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縣,貴州省畢節市轄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東部,東鄰遵義,南毗貴陽,西靠畢節,北接成渝,地處黔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杭瑞高速公路、赤望高速公路、規劃中的攀黔快速鐵路橫跨縣境,金沙是貴州省經濟強縣、中國西部百強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之一。
金沙,原名打鼓新場,1941年置縣,以境內“金寶屯”“沙溪壩”首字為名,取義于古人“披沙揀金”之語,喻細心挑選、去粗取精之意。全縣總面積2528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街道)241個村(社區),有漢、苗、彝等15個民族。
金沙縣森林覆蓋率49.3%,有冷水河自然保護區、三丈水森林公園、錢壯飛烈士陵園、紅軍南渡烏江舊址等旅游景點和敖氏羅氏墓群石刻、清池江西會館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沙酒文化源遠流長,“金沙回沙酒”連續蟬聯“貴州十大名酒”稱號,為中國馳名商標。金沙茶文化歷史悠久,清池茶在漢代被列為宮廷貢品,“清水塘”牌清池翠片榮獲“貴州十大名茶”稱號,金沙被命名為“中國貢茶之鄉”。[
夏屬梁州南境外荒裔之地。商殷屬鬼方。西周屬濮人地。春秋屬蜀國南境,后衛大夜郎國的鱉國屬地。
秦初,改鱉國為鱉地縣,隸巴郡。漢元光五年(前130),在鱉置犍為郡(今遵義市東),轄鱉等縣。元鼎六年(前111),置牂牁郡,領鱉、平夷2縣。新莽時,改牂牁郡為西順郡。東漢,復為犍為郡。建安二十年(215),廢犍為郡,鱉、平夷等隸益州牂牁郡。
今縣境古屬鱉縣地。蜀漢建興三年(228),彝族首領火濟受蜀漢封羅甸王,今縣境屬其轄地,仍屬鱉縣。西晉泰始七年(271),牂牁郡領鱉、平夷等8縣。建興元年(313),從牂牁郡轄縣中析平夷、鱉2縣置平夷郡(今畢節市附近)。東晉咸安元年(371),改平夷郡、縣為平蠻郡、縣。十六國后期(430前后),平蠻郡隸成國。梁太清二年(548),牂牁、平蠻二郡為謝氏保守,仍奉梁正朔,下歷陳至隋。
隋唐時,并牂牁、平蠻2郡為牂州。大業三年(607),改牂州為牂牁郡,領牂牁等縣,今縣境中、東部屬牂牁縣,西部屬土著豪族分割區。鱉縣與平蠻郡(縣)名消失。大業十年(614),將縣境屬牂牁縣地域置信安縣。唐武德二年(619),在今縣境置義州,改信安縣為信寧縣,隸義州。貞觀四年(630),信寧縣移置播州以東,隸夷州。后義州降為羈縻州,屬。黔州。天寶元年(743),改黔州為黔中郡。五代,義州仍屬黔中郡。
宋代大觀三年(1109),今縣境中、東部屬遵義,西南、西部屬羅氏鬼國地。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升武泰軍節度為紹慶府,領播等9州和49個羈縻州,義州,仍如唐制。末期(1200),總屬羅氏鬼國。
元時,設順元路軍民宣府司,有2縣11蠻夷長官司,其中,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即建今金沙。大德十年(1306),改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直隸四川行省。
明代,設沙溪巡檢司。萬歷二十七年(1599),置遵義縣、府,控制沙溪巡檢司。崇禎七年(1634),以今金沙化覺鄉和黔西中坪等地,置懷遠衛。
今縣境東南部,明代置黃沙渡巡檢司。清康熙四年(1664),隸黔西府。雍正五年(1727),部分地方屬遵義縣,
隸貴州。部分地方屬敘永巖上巖下地區,隸四川。乾隆元年(1736),割四川敘永巖上巖下地區歸貴州黔西州轄,編為平定里。
民國三年(1914),改黔西州為黔西縣。三十年(1941),析黔西縣西北部及大方、遵義二縣部分地置金沙縣,金沙縣,原名打鼓新場。清代以來,打鼓新場因地處川黔邊界川鹽交通要道,來往客商多,百里土特產云集,成為黔北農村四大重要集鎮之一。
1949年12月15日,金沙解放,金沙縣隸貴州省畢節地(專)區。
1950年成立金沙縣人民政府,隸屬畢節地區。全縣設5個區人民政府,管轄原2鎮16鄉163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1年,根據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金沙縣實行政治體制改革,撤銷區級建制,合并鄉鎮升格為區級機構。新建制從1992年起開始運行。
