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縣級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北部,與廣西接壤,瀕臨北部灣,地域總面積2835平方公里。地理坐標北緯21°25′至21°55′,東經109°45′至110°30′。 1914年復稱廉江縣。1993年撤縣設市。廉江是傳統農業大縣和工業強縣,盛產水果,號稱百果之鄉;是廣東40個產糧大縣中表現較突出的縣級市;是粵西唯一一個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工業類別齊全,尤以電飯煲產業表現突出,其電飯煲產量占全國3成以上,是“中國電飯煲之鄉” 。紅樹林1912年(民國元年)至3年,屬高州道。1914年(民國3年),改石城縣為廉江縣,屬高州道。1920年(民國9年),廢除道制,仍屬高州善后處。1923年(民國12年),屬高雷廉欽瓊崖羅陽八屬聯軍總指揮部。1926年(民國15年),八屬聯軍全部覆滅后,屬廣東南路行政公署。1936年(民國25年),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公署。1949年(民國38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屬廣東省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1月11日,廉江縣城解放,屬廣東南路專員公署。1950年9月,屬高雷專區。1952年11月,屬廣東粵西行政區。1956年2月,屬廣東省湛江專區。1959年1月,廉江、遂溪、???南渡河以北部分)三縣合并為雷北縣,屬廣東省湛江專區。1960年11月,雷北縣易名為雷州縣,屆廣東湛江專區。1961年3月,撤銷雷州縣,恢復廉江、遂溪、??等h。按原縣區域分治和歸屬。1978年9月,屬廣東省湛江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9月,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屬湛江市。1993年12月,經國務批準,廉江撤縣設市(二類市)。歸廣東省直轄,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行政區劃編輯1994年,廉江市轄23個鎮:廉城鎮、安鋪鎮、石城鎮、
廉江市新城區圖河唇鎮、吉水鎮、石角鎮、良垌鎮、平坦鎮、新華鎮、橫山鎮、營仔鎮、車板鎮、青平鎮、石嶺鎮、龍灣鎮、雅塘鎮、石頸鎮、長山鎮、塘蓬鎮、和寮鎮、高橋鎮、新民鎮、河堤鎮。2000年,廉江市轄22個鎮。2002年,廉江市轄22個鎮(廉城、石角、河唇、平坦、良垌、新華、石城、新民、橫山、安鋪、營仔、車板、龍灣、高橋、和寮、雅塘、青平、石嶺、石頸、長山、吉水、塘蓬),334個村委會、44個居委會。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廉江市轄3個街道(羅州、城北、城南)、18個鎮(石角、河唇、良垌、石城、新民、安鋪、營仔、車板、橫山、高橋、和寮、雅塘、青平、石嶺、石頸、吉水、長山、塘蓬) 。
廉江市地圖另外:廉江市的飛地共兩處,均在廉江市的東北邊,歸石角鎮管轄。一處在鶴地水庫(雷州青年運河的源頭)東側茂名市的化州市的蘭山鎮內,面積不大,只有一個村落——長垌。另一處在化州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之間——北、東、南邊是化州市的平定、合江、蘭山等鎮,西邊是陸川縣的古城鎮。這塊飛地較大,內有棉地、山腰、山角、山底、榕樹圩等村莊 。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廉江廉江市東西相距79.5公里,南北相距60.2公里??偯娣e2867平方公里。海域以10米等深線計算,行政區域內的面積達11755公頃。其中淺海面積5343公頃。
