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廣東省河源市轄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尋烏縣、定南縣,東連梅州市五華縣、興寧市,南接東源縣,西臨和平縣。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充足。2012年末,全縣總面積3089平方公里,轄24個鎮、315個村,總人口95.6萬人,有海外華僑32.7萬人。 龍川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龍川縣,是中國保留最古縣名的縣份之一。舊治龍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龍川故城,自秦至民國,為縣或州治所,南漢劉礱時,移循州治于此,州縣并存達四百余年,為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素有嶺南古城之稱。龍川縣是客家古邑,龍川縣通行客家語、水源音。
位置
龍川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地跨北緯23°5′57″——24°47′03″,東經115°03′13″——115°35′18″之間。東連興寧、五華,南鄰河源,西接和平,北界江西定南、尋烏。全縣總面積3089余平方公里,人口70多萬,絕大多數為漢族,縣治設于老隆鎮。
山脈
龍川縣主要山脈為霍山?;羯?,方圓10公里,海撥550米,屬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譽?;羯揭运嫣氐纳叫?,清幽的巖宇,悠久歷史而著名,被譽為“朝在羅浮暮在霍”。以其險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巖秀石早已聞名遐邇,是廣東七大名山之一。
水文
地下水地下水分為深層和淺層,深層地下水因資料欠缺,難以分析計算。經查明:本縣淺層地下水約占徑流址的25%,為5.89億立方米。據1980年有關部門測定,本縣地下水分布情況為:下半縣佗城一帶的流量為每小時18噸,中半縣黎咀一帶的流量為每小時7.7噸至14.4噸,上半縣上坪一帶的流量為每小時12.26噸。 地表水縣境內大小河流共15條,主要河流有東江水系的東江河,韓江水系的鐵場河、鶴市河。東江河水系東江發源于江西省尋鄔縣椏髻缽山和江西省安遠縣大嶺嶂,稱尋鄔水、安遠水。本縣流域面積2260.41平方公里,流長165公里。尋鄔水流經上坪、麻布崗、巖鎮、新田、赤光;安遠水經江西定南后,流經縣境的細坳、貝嶺、鄭馬。兩支流匯合于楓樹壩庫區再流經黎咀、黃石、東水(和平)、四都、豐稔、附城、老隆、佗城等區鎮,在佗城勝利村虎頭崗注入河源縣境。東江多年平均徑流董62億立方米,最大洪流量每秒1.02萬立方米,老隆水位達海拔73.37米,出現于1964年6月17日,最小洪流量每秒7.9立方米,出現在1963年6月2日。東江在縣境的集雨面積為1677平方公里。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一)小金水:發源于江西省尋鄔縣擔竿嶂,從上坪的茶活流入本縣渡田河匯入尋鄔水??h境集雨面積45.1平方公里,流長8.9公里。多年平均徑流童每秒6.67立方米;(二)流田水:發源于上坪黃背坳,從梅里壩流入尋鄔水,集雨面積186.5平方公里。河長31.7公里,多年平均徑流董每秒4.8立方米;(三)沙洲水:發源于上坪野豬嶂,從麻布崗赤石渡流入尋鄔水,集雨面積117平方公里。流長25.5公里。多年的平均徑流童每秒7.89立方米;(四)安遠水:又名貝嶺河,發源于江西省大嶺嶂,在細坳流入縣境。經貝嶺、巖鎮在合河口與尋鄔水匯合,縣境集雨面積498平方公里,河長33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每秒58.69立方米;(五)黃麻布水:發源于本縣金石嶂,流經細坳、貝嶺。從西橋流入安遠水,集雨面積138.8平方公里,流長30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每秒3.58立方米;(六)車田水:發源于大帽嶂。