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東鄰萬州區,西連四川省大竹縣,南靠忠縣、墊江縣,北接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東西長52.1公里,南北寬60.35公里,幅員面積1892.13 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梁平縣總人口為924240人。共有34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99.8%。少數民族中主要有土家族、苗族、壯族、侗族、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瑤族、仡佬族、黎族等。梁平縣為“中國特色竹鄉”,獲得過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等榮譽稱號。
中梁平縣區位圖秦、西漢,屬巴郡月忍縣(治今云陽)。西漢居攝三年(公元8年),縣地屬巴郡臨江縣(治今忠縣)。東漢初,屬益州巴郡。興平元年(194年),劉璋三分巴郡,縣地屬固陵郡(治魚復今奉節)。建安六年(201年),改固陵郡為巴東郡,縣地屬巴東郡直至晉代。西魏元欽二年(553年),置梁山縣,以境內高粱山為名,治黃土坎。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郡改州,以州統縣,梁山縣隸南州(治今萬州區)。大業三年(607年),廢州設郡,以郡統縣,梁山縣隸巴東郡(治民復縣今奉節)。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巴東郡復置信州,梁山縣隸信州。武德二年,析信州的3個縣置南浦州,梁山縣隸南浦州。武德八年,隸夔州。武德九年,隸浦州。貞觀八年(634年),浦州改名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萬州,梁山縣均隸之,直至宋初。宋開寶三年(970年),以萬州石氏屯田務置梁山軍,亦名高粱郡,隸夔州路,領梁山縣,軍治今梁山鎮。元右元年(1086年),隸萬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梁山軍為梁山州,領梁山縣,隸夔州路。
梁平縣交通圖明洪武四年(1371年),新寧縣(今開江)劃入梁山縣,洪武六年十二月,裁梁山州,仍置梁山縣,隸下川東道夔州府。洪武十年五月,改隸忠州,后還隸夔州府。洪武十四年,新寧縣劃出。清康熙七年(1668年),裁新寧縣入梁山縣。雍正七年(1729年),新寧縣劃出復置。雍正十二年,改隸忠州直隸州。民國2年2月,以道統縣,梁山縣隸川東道。民國5年,梁山縣成為川軍一、二軍、國民政府軍二十、二十一軍的防區。民國18年,直隸四川省政府。民國24年3月1日,川政統一,梁山縣隸第十行政督察區,列為一等縣。民國29年,列為二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梁山縣隸川東人民行政公署大竹專區。1952年12月3日,因縣名與山東省梁山縣同名,遂以境內有平壩而更名為梁平縣。1953年3月10日,撤銷大竹專區,梁平縣劃歸萬縣專區(地區)管轄至1997年6月,1997年6月由重慶直轄 。區劃編輯截止到2013年,梁平縣轄梁山街道、雙桂街道2個街道,屏錦、云龍、新盛、禮讓等24個鎮,安勝、曲水、紫照等7個鄉。梁山街道梁山街道為梁平縣政府所在地,轄7個社區,面積106平方公里。2009年11月撤銷梁山鎮建立梁山街道;2011年10月因區劃調整,撤銷原城東鄉后整體并入梁山街道管轄。 雙桂街道雙桂街道轄11個行政村、4個社區,面積58平方公里。雙桂街道于2009年7月經市政府批準成立。
梁平縣在重慶市的位置安勝鄉安勝鄉位于梁平縣城西北部。轄5個行政村,面積28平方公里。地勢東南低西北高,以平壩丘陵為主,海拔443-638米。 柏家鎮柏家鎮位于梁平縣東南部。轄7個行政村、1個街道,面積69.5平方公里。屬淺丘陵山區,海拔最低298米,最高647米。 碧山鎮碧山鎮位于梁平縣西部。轄10個行政村,面積39平方公里。以淺丘、平壩為主,海拔390—501米。城北鄉城北鄉位于梁平縣城以北。轄8個行政村,面積53.1平方公里。地形起伏,以山丘地帶為主,西南面為平壩。大觀鎮大觀鎮位于梁平縣東南部。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53.3平方公里。福祿鎮福祿鎮位于梁平縣東部。轄14村、1個居委會,面積87.5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汝溪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穿境而過。 復平鄉復平鄉位于梁平縣東北部。轄4個行政村,面積32平方千米。海拔最低處小河口315米,最高處白巖山頂1118米。合興鎮合興鎮位于梁平縣東北部。轄8個行政村,面積54平方公里。云復公路、達萬鐵路貫穿全境。 和林鎮和林鎮位于梁平縣西南部。轄9個行政村,面積58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山地丘陵,西部為丘陵、平壩?;⒊擎偦⒊擎偽挥诹浩娇h西北部。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78平方公里。東北部有施家河,南部有白陽河,西部有波漩河。 回龍鎮回龍鎮位于梁平縣西南。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90平方公里。東西兩邊高,中間稍微低。海撥432米~1064米。金帶鎮金帶鎮位于梁平縣中部。轄7個行政村、1個街道,面積31.45平方公里。
