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的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縣接壤。陵水縣是個以黎族、漢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市縣。陵水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礦產、熱作、旅游和海洋資源尤為得天獨厚。陵水縣始置于公元610年(隋大業六年),1987年12月31日成立陵水黎族自治縣。陵水縣境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2公里??偯娣e1128平方公里 。海榆東線公路和東線高速公路均從陵水縣境內穿過,北距???97公里,南距三亞65公里 。轄11個鄉鎮、114個村委會、611個自然村,境內有2個國營農場和吊羅山林業公司。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1年,陵水黎族自治縣轄2個鄉9個鎮:椰林鎮、新村鎮、英州鎮、本號鎮、隆廣鎮、三才鎮、光坡鎮、文羅鎮、黎安鎮、提蒙鄉、群英鄉。
地理環境編輯地勢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組成。丘陵與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全縣大小山嶺共24座,最高點為吊羅山三角峰海拔1499.8米。
氣候
由于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屬熱帶島嶼性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冬天嚴寒,干濕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年平均氣溫25.2℃,年平均雨量為1500—2500毫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份。光照充足,全年無霜,四季常青,是中國少有的天然溫室,適宜熱帶作物和反季節瓜菜的種植。但由于受島嶼性季風的影響,平均每年受3—5次臺風的襲擊,最大風力達12級,風速40米/秒。
資源編輯土地
土壤成分為壤土和沙質土,壤土主要分布西北部山區和丘陵地帶,沙質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平原地區。
河流
陵水縣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流量大,落差高,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陵水河、都總河、金聰河、港坡河,其中陵水河為最大河流,年平均流量9.3億立方米,集雨面積1210.7平方公里。它主要干流發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娥隆嶺,支流發源于吊羅山。自西北向東南流經群英、陵城等6個鄉、鎮從水口港注入大海全長75.5公里。
礦產
陵水縣礦產資源有鈦、鋯、錫、鋅、獨居石、石英砂、高嶺土、花崗巖、玉石等20多種,其中蘊藏量較大的礦為石英砂和高嶺土。
植物
樹種多分布在吊羅山,有世界珍稀樹種多分布在吊羅山,有世界珍稀樹種—青皮,是國家重點保護林木。殼斗科樹種有紅綢、黑綢;梓科樹種有青皮、坡壘、橄欖;蝶形蝌蚪樹種有花犁;羅漢松科的竹等,還有灌木及人工造林林木的樹種多達800多種。
野生動物
陵水縣常見的鳥類有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山鷓鴣;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老鷹,栗(紅貓頭鷹)、白鷺;省級保護野生動物八哥、金絲燕等十多種。常見的走獸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狝猴、穿山甲,省級保護動物海南兔、果子貍、黃京、野豬、豪豬、紅胸松鼠。蛇類常見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省級保護動物銀環蛇、眼鏡蛇。此外還有竹葉青盲蛇、火蛇、水蛇等多種蛇類。龜類常見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錢龜、海龜、玳瑁,還有山龜、水龜。常見的昆蟲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蝗等多種。海洋魚類700多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有40多種。主要品種有馬鮫、金槍、鳥鯧、青干、紅魚、金鯪、石斑、魷魚、章魚等;蝦類有:明蝦、斑節對蝦、龍蝦等;貝類有:扇貝、白蝶貝、美腿螺等;蟹類有:青蟹、螃蟹、琵琶蟹等。其中琵琶蟹為陵水特有;此外還有海參、海馬、鮑魚、海膽、海龍、海蛇、海龜、沙蟲等名貴海洋動物。藻類主要有紫菜、江離菜、馬尾藻、麒麟菜等。
海域
陵水黎族自治縣擁有1223平方公里的責任海域面積。東北起點為分界洲島,沿135°角為基礎向深海伸延12海里,東南與三亞市海域交界。海域共有香水灣、陵水灣、清水灣和土福灣四個海灣;有分界洲島和南灣半島。
人口編輯數量概況
2009年,陵水全縣總戶數8.84萬戶,總人口36.46萬人,戶均4.13人??側丝谥?,男性19.10萬人,女性17.36萬人,性別比110.04;農業人口26.95萬人,非農業人口9.51萬人,分別占73.9%和26.1%;漢族人口16.29萬人,黎族人口20萬人,苗族人口732人,其他少數民族979人,分別占44.7%、54.9%、0.2%和0.2%。全年全縣出生6876人,人口出生率19.04‰(按總戶籍人口計算);死亡1523人,人口死亡率4.22‰;人口自然增長率14.83‰。
民族分布
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民族主要為漢族、黎族、苗族。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民族,陵水的黎族主要分布在11個鄉鎮、兩個國營農場、489個黎族村莊,大體上分為三支系,即賽(加茂)支系、侾支系和杞支系;苗族是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祖關鎮的白水嶺、什巴三隊和提蒙鄉的小南平;陵水以漢族為主,漢族主要居住在平原地區。
政治編輯主要領導
陵水縣委書記:麥正華 陵水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文平陵水縣委副書記:許紅梅陵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邱雨陵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鄭文秀陵水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王小飛陵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隆挺陵水縣委常委、公安局長:葉明才陵水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邢錦程
