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1995年撤縣建市,位于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東南部碣石灣畔,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至2005年,汕尾市陸豐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及銅鑼湖農場、大安農場、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
位置境域
陸豐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廣東省汕尾市東南部碣石灣畔,
位于東經115°25′-116°13′,北緯22°45′-23°09′。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全縣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陸地面積的31.89%。海岸線長116.5km,海域面積1.26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陸豐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最高點位于陂洋人民廣場鎮西北角的峨眉嶂,海拔980.3米,最低點位于中部東海鎮上海仔村南面,海拔0.1米,最低最高垂直高度980.2米。市內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海臺地)3個地貌類型區。
北部山地山高坡陡,重巒疊嶂,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均在150米以上,坡度大于15度的土地有國營汕尾市羅經嶂林場及市畜牧果林場等;
中部為丘陵區,區內山體渾圓,緩坡相連,絕對高度在15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1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土地,屬丘陵的有大安、陂洋鎮和國營汕尾市紅嶺林場等;
南部為平原區,地面平坦,絕對高度在50米以下,坡度小于5度的土地,屬平原的有東海、城東、上英、甲子、甲東、甲西鎮及東海岸林場等。
土地資源的特點:
一是類型多,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灘涂等,有利全面發展農業經濟。
二是潛力大,原土地生產力較低,潛力未充分發揮;土壤適應性廣,發展旱地作物條件好;多種指數不高,擴大冬種生產有潛力。
三是臺地廣布,宜于發展水果生產。
陸豐市的地層主要屬新華夏和東西構造運動所形成。地質年代最早是三疊系,繼而侏羅系、第四系。巖石主要是由花崗巖、砂頁巖及第四系沖積沙卵石層組成。土壤類型比較復雜,主要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磚紅性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河流沖積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石質土10個土類,15個亞類,42個土屬,70個土種。境內最高山脈不上千米,主要山脈分布于市的北部和中部,環繞市境北、東、西三面展開。山脈走向除南部西山為東西走向外,其余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全市較大的山脈有4條,其中主峰高度在800米以上、山脈長度在14公里以上的為峨眉嶂山脈,從普寧市與陸河縣交界線延至市境內,位于陂洋鎮西北角,主峰峨眉嶂,海拔980.3米,山脈全長59公里,山脈長度在14公里以下的有3條,分別是烏面嶺山脈、獅子嶂山脈和西山山脈其中烏面嶺山脈位于西南鎮西南角,主峰烏面嶺,海拔738.4米,山脈全長15公里,走向為南北向;獅子嶂山脈,位于八萬鎮西北部,主峰三丫石,海拔693.6米,山脈全長9公里,走向為西北——東南向;西山山脈位于金廂鎮東北部,主峰西山,海拔445.8米,山脈全長13.7公里,走向為西北——東南向。
河流港口
陸豐市境內有河流22條,總長458公里,徑流總量23.58億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庫山塘235宗,總庫容量38186萬立方米。主要河流有:螺河、烏坎河、鰲江、龍潭河。
螺河是縱貫市內南北的第一大河,發源于西北部陸河縣南萬鎮和紫金縣邊界附近的三神凸山,河長102公里,“有陸豐的母親河”之美稱,集雨面積1356平方公里,流域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級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和潭西水;
烏坎河為陸豐第二大河,發源于八萬鎮的羅經嶂,全長48公里,集雨面積506平方公里,一級支流長山河(長31公里);
鰲江是陸豐與惠來縣的界河,發源于境內銅鑼湖農場十八尖山北麓,經鰲江水閘匯入甲子港,河長31公里,流域面積273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為140平方公里;
龍潭河又名桂坑水,是龍江的干流河段,發源于普寧市南水凹,流經陂洋鎮深渡村后進入陸豐市境,境內干流河段長15公里,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陸豐水量充足,地表水年產量38.96億立方米(包括客水3.61億立方米),每1/15公頃耕地平均擁有水量7346立方米;地下水4.9億立方米。
陸豐海岸曲折,港口眾多。主要港灣有碣石灣、甲子港、湖東港、碣石港、烏坎港、金廂港、咽港、淺澳港、烏泥港。其中碣石灣位于北緯22°39′至22°52′、東經115°34′至115°49′之間,面積34.5平方公里,為廣東省較大的海灣;甲子港位于甲子角西北處,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十大漁港之一;湖東港位于湖東鎮之東,50噸船可以進出;碣石港位于碣石灣東北部,為國家級漁港;烏坎港位于碣石灣頂部,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港口納潮面積18.2平方公里,入港平均漲潮量750萬立方米。 主要島嶼有甲子島嶼、疊石島、東白礁島嶼、大礁母島、宮仔島、赤礁東島、大士島、羊仔島、北士島、漁翁島、眼礁島、東桔礁島、西桔礁島、刺礁島、頭干島、白礁島、黑大礁島,還有230個暗礁。
行政區劃編輯1992年12月,橋沖、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個鄉建制改為鎮建制80年代的陸豐縣城。1994經省政府批準改原湖陂農場為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副處級),并析陸豐之華僑農場置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縣級)。1995年從博美鎮壓析出軍湖、內湖等6個管區置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碣北鎮并入碣石鎮,同時成立碣石經濟技術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從城東鎮析出后坎、浮州等8個管區置河東鎮。截至1998年止,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管理區,39個居民管理區,1106自然村。(以上出處)1999年,陸豐市轄20個鎮,45個居委會、298個村委會:東海鎮、甲子鎮、碣石鎮、湖東鎮、大安鎮、博美鎮、內湖鎮、南塘鎮、陂洋鎮、八萬鎮、金廂鎮、潭西鎮、甲東鎮、河西鎮、城東鎮、上英鎮、橋沖鎮、甲西鎮、西南鎮、河東鎮。2000年,陸豐市轄20個鎮??側丝?164767人,各鎮人口: 東海鎮
142429、 甲子鎮 94211 、碣石鎮 184767、 湖東鎮 56917 、大安鎮 39442 、博美鎮 46813、內湖鎮 19800 、南塘鎮 84836 、陂洋鎮 29947 、八萬鎮 17431、 金廂鎮 32810 、潭西鎮 48029 、甲東鎮 58607 、河西鎮 27132、 城東鎮 59110、 河東鎮 24277、 上英鎮 18563、 橋沖鎮 39338、 甲西鎮 80232、 西南鎮 23458 、銅鑼湖農場虛擬鎮 15256 、星都經濟試驗區虛擬鄉 7422 、華僑管理區虛擬鄉 1394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2年,陸豐市轄20個鎮(東海、大安、城東、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河西、橋沖、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街道、城東街道、河西街道)、17個鎮(甲子鎮 、大安鎮、八萬鎮、陂洋鎮、博美鎮、南塘鎮、甲東鎮、湖東鎮、碣石鎮、金廂鎮、潭西鎮、橋沖鎮、甲西鎮、上英鎮、西南鎮、內湖鎮、河東鎮),共計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