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嵐縣隸屬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轄區國土面積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萬畝,縣政府駐嵐漪鎮。岢嵐縣是“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省一縣一業先進縣”、“全省植樹造林先進縣”。至2013年,岢嵐縣轄2個鎮、10個鄉,202個行政村,總人口85784人,地區生產總值171447萬元。[1-5] 行政區劃編輯至2013年,岢嵐縣轄2個鎮、10個鄉:嵐漪鎮、三井鎮、神堂坪鄉、高家會鄉、李家溝鄉、水峪貫鄉、西豹峪鄉、溫泉鄉、陽坪鄉、大澗鄉、宋家溝鄉、王家岔鄉,共有20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岢嵐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五寨、河曲,南靠興縣、嵐縣,東鄰寧武、靜樂,西與保德相連。國土總面積1984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3'-111°52',北緯38°29'-38°58'。
地形地貌
岢嵐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山地以岢嵐山主峰荷葉坪為最高,海拔2783米;西南部為燒炭山;西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中部沿嵐漪河兩岸形成帶狀平川區。
水文
岢嵐縣的主要河流為嵐漪河及其支流東川、南川、北川,均屬黃河水系。
氣候
岢嵐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寒冷,年均氣溫6度,一月均溫零下14度,七月均溫19度,年均降雨量456毫米,無霜期110天。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岢嵐礦產資源貧乏,至2013年,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白云巖礦,鋁土礦、鐵礦、石英砂巖、石灰巖、花崗巖等,除白云巖礦以外,其它儲量都比較小,品位也低,開采價值不大。
植物資源
落葉松岢嵐縣的植物資源以原始次森林、牧草、藥材為主,至2013年,森林面積62萬畝,牧草面積1238萬畝,分別占總面積的20.9%和46.5%。轄區有華北落葉松和云杉林區;黨參,黃芪,蕨菜、蘑菇、黃花菜、刺玫瑰等野生植物;中藥材400多種。森林樹種主要有落葉松、云杉、油松、楊、樺等。
動物資源
至2013年,岢嵐縣的動物資源有金錢豹、黑鸛,野豬、金雕,狍、狐等160余種,其中珍禽褐馬雞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人口編輯岢嵐縣地廣人稀,據2013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轄區常住總人口為85784人,比2012年末增加538人。出生人口1063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死亡人口524人,死亡率為6.13‰;自然增長率為6.30‰。
交通編輯岢嵐交通便捷,鐵路客運可直達太原、大同、忻州、朔州等地;忻保高速、岢臨高速、209國道貫穿轄區。截至2013年末,岢嵐縣公路線路里程90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公里。
旅游編輯
荷葉坪
岢嵐縣荷葉坪是華北最大的高山草甸,面積約3萬畝,周圍原始次森林82萬畝,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其間有400多種名貴藥材以及各種珍禽異獸,如褐馬雞、金雕、老虎、金錢豹等。
鐘鼓樓
岢嵐鼓樓鐘鼓樓為姊妹樓,據縣志記載,鐘樓原建于香寧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知州魏邁移建于衙門正街南口,樓基石砌石座,飛檐歇山頂,純木斗拱結構,樓為3層,懸匾“響凌霄漢”。樓上懸大鐘一口,系金大定十一年生鐵鑄,重5000公斤,撞擊聲聞十數里。鼓樓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萬歷九年(1581年)重修,石基磚拱洞口,在大洞頂端筑有2層高樓,造型雄偉壯麗,飛檐歇山頂式,磚木結構,懸匾“關河一覽”,登樓可俯瞰縣城全貌。
衛星基地
岢嵐縣境內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測試發射水平和高精度測量能力的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中心。在發射中心的歷史展覽館展區,可以追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軌跡。1996年11月,烈士陵園被忻州地區定為青少年德育教育陣地。
名人編輯
劉仰嶠,原教育部副部長,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趙嵐,1936年參加犧盟會,1950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崔如泉,1936年參加犧盟會,曾任山西省司法廳副廳長、高等法院副院長等職。白存瑞,電影家,1943年入黨,曾任山西電影制片廠廠長。主要作品《五臺山》、《金水橋》等。油達民,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歡度新春》、《江山如此多嬌》、《延安》、《風兒輕輕吹》等。杜玉曦,一級美術師。主要作品《黃河頌》《隆冬時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