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縣,隸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南部。東北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江縣、榕江縣接壤,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環江縣、南丹縣毗鄰,西與獨山縣相連,北與三都水族自治縣交界。面積2431.8平方千米,人口17.28萬人(2010年)。荔波縣轄1街道5鎮2鄉,境內有樟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 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176880萬元,比2009年增長12.87%。
荔波縣薰衣草花海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荔波縣屬貴州;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縣治里襖村(今方村鄉)改屬廣西慶遠府;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荔波縣改屬貴州都勻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縣治遷蒙石里全亨村(今縣城),并設荔波營,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置游擊署、守備署、千總署。民國時期,荔波縣直隸貴州省長公署,先后屬貴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均駐獨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縣人民政府。1949年12月至1951年屬獨山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以后,屬都勻地區專員公署。1956年8月,都勻地區專員公署改建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轄荔波縣。1959年3月,荔波合并到獨山縣。1961年6月16日,恢復荔波縣建制,隸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2012年,荔波縣轄6鎮11鄉(其中3個水族鄉、2個瑤族鄉),98個村:玉屏鎮,朝陽鎮,甲良鎮,茂蘭鎮,立化鎮,佳榮鎮,翁昂鄉,撈村鄉,駕歐鄉,洞塘鄉,播堯鄉,方村鄉,水利水族鄉,水堯水族鄉,永康水族鄉,瑤山瑤族鄉,瑤麓瑤族鄉??h政府駐玉屏鎮。 2013年1月10日,撤銷荔波縣駕歐鄉,設立小七孔鎮。 同年,撤銷玉屏鎮,設立玉屏街道; 撤銷播堯鄉,設立播堯鎮。 2014年4月14日,撤銷荔波縣玉屏街道、甲良鎮、茂蘭鎮、立化鎮、小七孔鎮、播堯鎮、方村鄉、撈村鄉、洞塘鄉、翁昂鄉、瑤山瑤族鄉、瑤麓瑤族鄉、水利水族鄉、水堯水族鄉、永康水族鄉等15個鄉(鎮、街道)建制,設置新的玉屏街道、甲良鎮、茂蘭鎮、小七孔鎮、瑤山瑤族鄉、黎明關水族鄉:
玉屏街道:轄原玉屏街道、水利水族鄉和水堯水族鄉,街道辦事處駐城西社區;
甲良鎮:轄原甲良鎮、方村鄉,鎮人民政府駐甲良村;
茂蘭鎮:轄原茂蘭鎮、立化鎮、瑤麓瑤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堯朝村;
小七孔鎮:轄原小七孔鎮、播堯鎮,鎮人民政府駐和平村;
瑤山瑤族鄉:轄原瑤山瑤族鄉、撈村鄉,鄉人民政府駐拉片村;
黎明關水族鄉:轄原永康水族鄉、洞塘鄉、翁昂鄉,鄉人民政府駐拉內村。
區劃詳情
2014年8月,荔波縣轄1個街道、5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水族鄉、1個瑤族鄉):玉屏街道、朝陽鎮、佳榮鎮、甲良鎮、茂蘭鎮、小七孔鎮、瑤山瑤族鄉、黎明關水族鄉??h政府駐玉屏街道。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荔波縣,地處黔南邊陲,位于東經107°37′至108°18′,北緯25°7′至25°9′之間。東北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江縣、榕江縣接壤,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環江縣、南丹縣毗鄰。西與獨山縣相
連,北與三都水族自治縣交界。面積2431.8平方千米。
氣候
荔波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溫分布的總趨勢是南高北低。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帶比同高度的山地,東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閉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氣溫高。全縣年平均氣溫18.3℃。全縣常年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7月平均氣溫為27.0℃以下,極端最高氣溫不超過40.0℃;1月平均氣溫各地均在5.5℃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在-10.0℃以上。荔波縣內霜期少,無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終霜期分別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h境內冬季降雪較少,且多為冰粒,其次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在一個月左右。冰雹在荔波也較少出現,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現在3-5月,且都為小冰雹,降雹的時間短,范圍也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總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僅占全年總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占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風逐漸增強,降水占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4月份增至100毫米以上。常年于4月下旬進入雨季,4-10月份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后,海洋季風減弱,逐漸為南下的大陸季風取代,降水量顯著減少。
