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區隸屬于湖南省長沙市,位于長沙市北部,是長沙市內五區之一,2011年,全區總面積188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是長沙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2013年GDP達620億元人民幣。開福區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擁有開福寺、潮宗古街、省博物館、市博物館、沙坪湘繡博物館、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游景點。京廣鐵路和107國道穿城而過,距黃花國際機場僅20公里,有霞凝深水港碼頭。[自然資源編輯
靜靜的月湖開福區擁有十分豐富的濱水資源,湘江、瀏陽河、撈刀河、沙河、白沙河“一江四河”川流環繞,年嘉湖、月湖、青竹湖、楚家湖等“十湖”點綴其間,烈士公園、月湖公園、園林生態園等“十園”遍布全區,秀峰山、鵝羊山、太陽山坐落其中,全區森林面積達6萬余畝,林木綠化率達36%,城鎮綠化覆蓋率達42%。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3年,開福區轄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青竹湖鎮、洪山街道、望麓園街道、清水塘街道、湘雅路街道、伍家嶺街道、新河街道、東風路街道、通泰街街道、四方坪街道、芙蓉北路街道、月湖街道、瀏陽河街道、撈刀河街道、沙坪街道、新港街道、秀峰街道。
交通編輯開福區是國家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試點的重要區域,擁有長沙湘江新港碼頭、長沙火車貨運站,京珠高速、長永高速、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長石鐵路、107國道、319國道貫穿全境,距黃花國際機場、長沙高鐵站僅20分鐘車程,是省內唯一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物流元素于一體的區域。
社會編輯科技事業
2013年累計支出科技發展專項經費6834萬元,占同級財政預算支出的1.68%。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總產值178.9億元,實現增加值62.9億元,有效地鞏固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的創建成果。連續第3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獲評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先進示范區。全力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建成北橋新村等8個示范社區。
教育事業
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2013年開福區共有區屬中學5所(長沙市第七中學、北雅中學、沅豐壩中學、植基中學、沙坪中學)、小學43所、教學點4個、區屬公辦幼兒園5所。區屬中小學在校學生共31656人,其中區屬小學在校學生25734人,區屬初中在校學生5922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升學率均保持在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00%。先后兩次榮獲全省“兩項督導評估考核”、“教育強區視導”工作“優秀”等級;榮獲“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區、“十二五”全國教育改革實驗區、全國社區教育DIY大賽優秀組織獎;2013年3月創建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2013年7月順利通過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10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
文體事業
2013年,開福區文化圖書館每周開放56小時以上,全年登記借閱人數11萬人,免費接待借閱人數約10萬人,開展了讓“新居民”分享“新文化”、“走進圖書館,享受圖書館”等各類專題講座、培訓活動50余次;文化館每周免費開放42小時以上,接待文藝團隊20余支,開展百姓健康舞、口琴、二胡、棕編等培訓共60余次,讓群眾充分享受到了文化的便捷性。組織“湘江韻律”、“歡樂瀟湘”、春節團拜會等文藝演出近20場,指導街道、社區舉辦群文活動50余場,完成送戲送電影下鄉600余場。精心培育了紅葉組合、通泰老年藝術團、愛心媽媽藝術團等一批群眾文藝團隊,在國際、國內、省市等重要賽事中取得驕人成績,紅葉組合的女聲小組唱《山泉》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中榮獲音樂類最高獎項——“群星獎”,歌曲《簸箕上的麻雀》獲中國“金鐘獎”作品類比賽金獎;通泰老年藝術團的《綠鳥鳥》、《瑤山夜歌》在維也納第十屆國際中老年藝術節中榮獲金獎等等。重點打造了一些精品歌舞節目,舞蹈《沙坪繡女》、《郎打山歌姐來和》等原創精品節目在2013湖南省“歡樂瀟湘”大型群眾文藝展演榮獲多個獎項,擴大了開福區的文化影響力。
衛生事業
2013年開福區建成2個國家級、1個省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12個社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社區化試點,在40個村實行了鄉村醫生簽約制度。全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89個,擁有床位總數6532張(實有床位);轄區內不含省、市發證的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039人,注冊護士5895人。繼續推行免費婚檢,在全區鋪開“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