梁平縣城全貌聚奎鎮聚奎鎮位于梁平縣中西部。轄12個行政村、1個街道,面積57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最高點貓兒石海拔843米,最低點黃土坎海拔438米。 禮讓鎮禮讓鎮位于梁平縣中部。轄9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45平方公里。龍門鎮龍門鎮位于梁平縣西北部。轄11個行政村,面積53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452~952米。龍勝鄉龍勝鄉位于梁平縣西北部。轄5個行政村,面積36平方公里。明達鎮明達鎮位于梁平縣西北部。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58.9平方公里。蟠龍鎮蟠龍鎮位于梁平縣城東南部。轄10個行政村,面積96.27平方千米。海拔最高點為1221米,最低點為350米。 屏錦鎮屏錦鎮位于梁平縣西南部。轄19個行政村、2個社區,面積102.11平方公里。地處國道318線和省道渝巫路交匯處,西北鄰四川省達州市,南靠重慶市墊江縣。 七星鎮七星鎮位于梁平縣西北邊陲。轄5個行政村,面積33.1平方公里。曲水鄉曲水鄉位于梁平縣東部。轄8個行政村,面積47.43平方公里。境內白楊河是汝溪河上游。 仁賢鎮仁賢鎮位于梁平縣中部。轄6個行政村,面積41平方公里。地處平壩淺丘地區,南北地勢稍高,東西略平緩,海拔高度最低處420米,最高處558米。 石安鎮石安鎮位于梁平縣東南邊陲。轄9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60.5平方公里。 鐵門鄉鐵門鄉位于梁平縣東南邊陲。轄3個行政村,面積31平方公里。文化鎮文化鎮位于梁平縣北部邊陲。轄8個行政村,面積30平方公里。境內主要礦產資源為青砂石,地質儲量300萬立方米。 新盛鎮新盛鎮位于梁平縣北部。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68平方公里。
梁平縣香山公館蔭平鎮蔭平鎮位于梁平縣城西南部。轄10個行政村,面積54平方公里。袁驛鎮袁驛鎮位于梁平縣西部。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42.6平方公里。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有小溪河2條,屬小清河水系,自東向西流,在臨碧山鎮界處出境。 云龍鎮云龍鎮位于梁平縣南部。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78.4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坪壩、淺丘為主,海拔410-1125米。 竹山鎮竹山鎮位于梁平縣西部。轄7個行政村,面積48平方公里。紫照鄉紫照鄉位于梁平縣東南部。轄4個行政村,面積3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308—695米,地處深丘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年均氣溫 17℃,年降雨量1100毫米。
梁平縣
梁平縣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平行峽谷區,界于東經107o24′—108o05′、北緯30o25′—30o53′之間。東鄰萬州,南接忠縣、墊江,西連大竹,北倚達縣、開江。幅員1892.13平方公里。
氣候
梁平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偏少。主要特點是:春季氣溫不穩定,初夏多陰雨,盛夏炎熱多伏早,秋多綿雨,冬季暖和,無霜期較長,濕度大,云霧多。極端最高氣溫(1953年8月19日)為40.1℃,極端最低氣溫(1977年1月30日)為零下6.6℃。年平均降水量為1262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336小時。
地貌
