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臺區,是吉林省長春市市轄區之一 。九臺區位于長春東北部,是長春的東大門,長春市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其位于北緯43°51′-44°32′、東經125°25′-126°30′,西接長春市二道區,東南同吉林市永吉縣接壤。
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9個鎮、2個民族鄉、4個街道。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的綜合測算,2004年末,九臺區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8位,到2009年末,九臺區綜合發展指數已躍升到全省第3位。2014年,九臺財政收入居長春外五縣之首,縣域綜合實力位居長春市第一位。全區幅員面積2875平方公里,占長春市總面積的17.4%,地表結構大體為“三山一水六分田”。
九臺區素有“吉林腹地明珠”,“鳳珠之城”之稱,被譽為中國薩滿文化之鄉。
地理環境編輯
區位
長春市九臺區位于吉林省中部,位于長春市東北部,東經125°24′50″~126°29′50″,北緯43°50′30″~44°31′30″,世界北半球溫帶半濕潤氣候的中緯度附近,屬長白山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長吉兩大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走廊地帶,是長東北戰略先導區的重要腹地。九臺區西接長春市二道區,距離長春火車站50公里,東及東北與舒蘭和榆樹為界;南及東南同吉林市永吉縣接壤;西南同長春市雙陽區毗連;北及西北均界德惠。截至2014年10月20日,周邊境線為381.5公里,幅員2875平方公里,總土地面積337527.48公頃,城區面積12.79平方公里。
地質
九臺區在地質結構上屬第四系堆積物,除有部分基巖裸露外,大部地區均被第四系地層所覆蓋,與基巖呈不整合接觸。地質構造屬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沉降帶過渡地帶,松遼盆地東南緣、伊舒地塹呈北東向在東南部通過,屬于天山~興安嶺區,松遼中斷陷分區,東部隆起小區,與吉林華力西褶皺系二級分區相接。地質構造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褶皺構造,一種是斷裂構造。地質年代分泥盆紀、二迭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
水文
地表徑流
九臺區河流水系比較發達,屬富水區。擁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等大小30條河流,河流總長207.7公里,松花江由小錦州入境,經莽卡、其塔木、三臺3個鄉鎮,流長52.5公里,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7%。沐石河為松花江下游支流,源泉地為6股泉水及地下水洪而成,河長92公里,九臺段長41公里。飲馬河為松花江下游一支流,全長384公里,九臺段為62公里。霧開河是飲馬河支流,河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里,境內為52.2公里。
地下水
地下水地下水資源不豐富,且分布不均,河谷地區水資源比較充裕。西部、西北部以較貧乏。東南部低山丘陵地區風化裂隙中含孔潛水水量小,埋深不定。只有在構造斷裂和接觸帶附近,在地層有利于地下水富集條件下,形成斷裂富水帶,可以打井開采地下水。 地表水的補給與排泄、埋藏條件,對地下水的有無、多少起決定性作用。1988年、1989年九臺市降水較少,1990年遭受了歷史罕見的干旱。全市有35條小河斷流,地下水位下降1.20~1.50米。
礦泉水
境內礦泉水資源豐富,通過省級鑒定的有5處,分布在春陽鄉、九郊鄉、飲馬河鎮、土們嶺鎮和營城街道。礦泉水類型為偏硅酸型和碳酸型。
水質
水質評價九臺市大部分地區為重炭酸鈣鈉和鈉鈣型水,礦化度低但普遍缺碘,有些地方含錳偏高。境內水質比較好,基本適于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要求。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經濟的發展,流入小南河的工業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劇增,水質退化嚴重,執行國家五級標準。2000年,小南河沿岸企業及生活污水通過暗管排放至城區外,城區內水質有明顯改善。 沐石河、霧開河為季節性河流,污染較輕,沿河幾乎無污染,第二松花江主要受吉林市排放的污水污染。飲馬河污染較嚴重,執行國家三級標準,除pH值不超標外,其它指標均超出國家標準,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揮發酚、石油、磷等流。
氣候
九臺區位于吉林省中部的松遼平原,屬于季風區中溫帶半濕潤地區。春季干燥、多風、升溫快;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降溫快;冬季漫長、寒冷、降雪少。1988~2000年間,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為23.3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零下16.3攝氏度,13年間,平均氣溫5.3度。
九臺區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小時,無霜期140—155天。年平均氣溫4.7℃、平均氣溫年較差39.5℃,平均氣溫日較差12.3℃,年≥10℃活動積溫2880℃ 年平均降水量577毫米,年平均風力 8級以上大風日16天左右,多西南風向,平均風速3.4米/秒。
地形地貌
地形
九臺區西部、中部為沖積平原二級階地(臺地),東部、南部
九臺市街景
、西南部多為低山丘陵(半山區),全區地形呈西南東北狹長形狀,東西長87.75公里,南北寬7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傾斜,形成了西南高、東北低、中間崗川不等的自然格局。九臺區內大小山嶺,均系長白山系哈達嶺山脈之余脈。全區山嶺多分布在東南、南部、西南和東北部,八臺嶺海拔580.1米,為九臺區最高峰。全區有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等4條主要江河,隨著地勢走向,均由南向北,流入德惠境內,由此四大流域,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全區地形最低點是慶陽鄉新開嶺村馬家營子屯,海拔160.5米。地表結構大體上是“三山、一水、六分田”的狀況。九臺區土地為低山丘陵和平原兩大類別。
地貌
九臺區的丘陵山脈占全市總面積的30%,約990平方公里。其山脈屬長白山支脈大黑山脈,由西南蜿蜒至東北。經由波泥河鄉、加工河鄉、二道溝鄉、土們嶺鎮、沐石河鎮、盧家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六臺鄉、上河灣鎮。其中沐石河鎮八臺嶺山最高,海拔為580.1米,其塔木鎮的四楞山海拔570米,沐石河鎮的樺樹背山海拔528米,莽卡鄉的馬達山海拔522米,土們嶺鎮的馬鞍山海拔2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