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明置開平縣,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隸屬于廣東省江門市管轄,地處五邑僑鄉中部,總面積約1659平方公里,人口約68萬(2004年統計),下轄2個街道和13個鎮,共有2個市集貿區,分別為三埠及長沙兩條街道,面積約108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因原開平縣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開平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及香港、澳門、臺灣胞,約有75萬人,均分布在68個國家和地區。開平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筑之鄉 、藝術之鄉 、廣東省首個縣級國家園林城市 ,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平市轄2個街道(長沙街道、三埠街道)、13個鎮(月山鎮、水口鎮、赤水鎮、金雞鎮、蜆岡鎮、百合鎮、赤坎鎮、塘口鎮、大沙鎮、馬岡鎮、龍勝鎮、蒼城鎮、沙塘鎮)、9個管區(長沙、新昌、逕頭、荻海、港口、沖澄、簕沖、祥龍)以及翠山湖工業區和蒼城工業區。
人口民族編輯2000年,開平市轄3個街道、15個鎮??側丝?68692人,各鎮人口:
開平三埠區街道145900、長沙區街道84558、沙岡區街道36542、水井鎮5262、月山鎮36071、水口鎮35735、沙塘鎮28371、蒼城鎮31114、龍勝鎮31681、大沙鎮27335、馬岡鎮36914、塘口鎮26065、赤坎鎮45525、百合鎮23664、蜆岡鎮16700、金雞鎮19546、赤水鎮27029、東山鎮10680。(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9年末,開平市戶籍總人口68.72萬人,其中男性34.33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14人,非農業人口24.26萬人,占總人口的35.3%。全年出生人數6867人,出生率10.01‰。死亡人口4907人,死亡率7.15‰。自然增長率2.86‰。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占全市總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余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滿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開平市是全國著名僑鄉。至2009年底止,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共75萬人,分布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 。
開平開平縣方言的分布,大體可分三個片:東北部的水井地區,屬于客家話方言區;西北部大沙、龍勝等地因靠近新興縣,屬于粵語方言區;其余地區基本上屬于粵語方言四邑的一種次方言區。除水井地區外,其余兩個片的方言由于地域不同、姓氏不同,在語音上也千差萬別,但基本上能溝通。沿潭江北岸,從東到西,分別有泮村話、沙岡話、長沙話、赤坎話、蜆岡話;從縣城向西北方向而去,則有沙塘、蒼城、馬岡、張橋等話,隨后聯接大沙、龍勝等粵語方言區。而潭江南岸的荻海地區則講臺山話,金雞講蜆岡話,赤水、東山接近赤坎話。由于赤坎鎮位于開平縣中部,研究開平方言的人士均以赤坎話為開平方言代表點。 交通編輯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325國道橫貫全境地,全市通
車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區通各農村鎮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為國家一級口岸,有客、貨輪直抵香港、廣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華客輪,5小時可達目的地,出租車200輛,公交車線路1—10、13路。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