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編輯鄄城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稱。鄄城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人文薈萃,人類遠古先祖華胥、伏羲、女媧、顓頊、堯、舜曾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名圣古跡遍布,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據《山海經》記載:“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故曰“雷澤”,《太平御覽》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因此鄄城是中國龍文化的發祥地?!秴问洗呵铩份d:“堯葬谷林”,自古就有“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說;據《史記》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因此鄄城又是著名的堯舜之鄉。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先后六次在鄄城與各路諸侯會盟。公元前632年,這里發生了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東漢末年,曹操任兗州牧,在鄄城屯兵四十萬,并以鄄城為根據地完成了統一中原大業。黃初二年,封曹植為“鄄城王”,即“陳王”。因此鄄城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風俗民情
鄆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俠義而出名,歷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話說,梁山一百零八將,七十二名出鄆城,作為《水滸傳》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蓋都是鄆城人。宋江是今鄆城縣水堡鄉人,元人雜劇〈坐樓〉詞中,就有“家住水堡在鄆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話,如今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等古跡猶存。晁蓋家住鄆城縣晁莊,在晁氏家譜中,北宋末年有“晁盍”其人,因晁蓋造了皇帝的反,在續家譜時,把“蓋”字的草頭去掉,寫成“盍”(“蓋”字的繁體字為“蓋”),這叫做砍頭入譜?!端疂G傳》中,在黃泥崗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引人入勝,黃泥崗就是現在鄆城的黃堆集,至今村東還有一個大土崗,上有明朝石碑一座。
非物質遺產
魯錦、磚雕、商羊舞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抬閣、二洪拳、擔經等6項民間藝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斗雞、斗羊、武術、戲曲、馬叉、抬閣、舞獅等民俗文化淵源流長。
鄄城縣隸屬于山東省菏澤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西北兩面跨黃河與河南省毗鄰,因境內有鄄邑、鄄城而得名。截至2012年,鄄城縣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12個鎮、3個鄉,2個省級文明新村(即引馬鎮大黃莊村、鳳凰鎮花李莊村),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工業園區,440個行政村(社區)。2012年末鄄城縣總人口80.93萬人。鄄城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魯西黃牛和中國斗雞保種基地,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是山東省首批20個省管縣之一,是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 鄄城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主要景點有孫臏旅游城、堯王墓、蘇御史牌坊、舜耕歷山。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2年1月24日,將梁堂鄉的萬全莊、大趙莊、李樓、南莊、羅吳莊、魏莊、東趙莊、樊莊、東張莊、富春鄉的蘇屯、南宋莊、鳳凰鄉的孫店共12個行政區劃歸鄄城鎮管轄。1993年11月16日,撤銷閻什口鄉,設立閻什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994年12月29日,撤銷什集鄉,設立什集鎮。1996年12月29日,撤銷箕山鄉,設立箕山鎮。2000年3月15日,撤銷李進士堂鄉,設立李進士堂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7月,省政府批復同意:鄄城縣撤銷魯王倉鄉歸屬鄭營鄉,撤銷臨濮鄉,設立臨濮鎮;撤銷彭樓鄉,設立彭樓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后,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12月31日,鄄城縣轄10個鎮、6個鄉。2010年,撤銷鄄城鎮,設立古泉街道、陳王街道??h人民政府駐古泉街道。2013年,撤銷大埝鄉,設立大埝鎮,鎮駐地為原大埝鄉駐地。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鄄城縣轄2個街道、12個鎮、3個鄉:古泉街道、陳王街道、紅船鎮、閆什鎮、什集鎮、舊城鎮、箕山鎮、董口鎮、臨濮鎮、彭樓鎮、李進士堂鎮、鄭營鎮、鳳凰鎮、大埝鎮、引馬鄉、富春鄉、左營鄉。