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區是西安的東大門,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臨潼是仰韻文化時期母系氏族部落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姜寨遺址;是“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愛妃褒姒一笑失江山故事發生的地方——驪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發生地——鴻門宴;是秦始皇歷時39年修建氣勢龐大陵園的地方——秦始皇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恩愛纏綿、沐浴溫泉的地方——華清池;是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對蔣介石實行兵諫的地方——兵諫亭。2008年5月27日,臨潼正式被國家國土資源部評為“中國御溫泉之都”。臨潼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南依驪山,東鄰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浐灞生態區和新筑國際港務區,北鄰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全區總面積91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編輯
華清池與驪山全區現轄23個街道辦事處:驪山街道、秦陵街道、新豐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橋街道、雨金街道、馬額街道、西泉街道、櫟陽街道、新市街道、徐楊街道、何寨街道、交口街道、油槐街道、北田街道、鐵爐街道、任留街道、穆寨街道、小金街道、仁宗街道。區政府駐驪山街道。
地理環境編輯地貌
西花園雕塑臨潼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地勢南高北低,山塬川依次分布,分別占15%、18%、67%。土壤肥沃,土質優良,土壤以婁土、黃土性土和瘀土為主,適宜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蔬菜等。
氣候
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3.5℃,無霜期219天,年降雨量591.8毫米,年日照時數2052.7小時,年總輻射量111.7千卡/平方米。
水文
境內有臨河、潼河、零河等10余條河流,渭河穿境而過。水利設施齊備,農田灌溉方便,臨潼主產優質小麥和玉米,是國家重點糧食生產基地。渭河平原區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面積45萬畝。
人口民族編輯
據公安年報數據顯示(戶籍數),2009年末全區戶籍總戶數186755戶,戶籍總人口702484人。其中,農業人口58471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3.24%;非農業人口117766,占總人口比重為16.76%;男性人口35527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57%;女性人口347206人,所占比重為49.43%。遷入人口3702人,其中省外遷入1275人;遷出人口2790人,其中遷往省外988人。全區戶籍出生人口8769人,人口出生率12.48‰,死亡人口1981人,死亡率2.8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55874人 。區內居民大多為漢族,少數民族占的比例較少,有回、壯、藏、滿、朝鮮、土家族等18個少數民族約2200余人,主要分布在驪山街道辦事處,大多聚居于臨潼城區。全區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五教齊全,宗教活動頻繁。
交通運輸編輯
臨潼街景臨潼區交通條件便利,數十條鐵路和國省級公路從區內通過,新豐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全區通鄉公路和鄉村道路基本硬化。臨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西潼高速公路、108國道穿境而過,到咸陽國際機場50分鐘;隴海、西延等數十條鐵路交匯成西北最大的新豐鐵路編組站,2002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物流暢通,交通運輸條件十分便捷。
地鐵
西安與臨潼市域軌道交通起點為西安地鐵一號線紡織城終點站,與在建的紡織城客運樞紐銜接,終點站為臨潼北二環,線路全長23.2公里,總投資約130億元。線路敷設方式以地下交通為主、高架為輔。其中紡織城——紫霞四路站和芷陽廣場站——北二環站共兩個段落為地下線,紫霞四路站——芷陽廣場站為高架線。全線擬設站點13個,大致為紡織城站、柳雪路站、紡園三路站、田王站、洪慶站、紫霞四路站、紫霞一路站、芷陽五路站、芷陽廣場站、大學城站、華清池站、廣場路站、北二環站。設車輛段1處,車輛段接軌于灞橋區柳雪路站。按照安排,計劃一季度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招標,二季度完成勘察和初步設計,三季度完成施工招標和部分施工圖設計,四季度開工建設,2017年建成通車試運營。 包括各站??繒r間在內,西安地鐵二號線的時速是每小時35公里。
航空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臨潼區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58公里。
鐵路
西安火車站,臨潼區距離西安火車站26公里。
公路
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西安為中心,有9條國家高速在此交匯,形成了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條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三環路全面貫通。市區與所轄區縣全部開通高速公路。
風景名勝編輯
區內歷史遺跡十分豐富,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省級5處。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鴻門宴”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此。姜寨遺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遺跡。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2個國家AAAAA級景點,驪山、秦始皇陵2個國家AAAA級景點,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馬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驪山風景區是國家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世界八大奇跡館位于西安臨潼秦陵北路中段,它是一座根據史料復原,微縮并有機連為一體的大型室內藝術館,該館氣勢磅礴,規模宏偉。鴻門坂博物館,鴻門宴遺址位于臨潼區新豐街辦鴻門堡村,距秦兵馬俑博物館2.5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河,地處通關通長安之要道,交通便利。西安臨潼博物館是一所地志性歷史博物館,位于驪山腳下馳名中外唐華清宮東側百余米處,建館三十余年歷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萬余件,展出面積六百余平方米,設有五個陳列室,一個歷代石雕碑廊,一個石雕明墓保護室。扁鵲紀念館位于臨潼兵馬俑東北五公里南陳村,相傳扁鵲被害于此,就地掩埋的。建有扁鵲墓莊園。扁鵲行醫周游列國,被害于何地也是一謎,多傳是被害于臨潼。秦陵地宮屬于人造模擬景點,其構思主要以司馬遷《史記》中的有關記載: “ 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 和 “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等歷史資料為依據,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陵園輝煌雄偉的壯觀場面。
名優特產編輯
火晶柿子
臨潼出產的火晶柿子有它獨特的品位,臨潼火晶柿子因果實色紅如火,果面光澤似水晶而得名,是臨潼特有的柿子品種。特點是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果肉蜜甜。臨潼火晶柿子含糖量高,除鮮食外,可釀酒、做醋,藥用能治腸胃病、止血潤便、降血壓,同時還是良好的滋補品。用臨潼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餅,綿軟香甜,是西安有名的小吃,每年都大量出口,深受國內外旅游者的贊譽。臨潼石榴石榴是陜西一大特產,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享譽九州,馳名海外。臨潼醪糟用臨潼礦泉水或與其相當的水或泉水釀制的醪糟,汁濃醇郁,酸甜芳香,可活血健胃。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歡迎的一種小吃。城市里還有賣冰鎮醪糟的。還有的專門賣那未經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稱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眾多的醪糟中,臨潼的最著名,人稱臨潼醪糟或臨潼桂花醪糟。制作方法與民間一般的方法略同,特點是汁濃味醇,燒開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撲鼻。
臨潼拐棗
陜西話說拐棗,學名枳椇。有許多雅號,萬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萬壽果、金鉤子、金鉤梨、梨棗、枸、雞爪梨、雞爪蓮、臭杞子、蓮慶、糾結子等。果實近球形,無毛,直徑約7毫米,灰褐色?;ㄆ?月,果期8—10月。果實形態似萬字符“卍”,故稱萬壽果。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霜后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果實入藥,為清涼利尿藥,并能解酒;“拐棗酒”能治風濕癥;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