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縣是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是臨川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位于江西東部、撫河中游,國土面積1358平方公里,轄8鎮、5鄉、1國營華僑農場、1省級工業園區,人口30萬(其中縣城人口9萬、農業人口21萬)。素有“象山故里、江南書鄉、華夏香都”之稱。 全縣通用贛語。
地處武夷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屬亞熱帶潮濕天氣,年均氣溫17.7℃,年降水量1856毫米。歷史沿革
編輯
春秋戰國時,金溪始屬吳,越滅吳后屬越,楚滅越又屬楚。
秦時,屬九江郡。
金溪縣俯瞰漢初,屬淮南國,后屬豫章郡南城縣之地。東漢時金溪屬豫章郡臨汝縣地。
三國時,屬吳國臨川郡臨汝縣地。
晉朝南北朝時,金溪的隸屬與三國時相同。
隋時,屬撫州臨川縣地。
唐時,仍屬臨川縣,在今縣址上設上幕鎮,并在鎮東的白面塢與金窟山、寶山設置了冶煉場。
五代十國時,金溪先屬吳國、后屬南唐的撫州臨川縣。公元958年,南唐以臨川縣的上幕鎮及靠近該鎮的歸政鄉設置了金溪場。
宋淳化五年(994),臨川縣的歸德、順德、順政連同原來的歸政共四鄉被立為金溪縣,屬撫州管轄。
元屬撫州路。明、清時,金溪縣均屬撫州府。
民國初,金溪屬豫章道。民國21年金溪屬江西第五行政區,民國24年金溪屬江西第七行政區。
1949年5月7日,金溪縣獲得解放,屬贛東北區貴溪督察專員公署,同年8月改屬撫州專區。1967年,金溪屬撫州地區。2000年10月,金溪屬撫州市。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金溪縣地處贛東中部,位于東經116°27'---117°03',北緯27°41'---28°06',東西跨36'(徑度)相距58公里,南北跨25'(緯度)相距45公里,版圖呈“T”字形,總面積1358平方公里。東與貴溪縣、鷹潭市、資溪縣交界,南和南城縣接壤,西與撫州市相鄰,北連東鄉、余江兩縣。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金溪縣
地形
金溪縣地處武夷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山脈、谷地、丘陵、平原地形皆有,梯級分布。筆架峰海拔1363.4米,為全縣最高。
金溪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占64.88%,水面占5.2%。東南多山地,丘陵、低丘及岡地廣布于中部、西部。西南部為撫河沖積平原。
氣候
金溪縣屬亞熱帶潮濕天氣,年均氣溫17.7℃,年降水量1856毫米。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唐朝是江南的冶銀重鎮,出金產銀,留存銀坑遺址和千年冶銀碑文(國內古代礦冶最早的實物性文字記載)。 有石墨、鉬、瑩石等20多種礦藏資源,石墨礦品位高,儲量大,居江南之首。
森林資源
金溪縣森林覆蓋率達57.01%。6條河流2大水庫,水資源豐富。產大米、黃梔子、蜜梨、蠶絲、茶葉、南豐蜜桔、葡萄等。
行政區劃
編輯
2012年金溪縣轄7個鎮、6個鄉:秀谷鎮、滸灣鎮、雙塘鎮、何源鎮、合市鎮、瑯琚鎮、左坊鎮、黃通鄉、對橋鄉、陸坊鄉、陳坊積鄉、琉璃鄉、石門鄉。共有10個居委會、149個村委會,1444個村小組??h人民政府駐秀谷鎮。經濟發展
編輯
概述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4.1億元,同比增長11.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9.6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1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工業增加值23.3億元,同比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18.4億元,同比增長12.5%。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1.6:46.1:32.3調整為17.7:48.3:34.0,第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分別比上年提高2.1、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金溪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5億元,增長9.7%,其中,農業總產值1.1億元,增長8.1%;林業總產值0.7億元,增長3.8%;牧業總產值4.2億元,增長3.7%;漁業總產值2.2億元,增長13.9%。金溪縣農作物種植面積99.3萬畝。糧食播種面積72.1萬畝,總產量32.6萬噸,同比增長8.1%;豆類播種面積1.9萬畝,總產量4879噸;油料播種面積2.9萬畝,總產量5266噸;茶葉總產量1982噸,水果總產量8.7萬噸。2012年出售和自宰肉豬13.5萬頭;肉類總產量14300噸;家禽出籠142.76萬羽;禽蛋產量1857噸;水產品產量1.6萬噸。
第二產業
2012年,金溪縣工業發展推進速度不斷加快,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3.27億元,增長13.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3%。金溪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3.37億元,增長16.2%,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占GDP比重2.8%;金溪縣規模工業企業總產值57億元,增長17.8%;主營業務收入55.3億元,增長19.3%;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2.2億元,增長2.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10.98,提高14.91個點。2012年,金溪縣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億元,增長26%,上交稅金1.32億元,增長23.4%。
2012年金溪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3億元,同比增長31.8%,增速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5.78億元,增長41.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91%。
房地產開發投資速度減緩,201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5億元,同比下降28.8%。2012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0.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span>
第三產業
2012年,金溪縣消費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億元,增長17%,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
金溪縣(4張)
