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區,是江西省吉安市的市轄區,是吉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吉安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吉州區位于江西省中部,地處贛江中游,古稱廬陵,有1660多年的建城史,為歷代州、路、府治所,素有“江南望郡”、 “吉州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2000年8月由原縣級吉安市撤市設區成立,總面積42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3.5平方公里。轄5個鄉鎮、6個街道,89個行政村、36個城市社區,總人口3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1萬人。建制沿革編輯秦置廬陵縣。隋開皇十年(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新建州城于今市區趙公塘一帶,境內屬廬陵縣,為吉州首府。唐永淳元年(682年),廢趙公塘(堂)舊城,新建州城于今市區北門街道轄區內,并將廬陵縣治從石陽古城遷入。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為廬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廬陵為吉州。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改為吉州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廢吉州軍改稱吉州路。元元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為吉安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吉安路為吉安府。廬陵縣為歷代州、路、府治所。1914年廢吉安府為吉安縣,屬于廬陵道(治宜春)。1926年,廢廬陵道,吉
吉州區 (2張)
安縣直屬江西省。1932年,置第九地政區公署于吉安。1939年,改第九行政區為第三行政區。1979年11月,吉安縣治所從吉安市區徙新縣城敦厚鎮。1985年6月19日,吉安市白塘鄉和青塘鄉合并改名為白塘鄉。1993年11月17日,吉安市撤銷天玉鄉、興橋鄉,設立天玉鄉、興橋鎮。1996年3月19日,吉安市撤銷樟山鄉、長塘鄉、河東鄉,設立樟山鎮、長塘鎮、河東鎮。1999年6月25日,撤銷吉安市水上辦事處,其所轄居民按屬地管理原則劃分并移交。2000年,全區轄5個街道、3個鎮、3個鄉。2000年5月11日,撤銷吉安地區和縣級吉安市,設立地級吉安市,市政府駐吉州區。吉安市設吉州區、青原區。吉州區轄原縣級吉安市的古南鎮、永叔、文山、習溪橋、北門5個街道辦事處和白塘鄉、禾埠鄉、長塘鎮、興橋鎮、樟山鎮以及從吉安縣劃入的曲瀨鄉,區政府駐陽明東路。2001年12月4日,吉州區撤銷白塘鄉建制,設立白塘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編輯2004年底,全區轄6街道3鎮2鄉,89個行政村、36個城市社區。
古南街道:2004年轄7個居委會:桃樹下、古南鎮、火頭門、上永叔路、太平橋、保太巷、神助橋。
永叔街道:2004年轄5個居委會:車站、上后街、高峰坡、光明路、上田候路。
文山街道:2004年轄7個居委會:仁山坪、九曲巷、民德巷、倉口、新村、平安里、西苑。
習溪橋街道:2004年轄7個居委會:上陽明路、習溪橋、書街、下文山路、長崗嶺、廣場、友誼社區。
北門街道:2004年轄7個居委會:廬境園、螺子山、鐘鼓樓、馬鋪前、北門、福星亭、塔水橋。
白塘街道:轄12個居委會:白塘、吉南、城上、五里、螺川、江子頭、高峰、石溪頭、北門、先鋒、年豐、廣豐。2004年底,人口14660人,其中農業人口11440人。
興橋鎮:轄1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興橋街居委會、釣源村、東塘村、袁塘村、湖田村、江下村、湖丘村、高坎村、丁塘村、黃余村、泉塘村、沙江村、藤橋村、虎溪村、羅塘村、秀江村、良源村、江邊村、甫里村。
樟山鎮:轄15個行政村:文石村、陂上村、赤塘村、官隴村、樟山村、曲沙村、長亭上村、大江邊村、清湖村、牢石村、東陂村、東水村、堯塘村、滬田村、橋頭村。
長塘鎮:轄1個居委會、21個行政村:長嶺居委會、淇塘村、東家莊村、路口村、大塘村、廟背村、新民村、案前村、培模村、毛山村、荷溪村、金華村、陳家村、橋南村、長塘村、西逸亭村、田畔村、廟下村、西村、店下村、李家坊村、趙塘村。
禾埠鄉: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余家河居委會、神崗山村、王家村、宋家村、新豐村、新村、長豐村、鳳凰洲村、曾家村、甫塘村、吉豐村、岔路口村。
曲瀨鄉:轄12個行政村:田東村、羅家坊村、大巷村、高聯村、水南村、瓦橋村、彭家坊村、臘塘村、曲瀨村、長明村、長樂村、上壙村。
地理環境編輯吉州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年總降水量1409毫米。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主要河流有贛江、富水、瀧江,其中富水流經區內4個鄉鎮;白云山水庫灌區灌溉面積5.3萬畝。
礦產資源
有煤、石灰石、花崗石、硅石、錳礦石、鎢等。
人口編輯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94085人;其中:古
南鎮街道 27896人、永叔街道 31146人、文山街道 27007人、習溪橋街道 32810人、北門街道 51409人、長塘鎮 31950人、興橋鎮 22000人、樟山鎮 21829人、白塘鄉 11834人、禾埠鄉 21096人、曲瀨鄉 15108人。2009年,吉州區總人口3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1萬人。其中,男性16.71萬人,女性16.07萬人。18歲以下人口比重為21.85%,60歲以上人口比重為12.34%。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30:100。
