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城市。甘肅省名“肅”字由來地。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轄“一區兩市四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和阿克塞縣),總人口110萬人。酒泉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歷史沿革先秦時期
先秦時,這里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漢以前,上古為羌戎所居,羌、戎為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烏孫即“戎”的轉音。三危地與三危山有很大區別,三危山是敦煌一帶的一座山體,三危地則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個廣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羅布泊以東、疏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稱的州、郡區劃范圍。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實際上,最早烏孫原住張掖以西靠祁連山一帶,月氏住張掖以東河西地區,到奴隸社會階段,整個河西方被月氏獨占。
漢代時期
到前176年,漢文帝前元四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遷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帶,征服了那里的塞種人,留居下來,史稱“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連間的,史稱“小月氏”。自此,直到前121年,西漢漢武帝元狩二年五十多年間,酒泉一帶為匈奴族駐牧地,故又稱匈奴右地。前121年,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這年秋天打垮了渾邪王,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西漢王朝把中原幾十萬人遷來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這里的文明昌盛開始了新的一頁。距今2109年前的西漢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漢朝設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為郡名的。而《漢書·武帝紀》載,前111年,元鼎六年可能是設置敦煌縣的時間,而不是置郡的時間,因此,不能把置敦煌縣的時間定為建郡的時間。當時不叫酒泉縣而稱“祿??h”,為郡的駐地。直到295年,西晉惠帝元康五年,改祿福為“福祿”。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置酒泉縣,肅州的名稱開始應用。從西漢設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稱酒泉郡,長官稱太守。
隋唐時期
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602年,仁壽二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酒泉地方屬吐蕃,并建“肅州千戶府”,至852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唐末至五代酒泉屬回鶻,最早居牧在今蒙古國。
宋元時期
宋時,酒泉歸西夏,西夏敗亡后,酒泉歸蒙古,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設肅州路,長官稱“達魯花赤”。
明清時期
明代置肅州衛,長官稱“指揮使”。清代,改置為肅州直隸州,設知州。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肅道,設道尹。1927年改尹為“行政長”。1936年改設為甘肅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長官為專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專區。1959年,酒泉、金塔兩縣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級。1961撤消地級市改為縣級市,恢復金塔縣。1964年11月撤市改縣,1985年撤縣建市。2002午9月,撤消縣級酒泉市,設立肅州區。
行政區劃
至2010年,酒泉市轄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1區2市4縣,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
酒泉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酒泉市轄“一區兩市四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和阿克塞縣。
地形
酒泉市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祁連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層巒疊嶂,陡峻高拔。自東而西有祁連主峰、討賴山、大雪山、野馬山、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漸漸進入凍土區,終年積雪冰封,有現代冰川分布,是本區河流發源地。山間有盆地,較大的有蘇干湖盆地、石包城盆地、昌馬堡盆地,以及許多溝谷小盆地。是古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自嘉峪關隆起帶分界,以東是酒泉、金塔盆地,以西是安西、敦煌、玉門盆地。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祁連山山前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約1500-1800米,向東北漸次降低,到夾山子北側為1340米左右。夾山以北的扇形沖積積平原帶,南起夾山北翼,海拔1400米,北迄北山南翼,海拔1200米,是謂金塔盆地。黑河自天成切割北山,蜿蜒以至東北,在鼎新形成河谷平原,山地海拔1300米以上,平原1100~1200米,是謂鼎新盆地。安、敦、玉盆地是疏勒河流域的廣闊沖積平原,由一系列大小盆地和平原組成。自東而西有赤金盆地,海拔1700米;花海盆地,海拔1200米;玉門鎮平原,海拔1400米;布隆吉平原,海拔1300米;踏實盆地,海拔1080米;安西三角洲平原,海拔1170米;西湖盆地,海拔1080米;敦煌平原,海拔1100米以及古玉門關外的平原洼地等,海拔1000米以下。北部系廣闊礫漠,即礫質和沙質戈壁區,緊接北山。北山為阿拉善臺塊的一部分,范圍廣大,統稱馬鬃山,海拔1500-2000米,馬鬃山主峰2583米。由于氣候干燥,長期風化,山體剝蝕表面呈現碎礫石狀。在強風和洪積作用下,部分山體已準平原化。
水文
