畝農田。水面共達29萬畝,有發展漁業的巨大潛力。
地理地形
京山縣位于鄂中,地處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鐤|經112°43′—113°29′,北緯30°42′—31°27′。周邊縣市,東面為安陸、應城,南面為天門,西面為鐘祥,北面是隨州。東西橫距75公里,南北縱距86公里,總面積3520平方公里(含屈家嶺管理區、太子山林場),占全省總面積的1.78%。京山縣處于鄂中丘陵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大洪山南脈入境后,形成香山、許家寨、王家大山、龍鳳寨、虎爪山五條主要山脈,向東南延伸,與江漢平原相連,形成低山、丘陵、崗地和平原四種地貌類型,各占總面積的46%、21%、29%、4%(不含屈家嶺管理區)。低山和丘陵多為森林覆蓋,崗狀平原、河谷平原是水稻集中產區,有湖北省優質棉生產基地,棉花單產在全省名列前茅。 最高處為王家大山與隨州交界的山峰娘娘寨,海拔950.2米;最低處為永隆河潘家灣河床,海拔約27米。低山,屬大洪山東南山脈,分布在京山縣北部和西部,呈西北——東南走向,海拔高度400—950米,面積1539平方公里。丘陵,除永隆鎮以外,全縣各鎮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部、中南部、西部和東北部,海拔高度100—400米,面積700余平方公里。低山和丘陵多為森林覆蓋,可謂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崗地,分布于除北部、西部部分山地及永隆鎮以外的全縣各地,其海拔高度為 40—100米,面積970平方公里,其中崗狀平原及河谷平原約占其面積的一半,是本縣水稻集中產區??h西南的永隆鎮為平原,屬江漢平原北沿,海拔高度27—40米,面積134平方公里,是本縣棉花集中產區,1985年被定為湖北省優質棉生產基地,棉花單產一直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
氣候特征
夏季受熱帶海洋東南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冬季受大陸反氣旋影響,干燥寒冷。因海拔高度不同,南北氣候稍異。日照年平均1978.8-2012.8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08-110千卡/厘米2,年平均氣溫16.1℃,無霜期230天左右,年均降雨1020-1150毫米,41-45%的雨量集中在夏季。光熱豐富,降雨充沛,雨熱同期,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的氣候條件。全境海拔在950.2-27米,由西北向東南漸低,依次分為低山、丘崗、平原。京山縣屬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四季分明,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間有冷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勻,氣候年差較大。年平均氣溫16.3℃。中部月平均氣溫7月最高,28.2℃;1月最低,3.1℃。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6.2℃,山地、平原溫差明顯,年平均氣溫南北相差1℃左右。無霜期,南部243天,中部234天,北部223天。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08—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總時數1970.5小時,日照百分率46%,基本能滿足農作物需求。日照時數低山丘陵稍多,平原略少;夏季多、冬季少。年平均降水量1179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41—45%,冬季(12—2月)占7—8%,春季占28—32%,秋季占18—20%。年降水量水平分布,東部邊緣略多,北部、西部略少。年降水日數104-130天,主要集中在春季和梅雨季節,4月最多,1月最少。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6—7月最多,6月暴雨中,南部多于北部,7—8月暴雨北部多于南部。