金沙縣冷水河2000年,金沙縣轄7個鎮、19個鄉。2009年,金沙縣轄7個鎮、19個鄉(其中7個民族鄉),3個街道辦事處。
2013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
撤銷金沙縣城關鎮建制,設置鼓場街道、柳塘鎮。街道辦事處駐羅馬社區,鎮人民政府駐桃園村。
撤銷金沙縣巖孔鎮建制,設置巖孔街道。街道辦事處駐云巖社區。
撤銷金沙縣西洛鄉建制,設置西洛街道。街道辦事處駐群立村。
撤銷金沙縣龍壩鄉建制,設置五龍街道。街道辦事處駐五關村。
撤銷金沙縣沙土鎮、官田鄉建制,合并設置新的沙土鎮。鎮人民政府駐振興社區。
撤銷金沙縣箐門苗族彝族仡佬族鄉、平壩鄉建制,合并設置平壩鎮。鎮人民政府駐平莊村。
撤銷金沙縣源村鄉建制,設置源村鎮。鎮人民政府駐源村村。
現行區劃
金沙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東部。東以偏巖河抵遵義縣,西、西南界渭河枕大方縣,西北瀕馬洛河聯七星關區,東南達烏江與修文縣、息烽縣,隔野紀河與黔西三縣接壤,北臨赤水河與仁懷及四川省古藺縣交界。地處烏蒙山與婁山山脈的交匯處,夾在烏江與赤水河之間。地跨東經105°47′~106°44′,北緯27°07′~27°46′。地形狹長,東西間距100余公里,南北極寬23.5公里,最窄處不足20公里。全縣總面積2524平方公里,占貴州省總面積的1.43%,畢節市總面積的9.4%。
地形地貌
根據地貌的不同,金沙縣內屬低山地貌海拔600-900米的區域為992 52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39.32%;屬低中山地貌的(即海拔1000——400米)的區域為1295.15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51.34%;屬中中山地貌(即海拔1400——1900米)的區域為236.67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9.34%。
氣候條件
由于受地勢及冷暖氣流的影響,金沙縣各地的溫度差異較大,東南部烏江河谷和赤水河及其支流水邊河谷,年平均溫度高達17—18℃。其余地區,年平均為15-16℃,最低為13℃,為安洛片區和高坪鄉一帶。每年進入雨季通常為4-5月,降水量和降水強度都明顯改變。入秋,由于地形作用,冷空氣常滯留境內上空,經常陰雨連綿,可長達月余。
金沙縣氣候的主要特點為: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干濕季明顯,日照較少。春季回暖(10℃的初日)較早,以城關為例,回暖平均在3月25日前后,80%的保證率為4月1日,但年際變化較大,最早在3月8日,最晚在4月12日,相差達1月零5天。春季少雨,常有春旱發生,夏季雨水分布不均,常有伏旱發生;秋季多綿雨天氣。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金沙縣境內還擁有長征、紅聯等一批中小型水電站;地上、地下河流落差集中,便于多級連續開發新的水電項目。
礦產資源
金沙縣境內礦藏達28種(含亞礦種),其中儲量大的有煤、硅、磷、鎂、鐵等,鐵礦總儲量為3644.3萬噸,硅礦保有儲量4億噸,鎂礦石保有儲量2億噸,磷礦地質儲量2500萬噸,銅礦工業儲量102萬噸,鋁礦儲量10萬噸,具有潛在的開發優勢。
生物資源
黔北電廠金沙縣境內自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覆蓋率達37.4%,代表植物有樟科、殼斗科、山茶科等植物。樹種有松、柏、杉、楊、樺、櫟等用材林木50余種,有珍稀樹種楠木、櫸木、古銀杏等多種,經濟林木有油桐、烏桕、桑、漆樹、鹽膚木、黃柏、杜仲、棕櫚等10多種,還有果木梨、桃、李、核桃、楊梅、櫻桃、桔等數十種;藥材資源豐富,主要中藥材有杜仲、天麻、土茯苓、柴胡、何首烏、枝子、黃柏、泡參、獨腳蓮、金銀花、菌靈芝、蒲公英、吳茱萸、八角楓、五倍子、柴蘇、黃連、蜘蛛香等480余種,加上藥用礦物和藥用動物,共達1500余種。已查明的牧草有122種,分屬42科。野生動物種類亦多,屬國家二類保護以上的有豺、大鯢、猴、穿山甲、貓頭鷹、鴛鴦等,屬于有益和經濟價值較高的動物有野雞、金雞,錦雞、箐雞、秧雞、竹雞以及畫眉、白鶴、鸛、林麝、野豬、巖羊等數百種畜禽和眼鏡蛇、竹葉青等數十種蛇類。[
人口