經車田流入楓樹壩在斗標流入東江,集雨面積137平方公里,河長28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每秒3.14立方米;(七)小廟水:發源于黎咀牙沙嶂,經龍母、豐稔,在黃塘水流入東江,集雨面積173.9平方公里,河長31公里。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還有老隆兩渡河,流經附城蓮南的義都河等。韓江水系韓江上游的鐵場河,屬韓江一級支流,發源于回龍的丫髻寨,流經回龍、田心、龍母、鐵場,在魯占出境,入五華縣合水與龍川鶴市河匯合,集雨面積462.2平方公里,河長48.7公里。較大支流有4條:田心水、洋田水、谷前水、洋貝河等。雅寄河發源于紫市七目嶂,流經紫市、鶴市、通衡、登云,在石來口流入五華縣歧嶺鎮,流經縣境內35.2公里。
氣候
龍川縣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水豐沛陽光充足,平均氣溫21.8℃,歷年降雨量平均1501.8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
龍川縣一角冬半年受極地冷高壓脊控制,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干冷;夏半年則受鋒面低槽、季風低壓,熱帶氣旋所影響,盛行西南、東南季風,高溫多雨??h站累年平均氣溫21.0℃,年雨量1693.3毫米,年日照1703.5小時,無霜期320天,這種呈溫和、雨量充足、夏長冬短、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長、季風明顯等特點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農業氣候資源豐富,適宜喜溫作物和雙季稻的種植。由于南北跨度大,且地形多樣,氣候的季節性和地方性差異也明顯,農業氣象災害比較頻繁發生,春季的低溫陰雨、5—6月份的龍舟水、夏季高溫、秋末的寒露風、隆冬的低溫霜凍、春季和秋季的干旱、夏季的局地雷雨大風以及暴雨等氣象災害常給各地工農業生產帶來比較大的危害。
資源
植物資源
本縣植物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木本植物約500多種,以優良鄉土樹種殼斗科(杉、松、障、山茶、大戟、柿、漆樹、薔薇、金縷梅、杜英、楝、竹科等)為主。經濟價值較高的何殼斗科的椎、椆類,樟科的檫樹、香樹、黃樟,杉科的杉樹,松科的馬尾松,李科的積扭,漆樹科的酸棗,石楠科的楠木,紫咸科的泡桐,山茶科的白荷、赤荷,毛科的毛竹,楝科的苦棟樹等。其它陸地野生植物有700多種,主要有山蒼子,黃端木、猴耳環、烏藥、春花、桃金娘、野牡丹、紫金牛、鴨腳木、五加皮、了哥王、毛冬胄、崗茶、女貞、算盤子、葫蘆茶、山芝麻、半楓荷、映山紅、羊角扭、土茯苓、玉葉金花、雞屎藤、巴戟、野葛、雞血藤、金銀花、過山龍以及芒箕,鋪地松、鐵線蕨、烏毛蕨等。
動物資源
本縣野生動物,多產于細坳、上坪、貝嶺、麻布崗、新田、巖鎮、黃石等山區,主要有獸類、飛禽類和兩棲爬行類。獸類有野豬、野山羊、山牛、豪豬、黃涼、狐貍、貓貍、野兔、野狗、松鼠、黃鼠狼、野鼠、穿山甲、果貍等。飛禽類有麻雀、禾花雀、山雀、喜鵲、長毛鵲、燕子、烏鴉、鷂、老鷹、貓頭鷹、啄木鳥、布谷鳥、伯勞、杜鵑、黃鶯、斑鳩、八哥、畫眉、翡翠、米雞、鸕鶿、白頭翁、公雕、白鶴,野鴨、白鷯、雉雞、竹雞、屎缸鳴、五色鳥、赤哨、回歸鳥等。兩棲爬行類有甲龜、烏龜、金錢龜、螃蟹、舞蛙及各種蛇類。
水資源
龍川水力資源豐富,全縣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33億立方米。豐水年為35.23億立方米;平水年為22.18億立方米;枯水年為12.83億立方米。據1985年統計,全縣水力資源用論蘊藏量41.39萬千瓦,可能利用開發最27.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18.24萬丁瓦,其中縣屬電站裝機容量2.24萬千瓦.省屬楓樹壩電站裝機容量16萬千瓦。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鐵礦總儲量達1500萬噸,錳、鋅、鎢礦總儲量達46.7萬噸。礦點分布10多處,為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崗巖在石坑鎮的烏石村,儲量面積達130萬平方米;位于紫市鎮的花崗巖,儲量大,品種多,均可露天開采。此外,優質稀有珍貴的黎咀天然礦泉水年流量27萬噸,與世界名泉法國“維?!钡V泉屬同一家族,被譽為“東方維?!?。
