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屬山西省呂梁市轄縣。位于省境中部西側,為呂梁山北端重要的區域城市,位于呂梁北,忻州南,鄰太原。嵐縣,海拔較高,地勢平坦,號稱“天上云間”。全縣最高海拔2275 米,最低海拔1154 米。嵐縣位于山西省呂梁地區東北部,東鄰靜樂,南連婁煩、方山,西靠興縣,北倚岢嵐。面積1514平方公里,轄4鎮8鄉,人口17.3萬。夏日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境,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山西省生態建設紅旗縣、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項目縣 。嵐縣總面積1508.9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其中溝壩、旱坪地20萬畝,為呂梁山上最大的一塊平地。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大理石、花崗巖等25種,尤以煤、鐵為最。煤炭儲量約41億噸(煤田面積175平方公里),鐵礦總儲量20億噸,其中袁家村鐵礦儲量為13.6億噸,為全國第二大露天礦體。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嵐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呂梁市東北端、汾河上游、龍鳳山下、嵐河北岸、嵐城河西、上明河東,北面靠山,東、南、西四面環水。地理坐標為北緯38°05'00″-38°36′11″、東經111°21′43″-111°50′02″。東西寬約42公里,南北長約66.5公里,東鄰靜樂,南連婁煩、方山,西接興縣,北靠岢嵐。嵐縣國土總面積1512平方公里,約占山西省總面積的0.97%,占呂梁市總面積的7.2%。
地貌
嵐縣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平川、溝谷四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85%,位于中心的嵐河盆地,地勢平坦,是呂梁山上的“小平原”。嵐縣平均海拔1415米,最高點為大蛇頭鄉水溝子村于家賢,海拔2275米,最低點在社科鄉曲立村鴉兒池,海拔1131米。
河流
嵐縣屬黃河流域,境內河流主要有嵐河、蔚汾河、嵐漪河、榆灣河、舍安河。最大的河流是嵐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河口鄉馬頭山,主要支流有嵐城河、普明河、上明河、順會河和南川河,嵐河長51公里,流域面積106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628萬立方米。
氣候
嵐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冷涼。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6.8℃,年有效積溫2949℃。年均氣溫6.8度,一月均溫-8度,七月均溫22度。年均降雨量510毫米,霜凍期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無霜期130天。平均海拔1500米 ,年平均氣溫6.8℃ ,年均降水500毫米,年有效積溫2948℃ 。
2010年,嵐縣共轄有4個鎮:東村鎮、嵐城鎮、普明鎮、界河口鎮,7個鄉:土峪鄉、上明鄉、王獅鄉、梁家莊鄉、順會鄉、社科鄉、大蛇頭鄉。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鐵礦嵐縣礦產資源有四個特點:一是特大型鐵礦貧礦石多富礦石少,選礦難度大;二是煤炭儲量集中,煤質較好;三是大、中型冶金輔助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易于開采;四是建材礦產種類豐富。 嵐縣境內發現的金屬礦產有鐵、銅、錳和其它稀有金屬。鐵礦,主要礦藏類型為沉積變質式的鞍山式鐵礦和靜樂式鐵礦,其次為熱液型鐵礦。沉積變質式的鞍山式鐵礦主要分布于梁家莊鄉,總儲量20億噸,其中袁家村鐵礦儲量為13.6億噸。靜樂式鐵礦主要分布在順會鄉榆灣村一帶,屬低硫、低磷性赤鐵礦。銅礦,已發現的銅礦和銅礦化點9處,儲量未探明。錳礦,主要分布于順會鄉榆灣村附近,與鐵礦共生,礦石主要有軟錳礦和硬錳礦,地質儲量17000萬噸。 非金屬礦產煤礦。煤炭資源屬于寧武煤田的東南部,分布在嵐縣四個鄉鎮中,煤田面積共計175平方公里,儲量約41億噸。煤炭有肥煤、氣煤、主焦煤,肥氣煤占多數,煤質為中灰、低硫、高發熱量,含煤地層連續分布。石灰巖,經勘察有大型熔劑石灰巖礦床3個,地質儲量56741萬噸。白云巖,大型和中型熔劑白云巖礦床各一個,地質儲量10819萬噸。硅石,大型硅石礦床一個,地質儲量977萬噸。二氧化硅最高含量99%,最低90%。大理石,儲量約1500萬立方米,以黑云母和片狀花崗巖為主。
