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河南省直管縣,東臨京九鐵路,西依京廣鐵路,距新鄭國際機場僅需1小時,距世界不凍港口連云港只需4小時。
蘭考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
蘭考享有省轄市的經濟管理權限,具有明顯的政策優勢。轄16個鄉鎮、1個產業集聚區、1個商務中心區。[歷史沿革
編輯
蘭考縣緊靠黃河,很久以前史前就有人類在
走進今日蘭考(20張)
這里生活和活動。相傳黃帝蚩尤曾途經縣境,黃帝的兒子青陽氏死后埋葬在青陵崗,即今本縣紅廟鎮青龍崗村。再根據縣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崗(杞縣崔林河東岸)、牛牧崗(民權縣雙塔東)、竇固堆(東明縣境內)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遺跡證明,遠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這一帶繁衍生息。
古時候史前時期,今蘭考縣境屬豫州之地。西周時期,其西部屬衛國,東部屬戴國。東周王朝春秋時期,春秋五霸首霸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即為:盟葵丘強齊稱霸,其中葵丘即在今蘭考縣
習近平在蘭考考察(3張)
境內。歷來分別設置了東昏縣和谷縣。
清代,蘭陽、儀封二縣合并,稱蘭儀,以二縣首字為名。因諱皇帝溥儀之“儀”字,改蘭儀為蘭封。1954年,蘭封、考城二縣合并,稱蘭考縣,又以二縣首字為名。
2014年1月1日,蘭考縣從開封市行政區劃中劃出,由河南省省政府直接管轄。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3年1月1日,蘭考縣轄6個鎮、10個鄉,1個產業集聚區、1個商務中心區:城關鎮、堌陽鎮、張君墓鎮、南彰鎮、紅廟鎮,儀封鎮、閻樓鄉、谷營鄉、小宋鄉、城關鄉、許河鄉、孟寨鄉、三義寨鄉、爪營鄉、葡萄架鄉、東壩頭鄉,蘭興工業區(蘭考產業集聚區)。
蘭考縣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蘭考縣位于河南省東部,地處豫東平原西部,西鄰開封,東連商丘,北臨菏澤,總面積1116平方公里。
地形
蘭考縣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6米。
氣候
蘭考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度。全年日照時數2529.7小時,平均年降雨量678.2毫米。
人口
編輯
2014年年末全縣總人口84.14萬人,常住人口62.9萬人,城鎮化率33.1%。全年出生人口7573人,出生率為12.04‰;死亡人口4145人,死亡率為6.59‰;自然增長率為5.45‰。
經濟發展
編輯
綜述
蘭考縣201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13.95億元,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29億元,稅收收入完成8.43億元,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4.6%;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39億元。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7.01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949.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45.2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871.5元。
第一產業
蘭考縣2014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43.2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86.1萬畝,棉花播種面積4.8萬畝,油料播種面積25.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0.9萬畝,瓜果類種植面積為3.5萬畝。全年糧食產量52.4萬噸。其中,夏糧產量33.3萬噸,秋糧產量19.1萬噸。棉花產量0.3萬噸,油料產量7.8萬噸。全年肉類產量5.2萬噸,禽蛋產量3.4萬噸,奶類產量1.9萬噸。
2014年,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1.2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27.3萬畝。全縣農機總動力97.98萬千瓦,農用拖拉機擁有量為1.3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0.24萬臺,小型拖拉機1.06萬臺。年末擁有聯合收割機2519臺。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4.84萬千瓦,農用運輸車3.38萬輛。機耕面積109.1萬畝。
第二產業
2014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95.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28億元,在全部工業中的比重提升到76.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實現利稅總額51.8億元,增長9.6%,利潤總額38.2億元,增長10.5%。
第三產業
蘭考縣2014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城鎮零售額51.44億元,鄉村零售額20.54億元。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750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出口總額7305萬美元,進口總額201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39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970萬美元。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27.2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98.89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61.99億元。全縣保險費收入7756.58萬元,賠款支出3918.03萬元。
社會事業
編輯
科技事業
2014年,全縣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項。其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項目2項。全縣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家。全縣申請專利90件,其中發明專利7件,獲專利授權31件??萍柬椖可陥蠛蛯嵤╉樌?,申報并獲得省批復的項目有1個,實施省科技攻關項目1個??萍汲晒茝V轉化取得新成效,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引進推廣新科技新品種22個,新建科技示范園1個。全縣共擁有大中型科技企業25家,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86人。
教育事業
