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區是中國山西省太原市市轄區,1998年元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晉源區地處太原市西南,北起義井東街,與萬柏林區相依,南至姚村鎮高家堡村,西南與清徐縣、古交市接壤,東以汾河為界,與小店區隔河相望,汾河自北而南縱貫全區,全長30.8公里。區域面積287平方公里,約占太原市土地總面積的20.6%;截至2014年3月,總人口22.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8萬 。晉源區以都市農業、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為產業主體,2013年生產總值完成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10488元。
行政區域編輯截至2013年6月,晉源區轄晉源街道、義井街道、羅城街道3個街道,金勝鎮、晉祠鎮、姚村鎮3個鎮,共計18個社區、90個行政村。區政府設在晉源街道南的晉源新城。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晉源區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2°19′~112°46′,北緯37°36′~37°55′之間。南北長23.3公里,東西長20.3公里,區域面積287平方公里。地處太原市西南,北起義井東街,與萬柏林區相依,南至姚村鎮高家堡村,西南與清徐縣、古交市接壤,東以汾河為界,與小店區隔河相望。
旅游景點編輯
晉祠
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懸甕山下,晉水源頭。曾是西周成王次子、晉國開國君主姬虞的祠堂。祠內圣母殿、獻殿、魚沼飛梁被文化部定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侍女塑像、難老泉及具有二千八百多年樹齡的周柏被譽為“晉祠三絕”。 天龍山石窟天龍山石窟距省城太原36公里,海拔1700米,旅游公路直通山頂,交通便利。天龍山遍山蒼松翠柏,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天龍山石窟分布在東西兩峰,共25窟,含東魏、北齊、隋唐、五代的作品,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藝術風格各異,其中第9窟十一面觀音菩薩像被現代著名雕塑藝術家傅天仇、錢紹武稱為世界雕塑之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圣壽寺、七松坪及“亞洲一絕”蟠龍松等精品景點和其相映成輝。圣壽寺內藥師佛,是人們祈佑怯病健身之處。 龍山石窟龍山石窟位于懸甕山北側,主峰1057米,“龍山紅葉”為太原八大景之一?!暗滥稀奔茨戏瀣F存元代道教石窟,為全國現有唯一保存完整的道教石窟,共有大小雕像60余尊和珍貴龍鳳圖案,莊重樸實。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胺鸨薄奔幢狈宸鸾堂麆x童子寺,現有燃燈石塔留存,另有昊天觀與龍山紅葉。晉陽古城遺址晉陽古城創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晉國世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選擇了西依龍山、東臨汾水的有利地形,建筑了“城高四丈,周回四里”的晉陽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曾為戰國時趙國的第一個都城、北齊時的陪都、北漢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龍城之譽”。三家分晉、西漢戍邊、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肇基、五代戰亂,歷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晉陽古城有著密切的關系。蒙山蒙山位于開化溝內,主峰海拔1325米,是晉陽佛教圣地。東魏孝靜帝曾敕佛教凈土宗始祖曇鸞住大巖寺(開化舊名)。公元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鑿寺后大巖為大佛,歷五帝24年始成。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跏跌足而坐,雙手施禪定印,佛體厚胛肥肩,佛超山巒,據史稱,佛高"二百尺"(約66米)。 赤橋赤橋村原名石橋,因豫讓刺趙襄子未果自刎,鮮血染紅石橋而得名――赤橋,又叫豫讓橋。豫讓橋西有古槐、觀音廟,前壁上嵌有清同治六年劉午陽所書"古豫讓橋"四字,刻有康熙年間太原知縣殷嶧的《豫讓橋詩》。該村有保存較好的悟圓寺和多處明清民居。 晉陽湖晉陽湖距太原5公里的新晉祠路西側。水域面積4.8平方公里,環湖周長9公里。古太原縣城沿著新晉祠路出太原市,南行10余里,有一個晉源站,下車后西行300余米有一座小城,明清古院落隨處可見,修葺一新的文廟規模宏大,龍天廟、關帝廟、泰山廟等現存廟宇十余處,大街、小巷依然保留著明清格局。 明秀寺明秀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晉祠南、王郭村西,距晉源新城3公里處。據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明秀寺碑記》載:“明秀寺始于漢,歷載有重修”。北極宮北極宮距太原市5.5公里,位于新晉祠路東側西寨村內,西距晉陽湖0.5公里。北極宮亦稱真武廟,供奉著道教北方大神真武大帝。始建于明朝初期,占地9000平方米。 太山太山位于晉源古城西風峪溝內,海拔1178米。山上建有龍泉寺,又名太山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六年(710年),初為道教昊天洞,毀于金元時期戰火,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又改建為佛寺,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晉陽阿育王塔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阿育王塔)是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的中國19真身舍利塔之一。阿育王塔,即惠明寺(一名凈明寺)舍利塔,創建于隋文帝二年(602年),號稱“古塔凌蒼”,為明清太原縣八景之一,位于古晉陽城西城中央,今晉源區古城營村,太原市重點保護文物。七苦山七苦山為天主教圣地。七苦山在天主教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山西省內外天主教友重要活動場所之一。每年的9月15日有數萬天主教徒到此朝拜。 南山南山又名香爐峰,其狀如香爐,因面對佛祖、天然合一得名。其山頂有春秋末期奴隸起義領袖柳下跖指揮義軍的插旗石,并留有"磨刀石"、柳下跖下馬登山處、跖軍哨所"塞圪峁"、"跖宅"等遺跡。
交通編輯
晉源區有太汾、太祁、太榆、太舊4條過境公路線和石太、同蒲過境鐵路線及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鐵路有石太鐵路。太舊高速公路西端起點在境內,從南郊到首都北京通過高速公路只需5個小時。另有連接山西省十一個地市的5條公路干線。
民俗風情編輯
添倉節添倉節又稱“天倉節”,其時在農歷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農歷正月中的最后一個節日。 寒食節寒食節的時間在冬至后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說),即清明前兩天。至今,太原南郊區群眾仍有稱寒食為“一百五”者。民間傳說,這一天為“龍忌”之日,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這一天焚燒綿山,燒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胺倩鹁d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區流傳很廣。其實,寒食的起源并非始于介子推,而是始于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節寒衣節為農歷十月初一,亦稱“送寒衣”,意謂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服,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