地形
廉江市地域幅員寬闊 ,東西相距79.5公里,南北相距60.2公里。海
高橋紅樹林岸線長108公里,土地總面積2867平方公里。地形南寬北窄,東西兩面若曲尺之外向,頗似“凸”字形。地勢北高南低,從丘陵到臺地呈階梯狀分布,并且延伸到海。北部山巒起伏,若高遠之畫境,雙峰嶂頂海拔382米,為廉江市(也是湛江市)的最高點。九洲江從北東向西南斜貫市境流入北部灣,沿河兩岸及其下游三角洲有較大的沖積平原分布,南部寬闊平坦。全市地形大致分為三類:北及北西部為丘陵區,東南部及中部屬緩坡低丘陵地帶,南及西南瀕海地帶 。
北部高丘 ,屬云開大山余脈,峰巒疊翠,平均海拔250米以上,局部地區坡度陡峻,一般在15度至30度之間。它們主要分布在長山、塘蓬、和寮三個鎮內,約占總面積的15%。座落在塘蓬鎮內的雙峰嶂海拔382米,為全市最高峰,也是雷州半島的最高峰。它與相鄰的仙人嶂、雞笠嶂、彭岸嶂、青嶂、山祖嶂及三角嶺、羅傘嶺等數個海拔300米以上的嶂嶺并排,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對冬季冷空氣南侵和夏秋兩季臺風的襲擊起到較好削弱作用。特別是在阻擋早春寒露風,保護農業生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中部低丘 ,約占總面積的65%,大部分在海拔50—250米之間,無明顯山頂,呈扁平起伏形,坡度界于5度至15度之間。它們主要分布在雅塘、河唇、吉水、龍灣、石城、新民、良垌、石頸、高橋等鎮內。這里水源豐富,河流匯集,適宜大面積種植山林果樹和發展城鎮工業 。
南部和西南部瀕海地帶 。屬淺海沉積平原及九洲江沖積平原,地勢平緩,幅員遼闊,一望無際,為平均海拔55米以下的臺地和平原,約占總面積的20%。主要分布在橫山、青平、河堤、車板、營仔、新華、平坦等鎮,是廉江市主要的糧、油、糖、菜產區 。
氣候
廉江地處南亞熱帶和北熱帶的過渡帶,屬南亞熱帶、北熱帶、亞濕潤季風氣候,夏長冬暖,雨熱同季,降水分布不均勻,干濕季明顯,冬季寒潮入侵偶有嚴寒,夏秋期間,臺風、暴雨頻繁。 氣候特征廉江屬于南亞熱帶、北熱帶氣候,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值
廉江市人民公園較高,年平均氣溫22.3℃~23.9℃之間,≥10℃的年積溫達8180小時以上,熱量資源豐富。 亞濕潤季風氣候明顯。風向隨季節而變化,季風特征明顯。冬半年以偏北風為主,夏半年則以偏(東)南風為主。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干濕季明顯。除西部沿海地區因地形等因素制約而少雨外,多數地區年降雨量在1500~17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日 照廉江日照充足,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1714小時,但年際間變化較大。在一年中,一般是7月的日照時數最多,3月最少。氣 溫廉江年平均溫度分布大體上是:北低南高,河唇——武陵水庫——長青水庫一線以南氣溫稍低,以北偏高;最低是石角鎮,最高是良垌鎮和安鋪鎮,南北差異0.6攝氏度。廉江境內多年平均氣溫23.3℃,≥10℃的年積溫為8184℃;極端最高氣溫38攝氏度(出現在2005年7月),極端最低氣溫-2.2攝氏度(出現在1955年1月)。最冷月份是1月,月平均最低溫一般在長山、塘蓬一帶;最熱月份是6、7、8月,月平均最高溫一般在良垌一帶。降 雨廉江境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為1724毫米。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85年,達到2539.7毫米,最少的是1977年,僅有929.7毫米。降雨量季節和地理分布不均勻,4月至9月份是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3%;1月、2月、11月、12月為干旱季節,4個月降雨量只有全年的8%。降雨量地理分布大體分為三類:一類地區為相對多雨區,包括長山、塘蓬、廉城、良垌一帶;三類地區是常旱區,包括青平、高橋、車板和營仔西部地區;其余地區是二類地區,表現為缺水地區。 蒸發量廉江境內多年平均年蒸發量1526 毫米。