2014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99所,在校生15.2萬人,教職工數(含民辦教師)9032人,專任教師(含民辦教師)7886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1153人;技工學校6所,在校生6358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6萬人;普通初中52所,在校生3.5萬人;小學224所,在校生7.3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2人;注冊幼兒園114個,學前教育幼兒2.7萬人。各級各類學校中,還有各類成人教育學校295所,年培訓人數7.6萬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109人,其中臨床醫生1469人、注冊護士1519人、藥劑人員179人、技師260人、其他衛生專業人員682人,現有病床4554張。農村衛生室(所)566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58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
文化事業
2014年,全縣現有民營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出場次720場,觀眾 60萬人次;藝術表演場所1個,演(映)出場次16場;文化館1個,組織文藝活動72次;文化站16個,組織文藝活動205次;建成農家書屋459個,完成1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量6.2萬冊(件);全縣新發展農村有線電視用戶0.4萬戶,總用戶達到14.3萬戶,廣播電視臺1座,廣播發射臺及轉播臺1座,公共廣播節目1套,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8%以上。
社會保障
蘭考縣2014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9萬人(企業3.3萬人,機關事業1.6萬人),收繳養老保險金15337萬元(企業10972萬元,機關事業4365萬元),發放養老金28385萬元(企業23521萬元,機關事業4864萬元);失業保險參保職工達2.9萬人,收繳失業保險金515萬元,支付失業保險金120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5萬人,收繳基本醫療保險金3600萬元,支付基本醫療保險金2700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2.1萬人,收繳工傷保險費211萬元,支付工傷保險金203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1.42萬人,收繳養老保險費3050萬元,支付養老金7850萬元。
2014年,享受城市低保人數6687人,支付城鎮低保金1612.8萬元;享受農村低保人數3.97萬人,支付農村低保金4800.6萬元;支出城鄉醫療救助資金643萬元,救助3080人次;資助五保低保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2萬人,資助城鎮低保參加醫療保險6774人,全縣五保供養對象3201人,集中供養1359人,集中供養率達42.5%。
建設事業
蘭考泡桐2011年,蘭考用于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的資金累計達到20億元,是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時期。新建、改造裕祿大道、朝陽路、考城路、振興路等城區道路26公里,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區面積由2006年的15平方公里擴大到19平方公里,人口由8.2萬人增加到12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0%,比2006年提高6個百分點。中山·商業大街、中心市場等舊城改造項目如期完成。農業大廈、財稅大廈、“三館兩場”等市政建設工程順利推進。西城中央花園、財富廣場、蘭博灣花苑等一批住宅小區相繼建成。南湖公園、濱河公園、愛民廣場等公共休閑場所投入使用,新增城市公共綠地面積9萬平方米。狠抓城市規范化管理,投資8260萬元建設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購置了一批環衛設施,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縣城面貌顯著改觀。以張君墓、固陽等中心鎮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8個,完成新房建設1037戶,城鄉統籌發展成效初顯。
2014年10月,蘭考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試點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為重點,結合創業創新、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綠色低碳等方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試點探索。
交通
編輯
蘭考是豫東北通往魯西南的重要門戶,交
黃河通便利,距新鄭國際機場僅需1小時,距世界不凍港口連云港只需4小時,東臨京九鐵路,西依京廣鐵路,隴海鐵路穿境而過,220、310、106三條國道在縣城交匯,連霍、日南兩條高速公路在蘭考交叉而過,并與阿深高速公路聯網,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正在規劃建設的鄭徐高速客運鐵路專線在蘭考規劃有客運站,是河南“一極兩圈三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文化
編輯
方言土語
蘭考縣地處北方中原地區,在語音上與普通話較為相近,為北方方言中原官話中的開蘭片(開封、蘭考)。但由于與鄭汴洛等中華古都相距百里,獨特的地域環境,逐漸形成了帶有地方色彩的語音。
姓氏起源
夏商周春秋中原百國,也是中華歷史上百家姓形成的主要時期。戴,戴國,戴氏,古代西周和東周春秋時代的戴國,為古代周朝分封在中原地區的王室諸侯國,位于河南省蘭考縣。
地域文化
婚姻禮儀
婚姻-舊時婚嫁受儒
蘭考風景家思想影響較深,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都沒有婚姻自由,而且禮儀甚多,一般要經過六個程序: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個程序。
民間習俗
在服飾上,舊時老年人有扎腰帶的習慣,成年男人腰中多系大腰帶,女子頭頂黑、藍色方巾。腳下穿的均為手工圓口布鞋、布襪,婦女的鞋幫、鞋頭多有繡花,小孩穿有貓頭鞋。在飲食上,一日三餐,早飯多為饃、菜、湯、午飯多為小米飯或面條,晚飯多為饃、湯。
風景名勝
編輯
焦裕祿烈士陵園,陵園位于蘭考縣城關北
習近平填寫的詩詞黃河堤頂上,緊靠蘭考菏澤公路西側,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約50000平方米,分堤頂堤下兩段。1966年建成,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團中央等六部委確定為“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4月,焦裕祿烈士墓被國務院增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黃河蘭考段是九曲黃河最后一個大拐彎處,呈“U”字形,因地勢險要,素有“豆腐腰”之稱。該河段為黃河標志性景觀之一。毛澤東曾于1952年、1958年兩次到此視察,并向全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寬闊的黃河河道和200多畝適宜垂釣的灘地水面,十余里貫穿綠樹田疇、野花飄香、風光優美的黃河大堤,區內灘涂濕地、沙丘沙崗等。
張良墓,蘭考縣城西南六公里的三義寨鄉曹辛莊車站南側,緊靠隴海鐵路
焦裕祿相關圖片(3張)
的確有這么一座張良墓,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面積35000平方米。
請見書院,儀封鄉政府所在地,歷史上曾流傳孔子周游列國途經此處,當地鄉紳、學士邀請孔子逗留講學,并豎“請見夫子處”碑紀念。被清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張佰行,也在當地修建過請見書院,以弘揚儒家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