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雅稱刺桐、瑞桐、泉安。為中國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地級市代管。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與臺灣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 晉江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下游南岸,三面臨海。東北連泉州灣,東與泉州石獅市接壤,東南瀕臨臺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交界,北和鯉城區相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晉江在經濟、軍事、文化占據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清代,晉江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境內有安平橋、草庵、龍山寺、磁灶窯址等古跡以及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晉江為福建省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縣市之一,其綜合競爭力2012 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五位,綜合創新能力列全國縣級市第6位,經濟實力連續17年位居八閩縣級之首。 全省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名列縣級市第一。集閩南金三角經濟開放區、全國著名僑鄉、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于一體。2013年,晉江市GDP總量1355億元,增長11.5%;公共財政總收入182.75億元,增長13.5%。 全市轄6個街道、13個鎮,市政府駐羅山街道世紀大道。 晉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華僑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輝。擁有“安平橋”、“草庵”、“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龍山寺”等121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鄭成功、施瑯、朱熹、曾公亮、歐陽詹、俞大猷、張瑞圖等著名歷史人物,為晉江留下了豐富史跡和人文遺產。地理環境編輯地貌晉江位于北緯24°30′-24°54′,東經118°24′-118°43′,地處福建四大河流之一晉江南岸,東與石獅市接壤,東面瀕臨臺灣海峽,西與南安市交界,北與泉州鯉城區相鄰,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全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 晉江全境地形比較平緩,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原主要位于東北部靠近泉州灣和西南部圍頭灣一帶。丘陵則大小分布在各個地方,海拔均比較低。海拔較高的山峰有北部紫帽山和中部靈源山。晉江最高點在紫帽山,海拔517.8米。晉江市地貌成因屬復式的地塹地壘構造。北東向主干斷裂通過地段,地貌上表現為侵蝕一剝蝕的階地及斷塊丘陵分布區。東側的濱海斷裂,東斷塊上升,地貌上表現為條帶狀低丘;西斷塊下降,地勢較為低平,也成為條帶狀分布。北東向地貌條帶,受活動性較大的北西向斷裂的切割,在引張的應力作用下,形成斷陷區,成為堆積地貌發育的空間,故較大的堆積地貌也呈北西走向。地塹多形成平原、臺地,地壘形成丘陵或殘丘。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市境西北邊緣晉鯉交界,海拔517.8米的紫帽山,是晉江市地勢最高地區。由此地勢向泉州灣、臺灣海峽、圍頭澳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東南海濱傾斜的趨勢。地貌類型以臺地、平原、丘陵為主,臺地占市域面積67.3%。
海岸曲折、多港灣、多島礁,海岸線長110公里,島礁多而緊靠大陸,灘涂面積大,淺海水域廣闊。晉江市三面臨海,海岸受斷裂構造的控制,岸線的走向主要為北東—南西和北西—南東兩組。前者開闊,受風力、波浪、沿岸流的強烈作用,發育著巖岸和沙岸,潮間帶狹小,海灘為巖灘和沙灘;后者海灣深入內地,堆積作用顯著,發育著淤泥質海岸,灘涂面積廣大。
氣候
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20-21℃,一月均溫11.9℃,七月均溫28.2℃,年均日照2130小時,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水利
晉江市域溪河除晉江、九十九溪外,其他溪河均發源于縣境的丘陵、臺地,源近流短,且自成單元向東、向南獨流入海。河道淺窄、河網密度大。流量、水位季節變化明顯,春夏季溪河水量多、水位上漲,為豐水期,尤其7月~9月受臺風的影響,流量激增,水位暴漲,在干旱季節則多為斷流。晉江市域的湖泊中,龍湖、虺湖是境內兩大淡水湖,也是福建省境著名的淡水湖。晉江市地下水資源較貧乏,水質較好。
人口民族編輯
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25萬,其中城鎮人口120.67萬,鄉村人口80.58萬,城鎮化率60 %。2011年末,戶籍人口106.97 萬,其中農業人口70.29萬,非農業人口36.68萬,男女比例50.96:49.04。漢族占97%,少數民族有回 族、畬族、滿族等35個,以回族居多。通閩南方言。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21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十戶人家九戶僑”,是晉江最大的人文特色。祖籍晉江的華僑、華人和臺港澳同胞200多萬人,素有“海內外300萬晉江人”之稱。
經濟概述編輯綜述
晉江為福建省、泉州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2011年,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5.65億元,增長13.6%;工業總產值2734.85億元,增長26.3%;財政總收入136.06億元,增長35.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7.38億元,增長30.1%;自營出口28.59億美元,增長3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1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5元,增長13.5%,均創歷年新高。
晉江濱江商務區 (19張)
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585.51億元,增長15.5%;財政總收入60.3億元,增長2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41億元,增長26.2%;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6億元,增長30.5%;農民人均純收入8617元,增長6.8%。截至2012年,全市上市企業達37家,募集股市資金約205億元人民幣,市值約1800億元人民幣。上市企業數排在全國各縣(市、區)首位,形成證券市場的“晉江板塊”。
工業
