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山西省長治市代管的縣級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距長治市區1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東南與平順縣相連,西南與長治市郊區接壤,西北和襄垣縣毗鄰,東北臨濁漳河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潞城市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潞城市下轄2個街道、4個鎮和3個鄉,行政區域總面積615平方千米,總人口23.1萬(2013年)。城鎮化率52.6%,居長治市各縣市第一位、山西省各縣市第八位。潞城是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諧城市 、山西省雙擁模范城市、山西省造林綠化先進市、第五、六、八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山西省22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4年底,潞城市下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共計13個社區、191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潞華街道。地理環境編輯位置疆域
潞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地跨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東南與平順縣相連,西南與長治市郊區接壤,西北和襄垣縣毗鄰,東北臨濁漳河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東南至平順縣城22公里,西北至襄垣縣城34千米,東北至黎城縣城36千米,西南至長治市區20千米。西北距山西省省會太原240千米,東北距首都北京623千米。潞城全境輪廓呈不規則四邊形狀,東西長31.5千米,南北寬19.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6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潞城市境內平原、丘陵、山區分別占總面積的15.6%、62.8%和21.6%。東部多為山區,中部多為平川,西部多為丘陵。海拔高度616—1316米,最高點大禹垴海拔1316.1米,最低點辛安河谷海拔616米。
水文情況
潞城市境內河流均屬海河流域??煞譃槌A骱雍图竟澓觾深?濁漳南源與濁漳河為常流河,其它為季節河。濁漳河南源發源于長子縣發鳩山(鹿谷山),由南向北,流經長子、長治、長治市郊區安居村,自潞城市史回鄉曲里村入境,經宋村、東白兔、韓村、洪嶺、店上、河湃至曹家溝村出境,入襄垣縣至甘林村與濁漳河西源匯合。境內長17.5公里,流域面積262.7平方公里。濁漳河古稱潞水、潞川。因其水流湍急,并夾帶黃土泥沙,故名。濁漳河分南、西、北三源。南源發源于長子縣發鳩山,長133.5公里;西源發源于沁縣漳源村西北華山與伏牛山,長81.4公里;北源發源于榆社縣柳樹溝,長129.8公里。南源與西源在襄垣縣甘林村匯合,向東流至合河口村附近與北源匯合后,稱濁漳河,是潞城市、黎城縣和平順縣的天然分界線。自潞城市南馬村入境,流經石梁、上村、常村、續村、西流鄉潞河、古城、西流、南流,至辛安村出境。境內長20公里,流域面積為352.24平方公里。境內還有大南河、百里灘河、漫流河等十多條主要支流。
氣候特征
潞城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9.5℃,年平均降水量503.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434.9小時,年無霜期176天,發展高效立體農業條件優越。
自然資源編輯水土資源
潞城市水資源總量為6.78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河川徑流量為5.84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0.94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為0.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711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0.541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少有的富水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約3652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倍和6倍。其中聞名三晉的辛安泉是華北第二大泉,泉口標高海拔600—640米,泉群年平均流量為11.9立方米/秒,水質優良,屬高鍶低鈉型不含二氧化碳的純天然礦泉水。潞城市國土面積615平方千米,約合92.2萬畝,其中耕地約52.1萬畝,園地約1.1萬畝,林地約5.5萬畝。
礦產資源
潞城市境內礦藏資源比較豐富,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炭、石灰巖、熔劑白云石、石膏、耐火粘土、水泥粘土、磚瓦粘土、陶瓷粘土、硫磺礦、冰州石。金屬礦石有鐵礦石、銅礦等。其中,煤炭分布面積22.2平方公里,原煤儲量約2.4億噸;白云石礦藏面積約20平方公里,儲量約2.2億噸,占到山西省已探明儲量的90%;石膏礦藏面積約10平方公里,儲量為2327.5萬噸;礦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石灰巖分布面積約310平方公里,儲量約5億噸,其中。水泥石灰巖儲量1.7億噸,溶劑石灰巖儲量為0.7億噸,電石石灰巖儲量為1.5億噸。
生物資源