行政區劃編輯2008年底,轄14個鎮,25個居委會、406個村委會??h轄區有多座中小型水庫 惠亭水庫 高關水庫 劉畈水庫 官橋水庫石龍水庫、八字門水庫、鄭家河水庫等。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京山縣境內有大小溪流500余條,其中長10公里以上的60多條。主要河流有漳水、大富水、京山河、永隆河。漳水,發源于縣北三陽鎮,沿京山、隨州、安陸交界處向東南注入涢水,境內主河道長42.3公里,流域面積170余平方公里。大富水,發源于隨州境內大洪山南麓白龍池,自西北向東南縱貫京山北部五鎮,入應城市后注入漢北河,境內河道長107.5公里,流域面積1255平方公里。京山河,發源于縣北楊集,縱貫京山中部五個鎮,東南流入天門市后匯入漢北河,境內河道長83公里,流域面積624.5平方公里。永隆河,發源于孫橋盤蛇觀,西入鐘祥后向南折轉,沿京山與鐘祥、天門交界處下流,經天門、漢川入漢水(入天門市境后稱天門河),境內河道長49公里。 地熱資源京山縣地下熱水,主要是地下水通過北北西和北西向斷裂在深部運行中獲得熱能,轉化為熱水。京山縣境地下熱水出露5處,其中湯堰溫泉已開采利用。湯堰溫泉位于縣城東南7公里湯堰畈。光緒八年版《京山縣志》記為溫湯。晉盛宏之《荊州記》載,湯堰溫泉,“每冬日相距數里,遙望白氣浮蒸如煙,上下采映,狀若綺疏,……世傳昔有玉女乘車自投此泉?!卑坐潪硿厝挥跅罴瘏^王峰嶺村境內。張楊畈溫泉位于曹武墩子河村境內。王集溫泉位于石龍區王家集村境內。綠水堰溫泉位于錢場區方家嶺村境內。京山縣境河流落差較大,水能資源豐富。 土壤資源根據1981—1983年土壤普查資料,西北部低山區母巖成份主要為石灰巖、白云巖、板巖、千枚巖和頁巖。大面積是森林覆蓋的自然土壤,少數山沖墾殖為耕作土壤。石灰巖母質發育成林地石灰巖土,板巖、千枚巖、頁巖發育成林地黃棕壤。中部和北部丘陵地區,母巖為泥質頁巖、紫色砂巖和石灰巖。頁巖發育成黃棕壤性水稻土,紫色砂巖發育為紫色土,石灰巖發育成石灰巖土。東南部崗地,成土母質主要為第四紀粘土,大面積發育成黃棕壤性水稻土。南部永隆平原,母質為近代河流沖積物,發育成潮土。全縣土壤分為水稻土、潮土、黃棕壤土、石灰土和紫色土5大類,13個亞類,43個土屬,283個土種。 植物資源京山縣境植物1930種,占全省植物種類20.4%。丘陵、山區以自然植被為主,人工栽培植被發展較快。
木本植物80科,199屬,399個樹種。其中鄉土樹種346種,引進53種。常綠和落葉闊葉樹種有麻櫟、栓皮櫟、化香、黃連木、刺楸、苦楝、泡桐、樟樹等,以櫟類面積較大。集中分布在三陽、廠河、楊集、新市等區(鎮)及縣西南山區。楓楊、旱柳主要分布在永隆平原。針葉林類樹木主要有馬尾松、柏樹,面積較大。成片天然林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區,中南部丘陵多為人工林。女貞、法桐和刺槐,多為城鎮和公路綠化樹木。原生經濟林多分布在山區,主要品種有板栗、油桐、棕櫚、核桃、烏桕、枇杷、桂花、桑、柿、桃、李、棗樹等。人工引種的油茶、油橄欖、杜仲、柑桔、梨、蘋果等,多分布在丘陵、崗地。為數不多的銀杏、對節樹、彌猴桃等珍貴樹種,分散在山區各地。林下灌木有黃荊、山胡椒、胡枝子、黑漢條、柞木、鹽膚木、野山楂等。
藥用植物146科,630種。主要有射干、柴胡、桔梗、金銀花等。牧草有10科85種,以黃茅、白羊草、白茅為主。
