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位于魯冀兩省、四市(德州-濱州-滄州-濟南)交界處,隸屬山東省德州市。1988年撤縣設市,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1處省級開發區、1處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1處列入國家黃三角規劃的循環經濟示范園,491個社區(村),人口68萬,行政區劃面積1172平方公里,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金絲小棗之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中國建筑五金產業基地”、“全國科技考核先進市”、“全國畝產過噸糧縣市”,是“山東省文明城市”。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特別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更為樂陵集聚了良好的發展優勢。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2%;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29.9%,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高位增長態勢樂陵市位于魯西北平原,東毗慶云、西臨寧津、南接商河、北隔漳衛新河與河北省南皮、鹽山兩縣相望。東南和陽信縣相連,西南與臨邑、陵縣接壤。地理坐標為:北緯37°25′19″~37°51′20″,東經116°54′27″~117°20′46″。全境南北最長48.1公里,東西最寬39.3公里,總面積1172.2平方公里。市區位于市境東北部,市政府駐地市中街道東關村東。西南距德州市政府駐地110公里,南距省會濟南118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28公里。
地質
樂陵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北地臺的東南部,齊河——廣饒大斷裂將本市歸為遼冀臺斜二級單元的一部分。由于陵縣——渤海農場大斷裂和邊臨鎮——羊二莊大斷裂,使樂陵市在三級構造單元上,屬埕寧隆斷區。陵縣——渤海農場大斷裂帶經本市楊安鎮、寨頭堡鄉、鐵營鎮穿向慶云縣。在917米揭穿第三系,下伏太古代的角閃石花崗片麻巖,境內普遍缺早第三系,新生代厚度小。自中生代白堊紀末期,由于受燕山運動的影響,隨著大斷裂的發生,樂陵便逐漸形成沉降凹陷區,從
樂陵縣風光 (18張)
此奠定了平原的基本輪廓。在此基礎上,由于古黃河泛濫沖積,大量風化物質隨水而來,土壤成土母質,耕層質地以輕、中壤為主。境內淺層松散,巖性均為第四紀沖積層,出露巖性有粘土、亞粘土、亞砂土、粉砂土,有微量細沙,由于沖積環境變化,在區域分布上,質地不一,巖性不同。
地貌
樂陵市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黃河沖擊而成,地勢平坦。海拔(黃?;?一般在10米至12米,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地面坡降為1/8000~1/10000。最高點在大孫鄉西北角,13.7米;最低點在鐵營洼中心,6.3米。因古黃河的泛濫變遷,境內地貌構成了高、洼、坡相間的微地貌類型。其中,河灘高地主要分布在漳衛新河以南及馬頰河兩側局部地帶,占總面積的24.9%;緩平坡地處于河灘高地與淺平洼地之間,占總面積的61.5%;淺平洼地分布于市內幾個大洼中,主要在鐵營鎮、花園鎮東部、鄭店鎮北部、寨頭堡鄉,占總面積的5.3%;背河槽狀洼地分布朱集鎮全境和孔鎮南部,占總面積的2.3%;決口沖積扇形地分布于大孫、黃夾、西段等鄉鎮,占總面積的6%。
土壤
潮土:分布于樂陵市,面積較大的有黃夾鎮、西段鄉、市中街道、孔鎮、丁塢鎮、鄭店鎮等,占可利用土壤的70.18%。鹽化潮土亞類:分布于鐵營、王寨子等大型洼地的邊緣,丁塢鎮、郭家街道、胡家街道、楊安鎮、花園鎮的緩平坡地中、下端及洼坡地帶,面積占可利用土壤的20.5%。褐土化潮土亞類:分布在朱集鎮中部河灘高地上,馬頰河沿岸也有零星分布,面積占可利用土壤的4.45%。鹽土:多分布于洼坡地、淺平洼地和糟狀洼地上。鐵營洼邊緣、胡家街道局部分布比較集中,楊安鎮、花園、化樓、寨頭堡等鄉(鎮)有少量分布,面積占可利用土壤的4.27%。風沙土:分布在決口扇形地上,由河流決口歧流沉積物形成。占樂陵市可利用土壤面積的0.53%。緊沙土:主要分布于大孫鄉西官莊、張蘇官莊的決口扇形地上。沙壤土:主要分布于大孫、西段兩鄉北部的決口扇形地或河灘高地上。輕壤土:主要分布于漳衛新河以南的大孫、黃夾、西段、胡家等鄉(鎮、街道)的河灘高地和緩平坡地的高坡上。中壤土:樂陵市分布面積較大,多在馬頰河流域和城區東北部的緩平坡地及河灘高地上。重壤土:主要分布于鐵營鎮的杜家、鄭廟一帶,市中街道南部的淺平洼地以及楊安鎮、孔鎮的少部分地帶。
水文
境內河流主要有馬頰河、漳衛新河、德惠新河,均屬平原泄洪河道。其中,德惠新河、馬頰河具有引黃灌溉作用。夏、秋兩季水多,冬、春兩季水少,其流向由西南向東北。
氣候
樂陵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境內日照充足,年均2509.4小時,日照率為57%,最多年為3055小時,最少年為2048.7小時。境內年平均氣溫為12.4℃,最高13.6℃,最低11.2℃,年變率為3.2%。樂陵市平均年降水量527.1毫米。境內春季多西南風,冬季多東北、西北風。年平均風速2.7米/秒。年平均無霜期為198天,80%保證率的無霜期為180天。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
2007年,樂陵市土地面積175.9萬畝。其中,建城區面積2.55萬畝,占土地面積的1.45%;耕地108.62萬畝,占61.77%;園地9.67萬畝,占5.0%;林地1.41萬畝,占0.80%;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設施用地、未利用土地、特殊用地26.06萬畝,占14.81%。
水
樂陵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1.5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247立方米,是山東省人均占有量的61%,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0%。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為527.1毫米,年平均徑流深為49.5毫米,徑流量為5 802.2萬立方米,人均徑流量95立方米,占山東省人均徑流量383立方米的28%。由于受降水的直接影響,年內變化大小不均,83.5%的徑流量集中在6月至9月,以供水形式排走。境內地下水賦存于第三紀和第四紀松散沉積物的孔隙內,按含水層埋藏深度分:0米至60米為淺層地下水,60米至200米為中深層地下水,200米以下的為深層地下水。按礦化度大小分:礦化度小于2.0克/升的為淺水區,礦化度2.0 克/升至3.0克/升的為輕度咸水區,礦化度3.0克/升至5.0克/升的為中度咸水區,礦化度5.0克/升至8.0克/升的為重度咸水區。