區內地下水是在地層、地貌、地質構造和干旱氣候等因素制約下形成的。其分布、埋深與水質水量的變化,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即山區降水和冰雪消融水匯于河谷中,以地下長流方式補給;以河水引入渠系、田間后,滲漏被給地下水。地下水的運動,在玉門鎮以東,地下由南向北或北偏東方向流動;玉門鎮以西,地下水大致呈東西方向運動,但踏實、敦煌的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基本與地面坡降一致。到北部山前地帶,受北山阻截,水位抬高,流動緩慢,多消耗于蒸發,礦化度增高。潛水埋深隨地形變化,南深北淺,至走廊中部如酒泉城附近水位埋深5—20米。而下河清北灘及邊灣一帶,屬于地下水淺藏帶。但潛水埋深在東西方向上變化幅度小。在安西小宛堡子一帶埋深1—2米,至酒泉城區3—5米,水力坡降為1/1000—1/1500。一般走廊南側水質好,向北逐漸變差,至走廊北部邊緣水質惡化;潛水水質在東西方向的變化也有其特征。玉門鎮以西,潛水水質由東而西由好變壞。如雙塔堡水庫,礦化度0.29克/升。在潛水礦化度高的地帶,常因渠道灌水滲漏,潛水被淡水稀釋,變為低礦化水,因此,往往在高礦化水的下面,埋藏著低礦化水或淡水。地下水動態變化受干旱氣候和灌溉滲漏的影響,在玉門鎮和布隆吉、兔葫蘆一帶,形成兩個“高峰”,即4-5月間春灌和11-12月間冬灌,致使潛水水位升高。由于渠系日趨完善,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地表徑流也在減少,如酒泉城北的清水河,前后測得泉水流量由0.217方/秒及0.255方/秒,減少到0.145方/秒及0.170方/秒。境內河流,分疏勒河、黑河、哈爾騰河三大水系,均發源于南山冰川積雪區。自東而西是:黑河尾部自天成以北入鼎新,跨本區最東沿。其余河流依次為:酒泉市的馬營河、觀山河、紅山河、豐樂河、洪水壩河、北大河,討賴河,是主要灌溉水源。城北有臨水河、清水河、依靠地下潛流溢滲在面,形成無數泉溪匯集成河,引以灌溉。酒泉市依水源條件,自然的劃分為洪水區和泉水區。金塔有北大河入鴛鴦池水庫灌溉金塔盆地;玉門市白楊河、赤金河、蔬勒河。前二河灌溉玉門鎮以東土地,疏勒河灌溉玉門鎮以西土地;安西居疏勒河中下游,另有榆林河灌溉踏實盆地;敦煌有黨河,流至北湖與疏勒河匯合后注入哈拉湖。一般情況下,疏勒河無水入境,故黨河系為敦煌市的唯一灌溉水源。以上諸河,年徑流量約32.23億立方米。因氣候原因,來水量各時期懸殊,水量不穩。每年7-10月份是豐水期,枯水期甚長。5、6兩月水量回升迅速,與農業的豐歉緊密相關。[4-5]
氣候
本區屬大陸性干旱氣候,干燥寒冷,降水奇缺。從東到西海拔1500-1100米,年均溫3.9℃~9.3℃,無霜期127~158天。夏季干熱而較短促,冬季寒冷而較漫長,但春季升溫迅速。酒泉地區南部山地屬高寒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6℃,走廊地帶屬溫帶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約5℃~9℃。年日照總時數達3300多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5%。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祁連山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酒泉為84毫米,北部馬鬃山地為39毫米,蒸發量較大,多在2000-4000毫米之間。疏勒河流域地處內陸,位于酒泉地區西部,屬于典型大陸性氣候,海拔高度170-1900米??偟臍夂蛱攸c是降水少,是甘肅省、乃至中國雨量最少的地區之一,蒸發量大,是甘肅省蒸發量最大的地區,日照長,晝夜溫差顯著,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干旱多風,安西素有“世界風庫”之稱。酒泉市屬半沙漠干旱性氣候,其特點為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強烈日照長,冬冷夏熱溫差大,秋涼春旱多風沙。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56.4小時,日照百分率平均69%,10月份多達78%。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酒泉市常住人口為1095947人。其中,男性人口為565858人,占51.63%;女性人口為530089人,占48.3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75。0-14歲人口為184445人,占16.83%;15-64歲人口為831944人,占75.91%;65歲及以上人口為79558人,占7.26%。經濟編輯綜合
2011年,酒泉市實現生產總值4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251.9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170.6億元,增長15.3%。按常住人口計算,酒泉市人均GDP為43745元,按2011年平均匯率折算達6944美元。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4:51.9:34.7調整為12.3:52.3:35.4,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提高0.4和0.7個百分點。 2012年酒泉市實現生產總值5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8億元,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307.3億元,增長20.2%;第三產業增加值197.4億元,增長12.9%。按常住人口計算,酒泉市人均GDP為52116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折算達8291美元。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3:52.3:35.4調整為12.1:53.5:34.4。
農業
2011年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113億元,比上年增長6.2%。
種植結構調整優化。酒泉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50.83萬畝,比上年增加0.78萬畝,增長0.3%。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4.84萬畝,減少6.32萬畝,下降8.9%;棉花種植面積47.16萬畝,增加2.54萬畝,增長5.7%;蔬菜、瓜類、制種、啤酒花、油料、藥材、孜然等高效特色產業面積達到138.83萬畝,增加4.56萬畝,增長3.4%。
主要農產品穩定增產。全年糧食產量33.22萬噸,比上年減少3.52萬噸,下降9.6%;棉花產量5.01萬噸,增長11.34%;蔬菜產量115.25萬噸,增長9.94%;瓜類30.61萬噸,增長4.6%;水果產量17.22萬噸,增長17.4%;藥材產量7.62萬噸,增長36%。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132.2億元,比上年增長7.7%。酒泉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53.58萬畝,比上年減少0.41萬畝,下降0.16%。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8.07萬畝,減少3.82萬畝,下降6.17%;棉花種植面積43.98萬畝,減少3.18萬畝,下降6.74%;蔬菜、瓜類、制種、啤酒花、油料、藥材、孜然等高效特色產業面積達到169.2萬畝,增加15.12萬畝,增長9.8%。特色農產品穩定增產。全年蔬菜產量151.39萬噸,增長31.3%;瓜類36.82萬噸,增長20.3%;水果產量19.82萬噸,增長15.1%;藥材產量8.52萬噸,增長11.7%;經濟作物制種1.02萬噸,同比增長18.8%。糧食產量32.57萬噸,比上年減少0.64萬噸,下降1.94%;棉花產量4.8萬噸,比上年減少0.21萬噸,下降4.2%。