農作物共383種。其中水稻165種,大麥11種,蠶豆7種,大豆16種,玉米22種,高粱9種,紅苕3種,棉花29種,油菜19種,花生7種,芝麻19種,綠豆29種。文化編輯4000多年前的屈家嶺文化,蘇家壟文化和1900多年前的綠林文化世代流傳于長江中游地區,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由新市(即今京山)人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繼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后的第二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更有一批如劉英,劉鐵等追隨過孫中山的革命忠烈,在京山發起“永漋河起義”,策應辛亥革命的成功。文化遺址王匡、王鳳與綠林起義。這場斗爭長達10年之久,這次農民起義的主要策源地,就是湖北省的京山縣,它的主要領袖――即綠林軍的主要領袖王匡、王鳳,就是京山人。綠林赤眉起義是繼陳勝、吳廣起義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歷時10年,席卷全國,推翻了王莽政權,打擊了豪強勢力,掃蕩了奴隸制殘余,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 屈家嶺文化屈家嶺遺址位于京山縣境西南離縣城30公里,現屬屈家嶺管理區園藝分廠。1954年冬,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配合石龍水庫工程進行文物調查,在干渠必經地屈家嶺發現該遺址。水庫工程指揮部文物工作隊、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和荊州博物館,先后進行三次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專門發表了科學研究報告《京山屈家嶺》,結論指出:“屈家嶺遺址出土的遺物,具備了較多的特有的文化特征,應屬于已發現的新的一個文化系統,因此我們把它命名為‘屈家嶺文化’”。此后長江中游的廣大區域,均發現了屈家嶺文化遺存。屈家嶺文化,是長江中游第一個被命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屈家嶺文化遺存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生產發展狀況。大量磨制精巧的石器表明生產工具的進步與生產的發展。在屈家嶺遺址,1956年僅發掘800多平方米,就發現一片面積500平方米、約200立方的紅燒土(經燒烤的地基或抹墻泥土),紅燒土中摻進的稻殼密結成層。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丁穎教授對屈家嶺出土的谷殼進行考察鑒定,他在結果中說“從圖片的稃毛、粒形和標本測定看,這些谷粒當屬于粳稻,且在我國是比較大粒的粳型品種,與今天栽培的粳型品種最為接近?!边@表明以生產優質稻谷著稱的京山,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大量種植水稻。屈家嶺文化遺址出土的豬骨、豬牙、陶制雞表明,當時家庭已普遍飼養生豬,家禽業以養雞為主。出土的大量輪制陶器、紡輪表明,手工業已形成獨立的生產門類,有專門的制陶作坊,制作的陶器胎壁均勻,造型美觀規整,能制出薄如蛋殼的彩繪杯碗。屈家嶺文化遺物還反映了先民的文化藝術精神生活。彩繪的陶器,黑紅對比,濃艷莊重;不同的碗、豆而均用雙弧雙腹,做到了多樣中的統一;各式彩繪紡輪、彩繪蛋殼杯碗,顯示了先民的藝術創造力與審美情趣。屈家嶺文化遺存出土的陶祖(陶制男性生殖器)和成套陶器組合的陶祖表明,當時的社會奉行男性崇拜,證明屈家嶺文化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人們經常在公共場所進行祭祖宗教活動,祈求氏族平安,人丁繁衍興旺??茖W家們對屈家嶺文化炭化遺物進行了炭14科學測定,科學測定表明:以京山屈家嶺遺址命名的屈家嶺文化,存在于距今4600年至5000年,文化綿延了400年。