金沙縣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金沙縣總人口49606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城關鎮80960人;安底鎮20839人 ;沙土鎮31171人 ;巖孔鎮31364人 ;禹謨鎮24665人 ;嵐頭鎮13768人 ;清池鎮17867 人;平壩鄉17302 人;西洛鄉23936人 ;石場鄉21079人 ;桂花鄉10055人;太平鄉10703人 ;箐門鄉5257人 ;龍壩鄉9555人;高坪鄉11997人;化覺鄉15474人;茶園鄉18628人;木孔鄉14001人 ;長壩鄉17381人 ;源村鄉21472人 ;官田鄉13648人 ;后山鄉12031人;安洛鄉15533人;新化鄉18746人;大田鄉7650人;馬路鄉10981人。
據《畢節地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金沙縣人口為560651人,人口占畢節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7.84%上升至2010年的8.58%,人口密度為223人/平方公里。
2013年,金沙縣總人口為667079人,其中:農業人口601148人,非農業人口65931人。2013年,金沙縣人口出生率為8.46‰,人口自增率為2.62‰。2013年末,金沙縣城鎮化率達37.8%,比2012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
民族
金沙縣境內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
杭瑞高速金沙特大橋至2009年底,金沙縣公路總里程達到2418.596公里,按技術等級分:二級公路94.417公里;三級公路165.711公里;四級公路328.409公里;等外公路1830.059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30.04公里;縣道297.499公里;鄉道411.341公里;村道1679.716公里。按路面類型分:高級路面122.815公里;簡易鋪裝路面373.021公里;未鋪裝路面1922.76公里。
326國道貫穿全境,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國高G56杭瑞高速已于2012年7月28日通車,杭瑞高速遵義至金沙段路基寬26米,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其中白臘坎至遵義段路基寬33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金沙至七星關區段路基寬24.5米,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隨著杭瑞高速的貫通,金沙縣也成為畢節市第一個通高速公路的縣,距遵義市由原來的80多公里縮短為68公里,車程由1小時20分鐘縮短為30分鐘;距七星關區由原來近200公里縮短為110公里,車程由4小時縮短為1小時20分鐘車程;距省會貴陽3小時、重慶4小時,縣城距邊緣鄉鎮均可2小時到達。
金沙縣規劃望謨至赤水高速、四川古藺經金沙至貴陽高速公路、金沙通用機場、云南昭通至重慶黔江鐵路等交通建設項目。金沙縣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5小時車程,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2.5小時車程,距遵義新舟機場、畢節飛雄機場40分鐘車程。
綜合
2013年,金沙縣生產總值為154841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1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7437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17851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796166萬元,建筑業增加值12168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56188萬元。全縣人均生產總值為27824元,比2012年增加4360元。
第一產業
金沙縣境內農作物達400余個,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煙、辣椒、花生、茶葉等。森林植被好,森林覆蓋率達35.5%。主產銀耳、天麻、杜仲、黃柏等。
金沙縣境內的農業園區有:臺金農業生物科技示范園。
