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縣,是中國山東省菏澤市所轄的一個縣。地處魯西南大平原腹地,位于菏澤東部,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全縣轄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101萬,總面積13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9萬畝。境內主要河流有萬福河、洙水河、洙趙新河和鄆巨河。巨野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先后榮獲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最具城市品牌建設發展潛力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山東省省級文明縣、山東省園林城市、山東省環保模范縣等稱號。2010年,巨野縣共轄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巨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義鎮、章縫鎮、龍堌鎮、柳林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永豐辦事處、鳳凰辦事處。
地理環境編輯氣候
巨野縣巨野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越。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屬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綠化水平高,有林地面積38.6萬畝,農田林網面積7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2%,綠蔭遍野,城青水秀,是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標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山東省環保模范縣,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
位置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巨野縣北鄰黃河,水資源豐富。境內即有充足的地表水又可常年引流黃河水。巨野縣水資源總量3.76億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1.3億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2.47億立方米,巨野縣人均水資源儲量413.1立方米。巨野縣地質屬黃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沃野千傾,平均海拔39米,土質以變形較小,強度較大的黃灰色粘土為主,質地緊實。
礦產資源
巨野煤田探明總地質儲量為55.7億噸,且媒質優良、門類齊全,主采煤層為氣煤,焦煤、肥煤,屬低灰、特低硫、高揮發分、高發熱量、高粘結性、高結焦性、優質富油煤,可作煉焦煤和良好的動力煤及汽化煤。巨野礦區開采總投資269億元,設計年產開采能力為1800萬噸,總服務期為84年。經國務院批準,巨野礦區已于2002年6月正式開工鉆井。巨野境內還有豐富的石灰礦石和粘土等建材工業原料,石灰石總儲量11.8億噸,已初步探明C+B及儲量為7636萬噸,且品位高,質量穩定,粘土礦床為泥質結構,疏松塊狀構造,礦石由75-85%的粘土礦物和25-15%的碎石屑礦物組成,礦儲量C+D級607.9萬噸,其中C級262.25萬噸,是生產水泥的理想原料。礦床的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山坡露天開采,可自然排水,初算剝采比為0.15:1。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末巨野縣常住人口86.0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89萬人。人口出生率11.31‰,死亡率6.49‰,自然增長率 4.82‰。有少數民族7個,2353人。
經濟編輯農業
2012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1.08億元,比2011年增長3.70%。糧食總產41.14萬噸,增長1.40%;棉花總產6.93萬噸,增長0.12%;油料總產0.87萬噸,增長3.27%;水果總產7.56萬噸,增長19.80%;蔬菜總產70.54萬噸,增長7.18%;水產品總產0.72萬噸,增長13.79%。肉類總產4.50萬噸,禽蛋總產5.23萬噸,奶類總產600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30公頃。巨野縣農機總動力204.80萬千瓦,增長5%。
工業
201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4.20億元,比2011年增長21.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3.50億元,增長22.80%;實現利稅40.30億元,增長167.50%;實現利潤29.40億元,增長20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59,比2011年提高46.36點。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1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56億元,增長20%;實現利稅3000萬元,增長17%。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2012年巨野縣有中等職業、技工學校3所,在校生0.20萬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40萬人。初中29所,在校生3.50萬人。小學185所,在校生7.6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50人??萍际聵I2012年巨野縣共取得市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7項。專利申請量37件,授權專利44件。文化事業2012年巨野縣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4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衛生事業2012年巨野縣有衛生機構45所,其中,醫院、衛生院43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2202張,衛生技術人員2732人,其中,執業醫師及職業助理醫師1514人。體育事業2012年巨野縣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6枚。
交通編輯巨野縣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東依津滬鐵路、京福高速,西鄰京九鐵路、日南高速。新石鐵路、327國道橫貫全境,日東高速和濟廣高速在城北交匯。距濟南、鄭州機場僅2個小時的車程,距離巨野20分鐘車程的濟寧曲阜旅游機場,通航京、滬、穗等大城市。正在建設的洙水河航道連運河通長江。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相互配套的立體交通體系,使巨野成為蘇魯豫皖重要的物流要道和魯西南運輸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