屈家嶺遺址發現命名后,長江中游各地大量發現屈家嶺文化遺存。屈家嶺文化的中心在京山、天門、鐘祥,文化覆蓋整個長江中游,其北抵河南方城、豫中,南至洞庭湖北岸,東接鄂城、黃石,西到宜昌西陵峽西端。 蘇家壟文化遺址蘇家壟文化遺址,位于京山縣坪壩鎮羅興村,1966年7月,在開挖鄭家河水庫干渠時發現了該遺址。出土的古代生活器皿,經鑒定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這批出土青銅器有鼎、鬲、甗 (音yǎn,眼)、簋(guǐ,詭)、豆(高圈足盤子)、方壺、盉(音hé,和)、匜(音yí,夷)、盤和車馬器等,共計97件,重800余斤,具有極珍貴的考古價值。鼎、豆和方壺都有曾中 (音yóu,由)父自作器的銘文(其中兩鼎銘文均為“ ”,豆和方壺上則為“斿”。文獻記載,歷史上有三個曾國:姓姒者有兩個,一個在今山東嶧縣,一個在今河南柘城縣北;第三個姓姬,在今湖北境內。蘇家壟這批出土青銅器,分別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市博物館和京山縣文化館。部分實物參加過我國對外文物展覽并攝入有關電影,在國內外廣為頌傳。其中一尊曾侯壺最為著名,壺身銘有“曾中斿父用吉金自作寶尊壺”銘文。其制作工藝精湛,造型典雅優美,紋飾豐富流暢,展現了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神韻魅力,為中華青銅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其銘文字樣被多種文字學研究著作、書法字典收錄。曾侯壺多次在國外展出,僅一次在德國展出的保險金額就達3000萬馬克,是國寶級文物。曾侯壺復制品陳放于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京山曾侯壺與隨州曾侯乙編鐘和荊州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戒石銘碑京山縣政府大院內有一座碑亭,亭中立一石碑,曰“戒石銘碑”,碑的正面刻四言十六字,即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北谋趁骁澘獭吨亟ń涫懕洝?。時移境遷,舊衙拆除,戒石碑下落不明。然中國古代的廉政文化已漂洋過海,傳諸東瀛。戒石銘碑文于乾隆年間傳入日本。寬延二年(1749),日本國福島縣二本松藩王丹羽高寬,將十六字碑文刻于該市霞城公園內一巨石上,將其作為藩政官員的座右銘,后又譜成歌曲,令政府公務人員每日上班前吟唱,延續至今不輟。1935年,日本政府將該石刻定為“國史跡”(即國家級保護文物)。因戒石銘碑之緣,京山縣與二本松市開始鴻雁傳書。1989年2月,二本松市市長大河內鷹一行訪問京山,表示欲贈款京山重建戒石銘碑。同年8月,縣府大院戒石銘碑亭正式建成。不久,縣政府又在城南7公里處空山洞風景區修建戒石銘碑紀念館。1989年10月,二本松市代表團訪問京山并參加京山建成戒石碑落成典禮。11月,縣政府代表團赴日回訪并參加二本松戒石銘刻240周年紀念大會。其后,京山縣政府照大院內戒石銘碑原樣復制一碑,贈與二本松市,1991年9月,京山縣政府組團訪日并出席二本松新市政大廳落成典禮暨戒石銘碑揭幕儀式,至此,京山贈碑立于二本松市政廳。此后,兩縣市交往年年不斷,在農業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進行了一些交流合作,并于1994年簽署文件締結“經濟友好合作關系”。京山戒石銘碑,是中華廉潔精神的象征,是中國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是中國廉政教育的有效形式。 芭蕉寺新羅太子墓芭蕉寺遺址位于京山縣宋河鎮芭蕉寺村。寺建于盛唐,宋代稱圓寂禪院,后歷經兵燹,院田幾盡。乾隆年間,海云和尚重修芭蕉寺?!鞍沤兑褂辍睘榫┥桨司爸?。清末民初,寺廟再度荒廢。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盛唐時期,京山芭蕉寺是朝鮮半島新羅國太子的住錫修行之地,后卒葬于此,山中有新羅太子墓,山中有泉,曰“新羅泉”。