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位于魯西南腹地,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交接地帶。東鄰臨沂,西接菏澤,南面是棗莊和江蘇徐州,北面與泰安交界,西北角隔黃河與聊城相望。濟寧市境內有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的發源地。濟寧因濟水而得名,與濟源、濟南、濟陽共同創造了輝煌的濟水文化。濟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地域面積為11187平方公里,人口808.19萬人。2014年,濟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00.06億元。[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濟寧位于魯西南腹地,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交接地帶。東鄰臨沂地區,西與菏澤接壤,南面是棗莊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北面與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最北端是梁山縣小路口鎮鄒橋村,為北緯35°57′;最南端是微山縣高樓鄉柳新養殖場,為北緯34°26′;最東端是泗水縣泉林鎮歷山火車站,為東經117°36′;最西端是梁山縣黑虎廟鄉高堂村,為東經115°52′;南北長167公里,東西寬158公里。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濟寧市總土地面積111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13.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4.6%;園地面積97.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9%;林地面積625.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6%;草地面積74.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7%;其他面積4276.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8.2%。
濟寧
水資源
濟寧市天然水資源總量水平年為55億立米,其中地表水34億立米,地下水天然補給量21億立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30.37億立米,其中地表水17.44億立米,地下水12.93億立米。
生物資源
濟寧市動植物種類豐富。濟寧市高等植物,包括農作物、蔬菜、木要、花木(卉)、綠肥和牧草、藥用植物和野生經濟植物等總計有127科904種。濟寧市藥用植物計92科357種,其中載培藥材80多種。濟寧市的動物種類也比較多,飼養動物有30多種,水生魚類78種,軟體動物36種。魚類資源豐富,共有淡水魚類8目15科55屬82種。濟寧市鳥類共有201種,包括留鳥、夏侯鳥、冬候鳥、旅鳥等。
礦產資源
濟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礦產有70多種。以煤為主,其次為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礦、鐵礦石、銅、鉛等。濟寧市含煤面積4826平方公里,占濟寧市總面積的45%,估計儲量1500米以上的為178億噸,主要分布于兗州、曲阜、鄒城、微山等地。經勘探預測,濟寧市煤儲量260億噸,占山東省的50%,為全國重點開發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主要含煤地層都在10層以上,可采厚度10米左右。稀土礦,位于微山縣塘湖鄉郗山,已探明大小礦脈60余條,地質儲量1275萬噸,在國內僅次于內蒙古的白云鄂博礦。鐵礦分布于汶上縣李官集和泗水縣北山,銅礦分布在泗水縣境內北孫徐和小富莊,鉛礦分布于汶上縣毛村。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如下濟寧市普查登記的常住人口為808.19萬人,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增加了34.16萬人,增長4.41%,年平均增長0.43%。濟寧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37.50萬戶,家庭戶人口為773.36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6人,比2000年減少了0.23人。濟寧市常住人口中,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4.33下降為103.91,其中男性為411.84萬人,占總人口的50.96%;女性為396.35萬人,占總人口的49.04%。濟寧市分年齡段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占比出現下降,由2000年的23.12%下降為17.20%;15-64歲人口占比由2000年的69.38上升為73.36%;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由2000年的7.5%上升為9.44%。濟寧市常住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每10萬人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數由2000年的2596人上升為6571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數由2000年的9490人上升為1243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數由2000年的36714人上升為41995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的人數由2000年的32966人下降為23910人。濟寧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98萬人,比2000年減少29.68萬人;文盲率為6.80%,比2000年下降了4.14個百分點。
民族
除漢族外,還有38個少數民族,人口約為5萬人。其中回族最多,達4.2萬人。此外,還有滿族、布依族、壯族、朝鮮族、蒙古族、彝族、苗族、白族、黎族、藏族、土家族、俄羅斯族、畬族、瑤族、侗族、納西族、仡佬族、哈尼族、維吾爾族、傣族、哈薩克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錫伯族、普米族、怒族、鄂溫克族、德昂族、獨龍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分布在濟寧市12個縣市區的90多個鄉鎮、180多個村莊??偟姆植继攸c是“大分散、小集中”,約一半聚居在城鎮街道和交通沿線。市中區最多,僅回民就有1.68萬人。兗州市次之,回民有6千多人。鄒城市有回民5千多人。魚臺縣有回民2千多人。濟寧市有回民聚居村35個。
經濟概況編輯2013年,濟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01.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1.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18.93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1789.75億元,增長11.6%,其中工業1613.82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1292.86億元,增長12.1%。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3%、58.3%和37.4%,結構比例為12.0:51.1:36.9,與2012年相比,第一產業提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0個百分點。
農業
2013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418.9億元,比2012年增長4.3%。其中,農業增加值270.4億元,增長4.3%;林業6.0億元,增長8.8%;牧業104.8億元,增長3.9%;漁業27.2億元,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10.6億元,增長4.7%。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64.5:1.4:25.0:6.5:2.6。
工業
2013年,營業收入過百億企業9家,比2012年增加1家,4家企業上榜中國企業500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從工業門類看,制造業增長18.6%,實現增加值占規模工業的58.2%;采掘業增長4.1%,占30.5%;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4%,占11.3%。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9.6%,集體企業增長14.9%,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43.4%,股份制企業增長12.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0.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8.7%。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9.8%,重工業增長10.3%,輕重工業比為26.0:74.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00.4億元、增長12.6%,利稅560.1億元、增長8.3%,利潤343.6億元、增長8.1%。企業虧損面為6.7%、下降1.3個百分點,虧損額17.2億元、下降15.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1.9%、下降14.9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9.4%,下降4.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3.0%,提高4.3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1次,減少0.27次;全員勞動生產率22.4萬元/人,下降7.1%;產品銷售率99.0%,下降0.9個百分點。
固定投資
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6億元,增長21.7%,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88.3億元,增長23.0%。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從區域看,城鎮投資完成1876億元,增長24.6%;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4.0億元、增長16.7%,第二產業1156.1億元、增長25.6%,第三產業988.2億元、增長18.2%。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2012年的2.7:48.8:48.5調整為2.0:52.8:45.2。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完成214.5億元,增長20.6%,占全部投資的9.8%。
其他
2013年,濟寧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5.9億元,增長13.5%。2013年,濟寧市完成進出口總額52.3億美元,同比增長2.2%。2013年,濟寧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02.2億元,增長13.3%。2013年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561.1億元,比年初增加368.9億元。2013年,濟寧市累計保險金額達到21688億元,增長125.5%。2013年,濟寧市區居民生活消費價格(CPI)總水平上漲1.5%,低于2012年漲幅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