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蘭山區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處中國東部地區南北交匯地帶和長三角、環渤海兩大經濟區的中間地帶,是臨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臨沂市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2013年,蘭山區下轄4個街道、7個鎮、1個工業園,總面積839平方公里。蘭山區歷史文化悠久,始建于公元前492年,至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齊魯大地重點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出土《孫子兵法》的漢墓竹簡博物館,是書圣王羲之、“至孝”王祥、著名書法家軍事家顏真卿、“篤圣”閔子騫的故里,素有“魯南古城秀,瑯琊名士多”之稱。
地形地貌
蘭山區有平原和丘陵兩種地形類型,平原為主。北部、西部為丘陵,屬魯中南山地的南緣,海拔在80米至250米之間。艾山為全區最高峰,海拔254.6米。中部及東南部為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在80米至150左右。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傾家斜度為3-5°。蘭山區境北、西部多山,均為沂蒙山脈余脈,大致分為3支:北支起自蒙山,入境后為芒山、鐵山、尖山、磨山、桃花山、鳳凰山、茶山等;西支與費縣、蘭陵縣山脈相接,自北而南為艾山、鐵牛山、臥虎山、霧平山等;南支金雀山、銀雀山,向南與羅莊區的鐵礦山、太云山、大柱山連成一脈。 蘭山區境內有大小山頭10余座,均為沂蒙山脈之余脈。大致分為3支;北支起自蒙山,有蘆山、鐵山、尖山、磨山、桃花山、鳳凰山、白土山、茶山;西支與費縣、蒼山縣境內山脈相連,由北到南有艾山、鐵牛山、臥虎山、霧平山、薛南山等;南支起自金雀山和銀雀山,由北到南伸展到羅莊區境內的鐵礦山、慶去山、大柱山。茶山古稱嵯岈山,又名茶芽山、茶葉山。位于臨沂城北22.5公里處。山體由紅雜石、石灰石構成 ,海拔高度227.1米,四周綿亙1平方公里。茶山素聞有“臨沂鎮山”之稱。艾山又名華艾山、艾花山,以產艾而得名。位于臨沂城西北14.5公里處。山體由石灰石構成,海拔254.6米,綿亙數十里,為區境第二高峰。金雀山與銀雀山舊稱金雀環、銀雀環,位于臨沂城南隅。山體由石灰巖、紫色頁巖構成,海拔只有88米。兩山崗東西對峙,因盛開金黃色、銀白色兩種草花得名?!杜R沂縣志·山川》載:“山上舊有王氏書院,系元王佐建。今遺址無考矣?!?/p>
氣候
蘭山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迅速,少雨多風,空氣干燥。夏季溫高濕大,雨量集中,為全年降水最多季節。秋季氣溫下降迅速,降水變率較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嚴寒期較長。年均降水量790-920毫米。氣溫歷年平均13.3℃,7月最高,1月最低。地面溫度歷年均為15.3℃,日照時數為2357.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無霜期平均202天。春季多東北風,秋與冬季多北、東北風,夏季多東、東南風。年平均風速2.6米/秒。風力大于8級的大風,累年平均出現20天。
水系
境內有沂、沭、枋、涑等大小河流10余條,均屬淮河流域之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而南或自西而東。注入沂河的主要有蒙河、白云河、孝感河、柳青河、祊河、涑河、陷泥河、李公河、燕子河。沂河又稱沂水,發源于沂源縣西北部的松山北麓。流經沂源、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莊、蘭陵、郯城8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蘇北平原,由新沂河注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總面積17325平方公里,大小支流100多條。區境內,流長34.9公里,流域面積64.93平方公里,河口最寬處1540米。1957年7月,沂河橋頭最大流量為15400立方米/秒。沂河屬山洪河道,歷史上經常發生水患。祊河祊 (bēng)河得名于古代之祊邑,系沂河西岸的一級支流。全長137公里,流域面積3376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1200米,入沂口處寬2034米,區境長26.7公里,流經朱保、義堂、棗溝頭、南坊等鎮,于臨沂城東北隅注入沂河。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最大過水量6600立方米/秒。祊河為山洪河道,歷史上為害河。涑河發源于費縣馬莊鄉的魚鱗山、天井汪山附近。向東流至西單村入區境,經水磨頭村折而北流,過大芝房村折而東南至朱里村,經堰東、堰西村,在蘭山街道的南郭莊分成兩支,南支稱為南涑河,北支為北涑河。南涑河為涑河南流之故道,流經羅莊區的盛莊、馬廠湖、岑石、羅莊、傅莊等鄉鎮,至郯城縣境注入武河,全長41.2公里,流域面積249.18平方公里,區境長9.9公里,最大流量416立方米/秒。過去,南涑河由于中下游河道彎曲和分支處無法控制,每到汛期,南北混流,常泛濫成災。1961年,在分支處的郭莊村北建水閘一座,后又進行5次治理,已變害為利。北涑河為明代嘉靖年間由涇王朱佑舜集民眾開鑿的人工河。引涑河之水直達臨沂城,環城北注入沂河。在城西門外,開鑿分支東南流入青龍河(習稱護城河),環城南于大埠東村北注入沂河,全長30公里(南郭莊以上河段長30.4公里除外),流域面積126.7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529立方米/秒。孝河又稱孝感河,位于城北白沙埠鎮境內。發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嶺。