京山舊縣志和當地百姓口頭,留下許多有關新羅太子的記載和美麗傳說??滴跄觊g《京山縣志》載:“新羅泉泉出山中,嘗有新羅僧居此,語眾欲歸,神止之。僧言思故鄉中水,神指其地,泉即涌出,僧嘗之味同故鄉;僧又言思故鄉魚,神復指水得魚,魚形骨纖細,色斑、目赤。僧遂不思故鄉?!薄靶铝_太子墓:在縣東北七十里,墓甚高大,相傳新羅太子慕禪,隨其國僧入中國,居芭蕉寺,卒葬此?!薄鞍沤端拢嚎h北六十里,宋名圓寂禪院,在芭蕉山中,新羅僧所居,泉出比目魚者也?!卑沤端略谇宕匦藓?,立碑記事,上刻《中興芭蕉寺碑記》:(石碑現保存于京山縣博物館),碑記這樣寫道:“原暹邏(筆誤:應為“新羅”—作者注)僧奉唐太宗敕,住錫于茲。搗杖出泉涌暹邏(新羅)泉,劈魚養母,成比目魚。載在縣志朗如也?!贝吮闹苯訉懨餍铝_太子是奉唐太宗之命,來京山芭蕉寺住錫佛事。光緒八年《京山縣志》載:“新羅太子墓,在縣東北七十里,相傳新羅太子隨國僧入中國,居縣之芭蕉寺,卒葬此?!本┥脚f縣志,早被國內一流大學、國家圖書館、甚至被美國的圖書館收藏。關于新羅太子的這一記載引起了中韓兩國學者的濃厚興趣。1994年上海召開紀念我國歷史地理學泰斗譚其驤教授的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在交流中向與會韓國學者介紹京山芭蕉寺的這一史實,即刻引起韓國學者高度重視。會后,華中師大地理學教授劉盛佳來到京山,與縣史志辦、縣博物館同志一道研究史料,到芭蕉寺實地考證。其研究結果表明,在唐太宗時期,今天的朝鮮半島同時存在著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呈三足鼎立之勢。半島三國、日本仰慕盛唐文化,常派遣唐使和皇室子弟到大唐讀經學佛。有學者統計,唐代,僅新羅國就派遣唐使團161次,使團中有使節、皇家子弟、僧人、翻譯、歌舞伎等。新羅國位于朝鮮半島東南部,國都金城(今韓國慶州),新羅國奉行親唐政策。新羅女王金善德曾派太子到大唐讀經學佛。京山在唐朝是朝中重地,設州置縣,并派名宦重臣在此主事,唐代,京山大洪山中的寺宇聞名遐邇。研究推定,新羅女王太子入唐后,即奉唐太宗之命,在京山芭蕉寺學佛,新羅太子的思鄉故事便由此衍生而來。太子圓寂后,便葬于此地,新羅太子墓即在宋河鎮芭蕉寺村的祖師嶺上。京山芭蕉寺、新羅太子墓、新羅泉,見證了中韓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也引起中韓兩國藝術家的濃厚興趣。2005年,兩國演藝界已決定合作拍攝40集電視連續劇《新羅情》,荊門市擬與韓國全羅道福安郡結為友好城市,京山也和韓國的一些道郡企業建立了經濟協作關系,相互往來。新羅太子若九泉有知,將獲得心靈慰藉,不再感到孤獨寂寞。
旅游編輯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群就選擇京山作為生息繁衍的家園,創造出燦爛的“屈家嶺文化”;西漢末年,京山人王匡王鳳發動“綠林起義”,是歷史上繼陳勝、吳廣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運動,起義地址位于綠林古寨風景區。當代文壇巨匠聶紺弩、吳奚如,毛澤東的雙兒女親家張文秋等人物出生于京山,走向世界,京山縣烈士公園建有張文秋紀念碑,聶紺弩碑林。京山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溶洞近30處,溪河500余條,72泉流、三大瀑布。地理旅游景點有空山洞旅游區、綠林鴛鴦溪、天河度假村、湯堰溫泉旅游度假區、虎爪山森林公園,駱駝峰、美人潭景區、惠亭湖風景區、白谷洞景區等。其中尤以“鄂中第一漂”——鴛鴦溪及“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和名揚天下的綠林起義策源地綠林寨最為游人景仰。打造大洪山綠林文化、溫泉休閑養生兩大品牌,發展“綠林文化漂流探險旅游區、溫泉養生休閑度假旅游區、虎爪山森林生態旅游區、觀音巖宗教文化旅游區”四大板塊。大自然造就了一批地下宮殿--溶洞群?,F已查明可開發供游覽的有10多處。其中七寶山空山洞以其高、大、深、奇,被譽為“鄂中第一洞”。湯堰溫泉依山傍水,松柏蔥郁,是理相的療養勝地,被列為湖北省重點自然保護區。李先念主席親筆題名的烈士公園,是湖北省規模較大的縣級公園?,F經改擴建,建成文峰公園,優美的自然景觀,先進的網球設施,加上豐富的古文化遺址、革命紀念地等人文景觀。