機構設置
陵水縣委各部門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辦公室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組織部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
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政法委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統戰部陵水黎族自治縣縣直機關工委
陵水黎族自治縣史志辦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黨校陵水黎族自治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陵水縣政府組織機構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辦公室陵水黎族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陵水黎族自治縣旅游發展委員會
陵水黎族自治縣農業委員會陵水縣財政局陵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陵水縣教育與科學技術局陵水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陵水縣衛生局
陵水縣公安局陵水縣司法局陵水縣紀委監察局
陵水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陵水縣民政局陵水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陵水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陵水縣交通運輸局陵水縣商務局
陵水縣海洋與漁業局陵水縣審計局陵水縣水務局
陵水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陵水縣統計局陵水縣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
陵水縣縣直機關事務管理局陵水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陵水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陵水縣信息化產業局陵水縣熱作管理局陵水縣畜牧獸醫局
陵水縣鄉鎮企業管理局陵水縣農機管理局陵水縣檔案局
陵水縣招商辦陵水縣糧食局陵水縣農綜辦
陵水縣農稅局陵水縣扶貧辦陵水縣林業局
陵水縣城市管理局陵水縣交警大隊
陵水縣群眾團體部門陵水縣文聯陵水縣工商聯陵水縣殘聯
陵水縣科協陵水縣團委陵水縣婦聯
陵水縣總工會
海南省、陵水縣雙管單位陵水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陵水縣供電局陵水縣氣象局
海南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陵水管理所陵水縣國稅局陵水縣工商局
陵水縣地稅局
經濟編輯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30.56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2億元,增長144.4%,創歷史新高,增幅居全省第一。 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增幅居全省第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億元,增長65.3%,連續兩年增幅居全省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2億元,增長6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3元 ,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3785元,增長10.4%;城鎮登記失業率1.43%;人口出生率15.56‰;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12%。 2011年農林牧漁總產值40.9億元,比2006年增加21.6億元,年均遞增8.4%。全縣建成無公害生產基地8個,設施農業從2005年的5000畝發展到3萬畝,有機農業面積從2008年的380畝發展到8800畝,成為中國無公害瓜菜10強縣之一。發展遠洋捕撈業,扶持漁民建造36艘百噸鋼質漁船,漁民建造深水網箱養殖64組;率先在海南全省完成中心漁港建設,在全省建立漁港安全和漁業生產監控體系。 2012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縣生產總值實現78.5億元,同比增長1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57億元,增長2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億元,增長44.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7254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6389元,增長1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0.14億元,增長15.5%。全縣經濟實現了速度、效益、質量同步協調發展。
社會編輯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
陵水縣積極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建立了政府促進就業的目標責任體系。社會保障方面,2010年落實8247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補發工作,社會化發放率達100%。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覆蓋范圍,參合農民23.8萬人,參合率92%,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4.3萬人,參保率達90%以上,完成海南省下達的任務;城鄉醫療救助2.24萬人次,救助金750萬元。累計落實兌現城鄉低保對象7512戶。認真抓好救災救濟工作,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困難。就業方面,2010年陵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067個,安排部分被征地農民、下崗失業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并解決了464名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就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7558人,超額完成全年就業再就業任務。
