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縣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西南,處在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的結合部,九龍縣幅員面積6770平方公里,轄17鄉1鎮,總人口5.2萬人,2008年GDP達到4.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873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4963元。九龍地處攀西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形成高山,極高山、山地、河谷四大地貌,地勢北高南低,高差懸殊,地形復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呈典型立體氣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九龍是一個以藏、漢、彝為主體,回、苗、白、瑤、羌、土家族等十二個少數民族聚居縣,藏、漢、彝三個主體民族幾乎各占三分之一。長期以來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既有藏區特有風貌,又有彝區獨有原始與古樸。
中文名稱九龍縣行政區類別縣所屬地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轄地區轄17鄉1鎮政府駐地呷爾鎮地理位置四川省西部面 積6770平方公里人 口50816人(2000年)著名景點九龍自然風光集原始森林行政代碼513324目錄1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2 行政區劃3 地理環境? 位置? 地形地貌4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植物資源? 水利資源? 動物資源5 風土人情6 民俗文化? 彝族火把節? 彝族婚俗? 彝族文化藝術? 彝族服飾7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8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9 交通10 社會事業11 旅游12 名優特產建制沿革編輯名稱由來
藏語稱“吉日宗”,并有奇卜龍、結署絨之稱。含義為“八角”。據載,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西藏喇嘛來康區傳教,在今湯古鄉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稱“吉日宗”?!熬琵垺狈Q謂,系設置九龍設治局時,所劃轄地包括:三巖龍、八窩龍、麥地龍、洪壩龍、灣壩龍、速窩龍、菩薩龍、甲拖龍、雪洼龍 等9個村寨,均含“龍”字音而得名。
歷史沿革
據歷史記載,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向孟獲借“三箭”之地,用計將南方少數民族從雅安趕到滬水(今大渡河)以西,并在打箭爐(今康定)鑄箭盟誓,那時,九龍就有了牧民居住。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九龍縣,隸屬儋耳郡。因縣境九龍山得名?!熬琵垺睘槔枵Z漢譯,義為“檳榔”??h治所在縣南九龍山下,即今東方黎族自治縣感恩鎮入學村北,地處平原,毗鄰昌感河???。西漢始元五年(前82年),廢儋耳郡后,九龍縣隸屬珠崖郡。西漢初元三年(前46年),廢珠崖郡,入朱盧縣,屬合浦郡。九龍縣轄區約為今東方黎族自治縣境。
九龍縣鎮海石清朝初期,才正式將九龍定縣,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乾隆年間,取消縣制,歸屬康定縣。民國十五年(1926),復置九龍縣,屬西康政務委員會轄。解放后,隸屬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并入四川省,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00年,九龍縣轄1個鎮、10個鄉、7個民族鄉。
行政區劃編輯2004年,九龍縣轄1個鎮(呷爾)、10個鄉(乃渠、湯古、三巖龍、八窩龍、上團、斜卡、煙袋、魁多、烏拉溪、洪壩)、7個民族鄉(子耳彝族、三埡彝族、俄爾彝族、朵洛彝族、踏卡彝族、小金彝族、灣壩彝族)。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九龍縣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西南,處在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的結合部,全縣幅員面積6770平方公里。九龍縣地處青藏高原南緣,省道215線山重四級油路縱貫全境,扼甘孜藏族自治州東九龍縣
南門戶,北距康定234KM,南距成昆鐵路涼山州瀘沽火車站231KM,距西昌飛機場280KM。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離鐵路和機場最近的縣,處于攀西平原經濟圈與康巴生態經濟圈的結合部。是“川、滇、藏”黃金旅游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形地貌
九龍縣處于松潘地槽區東南緣,屬滇藏歹字形構造體系。境內地勢起伏,北高