小煥嶺
位于京山縣新市鎮小煥嶺村。1940年10月,日軍對八字門一帶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大掃蕩,邊區首腦機關轉移至京山小煥嶺,小煥嶺成為邊區新的指揮基地。豫鄂邊區黨委駐小煥嶺吳家灣,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及后來的邊區行政公署、醫院、先后駐小煥嶺一帶的向家灣和羅家窩子,邊區保安司令部先后駐小煥嶺張家坡、向家沖鷹子溝、白果樹萬,洪山中學駐大柳樹灣,《七七報》社印刷廠、修械所駐王家灣唐家沖,被服廠駐小泉沖,邊區建設銀行、警衛團、十月劇院等單位均駐小煥嶺一帶村灣里。在日軍掃蕩時,大小煥嶺中的藏軍洞、巖屋洞、蜘蛛洞、狗眼洞都曾隱藏過新四軍的傷員和槍彈秘密印刷過邊幣和報刊。從1940年10月到1942年6月,邊區黨政首腦機關在小煥嶺常駐近兩年,光榮的小煥嶺,被同志們稱為邊區的“小延安”。
張文秋墓
毛澤東同志的雙兒女親家張文秋之墓,位于京山縣烈士公園內,墓分上下兩級,為四方形建筑,總面積196平方米。張文秋展館位于烈士公園西側的京山博物館內,展館分上下兩層,面積156平方米。八字門豫鄂邊區委員會:位于京山縣新市鎮八字門村。1932年12月下旬,豫鄂邊區委員會在京山八字門組成召開黨委第一次會議。1940年1月3日,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在八字門建軍。李先念任司令員,縱隊統轄鄂中、鄂南、鄂東三支武裝。
湯堰溫泉
京山湯堰溫泉位于京山縣城4公里處,東距武漢150公里,南臨古荊州150公里,西距荊門110公里,北與隨州相臨120公里??h內交通四通八達,境內有漢宜、皂當、應隨及京安“三縱一橫”四條省級公路,長荊鐵路和已開工建設的武(漢)荊(門)、隨(州)岳(陽)兩條高速公路形成二橫四縱的公路、鐵路網絡。湯堰溫泉以溫泉水似湯而得名。這里終年熱氣浮溢,四時泉涌不斷,日涌水量6000噸,最高水溫72℃,水質清澈,富含氫、鈣、鎂等陽離子和硫酸根、碳酸根等陰離子。湯堰溫泉水質優良,儲量大,溫度高,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氟和氡,對各種皮膚病、風濕病、內風濕關節炎、軟組織損傷、神經宮能癥等有明顯的療效。
惠亭山森林公園
惠亭山森林公園位于京山縣城所在地--新市城區,總面積178公頃,是一座集山、水、林、巖及古文化于一體的城市森林公園。公園東距武漢市150公里,西距荊門1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森林公園將建設成以森林生態觀光、休閑為主,兼山水游樂的城市型多功能森林公園,通過富于季相變化的成片森林、花卉園林和青山碧水等景觀,以及林下觀鳥、園中采桔、碑林散步、林中射獵、湖濱游泳、劃船游湖、攀援石壁等生態休閑游樂活動。
鴛鴦溪景區
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國家AA級風景點,素有“九曲鴛鴦溪、十里水畫廊”之稱,地處京山縣綠林鎮的鴛鴦溪山高嶺峻,峽險谷幽,水碧林翠,鳥語花香,實為鄂中地區探險漂流的旅游勝景,回歸自然的天然氧吧。鴛鴦溪山莊古樸高雅,環境宜人,可為團體會議、參觀考察、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提供方便、安全、舒適、優質的一條龍服務。年接待游客6萬人,創收500萬元。綠林寨景區:綠林古寨位于湖北中部、江漢平原北緣的荊楚旅游明星鄉鎮—綠林鎮。一世紀時期,這里是西漢末年王匡、王鳳領導綠林起義的策源地。
美人谷景區