工業
2011年酒泉市工業增加值達到210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占GDP的比重為43.6%,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地方工業增加值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6.6%。酒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58.2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05.8億元,增長11.1%;股份制企業130.4億元,增長15.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3.8億元,增長43.2%;私營企業20.9億元,增長91.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3.9億元,比上年增長68.2%;重工業增加值1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9%。2011年,酒泉市新能源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4.6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風光電發電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2.3倍,發電量達到68.2億千瓦時,增長1.4倍,占酒泉市發電量的81.6%,其中風力發電63.14億千瓦時,增長2.3倍,超過2010年全部發電量23.4億千瓦時。 2012年酒泉市工業增加值達到258.7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占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地方工業增加值190.3億元,比上年增長30.1%。酒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23.8億元,增長9%;股份制企業162.8億元,增長22.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2.7億元,增長28%;私營企業27億元,增長1.7倍。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9.5億元,比上年增長37.1%;重工業增加值1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8%。
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63.9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分城鄉看,城鎮投資452.4億元,增長25.1%;農村投資111.5億元,增長45.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0.3億元,增長78.7%;第二產業投資393.3億元,增長16%,其中工業投資381.9億元,增長16.6%,占全社會投資額的比重為67.7%;第三產業投資140.3億元,增長69.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17.71億元,增長1.5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19.9億元,增長47.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完成投資10.93億元,增長1.6倍;教育完成投資2.9億元,增長34%。 2012年,酒泉市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84億元,比上年增長45.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9.9億元,增長62.9%;第二產業投資536.1億元,增長39.7%,其中工業投資505.5億元,增長32.5%,占酒泉市投資額的比重達64.5%;第三產業投資208億元,增長58.6%。分行業看,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38.7億元,增長1.4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37.8億元,增長97.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完成投資9.8億元,增長12.3倍;教育完成投資4.8億元,增長76.6%。
國內貿易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5.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城市消費品零售額80.5億元,增長21.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7億元,增長16.5%。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91.8億元,增長20.8%;餐飲收入額13.4億元,增長16.6%。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02.68億元,增長2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1.71億元,增長7.7%。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10.4億元,增長19.4%;餐飲收入額13.9億元,增長9.8%。
財政
2011年,酒泉市財政收入達到60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地方財政收入21.57億元,比上年增長29.4%。主體稅種全面增長,其中,增值稅11.36億元,增長7.3%;營業稅6.98億元,增長34.5%;企業所得稅3.77億元,增長47.3%;個人所得稅2.14億元,增長32.9%;資源稅0.68億元,增長1.27倍;城鎮土地使用稅0.58億元,增長18.7%;城市維護建設費1.06億元,增長9.7%。財政支出82.63億元,增長25.9%。 2012年,酒泉市財政收入達到7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8.3%。主體稅種全面增長,其中,國內增值稅13.39億元,增長17.9%;國內消費稅18.17億元,增長5.6%;營業稅9.55億元,增長36.8%;企業所得稅5.85億元,增長55.1%;資源稅2.03億元,增長49.6%;城鎮土地使用稅1.05億元,增長80.3%。財政支出101.19億元,增長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