九龍縣街道南低,高差懸殊。北部山岳海拔高程在3600——5500米之間,最高達6010米;谷地一般亦在2000——3200米左右;南部小金鄉蘿卜絲溝與雅礱江匯合處僅1440米,高差達4570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度大,山勢陡峭,坡度多在30°—60°之間,主要河流支流下游大部為懸崖峭壁。全縣大體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兩大地貌區,境內主要山脈為大雪山,山嶺均為大雪山支脈,高山占總面積的65%,海拔4000—5000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極高山在北部,占總面積的34%,海拔5000米以上,終年冰雪覆蓋。全境按東北部、中部、西部分為三個次級山系。其主山脊是大渡河和雅礱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縣境內全長59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九龍縣礦藏品種和礦點多。主要有銅、鉛、鋅、鈹、鎢、金、硫、鐵、大理石、石
九龍縣棉、水晶石、花崗石、漢白玉、綠柱石等二十余種。尤以銅鉛和鋅儲量多,品位高,易開采。如里伍銅礦銅金屬儲量為26.07萬噸,平均品位2.5%,挖金溝銅礦銅金屬儲量2.02萬噸,平均品位1.65%,鋅金屬儲量0.95萬噸;子崗坪鉛鋅礦礦石儲量為46.6萬噸,鋅金屬儲量4.24萬噸,鉛金屬儲量1.59萬噸,銅金屬儲量0.1萬噸,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其余各類礦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地質詳查。已經在開發的有里伍銅礦和挖金溝銅礦,子崗坪鉛鋅礦。
植物資源
九龍是野生動植物的王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有瓦灰山,洪壩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有林地面積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5.4%;有大熊貓、小熊貓、白唇鹿等近百種珍稀動物,珍稀鳥類幾十種;有蟲草、貝母、靈芝、天麻。雪蓮等360余種名貴野生中藥材;有松茸、牛肝菌等幾十種野生菌類資源。野生食用菌資源豐富,主要有松茸、猴頭菌、牛肝菌、大腳菇、野生平菇、羊角菌等。中藥材資源有蟲草、靈芝、貝母、天麻、黃芪、獨活、雪蓮花、木香、丹皮、羌活、當歸、杜仲、蜂蠟、蘭星、防風、棉芪、薯芋、三七、大黃等360余種?,F有木材蓄積量3100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冷杉、云杉、落葉松、華山松、油松、云南松、鐵杉、高山櫟、樺木等。在高山櫟和高山櫟與松樹的混交林中,野生真菌品種多。從1998年9月1日起,全縣正式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
水利資源
九龍河、踏卡河、洪壩河、灣壩河、子耳河、鐵廠河等主要河流年徑流量155.6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201.68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74.47萬千瓦,開發率達72%,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全縣水資源極為豐富,縣內主要河流年流量合計155.6億立方米(除雅礱江),水能
九龍縣山水可開發裝機容量157.9萬千瓦。其中九龍河開發潛力較大,全長128公里,由北向南至文家坪注入雅礱江,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論蘊藏發電量103.9萬千瓦。踏卡河自北而南,在烏拉溪偏橋流入九龍河,全長73公里,鐵廠河、灣壩河、三巖龍河、洪壩河均屬常年性河流,河床縱跌比降大,具有發展電力的良好前景。雅礱江自北而南流經上團、八窩龍、三巖龍三鄉后,繞經木里縣復轉向北從子耳、魁多、煙袋、朵洛、小金等鄉流過,流長86公里。
動物資源
九龍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主要有大熊貓、小熊貓、白唇鹿、水鹿、短尾猴、狗熊、馬熊、蘇門羚、牛羚、金錢豹、麝、麂、盤羊、巖羊、狐貍、綠尾紅雉、大腓胸鸚鵡、白馬雞、長尾雞、水獺、旱獺等珍稀動物近百種,珍稀鳥類幾十種。
風土人情編輯貢嘎山周圍的康定、道孚、九龍、雅江等部分地區有一小部分人群操一種木雅語,他
九龍縣文娛活動們被稱為木雅人。由于受藏族文化的影響,木雅人的婚事、葬俗等風俗習慣以及信仰方面,與藏族大同小異。木雅人有天葬、水葬和土葬,而且信仰佛教。在裝飾方面,男性與藏族相同,婦女與藏族有別。藏族裝飾品一般放在頭上,而木雅人的放在頸上或腰上。而且木雅人雖留長辮,但不后垂,而是盤在頭上,用一塊黑布或蘭布疊成瓦形,蓋在頭頂。有時在頭上稍加點綴,放上小巧玲瓏的頭飾,但不太多,腰帶上之裝飾,似手槍子彈袋之子彈型,佩戴腰刀。有的還穿寬大的折裙和用可毛牛毛織成的斗篷,黑色白領,領上用紅羊毛線織成吉祥圖案。 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種形式與羌、嘉絨人的房子相似?!昂谑癁槭摇备邤嫡?,一般三層,下層為養畜、中層住人、上層曬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設有經堂、茶房、臥室、涼臺、敞房和廁所。他們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筑在平地上。木雅人的歷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漢藏文文獻,對操這種語言的人的歷史就有過記載。近代,中外學者對木雅人的語言和歷史的研究有了發展,發表的論文甚多。多數文章認為,操木雅語的居民和古西夏人有密切的關系。有的文章甚至認為,木雅人是西夏滅亡后南遷的移民。
