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區位于閩東南沿海中部,北接涵江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荔城區是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新城區,轄西天尾、黃石、新度、北高4個鎮和鎮海、拱辰2個街道,共有11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轄區總面積269.66平方公里,總人口46.38萬人。 荔城區簡稱荔城,是莆田市下轄的一個區。同時荔城是福建省莆田的別稱。莆田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城。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區域
荔城區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市區東南部,北接涵江區,南壤秀嶼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東經118°49′-119°39′,北緯24°59′-25°46′??偯娣e269.66平方千米。
地質
荔城區荔城區出露地層較為簡單,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或更新統的海積層,局部為第四系的沖洪積和殘坡積層,巖性以海積砂、風積砂、淤泥、粘土為主。西天尾鎮西北部、新度鎮西南部零星出露侏羅系南園群的火山凝灰熔巖。荔城區構造單元地處閩東火山斷拗帶的東部,閩東南濱海斷隆帶上。地質上在西天尾鎮的西北部、新度鎮的西南部以晚侏羅世-白堊紀沉積-火山地層分布。構造處于平潭-東山斷裂帶中段,該斷裂帶規模巨大,主要是由一系列壓性、壓扭性斷裂組成,區內受其構造斷裂帶作用可見巖石破碎帶,沒有明顯構造斷裂帶。
地貌
荔城區地勢塊體由北向南傾斜,閩中大山脈拗穿荔城境內,控制著本區的地質、地貌有成礦特征。境內山脈縱橫、丘陵起伏、河谷錯綜、地形復雜、海拔多為500~600米,最高峰的壺公山、九華山海拔為700多米;平原、沿海地勢平緩,海拔多為30~50米之間,中部的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興化平原即南北洋平原,海拔僅為8m左右,面積464km。
氣候
荔城區荔城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充足、溫度適宜是荔城區氣候的一大特征。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95.9小時,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平均溫度20攝氏度,常年多為東南風,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山區逐漸降低。全荔城區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
水文
荔城區境內水系密布,溪河縱橫交錯。主要河流有木蘭溪、延壽溪
荔城區、下磨溪、后卓溪、企溪、東郊河、和平河、渠橋河等。木蘭溪流域面積1830km,全長約103km,發源于仙游縣西北部西苑鄉仙西黃坑頭,自西至東流經仙游,橫貫荔城區平原地帶,于三江口注入興化灣;以木蘭溪主干流為界,分為南洋水系和北洋水系,木蘭溪主干流以南的稱為南洋水系,以北的稱為北洋水系。南北洋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形成四通八達的水網,河溝總長431.175km,水域面積9.27km,總庫容3100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荔城區是南方地區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龍眼三大名果生產基地之一。
礦產資源
荔城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13種。世界少有的硅線石礦藏量超過100萬噸;鉛、鋅、銅、鐵、錳等為主的金屬礦藏總量1500超過萬噸;高品質的花閃長巖、輝長巖等建筑材料可供長期大量開采。
行政區劃編輯荔城區共有2個街道鎮,4個鎮,11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荔城區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275億元,凈增37億元,比增13.0%;財政總收入31.8億元,凈增4.3億元,比增15.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0.5億元,比增17.3%,財政收入稅性比重達94.5%;固定資產投資213億元,凈增42億元,比增24.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0億元,凈增68億元,比增1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億元,比增16.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億元,比增3.2%;外貿進出口總額9.7億美元,比增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9000元、13000元,分別比增12.0%、16.0%。
工業
荔城區2013年工業產值400億元新增省著名商標4個、市知名商標7個、市級以上技術中心3個,新增規上企業15家,累計達188家。第二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74億元,比增13.5%。
農業
荔城區201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億元,荔城區21家龍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32億元,比增17.2%,輻射帶動16萬農戶增收7.5億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新增流轉耕地4500畝,累計達4.86萬畝,荔城區耕地流轉率達44%。新建蔬菜大棚1.2萬平方米。啟動建設莆田市花卉苗木基地1000畝。 荔城區2010年人口499110人
人口編輯據《莆田市荔城區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荔城區人口數達499110人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10年莆田600分以上考生達111人,文理科上本一線人數432人,居全市第三,許阿瓊獎學金獲獎人數7人,居全市第二,莆田八中參加高考考生826人,上600分人數18人,上本一線145人,上本二線642人,2010年荔城區參加中考學生5834人(不含哲理等),上一級達校錄取線人數1630人,比率27.9%(上一級校擇校線人數2618人,比率44.9%)。
文體
2011年,荔城區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個,鎮街綜合文化站2個,新建農家書屋13個,改造13個。
基礎設施
截至2009年,荔城區已投入1億多元,實施安全飲用水村村通工程,擴建4座水廠,鋪設改造自來水管網1097千米,解決近20萬人的安全衛生飲水問題;已經投入近1億元,實施北洋河道整治二期工程;投入210
荔城區 (2張)
0多萬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項目21個,鋪設路基42.1千米和水泥路面33.7千米;全荔城區所有村莊納入農村垃圾整治范圍,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5%。建成第一批28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完成130個村(居)財務清理整頓。新建水泥村道60.4千米。荔城區所有村(居)列入農村垃圾整治范圍。完成河道清淤53千米。完成象峰水庫加固、后卓溪清水和18個村級通水工程,解決農村5.3萬人口飲水問題。
科技
2010年共獲授權專利103件,其中發明1件,實用新型53件,外觀設計49件;2011年1-6月獲授權專利37件,其中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18件,外觀設計16件。荔城區榮獲“2010年福建省知識產權強區工程”和第四屆省“科普先進區”稱號。
交通運輸編輯
荔城區荔城區有福泉高速公路、324國道、城笏路、涵黃路等公路貫穿全境。荔城區全區公路總長378.96公里,等級公路220.19公里,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5.03公里。風景名勝編輯荔城區現保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點800多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14處(
荔城區黃石金墩古圖原239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島媽祖祖廟、木蘭陂、三清殿、釋迦文佛塔、天中萬壽塔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103處(原41處),縣(區)文物保護單位167處,這些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按類別分有:古遺址、古窯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古石坊、古石刻、古壁畫、革命文物、革命遺址、革命舊址、革命舊居、革命紀念建筑物、瓷塑、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古樹木等。荔城區還有湄洲媽祖祖廟和三教祖祠在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重要的影響;九鯉湖風景區以湖、洞、瀑、石四奇稱著,是“福建三絕”之一;距離莆田市區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蘭坡,是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化寺為福建省四大禪林和“十佳風景游覽區”之一;玄妙觀三清殿是福建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觀建筑群之一;有現已論證的南少林寺遺址,還有宋代的古譙樓及蔡襄墓、瓷窯古遺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遺址,也有千年古樹,荔枝樹——“宋家香”、龍華的古樟等樹木。黃石鎮沙坂村金墩黃氏祖祠等名勝古跡。北宋鞏溪遷軍城驛前街府西巷宋會元鴻臚進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分別在宋洋中厝和府城西雷山巷瑞龍庵西側建有兩處步云書院有“一會元兩宰相三尚書四解元”,黃石金墩黃氏古譜載興化縣“宋隆興癸未進士江都令平海軍節度判官副都統黃府古有讀書亭金墩廟書舍”賢士輩出有“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和軍城黃中庸一門“四代聯登八進士”和“八代聯第十六進士”科第之盛冠闔莆郡之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