美人谷景區是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綠林景區的核心景區之一,位于綠林鎮東南的萬福大峽谷之中,面積約6萬平方米,縱長約500米,由深不可測的美人潭、奇妙的沐浴潭、秀麗的覓芳潭和眾多的絕壁、溶洞、瀑布連綴而成,它集奇、險、秀、美于一體。景區內遍布奇石、巖懸古藤、霧靄彌漫、幽深寧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雕鑿出美妙絕倫的美人池、臥龍石、天橋瀑布、古樹化石等18處景觀。
綠林山風景區
綠林山風景區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區之一,地處鄂中大洪山南麓腹地,江漢平北部,素有“武漢的后花園”之稱。綠林山景區作為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1988年經國務院審定,以國發[1988]51號文列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綠林風景區經國務院劃定景區面積114平方公里,占大洪山景區面積的34.5%,審定景點118個,其中一級景點48個。境內大洪山南山脈的綠林寨、娘娘寨、金花寨、香龍寨、牛角尖等海拔800多米的山寨,是進入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的“奇峰要寨”景觀。
綠林鎮作為兩千年前王匡、王鳳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起義——“綠林起義”的策源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沉積和文化底蘊,極具開發價值。景區內人文景觀以古代工程、古墓、古戰場、屯兵場、山寨、石刻等歷史文化遺址為主。其中綠林寨古戰場遺址正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遺產。除“綠林起義”遺址外,綠林鎮也是李先念、陳少敏等革命先輩開創的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鄂豫邊區司令部、新四軍五師醫院、《七七報社》等現代革命舊址在大洪山風景名勝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虎爪山森林公園
京山縣虎爪山森林公園前身虎爪山林場建于1965年,1994年11月虎爪山省級森林公園掛牌營業。森林公園先后投入800多萬元,完成了虎爪山、朱家沖、鯉魚垱三大景區16處景觀的開發,以及配套的文化娛樂、賓館飲食、水電路郵等設施建設?;⒆ι缴止珗@位于江漢平原北部邊緣,省道皂當公路擦身而過,是國家級風景區---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外圍景區。東距縣城28公里,距武漢178公里?;⒆ι缴止珗@因此被稱為“鄂中小廬山”、天然大氧吧。被列入京山古八景的虎爪山斑斑殘雪延至初夏,使夏季猶為清涼,形成獨特氣候。
觀音巖
觀音巖宗教旅游區位于京山縣永興鎮觀音村。距縣城十五公里,距皂當線4公里。始建于東漢前(公元220年),有三國時期東吳孫文龍親書的的碑文,有御史史褒善留下的“宦游一快”的牌匾,有乾隆帝云游天下在次此留下的“根不染塵”的御筆。1988年投資修復,現有玉皇閣、大殿、祖師宮、觀音殿、西佛寺、三佛寺等二十多座寺廟。寺廟后山的泉水是天然礦泉水,且瀑布一年四季不斷,堪稱一絕。觀音巖的得名,源于千年之前,在兩山的溪流間,有一位女子隱居其中,晨起水流梳妝,用菜籃擔水炊煙;日落取水為油,挑燈而坐,百年如一,后給山中人而見,傳為觀音顯靈,觀音巖由此而得名,隨即建有宮觀。據縣志記載,觀音巖道教在元朝已初具規模,分上下兩院,宮觀數幾。
空山洞
