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位于遼寧西部,由地級朝陽市代管。因大凌河發源地而得名,位于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區)交匯處,是連接京沈兩大都市群、溝通內蒙古腹地與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點城市。距沈陽435千米,距北京371千米。凌源市屬遼西丘陵山區的一部分,境內溝壑縱橫,山巒重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2010年末,凌源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2.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7%。全市總面積3278平方千米,人口645836人(2012年)。下轄8個街道,12個鎮、10個鄉、239個行政村。在其境內發現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在2007年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凌源市共有8個街道,12個鎮,10個鄉。
8個街道是:城關街道、南街街道、東城街道、紅山街道、熱水湯街道、北街街道、凌北街道、興源街道;
12個鎮是:宋杖子鎮、三十家子鎮、萬元店鎮、松嶺子鎮、刀爾登鎮、楊杖子鎮、溝門子鎮、四合當鎮、四官營子鎮、烏蘭白鎮、小城子鎮、瓦房店鎮;
10個鄉是:前進鄉、大河北鄉、三道河子鄉、北爐鄉、牛營子鄉、河坎子鄉、佛爺洞鄉、三家子鄉、劉杖子鄉、大王杖子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凌源市地處遼寧省西部,隸屬遼寧省朝陽市,位于遼、冀、蒙三省(區)交匯處,西南與河北寬城縣、平泉縣接壤,南與建昌縣、河北青龍縣相連,東南與建昌、喀左兩縣搭界。地理坐標為北緯40°35′50″~41°26′6",東經118°50′20″~119°37′40″。南北斜長93.3千米,東西寬66.1千米,周長318千米,總面積3278平方千米,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2%。市區距建平35千米,距喀左35千米,距建昌74千米,距朝陽120千米,距沈陽435千米,距承德180千米,距北京371千米。
地形地貌
凌源山區
凌源市地處遼西低山與丘陵地形區的中部,屬華北山地與高原一級地形區。境內廣布低山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排列,具有平行嶺谷地貌特征。地勢由西向東傾斜,中部略呈隆起。最高點在面南部,主峰紅石砬海拔1256.6米,最低點在南部青龍河出境處,海拔290米,全境平均海拔552.1米。
山地,面積1983.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0.5%,屬努魯兒虎山、七老圖山、燕山與松嶺山的分支和余脈;丘陵,面積842.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5.7%,主要分布于山地外圍,盆地河谷邊緣地區,以北部、東部和南部最集中;盆地,面積452.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3.8%,面積較大的盆地有4個:小城子——萬元店盆地、三十家子盆地、四官營子盆地、三家子盆地;較大河谷4條:大凌河西支谷地、青龍河谷地、滲津河谷地、黃金帶河谷地。
氣候特點
凌源市地處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干燥寒冷期長,春秋季風大,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內以低山丘陵地為主。南北跨越近一個緯距,東西相隔近一個經度,境內多低山丘陵,地勢由西向東傾斜,中部高四周低。復雜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凌源氣候資源分布復雜多樣;從南到北存在一定的氣候差異。但光照資源無論南北都極為豐富,熱量資源南部高于北部;水分資源南部多于北部,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凌源屬于半干旱、半干燥氣候。春季少雨干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發生;夏季高溫多雨,間有局地暴雨、山洪發生;秋季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漫長,多偏北大風。
氣溫
凌源境內年平均氣溫8.7℃,7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4.0℃,最冷期出現在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5℃;歷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8.0℃,歷年平均最低氣溫為2.8℃(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2000年7月14日,溫度為43.3℃,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90年1月31日和2001年1月15日,溫度為-27.9℃);歷年平均≥10℃積溫為3443.1℃,累年≥35℃天氣出現61天;無霜期長達130—160天。
降水
歷年平均降水量為479.4毫米,從地理分布自南向北逐漸減少;年最多降水量為654.2毫米,出現在1994年;年最少降水量為321.0毫米,出現在1999年;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31.9毫米,出現在1994年7月13日、其次是2005年7月11日降水量為124.7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0——75%,該時期為凌源的雨季、汛期。
日照
凌源境內年日照時數為2748.1小時。
風
境內全年大風(≥6級)平均為60——120天,但累年年平均風速只有2.4米/秒。
水文狀況
凌源市境內主要有四大水系:大凌河西支、青龍河、滲津河、四官營子河。境內河流總長度1164.4千米,河網密度為0.36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河流總特點是:河谷處于未形成階段,河叉多,呈分散型東西或北南匯入干流。受降水集中、地面坡度大、覆被率低等影響,形成非飽和產流模式,降水大部匯成地表水排泄于河道,平時支流干涸,汛期則泛濫成災。
交通事業
凌源境內有縣級以上公路13條,總長417.413千米,其中國省干線4條1993.534千米,101國道與306國道于凌源市東北交匯;縣級公路9條,217.879千米。鄉級公路50條,總長608千米,貫穿凌源22個鄉鎮238個行政村;村級公路235條,總長935千米,貫穿凌源所有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在2006年公路工程建設中,共完成工程總投資4754萬元,新建黑色路面13.85千米,完成路基改造20千米,新建橋梁159.34米/17座,涵洞31道,加寬改造大橋243.9米/1座。2007年在建工程項目:凌熱線路基路面工程 ,全長19.35千米;公鐵交叉道口平改立工程;“京四”高速公路凌源出口連線4.03千米路面公程;306線東大橋至花卉市場3千米路面工程。
凌源站位于錦承鐵路。站址在遼寧省凌源市凌源鎮,建于1934年。離錦州站253千米,離承德站184千米,隸屬沈陽鐵路局阜新車務段管轄?,F為三等站??瓦\: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集裝箱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
2014年初,京沈高鐵通過環評,已經于2014年5月開建,凌源設立牛河梁站(凌源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