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縣地處中國東部的魯西南平原腹地,地跨北緯34°52′-35°40′,東經116°7′-116°30′之間。金鄉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隸屬孔孟之鄉的濟寧市,地處風光秀麗的微山湖畔,南與蘇、豫、皖接壤,西與菏澤相鄰。西漢時,因在金鄉縣內高平山為漢武帝之子昌邑王鑿墓時,挖出金(或者是鐵)子而定名為金鄉縣。金鄉縣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美譽。金鄉縣不僅是中國的大蒜之鄉、圓蔥之鄉、金谷之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也是中國重要的有機、綠色蔬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金鄉縣擁有恒溫庫1200多座,貯藏能力120萬噸,擁有蔬菜和糧棉加工企業1200多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金鄉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南部,南四湖(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之西。地處北緯34°52′~35°40′,東徑116°7′~116°30′之間。東鄰魚臺縣;西靠成武、巨野兩縣;南與單縣及江蘇省豐縣交錯接壤;北與嘉祥縣、濟寧市任城區相連,整個輪廓呈“耳”形。
地貌
金鄉縣境內地質構造以斷塊為主,寬緩的波狀褶曲為輔,為一由南向北傾斜的單斜構造。處在菏澤、魚臺斷層凹陷的北翼,南界外為第三系斷層,北界外為太古界寒武、奧陶系地層。地層產狀平緩,傾角一般在8~15度之間。僅個別地段因構造的關系,地層傾角變大。由于斷塊構造的關系,境內自然地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北部斷塊走向以近南北向為主,南部則以近東西向為主,境內四界均以四條大的斷層為其自然邊界。即:北部菏澤斷層,南部鳧山斷層,西部金鄉斷層,東部嘉祥斷層?;顒訒r間為古生代——燕山。金鄉縣境內地貌特征可劃分為兩大地形,即黃泛平原和低山丘陵,5個微地貌地形,即荒嶺坡、近山階地、微斜平地、緩平坡地和洼地。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自然坡降在1/6000~1/8000左右。海拔在34.50~39.50米之間,南北高差4.1米,東西高差3.9米。金鄉平原為黃泛沖積平原,由于黃河泛濫時流向流速的不斷變化,形成復雜的地貌特征,有微斜平地、緩平坡地和洼地。微斜平地,地勢平緩,比降一般小于1/8000,土層深厚,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多為潮土類,分布于全縣大部區域。緩平坡地是河流泛濫漫流沉積而成,按地面形態可分為緩崗、崗坡、洼坡三種。洼地由靜水沉積而成,根據地面形態又可分為淺平洼地、背河槽狀洼地、碟形洼地。洼地底面與地面的高差為0.5~1.0米。金鄉境內丘陵面積很小,只有羊山、葛山、胡集鎮的郭山口三處。其地質特征為寒武系、震旦紀石灰巖構成的青石山,為剝蝕低山,山頂平緩,呈島狀突出于平原之上,海拔高度在90.00~105.00米之間。山丘從上到下為巖石裸露、荒嶺坡、近山階地及微地貌單元。
氣候
金鄉縣境內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具有冬夏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冷熱季和干濕季區別明顯,全年降水不均。春季(3~5月)是冬季季風的過渡時期。溫度回暖快而變化劇烈,降水稀少,多西南大風,蒸發量大,氣候干燥。此時期,南北兩支氣候氣流相互爭雄,進退不定,釀成春季天氣氣候的多變。4~5月份多南北大風,氣溫回升快,此時太平洋上的暖溫空氣還力不能及,所以降水稀少,故常發生春旱。但有個別年份暖濕空氣特別活躍,冷暖空氣的交匯面在黃淮地區時,也能造成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6~8月)由于受大陸暖低壓控制,氣壓為全年最低的時期。天氣炎熱多雨,高溫高濕,并常有暴雨、冰雹和連陰雨出現。夏季平均氣溫在26度左右,7月一般達到全年最高。本季降水集中,雨量占全年的65%左右。由于蒙古冷高壓北退,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活動加強,境內在暖濕東南季風控制下,水汽充足,降水多,濕潤而炎熱,一般年份6月底7月初進入雨季,8月下旬雨季結束。暴雨多集中于7月和8月。但有的年份由于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并穩定少動,造成高溫高壓的晴熱天氣,出現夏旱。秋季(9~11月)暖濕的海洋性氣候逐漸南退,蒙古高壓迅速增強。此時氣溫適宜并且逐漸下降,雨量減少。由于副熱帶高壓的南退比地面遲緩,所以地面冷高,高空暖高,垂直結構穩定,云雨較少,故秋季多呈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往往出現秋旱。但有些年份冷空氣活動較弱,南方暖濕空氣仍很活躍,造成境內秋雨連綿的天氣。冬季(12月~次年2月)金鄉縣位于蒙古高壓的東南部。受強大的蒙古高壓的控制。冷空氣不斷南下侵入,盛行偏北風,雨雪少,氣候干燥寒冷。
