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臨沐縣
臨沭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的魯蘇交界處,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因臨沭河而得名。全縣轄7個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產業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1個現代農業開發區,63萬人口(2011年),總面積1010平方公里。2012年,臨沭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7.26億元。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3年末,臨沭縣總人口為634643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分別為9.59‰、5.17‰、4.42‰。
民族
截至2013年,臨沭縣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哈尼族、彝族、蒙古族、傈僳族、苗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32個,少數民族人口不足全縣人口的1%。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臨沭縣位于山東省最東南部的蘇魯交界處,因瀕臨沭河而得名??偯娣e1010平方公里(2013年),東、南分別與江蘇省贛榆、東海兩縣交界,西、西南與河東區、郯城縣相連,北與莒南縣接壤,距臨沂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不足10公里。
地形
臨沭縣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洼,縣境東部和北部為低山丘陵,
臨沭縣風光 (20張)
西部沭河沿岸為沖積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間,全縣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總面積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
氣候
臨沭縣境屬于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氣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光照充足;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清爽,氣候宜人;冬季較冷,雨雪稀少。歷年平均氣溫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年平均日照2558.3小時。平均相對濕度為70%。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臨沭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剛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紅石、云母、陶土、粘土頁巖、優質礦泉水等20余種,其中金紅石、陶土、粘土頁巖儲量十分豐富,質量非常好,具有很高的開采利用價值,聞名全國的“常林鉆石”(158.7860克拉,出土時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臨沭縣曹莊鎮常林村,享有“鉆石之鄉”的美譽。[7-8]
土地資源
2012年,臨沭全縣土地總面積10.10萬公頃,其中耕地6.58萬公頃,林地2.43萬公頃。丘陵、山地盛產花生、地瓜,又是林、果、茶、煙的主要產區;沭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得水之利,是小麥、玉米、蔬菜、杞柳生產基地。
水資源
2012年,臨沭縣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3.19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全年平均1.57億立方米;過境客水量沭河年平均11.22億立方米,分沂入沭水道0.93億立方米,自黃白溝流入500萬立方米,自青云攔河壩引入1.0億立方米,總計13.2億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總儲量1.91億立方米,其中靜儲量1.43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0.5億立方米。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2年,臨沭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7.26億元,按可比價比2011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8億元,比2011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86.22億元,比2011年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64.06億元,比2011年增長14.5%。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0.2:51.5:38.3。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突出。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3%、46.4%和49.3%,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5、5.6和5.9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臨沭縣農林牧漁業完成增加值169772萬元,比2011年增長4.32%。其中,農業增加值94332萬元,比2011年增長2.98%;林業增加值20389萬元,比2011年增長10.64%;牧業增加值45050萬元,比2011年增長4.1%;漁業增加值4491萬元,比2011年增長11.9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5510萬元,比2011年增長1.17%。
臨沭縣 (7張)
2012年,臨沭縣糧食總產量31.44萬噸。油料、蔬菜等主要經濟作物產量繼續增加?;ㄉ偖a17.98萬噸,比2011年增長3.45%;水果總產0.84萬噸,比2011年下降20.44%;蔬菜總產13.49萬噸,比2011年增長1.73%;烤煙產量0.16萬噸,比2011年增長110.27%。2012年,臨沭縣全縣生豬存欄29.17萬頭,家禽存欄582.66萬只,比2011年分別增長0.2%和21.44%。2012年全年生豬累計出欄46.02萬頭,比2011年增長0.4%;家禽出欄893.63萬只,比2011年增長12.34%。肉類總產量5.27萬噸,比2011年增長5.82%;禽蛋產量3.33萬噸,比2011年增長14.04%;奶類產量0.52萬噸,比2011年下降27.78%。2012年,臨沭縣全縣新造林1741公頃。其中:用材林155公頃,經濟林820公頃,防護林766公頃。2012年,臨沭縣全縣水產品總產量達5520噸。
第二產業
2012年臨沭縣全縣共有工業企業677 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5家。全縣全年共實現工業增加值99億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1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4.85億元,比2011年增長 18.7%。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3.9億元,比2011年增長20.9%;利稅23.8億元,比2011年增長21.1%,其中,利潤19.5億元,比2011年增長20.6%。利稅過千萬元企業28家,比2011年增加6家;利稅過億元企業3家。六大支柱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52億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21.1 %。其中農副產品加工類、草柳制品類、復合肥料類、專用化學用品類、鋼壓延加工類、專用設備制造類分別實現16.6億元、10.9億元、186.4億元、37.2億元、49.2億元、51.7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18.2%、8.7%、30.2%、8%、16.8%、12.2%。骨干企業發展迅速。2012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達到56家,共實現收入366.5億元,比2011年增長21.9%。其中,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7億元,成為全縣首家過百億元企業。2012年,臨沭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29.6%,比2011年提高 1.2個百分點。2012年,臨沭縣全縣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18家,2012年簽訂合同額達15.4億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26.2%;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0.9億元,比2011年增長16.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8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2.8%。
第三產業
2012年,臨沭縣第三產業增加值64.06億元,比2011年增長14.5%,達到國家2A級以上旅游區5家,其中3A級旅游區2家;旅行社4家;星級酒店1家;星級餐館1家。
交通運輸編輯公路
327國道、225省道縱橫交叉通過臨沭縣縣城,長深高速公路在縣境內設有2個出入口,京滬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距縣城不足40公里。[10-11]
水運
臨沭縣百公里內有三個大港口:日照港、嵐山港、連云港港。
航運
臨沭縣百公里內有兩個機場:連云港白塔埠機場、臨沂機場。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2年,臨沭縣共鑒定各級科技成果51項,其中省市級17項。獲得市級以上各類科學技術獎2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全國石化科技進步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2項,省專利獎2項,市技術發明獎5項,市科技進步獎6項,市專利獎10項,1人獲得臨沂市科學技術最高獎。新增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家,省國際合作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1家,臨沂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認定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2個,縣級農業科技示范園13個。全縣共申請專利252件,授權224件。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達14家,其中一星級企業3家,二星級企業4家,三星級企業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