2008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16億元,增長19.1%;規模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五大傳統產業實現產值814.94億元,增長25%,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1.9%;五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76.23億元,增長20.6%。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1枚,中國名牌產品3項,國家免檢產品13項,品牌數量居全國縣級市前茅。積極穩妥引導企業改制上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5家,培育37家上市后備企業。首家世界500強企業太古集團及金杯印刷、晶藍光電、意大利游艇制造等項目簽約落戶。
第三產業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67億元,增長17.8%。第九屆鞋博會交易額52.5億元,創歷屆新高。晉江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分別達120萬人(次)和1萬噸。深滬、圍頭港區對外開放通過省級驗收。臺輪“通順”號首次直航圍頭港。社會商品出口交貨總值45億美元,增長16.4%,其中自營出口10.1億美元,增長18%。安踏、七匹狼等一批品牌企業在境外設立銷售網絡,成功舉辦中俄兩地三市商務日活動,菲律賓中國(晉江)經貿合作區籌建工作穩步推進。截止2012年,全市企業累計擁有123件“國字號”產品品牌、401件(項)省級產品品牌。其中,“中國名牌產品”97項、“中國馳名商標”24枚、“”中國出口名牌產品“2項、有25萬多家品牌專營店遍布全國各地。24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17家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修訂,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交通編輯公路泉安路是福建的第一條公路,1922年06月01日建成,總長27公里。
晉江市截止2011年底,晉江公路通車里程1283公里。晉江主城區為南北走向狹長區域,基本形成“四縱六橫”的干道網格局,四縱為:和平路、泉安路、世紀大道、梅嶺路;六橫為:雙龍路、崇德路—新華路、迎賓路、長興路、福興路、晉光路。
國道
324國道
省道
201省道
308省道
高速公路
泉廈高速公路為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的主體部分,其中泉州至廈門段為福建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晉江市于1997年通車。晉江段全長23公里,經過陳埭、池店、西園、磁灶、內坑、安海鎮(街道)。福廈高速及廈漳高速將由四車道擴寬為八車道,泉州至廈門段率先在2010年9月擴寬完工。福廈高速公路晉江出入口位于蘇塘村與嘉福村的牛山互通立交,此互通也是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至三明)的起始點,兩條高速公路在此形成三向互通立交。晉江還將增加一個出入口,位于池店鎮古福村,與機場快速通道相交互通。另外泉州環城高速公路二期的起始點與福廈高速相交,在內坑鎮柑市村設一個互通立交。泉三高速公路是泉州通往三明的快速交通要道,2009年正式通車。晉江段主線共7.44公里,途經磁灶、池店、紫帽、西園4個鎮(街道)。晉江至永春互通段63公里,采用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泉三高速公路在晉江段共有兩個出入口,一個是蘇塘村與嘉福村的牛山互通是泉三高速公路的起點與沈海高速公路相交,另外一個位于紫帽鎮的玉盤互通。晉石高速公路是泉州環城高速公路的二期工程,全長17.9公里,雙向6車道,自內坑鎮柑市村,與沈海高速公路連接,接泉州環城高速公路3期,即泉州灣跨海通道工程,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小時,沿線設內坑樞紐互通、晉江南互通、樟井樞紐互通、新塘互通。圍頭疏港高速公路是晉石高速公路的支線,從主線樟井互通引出,終于深滬鎮東華村,與省道308線相連接,全長為16.2公里,雙向6車道,沿線設有龍湖收費站。東華村到龍湖收費站這8.7公里為免費路段。
鐵路
福廈鐵路自福州南站至廈門北站,全線長273公里,設計標準采用Ⅰ級雙線電氣化,速度為250公里/小時,預留300公里/小時,全線設14個車站,2005年10月動工,2009年建成,2010年4月26日正式通車運營。晉江段從西北部經過,途徑紫帽、磁灶,內坑,安海鎮。晉江站(晉江火車站)位于內坑鎮上方村,距晉江市區14公里,共有兩個站臺,到發線3條,通過線2條,設計最高聚集人數每小時2000人。
水路
圍頭港:晉江唯一的集裝箱港口。
深滬港:各種散雜貨業務為主。
晉江陸地港:福建四大陸地港之一,以福廈鐵路為依托,通過廈門港進出口。
航空機場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晉江機場原為軍用機場,始建于1955年8月。1980年5月
晉江機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建立航站,使用安-24型飛機,開辟晉江-福州、廣州航線。1983年12 月,因廈門高崎機場建成通航而關閉。改革開放后,為適應晉江市經濟發展需要,1993年7月,經國家計委和總參謀部批準,于同年12月,由晉江政府及泉州所屬其它縣(市區)人民政府共同籌資2.9億元對機場進行大規模擴建改造。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位于泉州晉江市下游南岸,與周圍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相銜接,交通極為便利。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D級,擁有一條長寬分別為2600米×60米的跑道,道面強度PCN值63,設置先進的通信導航及助航燈光系統。通航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杭州、武漢、長沙、昆明、南京、重慶、南昌、太原、濟南、鄭州等國內航線和香港、馬尼拉等地區航線。
中文名: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外文名:Quanzhou jinji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等 級:4D級
性 質:軍民合用機場
IATA代碼:JJN
ICAO代碼:ZSQZ
·泉州國際機場(湊建或規劃):泉州新機場已完成選址工作,選址于大港灣場址,位于惠安縣崇武鎮北側的大港灣。
海港
晉江的海港有圍頭港(以集裝箱業務為主),深滬港(以各種散雜貨業務為主)。 2009年圍頭港完成集裝箱呑吐量29萬標箱,深滬港完成散雜貨呑吐量146萬噸
公共交通
晉江市截至2014年12月,由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運行的線路有14條、泉州第二公共交通運輸發展有限公司運行的有3條、晉江公共交通公司運行的有34條:
晉江公共交通公司運營線路如下:
(晉江)1路、2路、3路、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4路、15路、16路、 17路、18路、19路、20路、21路、22路、23路、24路、26路、27路、28路、29路、30路、31路、32路、33路、35路
線路途徑或終點在晉江境內的(由泉州公交公司運營)公交線路如下:
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K202路、K603路、K306路、32路、35路、37路、K205路、K612路、301路、302路、303路、K604路、K606路、K902路 泉州第二公共交通運輸發展有限公司:K601路、K602路、K901路
安運公司線路已被晉江公交收購,原有的安海鎮巴(西、北線)遂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