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東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是齊齊哈爾市下轄縣。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6 °01′ ~ 126 °41′ ,北緯 47 °43′ ~ 48 °18′ 之間。地處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過渡帶,地勢丘陵起伏,毗鄰對俄重要口岸黑河市。東與北安市交界,西與克山縣毗鄰,南與拜泉縣接壤,北與五大連池市相連。 克東縣轄5鎮2鄉10個農林牧場,98個行政村,2014年,總人口29.9萬,其中農業人口23.7萬,耕地面積188.5萬畝??藮|縣地處低緯度,屬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50-763米之間,平均海拔436米左右,農業區平均海拔300米左右。 克東縣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干燥、嚴寒;夏季溫和多雨;早春低溫多雨雪易澇,暮春少雨易干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 克東縣礦產資源有玄武巖、玄武熔巖、灰綠色粘土、綠色陶土、陶粒頁巖、天然酸性漂白土、石英砂、泥炭、鵝卵石、河砂、紅粘砂、黃砂、磚瓦粘土等。 克東縣林木資源有生有紅松、樟子松、落葉松、云松等。 克東縣中藥類有車前子、黨參、百合、桔梗、元胡等。1997年,克東縣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2億元,年均遞增12.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8億元、1億元、1.4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228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0.6億元,年均遞增24.8%。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克東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是齊齊哈爾市下轄縣。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6 °01′ ~ 126 °41′ ,北緯 47 °43′ ~ 48 °18′ 之間。地處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過渡帶,地勢丘陵起伏,毗鄰對俄重要口岸黑河市。東與北安市交界,西與克山縣毗鄰,南與拜泉縣接壤,北與五大連池市相連。
地貌
克東縣地處低緯度,屬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50-763米之間,平均海拔436米左右,農業區平均海拔300米左右。
氣候
克東縣中溫帶典型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干燥、嚴寒;夏季溫和多雨;早春低溫多雨雪易澇,暮春少雨易干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
行政區劃編輯
2013年,克東縣共設有轄4個鎮、3個鄉:克東鎮、寶泉鎮、乾豐鎮、玉崗鎮、金城鄉、潤津鄉、昌盛鄉。
2014年4月,根據黑龍江人民政府批準(黑民區【2014】23號),金城鄉改設為蒲峪路鎮。 克東縣轄5個鎮、2個鄉。
交通概況編輯
交通 (4張)
克東縣交通便利,公路、鐵路四通八達,黑大公路和省級碾北公路交叉穿越縣城及四鎮三鄉,齊北鐵路橫貫全境。
風景名勝編輯
愛華林場 (3張)
愛華林場
愛華林場位于克東縣城北27公里處,東南與寶泉鎮相連,西與建業農場毗鄰,北與五大連池市華山農場接壤。
東興林場 (3張)
東興林場
東興林場位于克東縣東南部,距縣城45公里,隸屬于克東縣林業局,北與發展林場相連,東與北安相接,西與昌盛鄉接壤。
薄峪路古城
薄峪路古城
薄峪路故城位于克東縣金城鄉古城村。瀕臨烏裕爾河南岸,橫臥于東北、西三而沼澤草甸的懷抱之中。與東南方7.5公里處的克東縣城、風景區二克山遙相呼應。西南7公里處是克東縣金城鄉政府所在地,北面越過烏裕爾河4公里是齊北鐵路。
二克山 (3張)
二克山
二克山系熄火山,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對二克山進行考察時,在山馬鞍形谷地上發現了一年新石器時代遺址,并采集了許多石器。在火山口廳側的斷崖地層發現了一件幾乎完整的陶鬲,據考,此陶鬲系青銅器,距今至少三、四千年之久了,故而推斷出二克山可能在距今1萬年前第四紀晚期爆發的。
鐘靈禪寺 (3張)
鐘靈禪寺
鐘靈禪寺始建于1911年,位于齊齊哈爾境內,克東縣昌盛鄉。原名鐘靈觀,因缺乏道教神職人員,故改名為鐘靈寺,現為佛事活動場所。整個廟宇建在綠蔭之中,內有主殿1幢,大殿2重,配閣4座,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均為磚木結構,墻面雕刻葵花、牡丹等多種圖案。殿堂莊嚴古樸,環境清幽,素享福地之譽,令游人駐足觀賞。鐘靈寺的代表文物,即屬高1.3米,直徑0.8米的青銅古鐘。全鐘由23塊模板組成,鐫刻1,500個陽文篆字,詳細記載大鐘鑄造的全過程。細觀此鐘造型優美、工藝精良。每當晨曦微現,悠揚鐘聲,傳播四方。正如古人所說:“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多少名利客”。這座古鐘作為青銅文明和高超的冶煉技術,在北方地區實屬罕見,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鐘靈寺遂成一處地方勝景。
蒲裕路遺址 (4張)
蒲裕路遺址
蒲裕路遺址位于克東縣金城鄉古城村。蒲峪"二字系女真語,是"烏裕爾"的轉音,系女真語"低洼地"或"澇洼地"的意思。古城瀕臨烏裕爾河南岸,橫臥于東北、西三而沼澤草甸的懷抱之中。與東南方7.5公里處的克東縣城、風景區二克山遙相呼應。西南7公里處是克東縣金城鄉政府所在地,北面越過烏裕爾河4公里是齊北鐵路。故城址平面呈橢圓形,周長3000米,城墻是夯土筑成,基寬23米,頂寬1.5米,殘高1.7--3.28米,設有南、北二門,門外有甕城墻外10米處有護城河,現已大部分淤平,局部地段仍清晰可辯。城內有大小土阜若干,為建筑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