潞城市境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共56科25屬212種。其中天然木本植物26科25屬48鐘,草本植物30科150余種,苔蘚與菌類植物共14種。喬木樹種主要有油松、白皮松、側柏、山楊、小葉楊、旱柳、河柳、椴樹、樺樹、山杏、山桃、杜犁、蠟梅等。灌木種類約有30余種。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類30余種,豆科類15種,菊科類12種,百合科類7種,唇形科類5種,其他科類20種。苔蘚與菌類主要有苔蘚、松蘑菇、木耳、馬皮泡、地衣等。藥用植物也比較豐富。潞城市境內野生動物共83種,其中:獸類(珍惜獸類、毛皮用獸類、益獸類、鼠害獸類)15種,鳥類(肉用鳥類、常見鳥類、益鳥類)23種,爬行類(蛇、壁虎)2種,兩棲類(黑青蛙、林蛙、綠青蛙、蛤蟆)4種,水生類(鱉、黃鱔、小魚、泥鰍、蝦、貝殼、螺等)7種,蟲類(藥用蟲類、益蟲類、害蟲類)32種。
人口數據編輯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潞城市總人口為213944人,其中,男性111293人,女性102651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8.42:100。戶籍人口為205717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9%,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17.55%??側丝谥?,城鎮人口68681人,鄉村人口為145263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潞城市常住人口為22687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2930人,增長6.04%,年平均增長率為0.59%。常住人口中,男性116832人,女性110042人??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為106.17。根據人口抽樣調查,2012年末潞城市常住總人口為229705人,比上年末增加791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56,城鎮化率為50.64%。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2012年潞城市地區生產總值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3.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9:75.7:20.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325元,按201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6708美元。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8.01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56億元,一般預算支出7.4億元。
第一產業
從新中國建立到1978年,潞城市農村經濟以大農業為主,農業生產內部以種植業為主、農村經濟結構比較單一。1949一1978年的29年間,農業產值比重一直徘徊在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94.50~53.15%之間。1978年后,單一的經濟結構才得到較大的調整,到1996年農村社會總產值成倍增長,農業產值占的比重變化分別為:1949年占94.92%,1978年占53.15%,1996年下降為3.29%在農業產值內部,農、林、牧、副、漁五業在農業產值中所占比重的變化為:種植業逐步下降,1949年種植業產值占86.06%,1978年下降為57.47%,1996年為71.22%,比1949年下降了14.85個百分點,比1978年上升了13.75個百分點。林業由1949年的0.50%,1978年上升為2.61%,1996年上升為5.77%。畜牧業由1949年的5.21%,1978年上升為16.67%,1996年上升為22.76%。農業生產結構的特點是種植業占主導地位。在種植業中。又以糧食生產為主,同期林、牧業生產均有不同程度發展。1991年境內開始有漁業生產。2012年潞城市農作物種植面積19593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7925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5153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158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0.41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23814噸,其中,夏糧7182噸,秋糧116632噸。全年全市豬牛羊肉總產量7208噸。其中,豬肉產量5871.5噸,牛肉產量133.8噸,羊肉產量394噸。年末生豬存欄62902頭,生豬出欄70701頭。牛奶產量2223噸,禽蛋產量3441噸。
第二產業
新中國成立后,潞城市工業生產在社會總產值的比重,呈臺階式地向上發展。1949年僅占杜會總產值的6.27%,1965年占16.78%,1970年占25.18%。之后,縣營“五小”(小水電、小化肥、小煤礦、小水泥、小鋼鐵)工業逐步興起,駐潞大型工業企業山西化肥廠、山西水泥廠等相繼興建和投產,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工業產值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1975年為30.05%,1978年為39.79%,1990年為46.91%,1995年為60.81%,1996年又上升為61.34%,工業生產成為主導,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冶煉、化學為主,以機械、五金、紡織、服裝、加工、陶瓷、造紙、食品、化學、編造等為副的工業生產體系,并初具規模。2012年末,潞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全年規模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205.2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8億元。主要產品產量中,全社會原煤產量26.9萬噸,焦炭產量310.7萬噸,化肥產量33.3萬噸,水泥產量277.7萬噸,發電量74.1億千瓦時,鋼材產量55.7萬噸。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5.6億元,實現利潤2.4億元。全年全市具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4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6296萬元。