2013年,金沙縣糧食種植面積90.56萬畝;受旱災影響,全縣糧食總產量19.55萬噸。其中:夏收糧食面積26.14萬畝,夏收糧食產量4.28萬噸;秋收糧食面積64.42萬畝,秋收糧食產量15.28萬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25公斤。油菜籽種植面積18.52萬畝;產量2.46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1.6萬畝;蔬菜產量187649噸。
第二產業
2013年,金沙縣工業總產值達2017595萬元,比2012年增加314984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796166萬元,其中:規模(2000萬元口徑)以上工業總產值1697198萬元,比2012年增加283831萬元,增加值完成566050萬元,比2012年增長16.18%。
金沙經濟開發區位于金沙縣鼓場街道、西洛街道、巖孔鎮街道、五龍街道,規劃面積32.4平方公里,主體框架為“一區多園”。一區即整體形成集工業、科研、商貿、文化、物流于一體的經濟增長核心區;多園為電子信息產業園、裝備制造園、循環建材園、食品加工園、白酒產業園、水暖管材園等產業集群。
金沙經濟開發區2012年6月被省經信委確定為“511”民營經濟示范園區;8月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第三產業
2013年,金沙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億元,比2012年增長13.9%。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4%,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2.6%,消費品項目價格指數101.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99%。
金沙縣境內有三丈水省級森林公園,烏江流域黃沙河風景旅游區,安底溫泉、冷水河原始森林保護區等山水風光景點,有后山東漢古墓群石刻,石場敖家墳古墓群石刻、茶園萬壽宮古戲樓等文物古跡。
石靈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石靈山在石場鄉西南隅,1989年,省博物館考古部王新金、蔡回陽在該穴采集到石片20余件、礫石砍砸器2件,哺乳動物熊、鹿、猴、豬化石數十件,亦有少量燒骨化石,陶制器皿碎片,經認定,至少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水井坎古煤窯址
水井坎古煤窯址在石場鄉北隅,占地300平方米。興于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4),盛于清初,采煤道用料石券窯門,呈拱形。券門高1.60米,寬1.40米。內置雜木支架,續采數十年之久。清康熙初年(1662),因地下水暴發,淹為一石涸之井。今窖洞前為一片黑色土壤,表土下有大量荒塊堆積。
花尖營古營盤遺址
位于金沙、黔西、修文三縣交界的花尖營山頂,其山陡峭險峻,東、南、西三面環山??滴跄觊g(1662-1722),吳三桂平水西時,屯兵對岸郭家二屯巖,時為安宣慰以山勢險要,即派兵在此壘墻垣、筑石門,建造營盤把守,以遏吳兵?,F存石卷門仍十分堅固。洞門高2.70米,寬1.40米,營盤西南側殘存石壘墻垣數段,全長50余米,厚、高均有1米左右。營盤中山頂凹處,有一洞穴,為安宣慰坐陣指揮處。1987年文物普查中,在穴松土灰內采集到借據、收據、兵器、花鞋等實物數件。
大石橋古城垣遺址
城垣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用石礅、石塊筑造墻總長3公里,高1.50米至3米不等,厚1米余,位于禹謨鎮新民境。
沙土羊肉粉沙土羊肉粉粉選用散放的金沙縣本地矮腳山羊,越重越肥為好,這種山羊膻味適中,肉細味鮮?;钛蚰脕砗?,宰殺撥皮,清理內臟,精刀去骨。羊肉割成幾大塊,放朝天大鐵鍋秘制湯中大火去浮沫,小火慢慢熬制。羊肉煮過心后,掌握好軟硬度,取出自然冷卻隔上一夜,切成大小適中,薄如蟬翼的肉片備用。熬制的原湯應該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避腥香料放多則有藥味,放少則膻腥味熏人,各家味道是否正宗首先要看這一鍋湯的功夫。羊肉粉油辣椒的制作水平可以分出味道高下,一般選用貴州本地香而不辣的干辣椒粉碎,用羊油炒制,正宗的遵義和金沙羊肉粉用細如鹽粒的粉末辣椒,火候不到,辣椒生嫩;火候過了,辣椒糊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