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縣位于魯西北平原的南部,歷史悠久,是省會濟南的近郊縣,南靠黃河,西鄰齊河,北依臨邑和商河,東接惠民。濟陽縣縣轄8鎮2個辦事處,850個行政村居,2010年人口53萬,面積1076平方公里??h城距濟南市區3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8公里。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徒駭河、土馬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平均年徑流量417.4億立方米。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8℃,年均降水量586.9毫米。 濟陽縣境內有104、220兩條國道和248、249兩條省道穿越。濟陽于公元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置縣,因其位于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 風景有玉皇冢,劉臺遺址,濟北公園等。虞舜至夏朝時為部落酋長季則氏之地;商初為逄伯陵方國之地;商末為古國蒲姑之地。從姜集鄉劉臺西周墓中出土的銅器上,多鑄有“洚字”,可作為商初縣境為逄伯陵之地的佐證。西周初,呂尚封于齊國,滅蒲姑,縣境遂為齊國地。春秋戰國時期縣境為齊國的犁邑、著邑、崔邑等地。秦代推行郡縣制,縣境西部為漯陰縣地,其余為著縣地。兩縣先屬齊郡,后屬濟北郡。西漢置朝陽縣、營縣,縣境西部仍為漯陰縣地,中部為著縣地,東部為朝陽縣、菅縣地。漯陰縣屬平原郡,其余3縣屬濟南郡。東漢時,縣境仍為以上4縣地,4縣均隸屬濟南國。三國時期,縣境、置縣及隸屬情況同東漢時??h境為魏國轄區。西晉時撤銷菅縣,縣境為漯陰、著、朝陽3縣地,屬濟南郡。東晉時縣境先后為“十六國”中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國地,所屬郡縣不詳。南北朝時期,縣境先為南朝劉宋的僑臨邑縣、僑高唐縣與著縣、朝陽縣地。僑臨邑縣屬僑魏郡,僑高唐縣屬僑平原郡,著縣、朝陽縣屬濟南郡。以后為北朝元魏轄區,再后為北朝高齊所置臨邑縣與僑高唐縣(朝陽縣并入其中)地。臨邑縣屬安德郡,僑高唐縣屬東平原郡。隋初又置朝陽縣,公元596年改朝陽縣為臨濟縣,改僑高唐縣為章丘縣,濟陽縣境時為臨邑、臨濟、章丘三縣地,屬齊郡。唐、五代時縣境置縣情況同隋代,各縣均屬齊州。1001年臨濟縣并入章丘縣,濟陽縣境遂為臨邑、章丘兩縣地,屬山東東路齊州。1116年齊州升格為濟南府后,臨邑、章丘兩縣屬濟南府。1129年,南宋濟南府知府劉豫降金,濟南府遂為金國地。是年11月20日,割章丘、臨邑二縣各一部境域置一新縣,因縣境地處濟水之北,故命名為濟陽縣。濟陽縣時屬濟南府。元代,濟陽縣屬中書省濟南路,明、清兩代屬山東省濟南府。1913年廢府置道,濟陽縣屬山東省岱北道,次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1927年后,濟陽縣直屬山東省。1943年7月,抗日民主政權冀魯邊行政區,將濟陽縣并入齊濟縣。1944年1月,撤銷齊濟縣,恢復濟陽縣,濟陽縣屬渤海行政區二專區。1949年7月25日撤銷二專區,建立濼北專區,濟陽縣屬濼北專區。新中國建立以后,濟陽縣自1950年5月9日起屬德州專區,1956年2月24日改屬惠民專區。1958年12月29日濟陽縣并入臨邑縣,屬聊城專區,1960年秋改屬淄博專區。1961年10月5日濟陽縣建制恢復,屬德州專區(1978年7月1日德州專區改稱德州地區)。1990年1月1日,劃歸濟南市,為市管縣。
人口民族編輯2013年,濟陽縣人口55.67萬人,其中:鄉村人口48.63萬人,人口密度507人/平方公里。濟陽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97.86%。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濟陽縣位于黃河下游北岸,魯北平原的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6°41′—37°15′,東經116°52′—117°27′。
水文
濟陽縣黃河流經縣內南部、東部4個鄉鎮63公里,徒駭河、土馬河流經縣境北部5個鄉鎮,橫貫東西56公里,另有提水渠26條、排水渠14條等大干支流,遍布濟陽縣。其中,黃河從崔寨鎮解家村入縣境,自西南而東北流經崔寨、回河、曲堤等8個鎮,過境流長56.5公里,灘區面積53.4平方公里;徒駭河過境流長56.4公里,流域面積880多平方公里;土馬河過境流長18公里,流域面積150多平方公里。
氣候
濟陽縣位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內,濟陽縣具有北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2.8℃,年平均無霜期195天,年太陽輻射量124.4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583.3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濟陽縣境內的土壤發育在黃河沖積母質上,土層深厚,潮土是濟陽縣的主要土類,占96%以上。包括耕地、園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及部分灘涂等地,共84975公頃。無一級地。二級地面積16013公頃,三級地67253公頃,四級地980公頃。五級地729公頃。
水資源