河流
廉江市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源豐富。全市有大小河流342條,集雨面積2867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
九洲江:民國20年,鐘喜焯編的《重修石城縣志》稱廉江或南廉江。發源于廣西陸川縣大化頂,向西南流入石角,經河唇、吉水、合江匯合武陵河,又經龍灣到合河仔匯合沙鏟河,再經排里、安鋪流入北部灣。廉江境內長85公里(全長162公里),流域面積2137平方公里(總流域3113平方公里),集雨面積1392平方公里,是市內最大河流。
沙鏟河發源于廣西博白縣高灘,南流入長山的凌垌,經茅坡、平城、飄竹、沙鏟,到橫山合河村入九洲江(發源地至長青水庫稱長山河)。境內全長55公里,集雨面積735平方公里,是九洲江最大的一級支流。
塘蓬河:發源于廣西博白洋狗坡,流入塘蓬的彭岸,經矮車、老屋、瑞坡、蒙村,至石頸烏石村入沙鏟河。境內全長37公里,集雨面積222平方公里,屬九洲江二級支流。
武陵河發源于和寮馬牯嶺,經西埇、六鳳、武陵、上壩,至合江流入九洲江。全長31公里,集雨面積203平方公里,屬九洲江一級支流。
陀村河發源于塘蓬安和,經虎橋、塘雷、那丁、陀村,至雅塘三代塘入沙鏟河。全長33公里,集雨面積114平方公里,屬九洲江二級支流。
廉江河古稱羅江,發源于石城鎮流沙埇,經那良、五里、廉城,至新民平塘入九洲江。全長31公里,集雨面積176平方公里,屬九洲江一級支流。
良田河又名南橋河,發源于化州新安上白藤,由北向南入境,經良垌的上閣垌、南橋等地,至新華湍流村出湛江港,全長37公里,集雨面積181平方公里。
良垌河發源于化州新安文利,由北向南流經良垌的平田、西朗、東橋等地,至三合出海。全長33公里,集雨面積110平方公里。
高橋河又名江益河。發源于廣西博白徑口村,由北向南至高橋紅坎村流入英羅港。境內全長12公里,集雨面積210平方公里。
名教河又名青平河。發源于青平馬鳳林村,由北向南流經車板,至營仔方墩入大墩港。全長23公里,集雨面積147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淡水
廉江水資源豐富,主要包括降雨量、河流水、水庫水和地下水等。地表水廉江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724毫米,年最大降雨量為2539.7毫米(1985年),年最小降雨量為1175.8毫米(1986年),年均徑流量20.8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73萬立方米。豐水年(保證率10%)徑流量31.20億立方米,平水年(保證率50%)徑流量20億立方米。耕地畝均徑流量,半水年為3411立方米,平水年為2187立方米,枯水年也有1268立方米。廉江市年平均地表水供水5.2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徑流量25%以上。還有過境客水16.8億立方米。 地下水廉江市西南臨海,東北靠山,中部為丘陵地帶,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全市地下水蘊藏量10.6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3.8億立方米,中層地下水2.1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4.7億立方米。全市年均利用地下水0.90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礦產
