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區位于世界風箏都——山東省濰坊市的城市核心區域,因建于清代的“奎文門”而得名。1994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行政區劃面積187.7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總人口67.27萬(直轄面積57.6平方公里,人口44.34萬),轄8個街道辦事處,共101個社區。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國安全社區和山東省服務業發展先進區、先進重點服務業城區、雙擁模范區、信訪工作先進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區、“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區、省級文明城區等榮譽稱號。
地理位置
奎文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渤海萊州灣南岸、濰坊市中,西靠濰城區,南接坊子區、北毗寒亭區,平均海拔26米,地勢平坦。
交通狀況編輯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及濰坊至煙臺、濰坊至石島、濰坊至徐州等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濰坊機場、汽車總站、電信中心等大型交通、通訊設施都坐落在區內。距青島國際機場僅有1小時車程,距濟南國際機場僅有1.5小時車程。
第一產業
農業201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123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完成635萬元,畜牧業產值完成9905萬元。糧食總產量1910噸,蔬菜總產量1177噸。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完成糧食直補28.16萬元,落實農機購置補貼90萬元,補貼機具76臺(套),農機跨區作業實現收入150萬元。小麥良種補貼、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現全覆蓋。林業2013年,奎文區郊區綠化總投資5600余萬元,植樹40多萬株,新建林地1012畝,其中建設沿海防護林1000畝,造林成活率95%,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2%。為配備防控設備和藥劑,累計投入資金60萬元,有效預防了美國白蛾的大面積爆發。畜牧業2013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水貂、狐貍特種動物養殖業主導優勢明顯,特種動物飼養量35.1萬只,完成產值8938萬元,占畜牧業產值的比重達90.2%,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9.6%??膮^肉蛋奶總產量1500噸,生豬出欄5112頭,存欄2375頭,家禽存欄2.1萬只。
第二產業
工業2013年,奎文區工業總產值73.0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2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7.0億元,增長3.9%。工業主導產品產量中,針織服裝840萬件,增長50.3%;啤酒97385千升,增長30.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3億元,增長7.3%。實現利潤0.8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9.08%。建筑業2013年,奎文區三級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53家,完成總產值75.8億元,增長41.8%;建筑企業施工面積907萬平方米,增長13.9%;竣工面積216萬平方米,工程合格率達100%。
第三產業
服務業奎文區堅持把城市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全區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文化休閑旅游區、行政商務區、生態商住區、高新技術現代物流職業教育聚集區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區“六大功能區”,重點培育高端商貿、金融服務、現代商務、房地產等服務業態,努力建設成為濰坊市的金融服務、商貿商務、智力支持、文化旅游和休閑娛樂“五大中心”。2013年,全區開工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35個,完成投資153.1億元,增長19.6%。其中,服務業投資完成150億元,增長18.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98.0%。房地產市場運行良好。2013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16.5億元,增長19.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76.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商品房施工面積810.6萬平方米,增長20.8%;商品房銷售面積201.4萬平方米,增長23.5%;商品房銷售額89.2億元,增長20.3%。泛泰華城、金融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不斷培育繁榮,四平金街、文化路夏威夷風情等特色街區初具規模,奎文區被評為山東省服務業發展先進區。對外開放以培植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突出抓好區位招商、規劃招商、定向招商,積極搭建節會經濟、會展經濟平臺。與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合作關系。2007年,全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3.6億元,合同利用外資4703萬美元,出口創匯4.2億美元。
社會事業編輯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年新增財力的90%用于社會事業發展,大力推進教育布局調整和優質教育資源整合,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0.2%;“零就業家庭”就業再就業率達到95%以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70%以上,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到99%;實施文體惠民工程,開展了百堂公益講座、百場文藝演出等群眾性文體活動;重視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控制人口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取得新成績。全區信訪總量和集體越級上訪數量同比分別下降21%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