民俗文化編輯彝族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九龍縣彝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火把節,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到夜晚,人們點上火把,火把行列從村頭照到田野,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盡情歌舞,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桿桿”酒,賽馬,蕩秋干,跳鍋莊舞。這時田野里火把搖曳,民間娛樂薈萃,極富民族特色。
彝族婚俗
九龍縣彝族的婚禮非常熱鬧,最大的特色就是“搶”新娘,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和迷人的色彩。潑水、抹黑臉等方式使整個婚禮充滿著歡樂風趣和幽默,人民把婚禮中的“搶”、“背”、“瞧”譽為三絕?!安槐巢粨尩纳聿毁F,背去的媳姨(妻子)值千金”。往往在“搶”新娘和喜背新娘的婚禮過程中,又為未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斗智交友的良機。一次次“搶”新娘的嬉戲逗鬧,一次次喜背新娘的熱鬧場面,又孕育著一對對新的情侶。
彝族文化藝術
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音樂富有特色,舞蹈多與歌唱相伴,舞蹈形式豐富多彩、熾熱、歡暢。彝族傳統工藝美術頗具民族風格,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另外,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歷史上拿彝文寫下了歷史、文學、天文和醫藥書籍、宗教經典等。
彝族服飾
九龍縣彝族服飾集多種裝飾工藝于一身,美觀大方,紋樣豐富多變,色澤沉著和諧,色調簡潔明朗。彝族服飾種類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藍等色為主,襯以紅、黃等色,尤為注重紅、黃、黑三色的搭配和圖案的選擇,單純之中顯露出豐富的感覺,象征著彝族人民的剛強、堅韌和善良。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0816人,其中:呷爾鎮9188、湯古鄉1564、斜卡鄉913、三巖龍鄉2629、上團鄉739、八窩龍鄉1341、乃渠鄉2547、烏拉溪鄉2871、煙袋鄉4852、魁多鄉5015、子耳彝族鄉3123、三埡彝族鄉2399、俄爾彝族鄉2110、小金彝族鄉1861、朵洛彝族鄉1149、踏卡彝族鄉3146、灣壩彝族鄉4622、洪壩鄉747。
民族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概況編輯第一產業
200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316萬元,糧食總產11655噸,各類牲畜年末存欄數達到19.94萬頭(只、匹),肉類總產量達2746噸,農牧民人平收入達到968元。200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9574萬元。
第二產業
1962年,辦起了第一個縣辦國營工業水電廠,到1963年全縣只有3個工業企業;1973年,縣城興建農機廠;1978年縣辦經營林場在湯古鄉雞丑建成投產;70年代后,縣城陸續辦起采礦、木材加工、水電、自來水廠;至1986年以后,相繼建成立壁電站、洪壩林場、踏卡林場院;1989年建成縣辦里伍銅礦采選廠,鄉鎮工業企業增加到6個;2001年,全縣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個體企業527個,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2002年工業產值為2601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6712萬元的39%。
第三產業
九龍縣郵電局成立于1951年,到1998年有郵政局(所)四個,代辦點一個,服務人口4865人,每個點的平均服務面積達1354.0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9732人,現有郵路三條,郵運里程單程194公里,其中:汽車郵路90公里,摩托車郵路30公里,農村投遞路線五條412公里。1998年,電信局成立,開設了郵政長話、農村電話等業務。開通了縣城至康定、縣城至大里伍光纜通訊建設,電話普及率達12部/百人。200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73.64萬元。全縣有商業零售網點5個,從業人員80人,200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558萬元。九龍縣是國家補貼縣。到1985年國家補貼達到4353900元,較1954年增加913.88倍,年平均遞增24.60%;2002年財政收入為698.9萬元,支出8216.9萬元。
交通編輯截止1971年縣境內沒有1條公路,物資運輸全靠馬馱人背。1997年建立了九龍縣汽車站。1985年全縣有干線兩條,通車里程162公里,支線6條,通車里程85.7公里;到2002年,九龍縣公路里程達439公里,并全面啟動了通縣油路工程。
社會事業編輯截至2011年3月,我縣完成農村養老保險16591人、城鎮養老保險1775人;新農合參合農牧民47858人,參合率達91.33%;城鎮居民、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為5821人、4125人,參加工傷保險2573人、生育保險715人、失業保險2840人;實施城市低保1200人、農村低保10000人,共發放低保資金962萬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12207人,兌現救助資金21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