總額15.7萬元,同比增長24.7%,占金溪縣消費品市場的94.5%。限額以上批零住宿餐飲企業共有40家,實現零售總額6.4億元,同比增長35.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8.5%。限額以下企業及個體戶在消費品市場繁榮,2012年累計實現零售額10.3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5%。分地域看,城鎮消費速度快于鄉村,金溪縣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萬元,同比增長 17.5%;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3億元,同比增長14.6%。
金溪縣出口總額7517萬美元,增長7.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969萬美元,增長17.8%;金溪縣引進合同外資金2155萬美元,增長30.6%;引進5千萬以上工業項目實際進資17.7億元,增長12.3%。
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增長7.8%。金溪縣公路旅客周轉量22700萬人公里;公路貨物周轉量為126402萬噸公里。2012年年末營運客貨車保有量4309輛,其中:客營運客車135量。
2012年年未金溪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3.7億元,比年初增加9.7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4.8億元,比年初增加2.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8.7億元,比年初增加7.1億元。2012年年末金溪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6.5億元,比年初增加6.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1.7億元,比年初增加3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4.7億元,比年初增加3.3億元。
交通概況
編輯
206和316兩條國道交匯于縣城,規劃的鷹梅鐵路、撫吉高速延伸段(吉安—撫州—福建光澤—武夷山)、鷹瑞高速貫穿全境。距華東鐵路樞紐城市鷹潭、福銀高速、昌廈公路不足50公里;到南昌國際機場、福州、上海、廣州分別只要2小時、4小時、6小時、8小時,可充分承接長珠閩三角洲的輻射。
縣境內即將修建撫州金溪機場,屆時對外交通條件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科技
2012年金溪縣擁有普通中學12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小學35所,幼兒園59所。共有在校高中學生4653人、初中生10549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099人、小學生24975人,在園幼兒數11117人;各類專任教師情況:小學1430人、普通中學1008人、幼兒園286人、職業高中137人。
金溪縣專業技術人員4903人,增長2.3%。金溪縣2012年專利申請49件,比上年增加40件,專利授權量為32件。
文化衛生
2012年年末金溪縣共有群眾業余表演團隊7個,文化戶96戶,舉辦展覽7個,組織文藝活動26次;金溪縣共有文物藏品990件,參觀人次68千人次;圖書館總藏書量5.8萬冊,流通人次達51.8千人次。金溪縣有有線電視臺1座,廣播電臺1座,衛星廣播電視收轉站14座,節目頻道有60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2.9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1140戶。廣播電視覆蓋人口達29.45萬人。
2012年年末金溪縣醫療機構15個,其中縣級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13個,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金溪縣村級衛生所155所,社會團體醫療機構2個,個體診所11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588張,醫務人員1081人。
基礎設施
2012年,金溪縣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達到13.2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5平方公里。新增和改造道路2.3萬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0.81平方米,道路照明燈9656盞,安裝路燈道路長度51公里。
人民居住生活環境得到改善,金溪縣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57%;2012年COD削減量872.12噸,污水處理總量485萬立方米;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1.85%,生活垃圾處理率100%。
民政優撫
2012年金溪縣從業人員平均工資2.86萬元,同比增長17.9%;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萬元,同比增長21.9%;農民人均純收入8130.15元,同比增長16.3%。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2.3萬人?;踞t療保險人員及特殊人員參保人數2.53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23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9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6萬人。
旅游景點
編輯
名薦天朝牌樓:坐北朝南,青石結構,四柱三間三樓,面寬6.8米,通高6.2米,硬山頂,正中橫刻“名薦天
金溪縣(6張)
朝”四字,右題“洪熙元年”(1425年)。造型古樸,用材粗大,年代久遠,結構穩定,保存完整,為少見的保存完整具有明確紀年的明代牌樓。
南州高第牌樓:是不可多得一座明代牌樓,牌樓集古代建筑、石雕藝術、書法藝術為一體的杰作,且保存完整,南州高第牌樓為吉安市六件入選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已申報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留云寺:位于金溪縣黃通鄉白馬峰山腳下,金黃線路旁,白馬湖源頭,三面環山坡。寺內修建有大雄寶殿一座,兩側兼有供奉神明廳堂幾許,大殿前方豎有燒香爐鼎,道路兩邊種有景觀排樹,廟門前方一條清澈河流經過。
白馬峰:位于金溪縣東部黃通鄉境內,海拔640米,距縣城秀谷鎮約15公里,交通便捷,東鄰龍虎山,南與資溪縣相鄰,西北有白馬湖相伴,山頂有一寺廟,名為白馬寺,始建于北宋初年。
金溪保存宋元時期燒陶制瓷遺址多達31處。金溪寶山金銀礦冶煉場大遺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金溪完好保存有11000多棟明清古建筑等大量優秀的文化遺產。
著名人物
編輯
南宋教育家、思想家陸九淵與朱熹齊名,被譽為“百世大儒”,是中國“十大思想家”之一;
元代危素是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之一,24史中,他領修宋遼金三史,并與宋濂同修《元史》;
明代“醫林狀元”龔廷賢,清代著名學者蔡上翔,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紅十軍軍長周建屏,當代世界固體力學領域著名的科學家鄭泉水等,建縣以來,金溪共有2名狀元(吳伯宗、陸肯堂)、3名榜眼和242名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