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位于江蘇省中部,因境內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三湖環繞,由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定名:“金湖”,象征資源豐富,日出斗金。截止2015年7月,金湖縣轄10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8個村民委員會,4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16個村民小組(社區農業組),人口35.71萬人。2014年金湖縣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91位。金湖縣躋身2013年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500強縣市,在榜單中位列第309位
金湖是美麗的蘇北水鄉,擁有水面420平方千米,灘涂44平方千米。境內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三面環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東貫穿腹地;境內水面廣闊,河網密布,長堤環繞,綠樹掩映,田園方整,稻谷飄香,荷蕩連連,一派湖色水鄉的自然風光。素有“堯帝故里”、“荷花之鄉”、“魚米之鄉”、“淮上明珠”、“水鄉金湖”、“蘇北小江南”之美譽。
地理環境
位置位置
金湖縣位于淮河下游、江蘇省中部偏西地區,方位在長江以北、蘇北灌溉總渠以南、洪澤湖以東、大運河以西。地理坐標為北緯32°47'~33°13',東經118°53'~119°22'。地處兩省三市之交,東與本省揚州市的寶應縣、高郵市接壤,東南、南與安徽省滁州市的天長市、南京市六合區相鄰,西與淮安市盱眙縣、洪澤縣交界,北與洪澤縣毗鄰。
地形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北部、東部、南部是湖蕩相間的湖積平原,約占陸地面積73%,地面真高在9.6米~5.5米之間;西南部為緩坡丘陵,約占陸地面積27%,地面真高在35.4米~5.5米之間。
氣候特征
金湖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水資源均較豐富。氣溫:年平均溫度14.6℃。極端最高氣溫36.9℃,出現在7月中旬;極端最低氣溫-7.5℃,出現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日最高氣溫大于35℃的高溫日數為5天左右,出現在7、8兩月。四季年平均氣溫:冬季為2.2℃,春季為13.8℃,夏季為26.1℃,秋季為16.1℃。降水:年均降水量1085毫米。全年降水日數110天左右,最長連續降水日數10天左右,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25天左右。四季年平均降水量;冬季為76.3毫米,春季為206.5毫米,夏季為531.5毫米,秋季為179.3毫米。日照:年均日照總時數2183小時。四季年平均日照時數:冬季468.8小時,春季為537.3小時,夏季為603.5小時,秋季為529小時。
行政區劃截止2015年7月,金湖縣轄10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8個村民委員會,4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16個村民小組(社區農業組)。有國有農林場(圃)7個,其中省屬農場3個,縣屬農場4個。另有部隊(武警)農場3個。
鎮:黎城鎮、銀涂鎮 、金南鎮、閔橋鎮、塔集鎮、前鋒鎮 、呂良鎮、陳橋鎮 、金北鎮 、戴樓鎮
園區:金湖經濟開發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宜興經濟開發區金湖工業園、金湖城南新區
省屬農場:寶應湖農場、復興圩農場 、糧棉原種場
交通
圍繞“一主四輔”空間布局,制定交通發展策略。重點規劃好寧淮城際鐵路金湖站、淮揚西線、高郵湖大橋、淮六公路、金寶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項目,全力構筑交通對外大通道。在主動做好寧淮城際鐵路金湖站爭取工作的同時,搶抓連淮揚鎮鐵路建設的機遇,在s304省道與京滬高速公路交匯的界首鎮互通設置高郵界首站(已更名高郵北站),以方便金湖、寶應南部、高郵北部和興化等地群眾出行,充分發揮該段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高郵段)對金湖地區的輻射和拉動作用,使金湖盡快邁入“高鐵時代”。 金湖交通便利,設施完善。有高速1條,蘇高速S92(金馬高速公路);國道2條,205國道、344國道;有省道2條,331線(鹽金國防公路)、226線(金湖—銅城),2010年建成金寶南線,打通了與京滬、寧連和寧宿徐三條高速通道。自縣城沿331線東行30公里接京滬高速公路,再東行接204國道;自縣城沿226線東南行105公里接寧通高速公路;自縣城沿331線西行18公里接205國道,再西行接寧淮高速公路??h城南距南京133公里,東南距揚州105公里,距鎮江128公里、常州256公里、無錫287公里、蘇州352公里、上海399公里,北距淮安93公里。2011年建成的金湖二橋和淮金公路,使金湖到淮安市區的車程縮至40分鐘,金湖三橋即將上馬。境內有等級航道3條,三河、金寶航道、淮河入江水道。其中,三河航道,西接洪澤湖入淮河,東連金寶航道、淮河入江水道;金寶航道(6改3工程正在建設中)西接三河,東入大運河;淮河入江水道北接三河,南接高郵湖入大運河。 金湖縣內公路密集,縣道通各建制鎮以及較大集鎮,已經形成縣內循環大道,皆瀝青路面;鎮道通各個村,皆水泥路面。金湖有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常熟、常州、鎮江、揚州、鹽城、徐州等長途班車線路20多條,有農村公共汽車線路12條,縣城有公交線路5條,有出租車3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