河流
金鄉縣地處淮河流域南四湖西側,屬黃泛沖積平原的下游地帶,河流水系均屬平原坡水型河道,多數承接上游客水,汛期受湖水頂托,水位較高,極易發生內澇。直接入湖的干流河道有東魚河、老萬福河、新萬福河、蔡河,分別接納支流河道的匯水,形成4條水系。東魚河水系東魚河(原名紅衛河)是南四湖流域第一排水大河,是1967年為調整湖西水系,減輕南陽湖匯水面積大的負擔,治理萬福河流域的下游地區(主要是金鄉、魚臺)洪澇災害而新開挖的一條大型骨干排水河道。因該河開挖時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時期,故取名“紅衛河”。1985年全國地名普查時更名為東魚河(含義為東明縣至魚臺縣)。在菏澤段,南支、北支和勝利河是東魚河的三大支流。在金鄉境內的支流有上游白馬河、惠河。老萬福河水系老萬福河原名萬福河,亦稱柳林河或柳河。1957年水系調整時,劉堂壩以上部分納入南大溜,進行裁彎取直治理后定名為新萬福河,劉堂壩以下的原萬福河段改稱為老萬福河。境內支流有金濟河、萊河、東溝、蘇河、下游白馬河。新萬福河水系新萬福河是1956~1957年原萬福河劉堂壩以上段納入南大溜,進行裁彎取直治理后命名的。源于定陶縣大薛莊東魚河北支截流處,流經定陶、成武、巨野,于馬廟鎮陳海村西入金鄉縣境,至卜集鄉張燒餅村東出境,于任城區大周村南入南陽湖??傞L度77.4公里,其中金鄉縣境內段長30.9公里。境內支流有金成河、友誼溝、彭河、老西溝、大沙河、吳河。蔡河水系蔡河與北大溜在任城河灣村北交匯后又經過6.5公里入南陽湖。1996年前稱北大溜為干流,《濟寧市水利志》(1997年版)劃分入湖河流時定名蔡河為干流。蔡河古稱金山河、凝幾河,歷史上直接入湖,發源于嘉祥縣黃龐莊,于胡集鎮尚莊北入境,從胡集潘莊東出境,至任城區大王樓村東南入南陽湖。全長44公里,縣境內段長12公里。境內支流有北大溜、魚山引河。 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木本植物多為楊樹、泡桐、榆樹、刺槐等;果樹多為蘋果、桃、梨、葡萄等。 金鄉藥材資源102種。包括桃仁、杏仁、棗仁、赤小豆等子種類藥材30種;槐花、鳳仙花、大蔥、大蒜等花、根、皮類藥材24種;西河柳、桑葉、益母草、薄荷艾葉等草、葉類藥材25種;狗腎、獾油、水蛭、蟾蜍、牛黃、土元、守宮等動物類藥材23種。 動物資源鳥類:紅隼、鵪鶉、黑水雞、鳳頭麥雞、山斑鳩、大杜鵑、啄木鳥、麻雀、云燕、家燕、喜鵲、大山鵲、暗綠繡眼鳥等共計46種。昆蟲類:黃衣、七星瓢蟲、朝鮮黑金龜、華北大刀螂、中華草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一點金剛鉆等共計83種。獸類:狼、狐貍、獾、貍、黃鼬、刺猬、貓、野兔、蝙蝠、老鼠共10種。魚類:白鰱、鳙、草魚、鯉、鯽、團頭魴黃鱔等26種。
礦產資源
金鄉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以煤為主,其次是石灰石、鋁土、黏土、鈾、天然焦等。煤主要分布在縣城的北部,煤區南北長9公里,東西寬8.5公里,總面積76.5平方公里,儲量為5億噸;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羊山一帶,呈青色致密堅硬,既是燒制水泥的原料,又是上等的雕刻材料。
經濟建設編輯綜 合
201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形勢,更加激烈的區域競爭和極具挑戰的轉型要求,全縣上下按照“提升年、顯效年”總要求,緊緊圍繞“四個爭當”目標,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再次邁出了創新趕超、加快發展的堅實步伐。宏觀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14年,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83億元,比上年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7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16億元,比上年增長4%;批發零售業增加值2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7.7%;住宿餐飲業增加值4.41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金融業增加值5.17億元,比上年增長7.8%。房地產業增加值6.93億元,比上年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8.61:30.57:40.81。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9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0.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1.7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