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區,隸屬于安徽省淮北市,截至2007年,烈山區總面積388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全區轄4個街道及3個鎮:臨海童街道、百善街道、任樓街道、楊莊街道、烈山鎮、宋疃鎮、古饒鎮。烈山區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鐵、銅等,開發起步較早,淮北煤田第一口礦井就建于烈山。 名勝古跡有西漢竹縣城遺址、唐初諸陽縣城遺址以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崗文化遺址,龍脊山自然風景區、南湖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化家湖等。榮獲“中國土地復墾示范區”、“全國經果林建設百強縣”、“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安徽省平安縣(區)”和“南湖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80年4月設烈山區。1996年,烈山區面積58.3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3街2鎮:百善街道、前嶺街道、楊莊街道、烈山鎮、宋疃鎮,區政府駐烈山鎮。2004年,濉溪縣撤銷馬橋鄉,并入新蔡鎮,同時將新蔡鎮劃入淮北市烈山區。同年8月烈山區正式接管原濉溪縣新蔡鎮、馬橋鄉(并入宋疃鎮)。區劃調整后,下轄3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由原來的58.3平方千米增加到233.336平方千米,人口由原來的14.9萬人增加到24.8301萬,其中鄉村人口由原來的4.3萬人增加到11.72萬人;行政村由原來的15個增加到45個。2004年底,烈山區轄4個街道(臨海童、百善、任樓、前嶺)、3個鎮(烈山、宋疃、新蔡)。2006年3月,烈山區將原有的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2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撤銷烈山鎮、新蔡鎮。以原新蔡鎮和原烈山鎮的吳山口村、烈山村、宋莊村、土
樓村的行政區域設立新的烈山鎮。以原烈山鎮的洪莊、楊莊、二郎廟、黃橋4個村和楊莊礦等17個居委會新設楊莊街道辦事處。濉溪縣原趙集鄉與原古饒鎮合并,成立新的古饒鎮,同時劃入烈山區。區劃調整后,轄區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共有43個居委會、84個行政村。2007年,進行村級區劃調整,由84個改為50個。2008年進行社區區劃調整,將原社區調整為32個,村委會改居委會2個;調整后全區共有社區34個(其中區直屬居委會3個,涉農居委會4個,廠礦企業社區居委會27個)。 截至2006年3月,烈山區轄5個街道、3個鎮:楊莊街道、前嶺街道、百善街道、臨海童街道、任樓街道、烈山鎮(洪莊村)、宋疃鎮、古饒鎮。共43個居委會、84個行政村。地理環境編輯位置淮北市烈山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城區東南部。氣候烈山區屬典型的暖溫帶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攝氏度,年均降雨量862.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02天,年日照時數2315.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