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縣位于江西省西部,萍鄉市南部,東北與安??h接壤,東南與永新縣毗鄰,西南與湖南省茶陵縣、攸縣相連,北面與蘆溪縣交界。南北長約58公里,東西寬約38公里,地處東經113°46′—114°09′、北緯26°57′—27°27′,國土面積1062.0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7%。
蓮花縣轄8個鄉、5個鎮、1個墾殖場,2個居委會,157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26萬(2013年),其中農業人口21.8萬。民族成份主要是漢族,另有苗、壯、回、滿、侗、黎、羌等7個少數民族??h人民政府駐地在琴亭鎮。
2015年1月,中國花卉協會授予蓮花縣為“中國蓮花之鄉”。[歷史沿革
編輯
春秋戰國時期,先后屬于吳、越、楚。秦滅楚后,蓮花地域為安成縣屬長沙郡。
秦末漢初,蓮花地域屬長沙候國。
三國時期,蓮花地域屬安成郡。
280年(晉太康元年)分永新縣設廣興縣。屬廬陵郡。589年(隋開皇九年),廢廣興縣并入安豐縣(后改稱泰和縣)。
622年(唐武德五年),復置廣興縣。
625年(唐武德八年),廢廣興縣并入太和縣。
657年(唐顯慶二年),置永新縣,其轄境包括原析置廣興縣地。
1743年(清朝乾隆八年)析永新縣二十個都、安??h十二個都置蓮花廳,縣治蓮花橋(今琴亭鎮)。屬吉安府。
1912年(民國二年)改廳為縣,蓮花縣正式得名。屬廬陵道。
1925年(民國十五年)廢道,直屬江西省。
1926年(民國十六年)6月30日,中國共產黨在蓮花縣成立工農兵政府。
1927年(民國十七年)8月1日發生的南昌起義引發國共十年內戰。共產黨隨后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含蓮花縣)。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屬江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民國三十九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管轄全境,屬吉安專區。
1968年屬井岡山地區。
1979年屬吉安地區。
1992年6月20日,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同意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同年8月11日起實行。
行政區劃
編輯
蓮花縣于公元280年(晉太康元年)曾設置廣興縣,縣治在今琴亭鎮。
截止2015年4月,蓮花縣轄5鎮8鄉1個墾殖場,即琴亭鎮、坊樓鎮、良坊鎮、路口鎮、升坊鎮、高洲鄉、六市鄉、南嶺鄉、荷塘鄉、神泉鄉、三板橋鄉、湖上鄉、閃石鄉、海潭墾殖場,下轄157個行政村2個社區。[自然環境
編輯
區域位置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蓮花位于江西省西部,萍鄉市南部,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屬山地丘陵地區,地勢東北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四周山嶺環繞,不少山峰海撥在1000米以上,其中,境內最高峰石門山海拔達1300.5米、高天巖海拔1275米、西部帽子山海拔1148米,蓮花縣平均海拔300米??h境地處北緯26°57′東經113°46′之間,南北長約58公里,東西寬約38公里,國土面積10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七分半山一分半田,一分水面和莊園”是對蓮花地貌輪廓的總體概括??h內地貌由山地、丘陵、崗地、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組成,地勢北、東、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東北與安??h接壤,東南與永新縣毗鄰,西南與湖南省茶陵縣、攸縣相連,北面與蘆溪縣交界。
氣候特征
蓮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5℃。無霜期平均284天,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697.4小時,氣候條件既適合喜溫作物的栽培,也利于秋播作物的越冬。
水文特點
蓮花縣內河網密布,理論水能蘊藏量每平方公里達54.6千瓦。境內河流眾多,向東匯入永新禾水。主要河流蓮江發源于境內北面高山高天崖,總長69.4公里,流域面積901.47平方公里。六市江水流入湖南淥水,閃石、路口溪流流入吉安瀘水。
自然資源
編輯
蓮花縣1978年列為江西省油茶生產基地縣,1980年列為江西省重點林業縣,1987年國務院將蓮花列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初步探明地下礦藏10多種,已經開采的有煤、鐵、石灰石、大理石、硫磺等。
無煙煤
無煙煤含煤面積達575平方公里,煤質優良,熱量平均在6000大卡以上,遠景儲量在1億噸以上。
鐵礦
鐵礦儲量達4700萬噸以上;石灰石遍及蓮花縣,儲量達46億噸以上,列江西省縣市前茅;另有磷、硫、錳、鎢、白云巖、粉石英、大理石等開發利用價值前景可觀。
動植物
蓮花縣境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野生動物有華南虎、山牛、野豬、猩猩、山羊、野兔等;植物除杉、松等常見樹種外還有香附、白術、白芍、枸杞、金櫻子、金銀花、五加皮、黃枝子等藥材和大葉樟、銀杏、倒插荊、黃蓮木等稀珍樹種。
礦泉水
新近發現的三板橋礦泉水和六市礦泉水含十多種微量元素,是礦泉水中的佳品。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
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蓮花縣常住人口總數為236328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縣內的港澳臺居民以及外籍人員),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6238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27%。
家庭戶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蓮花縣共有家庭戶60609戶,家庭戶人口為219631人,占總人口的92.93%,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2人減少了0.4人。