梁平縣交通主干道梁平縣地貌受地質構造、地層分布、巖性、水文等影響,呈現“三山五嶺,兩槽一壩,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狀況,形成山、丘、壩兼有而以山區為主的特殊地貌。境內有東山、西山和中山,均呈北東走向,平行排列,互不銜接。山區海拔500—1221米。東山(黃泥塘背斜)和西山(明月峽背斜)因山頂出露的嘉陵江組灰巖被水溶蝕成為狹長的槽谷(在東山為城南槽、在西山為百里槽),兩翼須家河組沙巖相對成為陵峽的山嶺,故為“一山兩嶺一槽”型。中山(南門場背斜)頂部未出露嘉陵江灰巖,無溶蝕現象,仍保持“一山一嶺”型。在“三山”之間分布著起伏不平的丘陵,東南和東北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為淺丘。在縣境中部,東、西兩山之間,有一塊由古代湖泊沉積而成的平壩。境內地勢高出鄰縣,高灘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黃金河等六條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壩淺丘之間,河床狹窄,分別流入萬州、忠縣、墊江、開江和達縣。
資源編輯礦產
梁平縣礦產有煤、石灰巖、石膏礦、天然氣、鐵、泥炭、綠豆巖、地熱等。礦產資源特點為:中小型礦床多,大型礦產少;能源礦產、非金屬礦產多,金屬礦產少。 其中,天然氣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煤儲量達5000多萬噸;石膏礦儲量達2.76億噸,是重慶市石膏礦的主要產地。
水能
梁平縣大河壩水庫梁平縣處于長江干流與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嶺上,地勢高。主要河流有高灘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黃金河共6條,支流384條,全長809公里。平均河網密度0.43公里/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105627萬立方米,年均流量33.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藏量28255千瓦,可開發量7410千瓦。
生物
梁平縣森林植被有3類、135科、363屬、560余種,經濟林木有油桐、茶葉、桑樹、柑桔、梁平柚等。梁平縣動物資源達600余種,有金絲猴、華南虎、蜂猴、黑鸛等國家重點珍稀保護動物 。
人口編輯截止到2012年底,梁平縣戶籍人口為924240人,常住人口67.95萬人。
年齡構成
2012年人口年報顯示,梁平縣14歲及其以下少年兒童130447人,占總人口14.11%,15—49歲青壯年503842人,占總人口54.51%;65歲以上老人107247人,占總人口11.6%;梁平縣最高齡老人104歲。
性別構成
2012年人口年報顯示,梁平縣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9.5%,男性占52.27%,女性占47.73%。
民族構成
2012年人口年報顯示,梁平縣有34個民族,漢族922672人,占總人口99.8%,少數民族33個,共有1568人,其中1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554人、苗族255人、壯族227人、侗族98人、布依族82人、彝族62人、蒙古族48人、瑤族42人、仡佬族34人、黎族30人、滿族24人、回族14人、羌族10人等。
經濟編輯
梁平新城2009年,梁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2698萬元,同比增長1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2677萬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444739萬元,增長24.5%,第三產業增加值305282萬元,增長10.0%。 2010年,梁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1066萬元,增長1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4752萬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455343萬元,增長22.9%,第三產業增加值460971萬元,增長14.1%。 2012年,梁平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6.7億元,增長15.4%。固定資產投資139.2億元,增長32.2%。2013年,梁平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2.66億元。
第一產業
2009年,梁平縣農業增加值172677萬元,增長5.6%。糧食總產量37.40萬噸,增產0.5%;油料產量12814噸,增產46.2%;煙葉108噸,增產107.7%;蠶繭262噸,減產70.2%;蔬菜產量34.66萬噸,增產6.6%;水果65486噸,增長3.6%。畜牧業保持增長。肥豬出槽頭數68.39萬頭,增長6.0 %;肉類總產量6.22萬噸,增產14.8%;耕牛年末圈存1.54萬頭,增產8.5%;禽蛋產量8913噸,增產27.3%。水產品產量4706噸,增產45.0%。
梁平車站 (2張)
