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雅魯河畔。龍江縣是著名的雜糧產區,畜牧大縣,龍江縣幅員6175平方公里(2013年),轄5鎮9鄉,人口60萬(2014年)。2010年,龍江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1.7億元。[1-4] 龍江縣有龍興鎮張公館、沙家街古城遺址、金長城遺址、景星鎮缸窯遺址、七棵樹鎮望海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址。是全國文化先進縣。
行政區劃編輯
截止2014年,龍江縣轄5個鎮:龍江鎮、景星鎮、龍興鎮、山泉鎮、七棵樹鎮,9個鄉:白山鄉、黑崗鄉、廣厚鄉、華民鄉、哈拉海鄉、杏山鄉、頭站鄉、魯河鄉、濟沁河鄉。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龍江縣位于黑吉蒙三省區交匯處、齊齊哈爾市西部、雅魯河畔,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西鄰內蒙古自治區,距齊齊哈爾市72公里,距滿洲里市600公里。幅員面積6175平方公里(2013年)。
地形
龍江縣地質構造為大興安嶺—內蒙地槽褶皺區,小興安嶺—松嫩地塊,龍江隆起帶與松嫩中斷(坳)陷帶相接過渡地段,龍江縣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3種類型,低山區面積占18.3%,丘陵區面積占36.63%,平原區面積占40.05%。西部低山區海拔高度在200米~600米之間,主要山脈有45個,海拔606.9米的朝陽山是齊齊哈爾市境內最高峰;中部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40米~210米之間,丘崗連綿,此起彼伏;東部平原區海拔高度在160米~440米之間。
氣候
龍江縣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少雨干旱,夏季溫熱短促,雨熱同季,秋季氣溫變化迅速,易旱霜,小氣候特征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4.6℃,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6.9℃,極端最低氣溫達-36.4℃;最熱月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氣溫達41.5℃。降水量西北多,東南少,年平均降水量469.8毫米。年平均溫度55%,最小相對濕度為0%。無霜期比較短,年平均無霜期148天。全年日照2661.1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9.8%。年平均風速每秒2.9米,最多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蒸發量1503.4毫米,大于等于10℃活動積溫平均在2774.8℃。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雷暴等自然災害,尤以干旱嚴重。
水文
龍江縣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主要有嫩江、雅魯河、濟沁河、綽爾河、罕達罕河等29條,總長度1111.63公里。主要湖泊有龍江湖、調洪泡、鴻雁泡等3個,水面面積33k㎡,均為淡水湖泊。
土壤
龍江縣土壤性質屬于偏酸性黑土,主要類型包括黑鈣土、暗棕土、草旬土,土層厚度在15~30厘米之間,平均厚度23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為每公斤32.2克。
交通運輸編輯
龍江縣是黑龍江省西部、吉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之間的交通要道,碾北公路、龍甘公路、齊烏公路、龍景公路、濱洲鐵路橫穿全境。截至2013年,縣內通鄉路、通村路達到100%,境內通車里程分別為50公里和1485公里,2013年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3910萬噸公里,其中鐵路13000萬噸公里,鐵路白山商品糧基地年貨物裝卸能力在150萬噸以上,公路910萬噸公里。旅客運輸周轉量8685萬人公里,其中鐵路2485萬人公里,公路6200萬人公里。境內公路日通車量達到1.2萬臺。龍江縣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3萬臺,其中,貨車1萬輛,客車118輛,出租車574輛,轎車4萬輛,摩托車2.5萬臺,農機6.3萬臺。龍江縣道路交通運輸企業51家。
旅游編輯
朝陽山位于黑龍江省西部龍江縣龍興鎮西南部,屬大興安嶺余脈。日出即照山上,因而得名。呈南北走向
龍江縣朝陽山 (4張)
,面積1.73平方公里。山勢陡峭險峻,山上群峰突起,海拔606.9米,為龍江縣境內的最高峰。 大青山位于黑龍江省中部,賓縣、延壽、尚志3縣(市)交界處,屬張廣才嶺支脈。呈西南——東北走向,北抵松花江,西至阿什河河谷,東至瑪(螞蟻)河河谷,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在賓縣境內約4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52米,主麓山巔33座,山谷溝壑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