空山洞位于京山縣錢場鎮七寶山村距縣城11公里,洞長1584米,極高48米,最寬處26米,可容萬余人,洞內景觀,栩栩如生,如“金龜戀蟾”、“虹橋芭蕉”、“狡兔三窟”、“金雞獨立”等三十余景,被譽為鄂中第一溶洞??丈蕉词且粋€半環行的溶洞,進口和出口由一條公路相連。這個溶洞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光緒八年的《京山縣志》中就有記載。開發于1984年,1986年對外開放。因洞中造型大都與神話傳說中的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相似,因此空山洞被稱為是”王母娘娘的宴會大廳”。
惠亭湖國家水利風景區
惠亭湖,亦稱惠亭水庫,位于交通便利、風景秀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外圍景區,距京山縣城2公里。有省道三條(漢宜、皂當、京安)、鐵路一條(長荊)、高速公路兩條(隨岳、武荊)貫穿其間,是鄂中旅游走廊必經之處。2000年8月被湖北省水利廳授予“省級旅游度假區”,2004年7月被水利部授予“國家級水利旅游風景區”。
交通編輯京山交通便捷,長荊鐵路橫貫東西,省道漢(口)宜(昌)、皂(市)當(陽)、應(城)隨(州)、安(陸)京(山)公路呈“豐”型字貫穿全境,武(漢)荊(門)和隨(州)岳(陽)高速公路交匯于工業新城東南12公里處。一個小時左右車程范圍可達武漢、宜昌、襄樊、岳陽、隨州、荊州等大中城市。東奔西走,南來北往,十分方便。京山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航空——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距京山120公里,1小時左右可抵達。宜昌三峽國際機場,距京山180公里,一個半小時可到達。鐵路——長荊鐵路從境內穿過,是我國正在建設的東西鐵路大動脈沿江鐵路的重要干線,京山站是武漢至宜昌的首站,距工業新城1公里,年貨運能力800萬噸。武漢至宜昌城際客運列車每天開2對,規劃每天開6對。公路——境內有客運車輛320臺,乘載座位數7600個,年旅客周轉量1500萬人次,貨運車輛1620臺,年運輸能力5800萬噸。京山長途客運站除開通湖北省內長途班車外,還開通了深圳、廣州、上海、福州等外省專線。
名人編輯申包胥(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50)春秋時楚大夫,京山人??h城東申公嶺為其故里,今申公嶺一帶眾多申姓,相傳為其后裔。建國前京山縣城曾一度命名為包胥鎮。據明嘉靖《京山縣志》記載,申公嶺上有申大夫廟,后毀。崇禎年間又重修。清光緒八年《京山縣志》有記載。張文秋1903年12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縣孫橋青樹嶺村謝家灣。15歲時,她勇敢地沖破封建世家的羈絆,考入新式學堂—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經董必武、惲代英、陳潭秋的教育和引導,走上了革命道路。1982年9月,張文秋在中央組織部離職休養。她不顧年邁體弱,整理史料,撰寫文著,每日筆耕不輟。在90歲時,出版了40余萬字的回憶錄《踏遍青山》,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革命史料。聶紺弩,新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20世紀最大的自由主義者”(周恩來戲語),生于1903年1月28日,故居在城關老十字街(現鐘鼓樓路農機公司老宿舍處)。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與周恩來結識。1926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后,任中央通訊社副主任,兼副刊編輯、撰稿人。曾用筆名耳耶、二鴉、簫今度等。 聶紺弩的詩作新奇而不失韻味、幽默而滿含辛酸,被稱作“獨具一格的散宜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