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縣,隸屬四川省德陽市,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邊緣,是成德綿經濟帶的重要走廊,東接中江縣,南連德陽市旌陽區,西北靠安縣,北與中國科技城-綿陽相鄰。寶成鐵路、成綿樂城際鐵路、川陜公路(108國道)、成綿(京昆高速)高速公路縱貫全縣。 2011年全縣總人口25萬人。2006年4月17日羅江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14個鎮、1個鄉調整為10個鎮。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60.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9年增長15.6%。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5億元,比2003年增長14.5%。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6.9億元,增長70.67%。羅江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范縣。三國遺址白馬關、龐統祠墓、諸葛點將臺、換馬溝、落鳳坡、血墳、古驛道、到灣礫石,大霍山佛教文化萬佛寺、寶鏡寺、南塔寺、李調元故里醒園、云龍山李氏宗祠遺址、李調元讀書臺、奎星閣、景樂宮、李調元紀念館、文昌宮、張任墓、潺廟遺址等旅游景點。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全縣轄1個鎮14個鄉,即:萬安鎮(今羅江鎮和萬安鄉)、蟠龍鄉、御營鄉、文星鄉、鄢家鄉、新盛鄉、回龍鄉、金山鄉、大井鄉、慧覺鄉、河清鄉、寶林鄉、略坪鄉、白馬關鄉,直至民國38年(1949年)。1950年至1984年管轄和隸屬關系均有變動,1952年萬安鎮分置萬安鄉,從蟠龍鄉分置通江鄉,從金山鄉分置馬馳鄉和獅子鄉,雖其管轄鄉鎮增多,但范圍不變。1959年,羅江和德陽并縣后,又將所轄的河清、寶林兩個鄉劃給安縣,其余鄉鎮均并入德陽縣。1984年,撤銷德陽縣建立德陽市市中區;1996年8月,國務院批準,撤德陽市市中區,建立羅江縣和德陽市旌陽區;1996年12月10日,羅江縣正式掛牌建縣。1997年,由羅江鎮析出萬安鄉。2000年,羅江縣轄14個鎮、1個鄉。2004年,羅江縣轄14個鎮(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德安、新盛、慧覺、御營、文星、大井、回龍、廣富、白馬關)、1個鄉(萬安)。
區劃詳情
2006年4月17日羅江縣為10個鎮(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新盛、慧覺、御營、文星、白馬關)。一、撤銷萬安鄉和大井、廣富、回龍、德安4個鎮。二、擴大5個鄉鎮的行政區域。將原萬安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羅江鎮。羅江鎮政府駐羅江縣城。將原大井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金山鎮。金山鎮政府駐金山場。將原廣富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略坪鎮。略坪鎮政府駐略坪場。將原回龍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鄢家鎮。鄢家鎮政府駐鄢家場。將原德安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新盛鎮。新盛鎮政府駐新盛場。
北與中國科技城-綿陽相鄰,距德陽市區23公里,北離綿陽市區28公里,面積447.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羅江縣地勢總趨勢是西高東低。最高點位于西南部白馬關鎮與蟠龍鎮交界的天臺山村毛耳頂,高程0.715公里。最低點位于東南部德安鎮鳥魚橋溝谷,高程0.477公里,相對高差0.238公里,區內大部分地區海拔高程在0.5一0.58公里之間,相對高差在0.03~0.05公里之間,溝谷寬緩,縱坡小。
羅江縣位于四川盆地紅層丘陵區的西北部邊緣,按相對切割深度可分為平壩(I)和低山(II)兩大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可分為河谷平壩、淺切割丘狀低山、中切割丘狀低山和深切割丘狀低山四種地貌亞類。
水文
羅江縣的江河縱橫,水源豐富,發源于安縣鹿巴山的凱江由北向南縱貫文星、羅
江縣城;流經蟠龍,德陽市旌陽區的通江經中江縣、三臺縣后匯入涪江支流。
氣候
羅江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型,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18℃,最高氣溫36.6℃,最低氣溫-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無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時數1260小時。主要自然災害有干旱、洪澇、冰雹、低溫、霜凍等。
自然資源編輯能源羅江能源供應充足,淺層天然氣蘊藏豐富,總儲藏量上百億立方,年采輸量5000余萬立方,有8個鄉鎮通天然氣。 水資源羅江縣水源豐富,發源于安縣鹿巴山的凱江由北向南縱貫文星、羅江縣城;流經蟠龍,德陽市旌陽區的通江經中江縣、三臺縣后匯入涪江支流。凱江上游紋江縱貫全縣48.9公里,綿遠河流經全境12.38公里。水源豐富,有利農灌和水產養殖基地的建立。
人口民族編輯2011年全縣總人口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6萬人,占總人口的89.7%,城鎮人口2.3754萬人,以漢族人口為主。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0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5億元,同比2003年增長14.5%。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6.9億元,同比2003增長70.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21億元,同比2003增長99.98%;一般預算收入1.63億元,增長44.6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1億元,同比2003下降27.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億元,同比2003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761元,分別增加602元和1530元。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60.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9年增長15.6%。