廉江位于粵桂加里東褶皺隆起帶的東南緣,云開古陸的西南端,吳川——四會大斷裂西側,上古生代中垌—廉江復式向斜南段。廉江境內地層出露較全,巖漿活動頻繁,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巖石受變質作用強烈,成礦條件較好,已發現礦產資源30多種。非金屬礦產(1)白云巖:分布于市區、石城、石嶺一帶,探明白云巖D級儲量3800萬噸,氧化鎂平均含量19.94%,氧化鈣31.56%,酸不溶物1.79%,二氧化硅1.86%,磷含量一般0.06%~0.025%,硫含量為0.044%~0.072%,三氧化二鋁含量0.4%~0.096%。礦石品位較高,是熔劑、耐火材料和巖棉工業的優質原料。(2)石灰巖:全市石灰巖儲藏量達31000萬噸,主要分布于市區、石城、吉水、雅塘、河唇、新民、石嶺等地。其中儲藏量較大的有廉城至那良一帶,儲藏量10139萬噸;其次是石嶺盤龍塘、雅塘那賀一帶,儲藏量6392萬噸;新民上村、石嶺的許村一帶,儲藏量9240萬噸;吉水梧村垌一帶,儲藏量4462萬噸;河唇高田、黃竹山、蓮塘口一帶,儲藏量825萬噸。這些石灰巖品位較高,氧化鈣含量為48%~56%,大部分氧化鎂含量小于2%。是發展水泥工業的優質原料。(3)花崗巖:分布于塘蓬、長山、青平、高橋、和寮、石角、河唇、良垌、石嶺、石頸、吉水、營仔、雅塘等地。全市發現大小花崗巖體17個,出露總面積達730多平方公里,其中塘蓬巖體規模最大,出露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全市花崗巖儲藏量達400億立方米,石材品種多,花色好,有瑞細花、鹿梅花、山桔紅、山微紅、虎紋花等。(4)高嶺土:儲藏量達1380萬噸。主要分布在青平、長山、河唇、新華、龍灣、橫山、營仔、良垌、和寮、車板、塘蓬等地。其中青平那榕尾、黃竹江一帶,儲藏量90萬噸;良垌崇山一帶,儲藏量370萬噸;龍灣黃帝嶺一帶,儲藏量150萬噸;營仔木頭塘至福山一帶,儲藏量120萬噸;和寮飛鵝嶂一帶,儲藏量90萬噸;長山窩蒲、高嶺、谷邦、白石下、竹山、山水洞等地,儲藏量90萬噸;良垌白石洞、園洞角、鶴山等地,儲藏量15萬噸;橫山蒲草塘,儲藏量10萬噸。原礦三氧化二鋁含量一般在15%~20%,最高含量達30%,鐵、鈦合計含量在1%以下。(5)泥炭土:分布在橫山、龍灣、雅塘、營仔、良垌、高橋、車板、安鋪、河堤、青平等地。探明泥炭土D級儲量240萬噸,其中橫山乾案、上乙槽一帶,儲量129萬噸,平均腐植酸含量20.11%~34.84%;其次龍灣三腳墩、加笠等地儲量20萬噸,平均腐植酸含量20.42%~23.35%;雅塘官塘、白水塘等地,儲量23萬噸,平均腐植酸含量9.23%~10.10%;營仔高六、下洋等地,儲量17萬噸,平均腐植酸含量20.62%~24.64%;良垌東橋、三合等地、儲量16萬噸,平均腐植酸含量7.42%;高橋泥咀一帶,儲量15萬噸,平均腐植酸含量3.45%;車板圩北西面2公里處,儲量約7萬噸,腐植酸含量26.45%。(6)紅磚粘土:產于第四系地層,由原巖混合巖、花崗巖、砂頁巖、板巖、千枚巖、石灰巖等,經風化剝蝕而成的殘、坡積粘土及在風化剝蝕區經搬遷的沖、洪積粘土。礦層厚度一般在2~10米之間,局部地區厚度達30多米,粘土顏色有磚紅、赤紅、紫紅、土黃、灰黑等色。這些粘土二氧化硅含量在64%~67%,三氧化鋁13%~16%,三氧化二鐵5%~7%。全市各鎮均有分布。