交通編輯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G72泉南高速公路、G45大廣高速公路承東啟西、溝通南北。吉州距南昌國際機場240公里、井岡山機場40公里。
經濟編輯綜合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90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8.8億元,增長21.3%;固定資產投資84.1億元,增長3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億元,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8848元,增長12.4%。
農業
吉州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城郊型農業,組建了國家級的“組培中心”,
吉州區圖冊 (5張)
重點培植發展蔬菜、畜禽、水產、花木、優質稻五大主導產業。 2005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37980畝。農作物播種總面積24701公頃(37.1萬畝);主種水稻,盛產油菜、花生、芝麻、豆類、黃紅麻、瓜果、蔬菜、藥材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林地面積4.99萬公頃(74.85萬畝)盛產松、杉、竹等各種針、闊葉林木和茶油、茶葉、香菇、鮮筍、生姜等土特產品?;盍⒛拘罘e量180萬立方米;年采伐量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2.4%,其中濕地松面積1萬公頃。
工業
200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同比增長55.4% 、35.5%和341%,實現“三年翻一番”的目標。2012年,全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2.85億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2.8億元、利稅總額16.8億元,分別增長18%、41.2%和78.8%。
社會事業編輯民政優撫
截止“十一五”末期,全區參加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49028人;在職職工參加養老保險達到35377人,實際繳費人數達32072人。年征繳養老金共計7362萬元。 工傷保險參保職工達到39002人,其中農民工參保14169人,征繳工傷保險費223萬元,支付工傷醫療費168萬元。生育保險,參保職工達到31831人,征繳生育保險費59萬元,支付生育保險費37萬元。
基礎設施
2006年以來共完成征地3.9萬多畝,拆遷96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近4000萬元,改造小街小巷500多條,完成無物業管理小區改造102個。贛江為吉州提供水資源,城市自來水日供水量能力達20萬噸。電力已并入華東電網,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井岡山華能電廠、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萬安水電廠,為吉州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天然氣日供氣能力達9千立方米。 水利電力資源充足。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1座,(一)型水庫14座,小(二)型水庫37座;小(二)型以上水庫總庫容量達4418萬立方米;全區有效灌溉面積7546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4.2萬千瓦。區內有水電站4座,火電廠1座,總裝機容量123.5萬千瓦。其中水電以白云山、螺灘電站為主,年發電能力分別為2.1萬千瓦、1.14萬千瓦;火電為華能電廠,是江西最大的大型火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 120萬千瓦。
旅游編輯釣源釣源——國家3A級景區,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位于吉安市吉州區西部的興橋鎮,從市中心乘3路公交車可達,距市區18公里。主要參觀景點有:歐陽氏大宗祠、文忠公祠、明清古巷、歪門邪道,各式雕花架子床、鎏金壁畫、八老爺別墅、七星伴月池塘、釣源長廊、牌坊、雕塑、雙面墓志銘、家藏文物(米芾、錢謙益手跡等)。古村2001年整治修復,2004年9月正式對外運營。白鷺洲白鷺洲位于吉安市區東面的贛江中,長1.5公里,寬0.5公里,為一梭形綠洲,因洲上原多棲白鷺而得名。民間有"白鷺仙子"的傳說。螺子山螺子山景區位于吉安市吉州城北,距城區中心(人民廣場)不過4公里。螺子山東臨贛江,西傍吉(安)新(余)公路,南接“螺川”,北毗省級生態工業園——吉州工業園。其主峰海拔高143.9米。主體景觀有螺子山森林公園、磨盤湖(水面面積160公頃),還有文山祠、靈泉廟、石屋古塔、喬閣老墓等古跡。
螺子山森林公園是省級森林公園,籌建于1986年,占地38.7公頃。
著名人物編輯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永樂大典》主編解縉、《明史》循吏傳第一人陳灌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白鷺洲書院曾創造了同榜考中一名狀元、四十名進士的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