植物
自然植被主要有草甸植物、鹽化植物、水生植物等類型。
草甸植物主要分布于河灘高地、緩平坡地的潮土類土壤上,有茅草、小蘆草、香草、地蔓草、蒺藜、蒼耳、刺兒菜(大薊)、曲曲菜(小薊)、馬齒莧、錦錢草、血見愁(地錦)、苦買菜、灰菜、野生地、菟絲子、車前、蒲公英、麥蒿、黃蒿、艾蒿、旋復花、野菊花、掃帚菜等。
鹽化植物 主要分布于淺平洼地及其邊緣地帶和槽狀洼地的鹽土類及鹽化潮土上,有堿蓬、黃蓿菜、柳、馬絆草、小蘆菜、茅草、茶棵、羊角菜、蝎子花(海漿)等。
水生植物 主要分布于坑塘、溝河積水的地方,有蘆葦、莎草(三棱草)、野葵花、水稗、浮萍、蒲草、荷、黑藻等。
人工植被主要以農作物和林木為主,另有部分草坪、花木及蔬菜類。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谷子、花生、高粱、紅薯、綠豆、芝麻、紅麻、向日葵、苜蓿、田菁、苕子等。林木主要有楊樹、柳樹、榆樹、刺槐、國槐、白蠟、泡桐等用材樹木和棗樹、梨樹、蘋果樹、桃樹、杏樹、山楂樹等果樹?;ú蓊愔饕性录?、黃楊、三葉草等。蔬菜類主要有韭菜、菠菜、白菜、芹菜、茴香、茄子、辣椒等。
動物
主要有:狐、兔、獾 、鼠、黃鼠狼、蝙蝠、鷹、烏鴉、喜鵲、麻雀、啄木鳥、貓頭鷹、燕子、鵪鶉、布谷鳥、婁魚、鯽魚、鯉魚、泥鰍、草魚、鱔魚、黑魚、蚌、蝦、蟹、鱉、蜂、蝶、蜻蜓、蟬、蟋蟀、蜘蛛、螢、蚯蚓、蜣螂、蟈蟈、螞蚱、螻蛄等。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貂、狗、貓、兔、梅花鹿、雞、鴨、鵝、鴿、蠶、蜜蜂等。動物類藥材資源有:土元、鱉頭、鱉甲、桑蛸、蟬蛻、水蛭、虻蟲、蠐螬、胎盤、壁虎、驢皮、蜂蜜、大將軍、雞內金、刺猬皮、地龍等。
人口編輯2012年出生人口9663人,當年死亡人口516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2012年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69.9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8.68萬人。樂陵市男女性別比例為106.1:100。
經濟編輯2012年樂陵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86.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3.1%,人均GDP達到26765元,增長1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4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89.3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48.17億元,增長14.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11年的15.5:54.9:29.6調整為14.6:53.2:32.2,第一產業下降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截止2012年底,樂陵市各類市場主體戶數為24874戶,注冊資金為90.82億元,分別增長21.94%和17.16%;各類企業戶數為2946戶,注冊資金78.3億元,分別增長16.49%和11.54%;民營經濟戶數達到1624戶,從業人員5.17萬元,注冊資金58.68萬元,分別增長20.74%、10.05%和9.51%。2012年,樂陵市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594.18億元,增長23.8%,民營經濟上繳稅金5.19億元,增長21.7%;私營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40.61億元,增長26.9%,私營企業上繳稅金1.38億元,增長37.2%。2012年,樂陵市規模達到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6個,投資規模達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12個,過億元的項目27個。2012年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40.0%。
第一產業
2012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57.3億元,比2011年增長7.9%。糧食總產91.4萬噸。小麥、玉米單產分別達516.1公斤和555公斤。棉花種植面積達15.5萬畝,比2011年減少14.0%,棉花總產量13339噸,同比減少13.9%。2012年造林面積1068公頃,森林面積達到3461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51.12%。新建農田林網4.9萬畝,農田林網改善面積10萬畝。2012年水果產量實現23.3萬噸,其中小棗產量達19.8萬噸。2012年肉類總產量8.3萬噸。水產品產量1.8萬噸,其中淡水養殖0.34萬噸。2012年年末農用機械總動力95.7萬千瓦,增長6.0%。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106萬畝、218萬畝和189.7萬畝。農村用電量3.1億千瓦小時,同比下降20.5%。樂陵市100%的鄉鎮和100%的行政村通了客車,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客車。
第二產業
2012年,樂陵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0家,實現增加值105.6億元,比2011年增長19.66%。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47.22億元,增長74.1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5.46%,比2011年提高0.32個百分點。2012年輕工業完成總產值298.13億元,增長24.88%,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7.11%;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23.87億元,增長43.0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36.59億元,增長27.65%;實現利潤33.91億元,增長27.86%;實現利稅61.9億元,增長26.01%。2012年完成建筑業產值24.32億元,增長21.6%,實現增加值9.64億元,增長14.5%。樂陵市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8家,完成產值6.81億元,增長30.5%。201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9.98億元,比2011年增長26.97%;商品房施工面積100.