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截至2006年,鄄城耕地98萬畝,未利用土地和可復懇的土地3萬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鄄城探明的煤炭面積330平方公里,儲藏量42.9億噸,已列入國家開采計劃。鄄城距新開采的巨野煤田38公里,距兗州、鄒縣煤礦110公里。 截至2012年,鄄城境內內陸大型鹽礦地質儲量在400億噸左右。鄄城縣董口鎮夏莊鹽礦位于董口鎮夏莊村,在2007年10月二維物探中圈定的異常區,鹽層分布面積34平方公里,主要在董口鎮境內,預測儲鹽量400億噸左右。2009年獲省勘探資金支持并進入勘探籌備,初實施勘探。這次勘探設計深度為3400米,截至2012年,已鉆探3048米,共發現巖鹽層4層,經專家初步測算,礦層累計厚度約為33.5米,其中第一層6.2米、第二層16.1米,第三層8.9米,且含鹽量均在95%以上,屬于高純度巖鹽。
淡水資源
截至2006年,鄄城地下淺層淡水總儲量18.33億立方米,屬全國一類豐水區。鄄城雷澤湖水庫占地4210畝,總庫容1050萬立方米。
林業資源
鄄城土地肥沃,土質松散,地下水豐富,適應樹木的生長。截至2012年,有林地40萬畝,林木覆蓋率37%,木材積蓄量180萬立方米,年可采伐木材30萬立方米,剩余枝杈條及各種下角料35萬立方米,
畜牧業資源
鄄城是全國魯西黃牛和中國斗雞保種基地,是全國小尾寒羊育種基地。魯西黃牛和小尾寒羊均以肉嫩皮優而享譽國內外。2004年鄄城縣儲養量牛48013頭,羊906329只,豬314440頭,雞3711430只。
中藥材資源
截至2012年,鄄城縣種植中藥材4.5萬畝,同時周邊縣區的牡丹、芍藥、板藍根種植面積達20萬畝,發展中藥材深加工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交通編輯濟董、臨商及其復線三條省級公路縱橫東西南北,220國道及濟菏、菏蘭、日東高速公路分別靠縣境東、南兩面穿過。京九鐵路穿越縣境,并設有客貨站。已規劃建設的德商高速公路縱穿鄄城縣境,并設三
鄄城城市風貌 (24張)
個進出口;投資9.1億元的鄄城黃河公路大橋正在緊張建設,建成后將在北京正南方105國道和106國道之間形成南北交通大動脈。 鐵路:境內有京九鐵路,并設有客貨站。距歐亞大陸橋的新石鐵路只有35公里,在鄄城、菏澤乘火車可達全國各地。公路:境內有濟董、臨商、巨鄄三條省道,投資9.1億元的鄄城黃河公路大橋及聊菏高速公路正在建設,建成后在北京正南與105國道和106國道之間形成南北交通大動脈。鄄城至菏澤的一級公路2005年建成通車,從鄄城乘車15分鐘可達菏澤和日東高速??崭郏痕渤侵翝鷮帣C場60公里,距濟南機場220公里,距鄭州機場230公里。乘車二個半小時可達濟南、鄭州兩機場。另外菏澤機場正在籌建當中。海運:鄄城距青島港520公里,距日照港430公里。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至2012年末,鄄城縣總人口80.9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萬人。人口出生率10.59‰,死亡率4.8‰,自然增長率4.4‰。
民族
截至2013年,鄄城縣有少數民族20個,人口近5000人,主要是回族共4600人,其它19個民族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衣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仫佬族、瑤族、僳僳族、佤族、仡佬族、鄂倫春族?;刈逯饕植荚诙阪偟能娡?、前元,董口鎮為民族工作重點鄉鎮,臨卜鎮南街,閻什鎮西軍集,鄄城鎮南、西、北街及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也有分布。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鄄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2億元,比2012年增長12%;三次產業比調整為16.3:51.5:32.2,二、三產業比重提高了2.2%;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比2012年增長22%;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3億元,比2012年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9200元,比2012年增長15.8%。金融機構2013年末存款余額145億元、貸款余額73億元,分別比2013年初增加26.5億元和11億元。
農業
2013年,鄄城縣糧食總產達到59萬噸,實現“十連增”,首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種植中藥材1.5萬畝、油用牡丹2.2萬畝,新增造林2.2萬畝,新發展各類規模養殖場62個;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2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達到11家,有4個農產品生產基地9種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認證。
工業
2013年鄄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82家,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0億元,比2012年增長11%,實現利稅70億元,比2012年增長10%;完成外貿進出口2.2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0%;年納稅過百萬元的企業達到64家,其中納稅過千萬元的企業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