區劃編輯置縣之初,疆域遼闊,包括龍川、五華、興寧、河源、和平、連平等縣境,以及新豐、陸豐、紫金、尋鄔(屬江西省)等縣的部分地方。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以后,龍川縣地曾多次析置新縣。自明嘉靖至今,縣境疆域基本上穩定下來無大變動。2000年,龍川縣轄30個鎮:老隆鎮、田心鎮、龍母鎮、上坪鎮、回龍鎮、鐵場鎮、四都鎮、義都鎮、細坳鎮、巖鎮鎮、黎咀鎮、車田鎮、新田鎮、附城鎮、黃石鎮、豐稔鎮、鶴市鎮、錦歸鎮、黃布鎮、麻布崗鎮、紫市鎮、登云鎮、貝嶺鎮、赤光鎮、通衢鎮、佗城鎮。2002年,龍川縣轄30個鎮(老隆、四都、黃石、細坳、車田、貝嶺、黎咀、上坪、豐稔、赤光、龍母、回龍,田心、鐵場、登云、通衢、鶴市、黃布、紫市、佗城、鄭馬、巖鎮、新田、石坑、錦歸、附城、義都、谷前、麻布崗、楓樹壩)。2004年,將全縣356個村民委員會減少至313個。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龍川縣轄25個鎮(老隆、四都、黃石、細坳、車田、貝嶺、黎咀、上坪、豐稔、赤光、龍母、逥龍、田心、鐵場、登云、通衢、鶴市、黃布、紫市、佗城、巖鎮、新田、附城、義都、麻布崗)??h人民政府駐老隆鎮。
人口編輯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86155人,其中:老隆鎮62596人、附城鎮25076人、義都鎮16761人、佗城鎮28244人、鶴市鎮20374人、黃布鎮15804人、紫市鎮20338人、通衢鎮13368人、錦歸鎮7444人、登云鎮15225人、豐稔鎮25094人、四都鎮12078人、鐵場鎮22872人、石坑鎮11995人、龍母鎮33438人、田心鎮25622人、黎咀鎮15011人、黃石鎮10955人、赤光鎮26660人、回龍鎮19816人、新田鎮11037人、車田鎮30086人、鄭馬鎮9682人、巖鎮鎮12674人、麻布崗鎮27934人、貝嶺鎮11040人、細坳鎮13254人、上坪鎮20163人、楓樹壩鎮8632人、谷前鎮12882人。
交通編輯至建國前夕,龍川縣境公路里程較少。陸路運輸除少數汽車、人力車運載外,大部分靠人力肩挑背負;水上運輸較為繁忙。建國后,本縣交通事業迅速發展。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已構成多層次、多渠道的客貨運輸體系,形成由水運、公路、鐵路組成的城鄉交叉運輸網。至1985年,全縣公路通車里程752.3公里,等于1949年的8倍;有客車、貨車和小汽車590輛,為1949年機動車36輛的16倍之多;年貨運量3萬噸、客運量180萬人次。水運業有國營、集體、個體運輸船268艘、4710匹馬力、7760噸位,水運公司年貨運量8萬噸??h境內有鐵路線38.65公里,年貨運量34.8萬噸,客運量119萬人次。 國道205線、省道S227線貫穿全境,屬一、二等級公路。全縣315個村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為1808.7公里。河(源)梅(州)高速已建成通車,并在縣境內設有三個互通立交出口??v貫中國南北九省的京九鐵路與貫穿廣東省東西的廣梅汕鐵路在縣城老隆交匯并設立大型編組站(龍川北站)、糧食儲備站、機務段、通信段,是嶺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正在規劃和建設中的京九客運專線與杭廣客運專線將在縣城交匯并設立龍川縣城設立高鐵站點 - 龍川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