還有玄武巖、石英巖、玻璃沙、磷礦、黃鐵礦、鉀長石、滑石、透閃石、云母、水晶、河沙等。 有色金屬礦產(1)金礦:分布于塘蓬六深,長山龐西洞、勿曲、豐四尾,石城石頭嶺、黃桐根等地。全市探明金儲量約1.2噸,金平均品位為3.66克/噸。并有伴生(共生)礦產銀、鉛、鋅、鎘等。(2)銀礦:分布在塘蓬六環,長山龐西洞、牛時歷一帶。全市探明銀儲量560噸,銀平均品位為450.45克/噸。另有伴生(共生)礦產金、鉛、鋅、鎘等。(3)鋅礦:分布于和寮飛蛾嶂,塘蓬六深、六環,長山龐西洞,石城雞埇等地。全市探明鋅儲量26000噸,鋅平均品位5.68%。另有伴生(共生)銀、銅、鉛、鎘、鎵、鍺、銦等,可以綜合回收利用。(4)白鎢礦:分布于吉水南和一帶。全市探明白鎢儲量34000噸,鎢平均品位0.172%~0.227%。另有伴生(共生)銅、鉬礦產,可以綜合利用回收。還有鐵、錳、鉛、銅、鉬、錫等礦產。
人口編輯歷代移民
廉江人口的繁衍發展大部分靠唐朝以后從境外遷徒而來。唐宋以后,特別是明清期間,從福建南部舊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及廣東的舊潮州府地區,有大量移民經海路進入雷州半島轉遷廉江境內定居。在歷史上,還有幾次地方政府大規模分插客民到廉江定居的。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九月至十一月,廣東巡撫蔣益灃三次遣恩平、開平客民4000余人往瓊州,亦有安插高州各屬者,后己已八年(1869年)又分插客民于石城各圩 。
人口數據
2001年7月,廉江市總人口達150.32萬人。其中男性77.85萬人,女性72.47萬人,人口密度較大,廉江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26人。
民族構成
至2009年,廉江市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29個。漢族人口占98%以上,其次為壯族。少數民族人口大部分是從外省婚嫁而來的女性 。
交通編輯廉江道路基礎建設好,交通發達,已形成公路、鐵路、海運、空運門類齊全和相互配套的交通體系。
航空
廉江市區離湛江飛機場50多公里,每天都有客車穿梭往來。市區各大賓館、旅社均設有多個民航售票代辦處,購票乘機十分方便。湛江機場已有直通廣州、深圳、香港、???、北京、上海、長沙、珠海、昆明等大中城市的航班。良洞鎮作為湛江新機場遷建的選址之一 。
公路
廉江市境內的廉安線、廉坡線、廉湛線的相繼建成,廣湛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跨境而過,國道325線和207線穿過全境,全長81公里。省道3條,全長93公里。規劃建設的汕湛高速、玉湛高速、廉江至吳川高速穿過廉江中心地帶 。
鐵路
廉江市境內的河唇火車站是粵西地區的重要鐵路樞紐,黎湛鐵路和三茂鐵路兩大鐵路干線在這里匯合。境內鐵路線長62公里。沿線設火車站8個。專線鐵路4條,是廣東省鐵路沿線設站和專線鐵路最多的縣市之—。黎湛鐵路從廣西南寧市黎塘鎮至湛江,是目前大西南最重要的出海通道,已經改建成雙軌鐵路,電氣化改建正在做緊張的前期工作。廣茂〔三茂〕鐵路從廣州到茂名,連接原有的河唇至茂名鐵路,成為廣東省內運輸大動脈。國家已計劃修建河唇至廣西北海的鐵路,連接昆明—南寧一北海鐵路,構成西南一華南鐵路干線。這樣廉江就處于三大鐵路干線文匯點,成為華南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鐵道部門還規劃在此建設一個擁有編組站、機務段、大型貨場的河唇樞紐站 。
海運
廉江市區距湛江港僅60公里,有鐵路和公路緊密相連。湛江港已與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是廉江走向國際市場的主要出海通道。此外。廉江在北部灣畔沿岸還擁有安鋪、營仔、龍頭沙等3個天然良港。港口吞吐能力100多萬噸。擁有運輸船140艘。龍頭沙港新上的一個3000噸和兩個2000噸級泊位正在加緊建設。安鋪港曾經有過每月從該港開往廣州、海南、東興、北海及越南的海防、西貢等地航班多達108個航次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