地形地貌
荔波地處貴州廣西兩省區的交界處,地形聚集了貴州高原和廣西丘陵的綜合優勢,既有高山,也有丘陵,屬于喀斯特地形地貌。
水文
荔波境內河流均屬龍江水系歸珠江流域。全縣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全縣集雨面積大于20平方千米,或河道長于10千米的河流共30條??h內河道總長1048千米,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長483.95千米,河道密度0.47千米/平方千米。全縣總面積中屬上述三條水系的縣內流域面積為2375.1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荔波縣境內主要礦產有:煤炭、鐵、鉛鋅、碳酸鈣、方解石、石灰石、白云巖等,分46個礦點。其中以煤炭分布最廣,儲量最多。另外還有冰洲石、硅、銅、水晶以及貴重金屬異常反映現象。1、煤炭,包括煙煤和無煙煤兩種??h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煤系地層和煤層分布。2、鐵礦,主要有赤鐵礦、菱鐵礦和褐鐵礦。前兩者為沉積型,后者為風化淋濾表生礦產。赤鐵礦,貯存于下石炭統祥擺組和下二疊梁山組。有水條、拉槽、水利、水慶4個礦點,屬高硅、高鋁、貧鐵礦石,尚難利用。菱鐵礦,礦體貯存于下石炭統擺佐級炭巖中。含鐵45-60%,為高品位礦石,估算儲量278萬噸。褐鐵礦,分赤鐵礦風化的褐鐵礦、煤系中黃鐵礦氧化的褐鐵礦和鉛鋅金屬氧化的鐵帽型褐鐵礦,縣境內多有分布。儲量8394.52萬噸(未審批)。3、鉛鋅礦, 縣境東北部為廣西白城鉛鋅含礦帶延伸部。4、硅石礦,翁昂硅石礦,產于下石炭統馬坪組、中石炭統黃龍組和上二疊統茅口組灰巖,質量上乘,資源豐富,除作水泥石灰石外,尚有電石和制堿灰巖。5、白云巖, 產于中石炭統黃龍組,經地質部門調查,礦床特點質優、量大,未開發,礦石品質高鎂低硅磷,少鉀鈉,很具開采前景。6、方解石, 尚未開發。7、縣境內陶土有一定開采價值。
水資源
荔波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論蘊藏量34.9萬千瓦,可開發量24.43萬千瓦,截止2010年已開發4670千瓦,占可開發量1.34%。
生物資源
荔波常用的材林樹種有42科126種。其中經濟林樹種有11科17種;灌木林樹種13科23種;竹類1科14種;水果樹種有5科114種;另外引進樹種8科11種。主要用材林種有:杉木、南方紅豆杉、貴州惠花杉、馬尾松、廣東五針松、黃松、黃枝油杉、羅漢松;柏木、側柏、福建柏;香樟、臭樟、尾葉樟、大葉樟、黃樟;潤楠、貴州潤楠、黔貴潤楠;細葉香桂、州桂、月桂、香葉樹、檫木;楓香、啊丁楓、半楓荷、馬蹄荷、繼木、紅苞木、四州臘瓣花;青杠櫟、麻櫟、貴州烤飯承青杠、巴東櫟、紅稠、小紅烤、蒴烤、水青杠、甜楮烤;香椿、苦楝、州楝;榆樹、光皮舉、糙葉木、樸樹;臭椿;厚樸、深山含笑、闊瓣白蘭花、長梗木連、鵝掌楸;掌葉木、小葉欒樹、復葉欒樹、傘花木;冬青、小果冬青;皂莢、香槐、紅豆樹、山合歡;楸樹、壽樹、柴樹、紫威;貴州鵝耳櫪、光皮樺、早冬瓜;梧桐;紫花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化香、野核桃、黃杞、楓楊;重柳、響葉楊;桑樹、巖桑、榕樹、斜葉榕;木荷、銀木荷、紅花茶、舟炳茶;山柳、欏木;重陽木、粗康柴、園葉烏桕;九里香;虎皮楠;馬尾樹、女貞、桂花;刺楸、脫皮龍;山桐子;香子樹、梔子花;網脈山龍眼;魚尾葵;大果香園;猴板栗;拐棗樹;黃連木、清香木、南酸棗;中華械、飛鵝械、紅翅械、青窄械。經濟林樹種有:木姜子、毛葉木姜子、山蒼子、核桃;構樹;油桐、千年桐、烏桕;漆樹木;鹽膚木;油茶;棕櫚;花椒;杜仲;十大功勞;白臘。灌木樹種有:馬桑;溪畔杜鵑;羊蹄甲、云實、黃檀;毛葉榕;救軍糧、薅秧泡、金櫻子、刺梨;三葉五加、五葉五加;大葉黃楊、細葉黃楊;臭牡丹;六月雪;黑野花椒;白櫟;百合花。竹類有:泡竹、白竹、苦竹、南竹、吊絲竹、金竹、大節竹、簡竹、四方竹、紫竹、實心竹、射文竹。水果樹種有:桃、李、梨、杏、枇杷、花紅、酸梅、黃果、桔子、柚子;楊梅、石榴;楊梅豆;獼猴桃。引進樹種有:銀華、大葉桉、細葉桉、檸檬桉、喜樹、柳杉、相思樹、北京楊、油橄欖、葡萄桐。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0年,荔波縣人口17.28萬人,非農業人口1.36萬人。
民族
2010年,荔波縣少數民族人口14.5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瑤族、苗族等。布依族是縣第一大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65% 。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荔波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7.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68.1%;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8.3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1.3%,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7.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1%;財政總收入完成3.04億元,較上年略有增長,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突破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5252元,同比2011年增長20%;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8.13億元、貸款余額14.16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24.2%、34.8%。