柳青河因兩岸多柳而得名?!杜R沂縣志·山川》載:“柳青河二源:一出茶芽山前云北湖,西南流;一出費縣汪溝,東至潭家莊入縣境。又東南會半程、棗溝各湖之水與東支會,又東南至岔河村入于沂?!比L34公里,流域面積240平方公里;境內長20.75公里,流域面積218.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31立方米/秒。柳青河支流除費縣汪溝及區境內小柳青河、鴨子溝等較大略見河形外,其余皆由李官、白沙埠、半程、棗溝頭境內之溝水匯集而成,每遇大雨,必致泛濫。翻花泉位于半程鎮韓家村?!杜R沂縣志·湖泉》云:“翻花泉,城北四十里,泉瀕小河,沙隨水涌,勢若翻花。對岸有石洞 ,可容數百人?!彼^小河,系指柳青河上游支流?!笆础泵耖g傳說乃王敖修仙之所。交通編輯蘭山區內交通發達,是魯南、蘇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聯結長三角、環渤海經濟
蘭山區圈的新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樞紐,自古就有“齊魯噤喉”的稱號。陸、海、空交通便利。327國道、205國道、206國道和數條省際干道縱橫交織。兗石鐵路穿越。京滬高速公路貫穿,并在義堂鎮設有大型出入口。全區建有臨沂長途汽車站、臨沂火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設施。距臨沂飛機場3公里,距日照港150公里、嵐山港110公里,距濟南市280公里、北京市723公里。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蘭山區擁有區級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文化館 1處,廣播電視臺和廣播網絡管理中心各一處,群眾藝術團1個,文物所1個,文化藝術研究室1個。公共圖書總藏書量83.6萬冊。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蘭山區轄區內各類學校168所(不含大學),其中普通中學36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小學124所,全部在校學生共有194077人,學前一年受教育率、義務教育普及率均為100%,高中段升學率為100%。2011,全區有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1處,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9處,省級規范化學校20處,市級規范化學校76處。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蘭山區轄區內擁有醫院、衛生院52處,擁有病床床位9506張,衛生技術人員10948人。其中擁有民營醫院28處,擁有病床1112張,衛生技術人員856人。2011年,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626736人。
歷史文化編輯書圣文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因曾為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樞皣R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藝術家。他承續鐘繇、張芝,變革古法,創立今體,并把今體書法推向文人書美的極致,被后世尊為一代‘書圣’。節日2003年9月,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舉辦了首屆書圣文化節,向全國乃至世界推出了“書圣故里”的文化品牌。自此,臨沂書文化節每年9月舉行一次。
風土人情
境內舊俗,男婚女嫁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境內居民自古以來以農為主,崇尚勤勞細作,勤儉持家之風。歷來以“人生天地間,莊戶最為先”為信條,有“玩龍玩虎不如玩土”之說。對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看成是“安分守己”,男耕作女理家世代相傳。
旅游景點編輯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西南麓(市政府院內),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49年4月,占地15萬平方米,有塔、堂、館、亭、墓、廊等大型紀念建筑物18座。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鄧小平、江澤民等10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陵園題詞。1986年10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陵園南大門為仿明代連九廳仿式建筑,1984年9月落成,匾額“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為舒同手書。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 王祥故里王祥故里位于城北白沙埠鎮的孝友村。因地處于管子湖、澇子湖之間,原名王家雙湖。明萬歷年間為紀念王祥、王覽兄弟,易名孝友村。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臨沂老城區洗硯池街東段,北至蘭山路,東至書院街,西至普照寺巷,總體規劃占地面積80余畝,總投資約為7000萬元。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主要有洗硯池、曬書臺、瑯琊書院、碑廊等景點。洗硯池又名澤筆池。幼年王羲之澤筆洗硯之池塘,池色如黑墨,傳為王羲之澤筆洗硯所染,故有“池水盡墨”之千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