水利資源
嵐縣水資源總量為8578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06萬立方米,地下水為5092萬立方米,重復量922萬立方米,嵐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91立方米。
經濟概況編輯第一產業
嵐縣面食嵐縣農業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馬鈴薯、玉米、高粱、谷子、莜麥、土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藥材等。正常年糧食產量在6000萬公斤左右,油料產量在500萬公斤以上。嵐縣2001年種植馬鈴薯1萬公頃,葵花0.4萬公頃,紅蕓豆0.2萬公頃,3大作物種植面積達到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主要農產品商品率達到30%以上。種植業產值3216萬元。嵐縣年輸出勞動力1.4萬余人,占到嵐縣農村勞動力的1/3,勞務輸出收入4390萬元。2008年,全縣實行小流域治理,治汾和退耕還林還草,嵐縣植被建設得到了發展,其中天然林7.9萬畝,林草覆蓋率達36%,以牛羊為主的畜牧業已有一定基礎,規模養殖戶達到327戶,羊存欄15萬只, 大畜存欄2.7萬頭,豬存欄3.5萬頭,商品率達47.3%。以退耕還林為重點,嵐年完成造林0.3萬公頃。嵐縣大畜存欄3.2萬頭,羊存欄15.68萬只,戶均1頭大畜,人均1只羊。 嵐縣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嵐國水土保持示范縣、山西省生態建設紅旗縣、山西省仁用杏建設基地縣、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項目縣。
第二產業
2009年,太鋼嵐縣鋼鐵項目采用世界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擬建設年采剝總量為8580萬噸、年產鐵礦石2200萬噸、鐵精礦750萬噸的鐵礦項目和年產鋼535萬噸、生鐵497萬噸、鋼材355萬噸的鋼廠項目。項目總投資285億元 。嵐縣普明新型冶金工業園區園區總體規劃10平方公里,先期開發建設冶金工業園,占地3.5平方公里,建設的總體思路是為太鋼嵐縣鋼鐵項目提供延伸服務。已入駐企業8戶,開工建設12個項目,主要有恒升特種鋼鐵冶煉有限公司鎳鉻合金冶煉、繼亨鑄造有限公司10萬噸/年精密鑄件、豐達焦化有限公司40萬噸/年清潔型焦爐、昌通建材有限公司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回轉窯水泥生產線項目。 2013年,嵐縣國有及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5451萬元,比2002年增長33%;實現利稅1420萬元,增長25.8%。政府引進縣外大企業10戶,簽訂煤鐵資源綜合開發項目10個,協議投資總額50多億元。其中,三鑫60萬噸煤礦、富民煤礦一期30萬噸生產線及焰山公司120萬噸鐵礦采選項目已開工建設。嵐縣整體規劃了總面積20平方千米的工業園區,完成了一期2.5平方千米的土地整理和規劃設計工作。2013年,采礦企業共有采礦企業5戶,其中,鐵礦企業4戶,錳礦1戶。冶煉企業有100立方米以上生鐵冶煉高爐7座,年產生鐵95萬噸。其中普明新型工業園區恒升焦業公司380立方米高爐和158立方米高爐各1座,三鑫實業公司、泰鑫冶煉公司、盛華冶金公司158立方米高爐各1座,以及梁家莊鄉源遠鋼鐵公司和巨鑫鐵廠128立方米高爐各1座。選礦企業:有鐵礦選礦企業52戶,年設計生產能力741萬噸,實際生產能力250萬噸,其中已投入生產的41戶。建材企業:有建材企業2戶,其中在建1戶?;て髽I:有化工企業1戶,即金龍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企業:有生產礦井六座,基建礦井1座,生產規模達到120萬噸/年。其中:國營侯家巖煤礦、國營侯家巖煤礦附一礦年生產能力達21萬噸/年,其余5座礦井2006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年。
第三產業
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同比增長15.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81億元,同比增長18.57%;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60萬美元,同比增長25%。白龍山旅游文化節和嵐城面塑藝術節、“激情盛夏文化月”、“金秋十月賞龍山紅葉”等活動促進了第三產業產值的增加。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變電站2006年嵐縣有小學155所(農村小學152所,城區小學3所),教學班564個。普通初中16所(農村初中12所,城區初中4所),教學班223個。普通高中1所,教學班36個;職業高中1所,教學班18個。幼兒園3所,教學班19個,其中農村幼兒園2所。同年,嵐縣共有中小學在校生305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00人、職業高中在校生930人、初中在校生10309人、小學在校生16181人、幼兒園及小學附屬學前班1839人)。2010年嵐縣共有中小學教職工1993人,其中小學教職工1057人,初中教職工680人,普通高中教職工185人,職業高中教職工71人,幼兒教師58人。新開工的嵐縣高級中學學生宿舍樓等10項市政工程按進度完成了建設任務。