在GDP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82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4.41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2.7 %;第三產業增加值10.91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1.1 %。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8.1%,即GDP的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4.7:57.2:18.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6%、79.5%和13.9%。GDP的增長仍然是工業的拉動力最大,工業對GDP增速的貢獻率達到76.01%,即GDP增長15.6%中11.86%是由工業貢獻的。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7.46億元,占GDP比重62.3%(比2009年提高1.7%),按可比價計算民營經濟比上年增長18.1%,高于GDP年增速2.5%。年末,注冊登記個體工商戶為7532戶,比2009年減少28戶;私營企業856戶,比上年增加93戶。個體工商戶登記從業人員1.01萬人,與上年持平;私營企業登記從業人員0.92萬人,比上年增加0.06萬人。2010全年公共財政收入21097萬元,比2009年增加4776元,增長29.3%;其中稅收收入15944萬元,增加4192萬元,增長35.7%。2011年,全口徑財政收入64409萬元,同比2010年下降6.7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3445萬元,同比2010年下降16.64%。在地方財政收入中,一般預算收入21096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9.26%。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支出13558萬元,下降85.81%,一般公務服務支出8829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30.20%、公共安全支出5216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2.16%、教育支出1275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6.08%、科學技術支出57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59.2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96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70.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53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4.82%、醫療衛生支出971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8.01%、環境保護支出2784萬元,同比2010年下降12.12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68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42.92 %、農林水事務支出1411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03.36%。
第一產業
羅江縣承辦全省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工作現場會,啟動新農村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新農村建設年度考核獲全省一等獎。新發展梨、棗、核桃等特色產業1.7萬畝。建成國家、省級糧油高產示范片1.2萬畝。大力推進現代畜牧業“6115”工程,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5個,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456家,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新組建專合社15個、龍頭企業4家。完成訂單農業12.7萬畝?!傲_江貴妃棗”被農業部評定為原產地標識。完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申報工作。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2.5億元,增長3.7%。2010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6855公頃,與2009年持平。耕地保有量2450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2391公頃。2010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9665公頃,比2009年減少323公頃;糖料種植面積39公頃,減少32公頃;蔬菜面積3912公頃,減少469公頃。2010全年糧食產量13.7萬噸,比2009年增加0.14萬噸,增產0.8%。其中,夏糧產量1.93萬噸,減產17.2%;秋糧產量11.7萬噸,增產4.2%;稻谷產量9.31萬噸,增產2.65%。2010全年蔬菜產量11.76萬噸,減產6.7%。水果產量4.78萬噸,增產2.1%。2010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21億元,現價同比增長15.2%。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3%(比2009年上升1.16%)。新發展優質水果7200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23個,適度規模養殖達2445戶,新村聚居點7處。兌現各種惠農政策3869萬元,渠系整治245公里,新增年節水能力336萬立方米,改造末級渠系30公里,整治山坪塘149口,改善灌溉面積0.4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萬畝;實施土地整理 3.5萬畝,新增土地3727畝,改造中低產田4000畝,新建和硬化鄉村機耕道56公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 2000口,新建居民小區及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處。
第二產業