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02%;商品房竣工面積35.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6%,較2011年回落1.64個百分點;銷售商品房37.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98%;其中,住宅銷售35.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76%。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71億元,比2011年增長15.9%。2012年外貿進出口實現21908萬美元,同比增長6.1%,其中出口17686萬美元,同比增長20.3%,進口4222萬美元,同比減少28.8%。2012年年末,樂陵市公路通車里程達1743公里,比2011年增加108公里。2012年郵政業務總量2984.98萬元,增長24.0%;固定電話用戶4.13萬戶,同比減少7.8%,移動電話用戶發展到30.2萬戶,增長9.0%。2012年年末樂陵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8.48億元,比年初增加20.44億元。
交通編輯
交通區位圖樂陵市位于“黃三角”高效生態區最西部,地處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城市群、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和“黃三角”三大經濟板塊的復合帶上,是“黃三角”、藍色半島經濟區、環渤海與西北腹地能源基地聯接的重要節點。樂陵200公里半徑內擁有天津、黃驊、濱州、東營四個港口,德濱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京滬(濟樂)高速和德龍煙鐵路在樂陵境內縱橫相交,設有4個高速出入口和1個鐵路客貨運站,列入山東省十二五規劃的環渤海高等級公路與京滬高速樂陵北出口相交,314、315、247、248四條省級道路貫通全境。自樂陵城區40分鐘可抵達濟南國際機場、一個小時抵達港城天津、兩個小時抵達首都北京。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樂陵市創建了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字號"科研平臺。建設了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企業重點實驗室3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示范聯盟5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家、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國際科技合作平臺5家,院士工作站1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家,"泰山學者"崗位2個,德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企業重點實驗室5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9家,建設了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樂陵企業先后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60余所大專院校、科研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引進了馬鈴薯育種專家孫慧生、海歸學者陳勤、人造草坪專家羅伯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張瑞林、體育新材料帶頭人鄭柏存、計算機專家師丹瑋等一大批專家學者,引進博士44名、碩士120余名,其中外國專家3名、外籍華人專家5名,有18家企業建起了專家公寓,有400多名高級工程師常駐樂陵,形成了37個國內行業專業創新團隊。2012年,依托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后爭取到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扶持資金829萬元、省重大專項扶持資金300萬元;實施的省自主創新專項計劃,獲得扶持資金1000萬元。截至2012年11月累計申請專利1027件,授權605件。成功培育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德州市高新技術企業18家、德州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7家、德州市創新型企業7家。
教育
2012年樂陵市有普通高中3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在校生6134人。小學117所,在校生54440人;初中24所,在校生24604人。小學專任教師328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744人。
文化事業
2012年底,樂陵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家,2012年演出場880次,文化館1個,文化站16個;公共圖書館1處,藏書11萬卷(冊)。
廣播事業
2012年年末,樂陵市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播出節目套數1套,平均每日播音時間17小時;電視節目套數4套,平均每周總共播出時間462小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1.1萬戶,通有線電視社區491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都達到100%。
衛生事業
2012年年末,樂陵市共有衛生機構25個,衛生機構現有床位2023張,較2011年增加85張;衛生技術人員2037人,較2011年增加66人;其中醫師人數791人,較2011年增加50人。
體育事業
2012年樂陵市擁有運動場所228處,其中大型體育場館1處,籃球場194處,乒乓球活動室33處。2012年舉辦運動會18次,其中職工運動會8次。
居民生活
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564.4元,比2011年增長15.0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533.42元,增長26.2%。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313元,增長19.8%,農村居民恩35.4%,農村居民用于醫療保健支出238元,增13.3%,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341元,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