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坐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游區,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龍泉市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93萬人(2013年末);下轄8鎮7鄉4個街道444個行政村12個社區。龍泉自古人文昌盛,不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而且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華靈芝第一鄉;全市森林覆蓋率84.2%,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態市和浙江省園林城市,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龍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坐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游區,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地形地貌
龍泉市全境地層,下伏前泥盆系基底,上覆侏羅系火山巖蓋層,其中夾持大小不一的燕山期侵入體。出露的地層有前泥盆系陳蔡群,下侏羅統楓坪組,中侏羅統毛弄組,上株羅統火山巖系。燕山運動期間,堆積了原厚火山巖并形成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和北西向斷裂。由于受到地質構造和新構造運動的抬升影響,龍泉市是省內海拔最高的山地地貌區域之一,東南和西北部山脈綿亙,龍泉溪從西南向東北貫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對稱分布,西北部為仙霞嶺山脈,其主峰為龍泉與遂昌之間的九龍山,海拔1724米,東南部為洞宮山脈,其主峰為龍泉境內的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浙第一峰。中部為龍泉溪大小不一的河谷小盆地,如安仁、龍淵、查田、小梅、八都等,最大的龍淵河谷盆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此外,山地中仍殘留著成片的緩坡地,境內地形中,低中山占總面積的69.17%,丘陵盆地占27.92%,河谷平原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
水文
龍泉市境內河流分屬甌江、錢塘江、閩江三江水系,西北部披云山“三江匯頂”:北坡之水匯入住溪,為錢塘江支流烏溪江之源;西坡之水匯入寶溪,流入福建境內的建溪,為閩江源頭之一;南坡之水流經八都溪,注入甌江上游龍泉溪。甌江發源于鳳陽山鍋帽尖西北麓,境內長90千米,流域面積2488平方公里,屬山溪性河流;錢塘江發源于披云山北坡,經住溪北向流入遂昌,境內長58千米,流域面積340.1平方公里;閩江發源于披云山西坡,經寶溪流入福建境內的建溪,境內長28.千米,面積為98.1平方公里。
氣候
龍泉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由于山嶺起伏,氣候垂直變化較大,海拔800米以下區域屬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春季回暖早,春末夏初多梅雨和暴雨,盛夏晴熱干旱,秋季降溫遲,冬季霜期短,全年作物生長期長。年平均溫度17.6℃,7月平均氣溫27.9℃,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高氣溫達40.7℃,極端最低氣溫-8.5℃,全年日平均氣溫≥35℃的日數為29.4天。全年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為5572.6℃,年日照時數為1849.8小時,年降水量為1699.4毫米,年相對濕度為79%,無霜期為263天。
土壤
龍泉是境內的土壤,有山地黃壤、紅壤、潮土、水稻土四個土類,10個亞類,50個土屬,67個土種。土壤總面積約455萬畝。其中山地黃壤占總面積38.32%,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紅壤占50.1%,廣泛分布在海拔75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區;潮土占0.32%,分布在溪流沿岸灘地、階地上,占旱地面積的0.35%;水稻土占10.26%,主要分布在海拔150-1200m之間的谷地、垅地、臺地,以及沿溪的河谷平地,是耕地的主要土壤類型。行政區劃編輯截止2014年,龍泉市轄4個街道、8個鎮、7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龍淵街道、西街街道、劍池街道、塔石街道;八都鎮、上垟鎮、小梅鎮、查田鎮、屏南鎮、安仁鎮、錦溪鎮、住龍鎮;蘭巨鄉、寶溪鄉、龍南鄉、道太鄉、巖樟鄉、城北鄉、竹垟畬族鄉。 市政府駐賢良路333號。交通編輯龍泉是浙西南交通樞紐,素有“甌婺八閩通衢”、“驛馬要道、
龍泉市風光
商旅咽喉”之稱,是浙江進入江西、福建兩省的主要通道。隨著麗龍高速公路通車,龍浦高速開工建設和龍慶高速建成通車,已全面融入長深、京臺全國高速網;衢寧鐵路(浙江衢州至福建寧德)已納入國家規劃,項目前期正加快推進;杭廣高鐵(杭州至廣州)正在醞釀論證,龍泉已進入“新高速”和即將進入“新高鐵”時代,成為北上融入長三角,南下承接海西區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