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是遼寧省下轄縣級市,由錦州市代管。凌海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渤海遼東灣畔,地理坐標介于北緯40°48’-41°26’,東經120°42’-121°45’之間,全境環抱遼西中心城市錦州市區。凌海市是遼寧省沿海開放城市,素有“遼西走廊上一顆明珠”的稱呼。199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 2009年,全市轄18個鄉鎮、2個街道和26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53.7萬,有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15個少數民族,土地總面積249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38.5平方公里)。 2013年,凌海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為282億元。
行政區劃編輯
2013年,凌海市下轄2個街道(大凌河街道、金城街道),12個鎮(石山鎮、余積鎮、雙羊鎮、班吉塔鎮、沈家臺鎮、三臺子鎮、閻家鎮、新莊子鎮、翠巖鎮、安屯鎮、大業鎮、右衛滿族鎮),6個鄉(西八千鄉、建業鄉、白臺子鄉、謝屯鄉、板石溝鄉、溫滴樓滿族鄉)。另有1個原種場(遼寧省金城原種場),1個農場(大有農場)。
交通編輯
凌海路景
凌海市地處關內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發達。遼寧重要港口之一的錦州港座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處,是中國最北部的一類開放口岸。錦州機場僅距凌海市區30公里。京沈鐵路(北京-沈陽)、秦沈高速鐵路(秦皇島-沈陽)、京哈高速公路(北京-哈爾濱)、錦阜高速公路(錦州-阜新)和錦朝高速公路(錦州-朝陽)橫貫全境。距遼寧省省會城市沈陽210公里,距大連市400公里.。
位置境域
凌海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渤海遼東灣畔。凌海市地理坐標介于北緯40°48’-41°26’,東經120°42’-121°45’之間,全境環抱遼西中心城市錦州市區,南臨遼東灣,北依松嶺山余脈,地處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土地總面積249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638.5平方公里)。
地貌
凌海市自然地貌結構大體分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內“山、平、洼、?!本闳?。 凌海市地處渤海遼東灣的環抱中,全市海岸線長83.7公里,沿海灘涂1.7萬公頃,10 米等深線以內的近海水域9萬公頃。
山脈
凌海市境內的山脈為松嶺山余脈和醫巫閭山脈。兩條山脈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延伸至凌海市的西部、北部。大凌河以西為松嶺山余脈,大凌河以東為醫巫閭山脈。
氣候
凌海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8-8.7℃,年≥10℃活動積溫3400-3600℃,年降水量550-620毫米,無霜期160-180天,80%保證率為165天,南部低洼區比北部山區長5-7天。年日照時數2804小時,5-9月125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3%。春季雨量少,多南、東南大風,氣溫回升快,平均氣溫8-10℃,終霜期在4月末5月初。降水量65-8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2-13%。夏季高溫多雨,降水量400-450毫米,占年降水量62-70%,平均氣溫22.5-23℃,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9.5-42.0℃。秋季,溫雨驟減,降水量85-12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21%,平均氣溫9-11℃,初霜期在10月8日前后。冬季,氣候較寒冷、干燥,平均-6--8℃,極端最低氣溫達-25.6℃,降水量5-12毫米,占年降水量1-2%。
凌海四季的特點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寒暑相差懸殊,夏季日極端最高氣溫在30℃以上,冬季日極端最低氣溫在-20℃以下,兩者相差50℃。
水文
凌海市境內有流長在10公里以上河流有19條,分屬于大凌河、小凌河、遼河三個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為85公里,流域面積為842平方公里。
風景名勝編輯
法華寺
法華寺原名朝陽寺,距錦朝公路帽山段18華里,分上下兩院。法華寺總面積達2000畝,其中廟宇占地20畝?,F有僧人六單。法華寺中有一千佛古洞,住僧1400年有余。洞內石壁上有浮雕佛像數百,姿態各異,神形兼備。
佛光寺
佛光寺坐落于遼寧省凌海市石山鎮境內,始建于乾隆年間,當時乾隆皇上路過此地見如此磅礴景色留連忘返,住下三天下令賜建廟宇,至文革時毀壞,于2004年重建。
翠巖山
翠巖山在錦州西北三十五里的錦朝公路旁,此山海拔210.4米,數峰插云,石壁如削。山巔多生苔蘚,山石皆成褐綠色。夏秋之季,青苔密布,山巒蒼翠。山以此得名為翠巖山。早在漢代就有僧人于山之東麓修建寺廟,唐宋各代歷經修葺。明正統年間,名稱由清勝寺改為翠巖禪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翠巖山寺住持僧沙昆請儒將名筆都指揮王鍇手書七尺見方的“翠巖禪寺”四個大字刻于山崖之上,并浮雕四尊佛像。翠巖禪寺現有兩座石碑保存完好,其一為乾隆三十六年立,其二為嘉慶八年立,碑文清晰可辨。玉皇閣大殿左右兩側墻的內壁上各有建閣碑記一塊。
班吉塔
班吉塔的石塔是完整的,塔身大約有三層樓那么高,被涂成白色;厚重的底座共有八面,但只有朝南的一面雕有金色座佛一尊,眉目清晰;在這尊座佛面前,還擺有大小香爐兩個。第二層塔身也呈八面,每面都有雕刻,有佛像,也有蓮花等其他圖案,其間還有圓形雕刻,面積有銅鏡那么大,可并沒有銅鏡的痕跡,再往上看還有3層逐層縮小的蓮花座,每層之間更有密檐相隔,倒屬第二層的塔身供有整整一圈金色的小佛;最頂層的小蓮花座內有蓮蓬。
茶山
茶山位于錦州市城北18公里處的凌海市余積鎮茶山村,風景區內群山環抱,有茶山、石虎山、關山、望城山、幽宮、棋盤山,山下清澈見底的放生湖、茶山湖麗水縈繞,山前夾極河水潺潺流過,兩岸綠樹成蔭。茶山寺主峰陡峭,“茶山寺”、“禪”一些大型摩崖大石刻迎面躍入眼簾。茶山以盛產茶葉而得名,主要有金桂茶、綠葉茶、虎皮茶、腎心茶、扶手茶等。
巖井寺森林公園
巖井寺森林公園有三殿寺和小洞寺兩座寺廟,均為依自然巖洞而建。洞內高5.6米,寬10余米,原有古跡在日偽時期遭到破壞,僅在洞壁上留有佛光跡兩處。努爾哈赤進兵復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很多戰斗都發生在這里。特別是在遼沈戰役時,“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的典故就在這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