性別構成
蓮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18370人,占總人口的50.09%;女性為117958人,占總人口的49.91%。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5下降為100.35。
年齡構成
蓮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56584人,占總人口的23.9%;15—64歲的人口為158477人,占總人口的67.1%;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267人,占總人口的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下降重了0.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個百分點。
截止到2013年蓮花縣總人口26萬,其中農業人口21.8萬。
民族
民族構成
蓮花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35418人,占總人口的99.6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910人,占總人口的0.3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6133人,增長了2.7%,占總人口比重減少了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05人,增長了13.04%,占總人口比重增加了0.04個百分點。
經濟狀況
編輯
概述
蓮花縣實現生產總值34.9億元,同比增長11.6%;財政總收入完成4.65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03億元,同比增長45.5%,提前一個月實現財政總收入三年翻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6億元,同比增長3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億元,同比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6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685元,同比增長19.7%。
農業
2011年農業總產值由7.2億元增加到9.3億元,年均增長3.7%。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共投入資金2.46億元,推進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標準糧田、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小農水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升坊鎮防洪工程等500余個農業基礎設施項目。
五年(截止2010年)共投入資金1.8億元,以“三清三改”為主要內容,打造了333個新農村建設點。南嶺四桂、六市海潭、坊樓江山、良坊沖頭等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特色明顯。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基地206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縣級龍頭企業126家,農業經濟合作組織46個。
13萬畝油菜、10萬畝綠色水稻、萬畝曼地亞紅豆杉、萬畝優質果業、萬畝藥材、萬畝油茶等特色化種植基地蓬勃發展;森美農林紅葉石楠基地已成為全省最大的彩葉苗木生產基地之一,華翔農林升坊桂花園已成為江南最大的桂花樹基地之一;2010年糧食總產達2.6億斤,比2005年增產2266萬斤,創造了五年連續增產的好成績。
工業
蓮花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0.6億元,同比增長3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2億元,同比增長29.3%。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399.2%,同比提高18.7個百分點。
五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38.4%,占蓮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3%。共爭取落實廉租房、以工代賑等項目140個,到位資金3.7億元,同比增長9%。共引進項目156個,其中省認定5000萬以上項目14個,億元以上項目4個,共引進內資8.86億元,利用外資2912萬美元,出口創匯10960萬美元。蓮花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4.25億元,貸款余額13.7億元,存貸比有所提高。旅游資源
編輯
紅色景點
蓮花風景(13張)
有保留著革命紀念地達30余處,如蓮花一枝槍紀念館、蓮花革命烈士紀念館、列寧學校(花塘官廳)、甘祖昌將軍墓地、蓮花縣荷花博覽園、高灘紅軍行軍舊址,棋盤山游擊基地等。
蓮花縣一支槍紀念館始建于1968年,原名為“毛主席領導蓮花人民斗爭陳列室”,“宣傳毛澤東思想辦公室”及“蓮花縣革命歷史紀念館”,1983年定名“蓮花縣一支槍紀念館”?!○^址在縣城南門,房屋為清道光年間建的“賓興館”。其為二進式祠堂建筑,長34米、寬21米、高為12米,整個建筑面積為713平方米,占地面積為3600平方米。先后被命名為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圳市、萍鄉市中小學生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日漸擴大。
綠色生態文化景點
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玉壺山風景區、高洲水云山風景區、荷塘白竹瀑布群、河江水庫、樓梯蹬水庫等;分布于縣內各地的石灰巖溶洞幽深壯觀。有徐霞客稱贊過的石城洞,有唐朝名相姚崇為布衣時曾寓居的元陽洞,有明末文學家賀子翼贊賞過的蕊珠洞,有留著革命烈士張子銘筆跡的張天洞等。古色文化方面,有正氣浩然的勤王臺,名傳遐邇的復禮書院,古色古香的琴亭橋,氣勢磅礴的吳楚雄關,高聳入云的仰山文塔,雕梁畫棟的路口古民群等,這些堪稱蓮花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