衛生事業
2009年陵水縣切實抓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完成了“五大”公共衛生項目,有701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加強防治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到措施到位、責任到位。進一步健全農村衛生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成立了陵水縣中醫院。加強人口的科學管理,不斷完善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2010年完成了45間農村衛生室建設,動工建設縣皮防所等基礎工程。圓滿完成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制訂的22項婦女兒童與健康指標任務。積極落實醫改工作任務,陵水全縣有21家基層醫療機構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新農合工作扎實開展,參合人數達25.2萬人,全年新農合制度補償23.4萬人次,補償金額2350.04萬元;計劃生育工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出生率15.57‰,比海南省下達的指標低0.13個千分點。建立健全并落實各項醫療管理制度,改進服務流程,改善就診環境,結合民主評議醫院,創建平安醫院;重點抓開單提成,索要紅包等方面整治。加快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和技術培訓及三基考核,加強病房管理及病歷書寫,醫療質量明顯提高。不斷加強陵水縣人民醫院和陵水縣中醫院的服務能力建設,充分發揮縣醫療的龍頭作用。2011年1—9月份縣人民醫院診療109554人次,搶救住院危重病人625人次,搶救成功率95.68%,下鄉義診8次,免費診療2562人,業務收入3627.4萬元,與2010年同比增長16.7%。陵水縣中醫院診療43312人次,義診500人,業務收入418萬元。鄉鎮衛生院診療38502人次,業務收入2346萬元。全縣醫療衛生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陵水縣主要醫療機構有:陵水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陵水縣人民醫院 等。
住房保障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陵水縣委、縣政府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工作部署,克服各種困難,創新工作思路,加大管理力度,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開局,有力地促進了陵水縣住房保障與房地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2008年,該縣加快清水灣、香水灣、土福灣旅游房地產建設力度,努力發展。房地產市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引進雅居樂、富力、東和集團等知名房地產企業進駐陵水,扎扎實實打下基礎,開拓市場,取得一定成績。2008-2010年,該縣房地產市場商品房累計銷售7645套,銷售面積105.58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51.06億元。保障性住房體系初步形成該縣住房保障局按照國家有關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法規,加強對保障性住房的領導,一是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先后制定了《陵水黎族自治縣城鎮廉租住房暫行管理辦法》、《陵水黎族自治縣經濟適用房暫行管理辦法》、《陵水黎族自治縣廉租住房管理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制度體系。二是加快廉租住房建設。2008-2010年,該縣建設廉租住房930套,建筑面積4.6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8706萬元,有效地解決了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三是加大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發放力度。2007-2010年累計發放廉租住房補貼1855戶,保障人7811人,發放金額1585萬元。
水力
據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資料顯示,陵水縣有大小河流共有150多條,水利設施較好,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83宗,其中水庫工程67宗,引水工程16宗。還有提水工程39宗。水庫總庫容量1.9億立平米,有灌溉面積9350公頃。水資源理論蘊藏量5.167萬千瓦,可開發的裝機容量有1.6143萬千瓦,已開發利用0.384萬千瓦,正在開發的小南平電站,裝機容量0.126萬千瓦。
交通編輯港口
天然港口有新村港、黎安港、水口港、山中港、港坡港、其中最大港口是新村港,水域面積33390畝(潮間帶)13530畝,可利用面積18537畝。港內水文溫17℃—30℃,鹽度18.3%,適宜海水養殖。
公路
陵水縣境內有海南環島高速公路和223國道(海榆東線)穿過,汽車站為海汽集團陵水車站。從陵水縣城南到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僅72公里,均有高速公路相連,交通極為便捷。陵保高等級公路使其成為萬寧、瓊海、文昌至海南中部市縣的交通樞紐。 陵水縣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縣有公路147條,全長766.99公里,已實現全縣各鄉鎮通公路。
鐵路
陵水縣境內有海南東環高速鐵路穿過,火車站為陵水站。海南高鐵時刻表初期日開行客列10對(對開),始發站基本是一個多小時發一列車。??谧钤绨l車時間為上午7時,末班列車為20時30分,動車組客列時刻表顯示,東環動車組客列有的站站停,有的隔站停。如D7313客列,16:30從??跂|站發車,途中僅在美蘭站停留兩分鐘,之后直開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