衛生
2006年,嵐縣有縣級醫療機構4個: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12所,其中4所中心衛生院,8所一般衛生院,社區服務所3個。共有醫務人員461人,縣級單位274人、鄉鎮187人。嵐縣共有病床310支。
電力
2008年嵐縣完成汾陽——嵐縣25千伏輸電線路、梨園35千伏變電站、東村110千伏變電站的改造、靜樂——嵐縣110千伏雙回路建設的立項審批已經完成。工業園區集中供水工程進展順利,嵐縣——古交82千米二級路、梁家莊礦區110千伏變電站等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交通
2008年,嵐縣投資5500萬元,完成了國道209線7千米二級路,建設到鄉公路24千米,省道嵐古線、忻黑線和國道209線貫穿嵐境,與太原市、忻州市、呂梁市相連,直線距離各為100公里。古嵐(古交—嵐縣)鐵路已開工建設、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陜西佳縣)已通車,嵐古(嵐縣—古交)二級公路路基工程已嵐面完成,于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車。
城市建設
縣城以嵐河為界,分為北部主城區,南部古城區兩部分,建成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城鎮人口4.5萬人??h城主城區為“三橫四縱兩中心”的結構形式,“三橫四縱”是指道路網骨架,“三橫”是指新建路、人民路、向陽路三條東西向道路,“四縱”是指西一街、西二街、西三街、橋北街四條南北向道路,“兩中心”是指商業中心及行政辦公中心。在橋北街兩側形成整個縣城的商業中心,在人民路兩側形成行政辦公中心。 由同濟大學完成了縣城15年總體發展規劃,制定了城市路網、綠化、供水等詳規?!秿箍h縣城總體規劃》(2004——2020)確立了新的縣城空間構架和功能分區,采用新區建設與老城改建相結合,以新區建設為先導帶動舊城改造的“西進、南跨、東延”的建設方針,新規劃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13.1萬人。嵐縣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及功能采用緊湊團塊式布局結構,可概括為:一園、兩翼、三軸、四區、多中心。
風情民俗編輯街頭文藝有龍燈、旱船、高蹺、獅子舞、轉九曲等。戲劇有:道情、秧歌、晉劇、二人臺。民間音樂主要為八音。嵐縣八音在晉西北地區較為著名,傳統曲目百余首。嵐縣八音藝術團走出省外參加演出,在蘇州虎丘國際文化節上曾獲得銀獎。民間工藝主要有紙扎、面塑。
風景名勝編輯白龍山
白龍山位于縣城西22公里,海拔2242米。山間既有“龍山十景”,自古被譽為“嵐縣八景”之首,是晉西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北魏秀容古城位于縣城南1公里處。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皇姑陵
皇姑陵位于縣城東北面的鳳候山頂。有墳丘一處,高10米,直徑29米,北魏秀容封國國王爾朱榮之女死后葬于此,墓丘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 位于縣城,1946年,晉綏軍區司令部設在這里。有正樓、東西房各五間,賀龍司令曾在此居住。1945年9月建成,寬30米,長1500米,占地4.6萬平方米。
秀容古城
秀容古城位于嵐縣縣城南一公里,北緯38°15′54″,東經111°40′05″,海拔1178米。始建于西漢高祖三年(前204),北魏明元帝永興二年(410),在漢汾陽縣城的基礎上建秀容城。古城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1250米,南北寬1000米,城墻基寬24—36米,高13.5米,現存殘高3.3—13米。墻體以平夯法在生土地面上起夯,夯土為黃色沙性土。古城東西南三面開門,遺址內有戰國至北魏時期遺物,漢代遺物居多。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將秀容古城遺址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