水資源總量39705萬立方米。地表徑流量多年平均為6371萬立方米,人均占有124立方米,每公頃地占有9794立方米??退Y源主要有黃河水及徒駭河水,二河總徑流量多年平均在417.42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淡水儲量5.742億立方米, 淡水區凈補給量1.451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濟陽縣是勝利油田新開發區。開采量僅為蘊藏量的10%左右,每天可生產天然氣8000-10000立方米,現已探明和準備聯合開發的曲古1氣井,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含甲、乙、丙烷80%以上。2007年7月26日,縣境內崔寨鎮的新陽煤礦成功進行了聯合試運轉。新陽煤礦井田東西向平均9.9公里,南北傾斜寬平均5公里,面積49.5平方公里,煤礦總投資達6.6億元,煤炭總儲量達3億多噸,可采儲量1億噸左右,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可連續開采100年。2010年新陽煤礦全年累計產煤44.9545萬噸,精煤產量完成26.5515萬噸,掘進進尺累計完成14588米,累計商品煤銷量40.1347萬噸,實現商品煤收入4.5629億元,累計實現利稅1.24億元。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糧食作物有4科13屬15種,經濟作物4科6屬6種,瓜類1科2屬6種, 蔬菜15科20屬20種,藥材15科15屬20種,樹種27科42屬49種。野生植物主要有藥用植物80余種。動物資源:養殖動物牛、馬、驢、騾和豬、羊、兔、雞、鴨、 鵝等,還有蜂、魚類8個種。野生動物有獸類6種,禽類6種,魚類11科23種,昆蟲6目24科74種。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2011年濟陽縣生產總值213.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95億元,增長8.6%;第二產業增加值125.42億元,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47.11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9.2:58.7:22.1。工業結構優化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61.47億元,增長35.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6.56%,比年初提高0.89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0年糧食播種面積115.66萬畝,增長1.61%;糧食總產52.08萬噸,增長0.8%,實現連續8年豐收。蔬菜產量117.95萬噸,增長4.8%;畜牧業穩定增長,肉、蛋、奶產量分別增長0.5%、0.2%、2.2%;豬、牛、羊存欄分別增長2.2%、2.6%、2.2%;出欄量分別增長-0.44%、1.46%、2.04%。水產品產量0.89萬噸,增長4.71%。造林綠化取得積極成果,完成造林面積1.59萬畝,其中:防護林1.33萬畝。 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116.97萬畝,增長1.1%;糧食總產53.19萬噸,增長2.1%,實現連續9年豐收。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8個、綠色農產品8個、有機食品5個,地理標志3個,“曲堤”牌黃瓜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農業機械化總動力115萬千瓦時,增長6.5%。
第二產業
2010年末,濟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287家,凈增38家。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97.04億元,增長13.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5.5億元,增長19.0%。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55.5億元,增長22.9%;實現利稅42.6億元,增長23.8%;實現利潤27.1億元,增長25.2%。虧損企業虧損額2692萬元,增長42.8%。 2011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13.15億元,增長1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21億元,增長19.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59.92億元,增長27.5%;實現利稅42.01億元,增長25.0%;實現利潤28.42億元,增長27.9%。工業產銷率達97.59%,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金融2010年金融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36.0%。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4.52億元,較年初增加15.11億元,增幅為30.5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44.6億元,新增7.72億元,增幅為20.93%;企業存款余額8.86億元,新增3.05億元,增幅為52.5%。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8.31億元,較年初增加4.68億元,增幅為19.81%。 2011金融業增加值2.47億元,增長23.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78.77億元,比年初增加14.53億元,增長22.6%。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5.73億元,比年初增加8.01億元,增長28.5%。 保險2010年末在統的各類保險承保額 75.26億元,增長93.83%;保險業務收入1.88億元,增長2.39%;保險業務支出0.59億元,增長79.9%。 2011年末在統的各類保險承保額90.02億元,增長19.6%;保險業務收入1.44億元,下降23.5%;賠款件數7390件,下降82.7%,賠款金額2819萬元,下降52.1%。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11年末濟陽縣擁有各類學校43處,其中:高中2處、初中13處、小學26處,職業中專1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年末各類學校在校學生6.47萬人,增長1.0%。其中:高中在校生0.87萬人,增長2.2%;初中在校生1.92萬人,增長6.2%;小學在校生3.36萬人,下降2.6%;職業中專在校生3136人,增長8.3%;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23人,增長20.6%。學前幼兒園110所,增長2所,幼兒園在園人數1.20萬人,減少4.4%。學齡前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科技