2010年規模上工業企業達到78家,比年初增加9戶。羅江縣全部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2.5億元,工業增加值27.3億元,同比增長27.1%;主營業務收入101.6億元,增長45.4%;利潤總額1.27億元,下降16.6%;利稅總額3.56億元,增長4.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增長5.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8.4%;私營企業增長77.8%。輕工業增長64.0%,重工業增長67.6%。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戶,實現工業總產值72.9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70.6%;主營業務收入72.27億元, 增長73.6%;利潤總額2.01億元,增長69.8%;利稅總額3.65億元,增長63.2%。2010年羅江縣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總產值超5000萬元企業63家(比2009年增加33家),實現總產值97.1億元(所占比重94.7 %),增長45.1%,其中億元企業25家,比2009年增加5家。羅江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59,比2009年提高49%;資本保值增值率106.9%,比2009年上升4.2%;總資產貢獻率10.9%,與2009年持平;成本費用利潤率1.3%,比2009年下降0.9%;流動資產周轉率4.9次,比2009年提高1.2次。全縣勞動生產率262291元/人,比2009年增加67444元。2010年羅江縣投入技改資金16.59億元,同比增長17.2%。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為39.01萬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368噸標準煤/萬元,比2009年下降11.2%。單位GDP能耗1.481噸標準煤/萬元,下降4.18%。2010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01億元,比2009年增長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94萬平方米(貪2009年未完工程),竣工面積7.91萬平方米。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6個,比2009年增加2個,實現利潤509.5萬元,增長44.4%。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羅江縣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82.02億元,同比增長26.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1.02億元,增長25.4%。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額49.63億元,增長21.9%;更新改造投資額16.59億元,增長17.2%。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二、三產業投資分別為21.85億元和49.12億元,第三產業增長69.3%。2010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1億元,比上年增長182.6%。其中,住宅投資3.18億元,增長147.3%;辦公樓投資0.33億元,增長100.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47億元,增長16.8%。2010年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0.32萬套(戶),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0.28萬套。國內貿易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7.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12億元,增長2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23億元,增長13.6%。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0.03億元,增長14.89%;餐飲收入額3.32億元,增長23.88%。分行業中,批發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和其他行業分別增長53.7%、14.5和23.1%。同時,商貿限額以上實現零售額6377萬元,同比增長100.3%。
巨型雕塑《文山瀚?!?作者:羅平)招商引資與對外經濟2011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4.7億元,比2010年增長17.3%,其中引進省外項目資金30.76億元,增長4.2%。納入省政府督辦項目10個,省政府督辦項目履約率達100%;外資到位資金1200萬美元,與2010年持平;外貿出口額530萬美元,下降61%。
交通編輯2011年末,全縣公路總里程568公里,其中:等級公路498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87.7%,等級公路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4.6個百分點。公路總里程中,國道49公里,縣道146公里,鄉道222公里,村道151公里。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21公里,年均公路綜合好路率達86%。亞行貸款項目有33條道路共134.4公里,到2011年底所有道路主體工程已全面完工。文星大橋加固維修、成什綿復線金山連接線建設、綿羅公路羅江段安保和萬佛寺、倒灣兩個歐式招呼站建設完工。金山干道、慧覺干道、略坪干道等干線公路場鎮過境段進行了重建。維修路面6500平方米。各類路政案件結案率為100%。超限、超載和拋灑滴漏的專項治理行動,共查處超限超載和不按規定裝載車輛4590余輛。全年輸送旅客40萬人次。出租車全部安裝了GPS,統一更換使用帶有LED電子顯示屏頂燈。檢查非法營運車輛1600余輛,查處違章59次。整修道路12000平方米,新栽植行道樹2500株,清掃、保潔公路160萬平方米,清理、疏通公路邊溝110公里,涵洞清淤58道,清理公路邊坡、路肩雜草8400平方米,清掃路面堆積物700方。建組道24.55公里。實施G108國道局部改善,路面使用指數達86%。四條村道維修整治。譚秀路、成綿復線至工業園區段改建路基2.8公里。 新建秋水伊人路工程2.7公里道路,新建筒車渡路工程1公里道路,新建翰林路工程1.8公里道路。完成市政工程羅蟠路、濱河路、鳳雛路和白馬關景區主環線一期道路改造、城際鐵路羅江站至縣城快速通道、安平橋、城南體育公園城市廣場綠地及城市油路改造建設。公路縣境內有京昆高速、成綿高速公路復線、川陜公路、羅桂公路、譚秀公路等數條國道、省道,此外還有127條鄉村公路。鐵路寶成鐵路過境,從羅江站可到達北京、西安、鄭州、成都等地。成綿樂城際鐵路在此設站有羅江東站,進一步拉近了羅江同成都、綿陽的時空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