2010年,梁平縣農業增加值194752萬元,增長6.4%。糧食總產量38.16萬噸,增產2.0%;油料產量13031噸,增產1.7%;蠶繭552噸,減產110.7%;蔬菜產量36.26萬噸,增產4.6%;水果74867噸,增長14.3%。肥豬出槽頭數68.67萬頭,增長0.7 %;牛出欄頭數6531頭,增長4.3 %;羊出欄只數18101只,增長18.1%;家禽出欄只數900.09萬只,增長19.7%;肉類總產量6.58萬噸,增產10.5%;禽蛋產量10051噸,增產12.8%。水產品產量10253噸,增產40.7%。 2012年,梁平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2.1億元,增加值28.3億元,分別增長15.6%、5.6%。
第二產業
2009年,梁平縣工業總產值903000萬元,增長23.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個,總產值587592萬元,增長34.1%。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29868萬元,同比增長40.4%,利潤總額12939萬元,下降22.6%,利稅總額19956萬元,增長4.9%。
梁平縣沙壩水庫2010年,梁平縣工業總產值1182938萬元,增長31.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個,總產值846038萬元,增長31.8%。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08369萬元,增長60.4%,利潤總額19910萬元,增長3.5%,利稅總額28317萬元,增長12.0%。 2012年,梁平縣工業總產值181億元,增長21%,增加值65.5億元,增長2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2.2億元,增長24.2%,增加值30.6億元,增長19.6%。
第三產業
2009年,梁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3418萬元,增長19.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9.7%,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8.3%,其他行業增長9.5 %。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8184萬元,增長8.0%。2009年末,固定電話112634個,下降15.7%;移動電話用戶246132個,增長10.2%。2009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67219萬元,增長26.4%,貸款余額233155萬元,增長24.6%,存貸差為934064萬元。
梁平縣西池廣場2010年,梁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0806萬元,增長19.0%,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9.1%,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8.7%。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8619萬元,增長2.3%。2010年末,固定電話95832個,下降14.9%,移動電話用戶244964個,下降0.5%,寬帶網用戶27938個,增長18.5%。2010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444983萬元,增長23.8%,貸款余額298804萬元,增長28.2%,存貸差為1146179萬元。 2012年,梁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億元,增長17.1%。進出口總額3153萬美元,增長72.7%。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均實現增長,分別達到197億元、46億元,分別增長17.4%、31%。
交通編輯梁平縣西面、北面均和四川省接壤,距重慶190公里,距萬州60多公里,是四川省通向中國東部地區的必經之地。截止到2014年2月,梁平縣完成348個撤并村公路規劃1141公里,完成35公里撤并村村通達項目;硬化農村公路172公里,新增通暢村30個,率先在渝東北實現行政村通暢率100%的目標。
公路
渝宜高速--梁平段國道:梁平縣境內318國道從東向西穿越,渝巫公路從南到北跨越全境。省道:有省道S102梁開線、梁墊線、梁忠線等。高速公路:渝萬高速公路從南向北貫通,南大梁高速公路在碧山鎮由大竹縣接入,黔梁高速公路(在建)在鐵門鄉進入忠縣。
鐵路
2010年達萬鐵路整體電氣化改造完成。在梁平縣可乘火車直達重慶、成都、武漢、宜昌、北京、南昌、貴陽、上海、廣州、貴陽、杭州等城市。渝萬城際鐵路在梁平縣設有梁平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