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建市前稱??悼h,是廣東省湛江市轄縣級市,位于雷州半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雷州市東瀕雷州灣、南隔瓊州海峽與國際旅游島海南相望、西瀕北部灣、北接湛江城區。雷州市境內交通有粵海鐵路、國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貫通全境。雷州市戶籍人口170萬(2010年),雷州市總面積3532平方公里。轄街道辦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個鄉鎮,市區常住人口32萬(2010年)。全市耕地面積162萬畝,海岸線長達406公里。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北部灣的城鎮群經濟圈,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發展。具有南亞熱帶特色的農、林、牧、副、漁生產。雷城(古雷州府治)是廣東七大、粵西地區唯一且廣東省唯一一個縣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是獨特的廣東四大區域文化之一。
雷文化發源地-雷祖祠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轄境相當今中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全境等地區。北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改雷州為雷州軍(軍,古時行政區劃)。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為雷州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雷州府治。清承襲明代的體制,仍為雷州府。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省直管縣,廢府治(即雷州不作為行政區劃名),存雷州首縣???。
雷州古雕刻雷州市直接繼承原??悼h建制。據《今縣釋名》:“縣南、西皆瀕海,本漢徐聞,隋改徐聞為隋康,析隋康地置縣,因名???。西漢設徐聞縣(縣治在今雷州城),隋開皇九年(589)改置??悼h,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并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 。后幾經變遷,1961年恢復??悼h建制。1994年4月26日撤銷??悼h,設立雷州市。
行政區劃編輯1996年,雷州市面積3691平方千米,人口121.9萬人。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斗鎮、雷高鎮。市政府駐雷城鎮。2002年,雷州市轄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斗、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20個鎮,共有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5年末,雷州市轄雷城1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復,將雷城街道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管轄范圍東至環城路,西至群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西湖街道管轄范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按區域范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2009年末,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雷州
雷州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地理坐標:東經109°42′12″~110°23′34″,北緯20°26′08″~21°′11′06″。
氣候
雷州市位于北緯20°26′-21°11′,北回歸線以南,緯度
雷州鼓城較低,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08~117卡/CM2,年平均氣溫22℃,最高氣溫38.5℃(出現于1977年6月8日),最低氣溫 0℃(出現于1975年12月2日和29日),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28.4℃,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15.5℃。年溫差明顯,為12.9℃左右。年積溫約8382.3℃。無霜期達364天。雨量充沛。干濕明顯,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為1711.6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相對出現干濕季。雨季為6~9月,以南風為主;旱季為11月至次年3月,以北風為主。市內區域降雨不均勻。東部、中部、北部為多雨區。而西部、南部為少雨區。內陸為多雨區。沿海為少雨區。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4%,風速3.6米/秒。
地形
縣內地形平緩,海拔低,地型分布以臺地為主,低丘為輔,河海沖積小平原相間。地勢南高北低。在南部,按東西走向兀立著仕禮嶺、石茆嶺、鷹峰嶺、大牛嶺、嘉山嶺等,其中石茆嶺高達259米,是??抵聘唿c;北部地區坡度較為平緩,均在5°以下,海拔高度在32~47米??h東西兩面臨海,海岸線蜿蜒曲折,連綿406公里,灘涂面積近150萬畝。
水文
雷州市內水網交織,河渠縱橫。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南渡河、土貢河、英利河、雷高河、通明河、調風河等,支流如葉脈分布。
自然資源編輯海港資源
雷州市海域寬廣,港灣眾多,有通明港、芙蓉
港、北家港、河北港、雙溪港、后郎港、雷州港、三吉港、煙樓港、月嶺港、流沙港、那沃港、三教港、烏丸港、龍斗港、??蹈?、芙樓港、企水港等大小18個港口。其中烏石、企水、流沙三大漁港是廣東的重點漁港之一。有兩大天然漁場,即雷州灣漁場、北部灣漁場,總面積1990平方海里。
海產資源
雷州市常見的魚類有521種, 主要是馬鮫魚、金鯧魚、石斑魚、魷魚、魣魚、墨魚、青鱗魚、 鯊魚、赤魚、二長棘鯛、園腹鯡、藍園魣、鯰魚、鯡鯉、小公魚、鮑魚、金錢魚、沙丁魚、門鱔魚等。常見蝦類有10多種,主要有墨吉對蝦、長毛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獨角新對蝦、牛形對蝦、短溝對蝦、寬溝對蝦、哈氏仿對蝦、周氏仿對蝦、近緣新對蝦、龍蝦、鷹爪蝦、琵琶蝦、毛蝦等;常見貝類主要有文蛤、等邊線蛤、鱗杓拿蛤、綴綿蛤、泥蚶、毛蚶、海豆芽、近江牡厲、翡翠貽貝、日月貝、扇貝、白蝶貝、馬氏貝、解氏貝、企鵝貝、美解貝、東風螺以及頭足網的墨魚、章魚、槍烏賊等20多種。藻類有蛙藻、綠藻、藍藻、紅籬等;甲殼動物中蟹有鋸緣青蟹、梭子蟹、乳斑虎頭蟹、花蟹等;水母網的海蜇也有三四種。此外,還有海參、海馬、光裸星蟲、珍珠等海珍品。
人口民族編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雷州市總人口1268298人,其中:雷城鎮87997人,附城鎮97219人,白沙鎮75363人,沈塘鎮41715人,客路鎮98969人,楊家鎮57081人,唐家
鎮42698人,紀家鎮77297人,企水鎮45327人,南興鎮79882人,松竹鎮52428人,調風鎮51054人,雷高鎮42530人,東里鎮69383人,龍門鎮66376人,英利鎮61511人,北和鎮65703人,流沙鎮18173人,覃斗鎮25086人,烏石鎮66622人,華僑管理區5218人,豐收糖業公司11580人,火炬農場6300人,幸福農場5912人,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16874人。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主體漢族,其他各族主要是通過工作、家庭等原因遷入(或定居)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