2011年共組織企業申報上級各類科技發展計劃52項,16項獲得立項支持,獲得扶持資金500多萬元,帶動企業科技研發投入8000多萬元。同時,組織專家對已完成的16項科技計劃進行了鑒定、驗收,有2項科技成果獲得了濟南市科技進步獎。知識產權工作不斷加強。濟陽縣共申請各類專利26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8件。發布科技成果600多項,幫助企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30項,申報濟南市自主創新產品5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項,并全部獲得審核通過。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
文化
2011年,啟動了集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全民健身場所等功能于一體的文體中心工程。建設完成濟陽街道綜合文化站一處,社區文化中心10處,農村文化大院48處、農家書屋300處。舉辦了濟陽縣首屆春節電視聯歡晚會、“紅色歌舞、愛我濟陽”歌舞大賽。打造“歡樂濟陽行”文化品牌,開展了送文化下鄉、“我要上春晚”和“方言達人秀”等廣場文化活動。年末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均達到100%。有線廣播電視用戶9.18萬戶,增長0.2%。
衛生
2011年末擁有衛生機構14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機構床位1148張,增加22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130張,增加22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423人,增長3.3%;執業(助理)醫師612人下降0.6%。按戶籍人口計算,每千人擁有病床2.1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6人。
體育
2011年,濟陽縣運動員在市級以上比賽中共獲得金牌28枚,銀牌43枚,銅牌32枚,分別是2010年同期的2.2倍、4.3倍、3.2倍。2011年召開運動會31次,參加運動會人員1.96萬人,同比增長5.0%。等級裁判員164人,其中:二級21人,三級143人。
名優特產編輯曲堤大蒜主要布局于曲堤鎮東北部,種植面積667公頃,品種以“蒼山蒜”和“雜交蒜”為主。 崔寨香瓜,屬葫蘆科甜瓜屬甜瓜種厚皮甜瓜亞種。主要種植在濟陽縣崔寨鎮位于黃河之畔,崔寨香瓜在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無公害產品”。 富硒小蘭西瓜,是2000年10月該鎮與省農科院聯合研制的新品種,并于2000年12月底首先在該鎮示范園進行了冬暖大棚種植試驗。2004年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2006年又被認證為“綠色食品”。
著名人物編輯鄧光玉,字伯溫,一字瑤夫,明朝年間的貢生,曾做過莘縣的訓導。 張虎臣,字殿卿,南鄉高官屯人。同治庚午年間補行丁卯科武舉,做官到撫標右營前總。 賈昭,洪武丁卯年中舉人。開始做靈石的教諭,官職一直到云南的布政使。 張文,字松亭。萬歷戊子年間鄉貢。授官湖南寶慶府武崗州州同,以后升任陜西延安府別駕??滴跷迨曜?。 張爾岐(1612~1678)字稷若,號蒿庵,今濟陽鎮張稷若村人,明清之際著名經學家?!肚迨犯濉と辶帧分杏袀?,《辭?!?、《辭源》及《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均有簡介條目。 艾試,崇禎六年卒,因曾孫艾元徽而顯貴,被贈謚為刑部尚書。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號長人,今孫耿鎮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學士、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廉潔,忠于朝廷。著述主要有《易經會通》等。王為民(1949~1997) 江店鄉紅廟村人。1981年調入勝利油田, 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被聘為高級技師,任勝利石油管理局臨盤采油一礦副礦長。1993年當選為八屆中國人大代表。盧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盧振河,字子嘉,中國山東濟陽人,皖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曾任他升任淞滬護軍使浙江督軍等職,在外40余年,極少回家,但鄉土觀念頗重,曾出資在縣內修建水壩、學校、民刑看守所及印刷[民國]《濟陽縣志》等。
風景名勝編輯玉皇冢又名玉皇寺位于店子鄉駐地村南250米處。東西長77米,南北寬64米,面積4928平方米,冢1977年12月2 3日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臺遺址位于姜集鄉劉臺村西。從1957年發現到1985年,國家曾組織省地縣三級考古和文物部門進行過多次挖掘。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北公園,北鄰濟北廣場,南依規劃中的文化及會展中心,是濟陽縣自籌資金建設的重點大型公益性項目之一,占地2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