第三產業
新中國成立后,潞城市境內開始有國營商業。潞城市社會商品零售額1949年102萬元,1978年2656萬元,1996年21161萬元。2012年潞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26億元。分地區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5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9.2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0.9億元。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5個(其中,潞城市圖書館為國家三級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藏書量4.8萬冊。全市電視臺、有線電視臺各一座,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85%。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萬戶,接收數字信號用戶達到1.7萬戶。人均公共體育場館面積1.57平方米。
教育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4所,其中,幼兒園59所,小學90所,初中12所,高中2所,職高1所,各類學校在校人數36312人,其中,幼兒園4865人,小學生16538人,初中生8395人,高中生4546人,職業高中生1968人。全市教師數2991人,其中,專職教師數2698人,包括幼兒園教師207人,小學教師1345人,中學教師642人,高中教師326人,職業高中教師178人。
科技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578人,其中,中級技術以上技術人員2442人。2012年全市專利申請量為114件,比2011年增長24件。
衛生
截至2012年末,潞城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含診所)32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病床位69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48張。衛生技術人員71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34人,注冊護士244人,藥劑人員43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61833人,新農合參合率99.5%。
交通運輸編輯潞城境內東部多為山區,綠色屏障較好;中部多為平川,城市環境宜人;潞城區位交通素有"挾太行雄風,扼上黨門戶"之稱,是晉冀魯豫的重要交通要沖,東連平順通安陽,北出黎城通邯鄲,西接襄垣通太原,南鄰市郊通長治。境內邯長高速公路、長安高速公路、207國道、309國道縱貫東西,邯長鐵路、太焦鐵路、中南鐵路交織,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軍民合用的國內支線機場、山西省第三大機場——長治王村機場位于潞城市區13千米處翟店鎮郭村附近,乘坐飛機出行極為方便。
風景名勝編輯潞城長達3000年的文明史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合室黃龍洞遺址留下舊石器時代先人的足跡;潞河嬰兒墓群的出土文物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習俗風范;辛安原起寺及其青龍寶塔凝聚著唐宋時期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南流涌泉、濁漳飛虹和盧山疊翠、微子清風等新老八景凸現出域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神頭之戰遺址、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等革命文物,載錄著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北村位于潞城市西25千米處的鹿臺腳下,是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總司令部于1938年至1939年第一次長期駐扎的地方。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總參謀長、129師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與中共中央北方局楊尚昆書記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了256個日日夜夜。
八路軍太南辦事處紀念館
八路軍太南辦事處,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太南辦事處,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八路軍在太南地區(舊邯長公路以南黎城、平順、潞城、長治、壺關五縣區)建立的統戰與情報機構。八路軍太南辦事處紀念館,是為緬懷先輩功績,傳承革命精神在潞城市臺東李庚鑫老八路的故居,原太南辦事處臺東情報站,收集當年珍貴史料、圖片、實物進行裝修布展的一處紅色革命紀念館。
高山流水旅游景區
高山流水旅游景區位于潞城市區東北25千米的辛安泉鎮境內,緊鄰309國道,是華北唯一的竹筏漂流,景區設3個碼頭,北起309國道趙店橋,南至千年古剎原起寺,全長11.5千米,景區總面積近10平方千米。景區主要景點有:河道竹筏漂流、休閑垂釣、沙灘浴場等。 綠野漂流旅游景區始建于2007年,景區起點高山流水竹筏漂流3號碼頭下游至辛安橋頭,漂流全長3.5千米,河道落差近20米。游客在劃船漂流時可以體味水上漂流戲水的激情,又可隨時瀏覽河道峽谷兩岸的自然風光。該景區尾端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原起寺緊鄰,兩個景點形成了自然與人文的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