第一產業
2012年荔波縣累計發放強農惠農政策補貼資金3377萬元,實施“185工程”15.6萬畝,創辦產業示范點45個,示范面積4.46萬畝,建設新農村示范點10個,實現糧食總產量5.1萬噸,同比2011年增長30.4%。糖蔗、經果林、蔬菜種植分別達4.36萬畝、8.3萬畝、15萬畝。完成土地流轉4.3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57家,州級以上龍頭企業12家。全縣規模養豬場48個、規模養雞場168個、特種養殖場31個。投資7517.5萬元完成了農田水利、河道治理、水庫除險加固及人飲灌溉工程,有效解決農田灌溉面積1.5萬畝、人畜飲水4.9萬人、1.3萬頭。水土治理23平方公里,綠化造林6.3萬畝。
第二產業
2012年荔波縣“一區兩園”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228萬元,投資3.2億元的荔波南華糖廠建成并投產開榨,投資4500萬元的家具制造項目進入生產試運行。建成4個小型水電站,新增裝機容量9870千瓦。建立煤礦安全生產包保責任制,組建了礦產品交易中心,全縣“六證”齊全煤礦從年初2家增加到8家,原煤產銷量達61.6萬噸,同比增長35.9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家,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已達25家。樟江印象、中央城等10個在建房開項目完成投資4.8億元,新增住房858套,銷售面積6.4萬平方米;樟江部落、天泰酒店、國際會議中心等星級酒店開工建設。
第三產業
2012年荔波縣全年共接待游客7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5億元,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47.2%、218.4%,樟江景區門票收入5785萬元,比2011年凈增1372萬元,增長31.09%。專項扶貧資金到位4540萬元,信貸貼息扶貧資金3700萬元,減少貧困人口9857人。投資2150萬元完成23248戶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工程。
交通編輯荔波地處黔桂交界處,西有獨山至荔波二級柏油路,至獨山接貴新高等級公路達貴陽,行程僅需4.5小時。東有荔波至環江縣德勝,達柳州的一級公路,行程約需6個小時。北有四級公路經三都達凱里,里程205千米。南有荔波至南丹達南寧公路,里程410千米。小七孔景區距貴州麻尾火車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線荔波機場建在縣城東,距縣城僅13千米。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001千米,其中2010年新建和改造48.1千米。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2年,荔波縣共有學校三所,荔波高級中學一期項目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實驗樓建成投入使用。
醫療衛生
2012年,荔波縣共有院9個,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4268.7萬元,救助金477.2萬元,救助糧1406噸,救助人數達28173人,建成3個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新農合參合率達98.4%。
基礎設施
2012年,荔波縣完成96套廉租房、198套公租房和1683戶農村危房改造建設。新增城鎮就業137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16人,有組織勞務輸出517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30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3億元,縣城供水改擴建工程主體完工,垃圾填埋場投入試運行;民族街路面改造、西門大井保護、時來新區道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
歷史文化編輯民俗文化
吊腳樓,瑤族人居室的基本象征,據說已有100余年歷史,在菇類村懂蒙組全是這種樓房,100多年過去,懂蒙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吊腳樓建筑?,幾宸?,白褲瑤男女穿的衣服,都是白褲瑤婦女自己開荒種棉花,自紡、自織、自縫、自繪、自蠟染、自繡而成。用粘膏樹脂來畫衣裙,下裝則是絢麗多彩的百褶裙。男子的便裝衣服皆黑布平領,黑腰帶,褲子純白大褲襠。
名優特產
荔波風豬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豬仔,刮毛去五臟后,加灑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鹽腌制風干而成,故名風豬。產品遠銷歐洲、印度、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水蕨菜水蕨菜生于蔭涼潮濕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產于王蒙、朝陽、玉屏、撈村一帶。水蕨菜在沃土可長至一尺余長,但通常情形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鮮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僅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風景名勝編輯聯山灣聯山灣位于貴州省荔波縣駕歐鄉,是布依族群居區,以小七孔景區和大七孔景區為依托,
以鄉村田園風光和布依族農耕文化為特色。梅原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生長著2萬多畝梅林。
著名人物編輯鄧恩銘(1901-1931),原名鄧恩明,字仲堯,貴州荔波人,中共一大代表,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楊家騮(1905-1937),字季良。貴州荔波方村鄉交進村人,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