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區隸屬臺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中國黃金海岸中段,境域東瀕東海,南接溫嶺,西鄰黃巖,北連椒江。陸地東西長33.3公里,南北寬18.8公里,介于北緯 28‘2—28‘38,東經121‘13 —121‘40之間。 路橋區內陸總面積274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9.25平方公里。轄4鎮6街道,總人口41.3萬。全區背山面海,丘陵與平原相間;河道縱橫,水網密布,島嶼星羅棋布;淺海灘涂寬廣遼闊,面積達21.33平方公里。路橋的文明源于周代后期徐偃王南渡帶來的先進中原文化。漫長的歷史長河有許多名人曾在此駐足:大書法家王羲之曾到過路橋,留下“右軍墨池”,唐代鑒真大師東渡前曾在香嚴寺講經說法,南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葉適、明代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黃綰曾在路橋居住講學,元末第一支農民起義軍領袖方國珍、元末明初文史學家陶宗儀,書法家美術家柯璜、著名書法家任政和抗日將領陳安寶、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陳叔亮(其子為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主題歌《你和我》詞曲作者陳其剛)也都誕生在路橋。地理環境編輯位置面域
路橋地處浙江中部沿海,中國黃金海岸中段;境域東瀕東海,南接溫嶺,西鄰黃巖,北連椒江。陸地東西最長33.3公里,南北最寬18.8公里;介于北緯28°27′~28°38′和東經121°13′~121°40′之間;內陸總面積27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路橋區背山面海,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河道縱橫,水網密布,金清水系縱貫全境。沿海海岸曲折,大陸海岸線總長26公里;港灣眾多,劍門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島嶼星羅棋布,有黃礁、白果山、道士冠等大小島嶼15個;淺海灘涂寬廣遼闊,面積達21.33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聞名的柑橘、枇杷之鄉。地形以平原為主,是溫黃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網密布,間有孤丘點綴,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條件優越,是糧、棉高產區。沿海灘涂和內陸水域發展海水、淡水養殖潛力大,西北部邊界是沿海低山丘陵區,地勢低緩,盛產亞熱帶水果。
水文條件
河流水文特征:水量豐富,水位變化不大,下游部分河段受潮汐影響。河流均屬金清水系,該水系流域總面積1172.6平方公里(包括溫嶺、黃巖、椒江的部分地區),水源來自黃巖長潭水庫及溫黃交界的太湖山。河流縱橫交錯,本區境內主要有南官河、山水涇、青龍浦、新橋浦、三才涇、一條河、三條河、七條河等,大部分水量經黃瑯南門口金清新閘入海,小部分水量注入椒江或直接注入臺州灣。
氣候特征
氣候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適宜。全年氣溫最低月在1月,平均氣溫6.6℃,氣溫最高月在8月,平均氣溫27.7℃,年平均氣溫16.9~17.3℃,無霜期達241~270天。春、秋兩季各占2個多月,夏季4個多月,冬季約3個月。 路橋區受海洋性季風影響,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80~1530毫米,從東南沿海向西部遞減,降水年際變化較大,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每年3個雨季(3~4月的春雨、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臺風雨)的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氣候溫暖,適于多種作物、果樹生長,利于多熟制農業的發展;光、熱、水三者配合良好,能滿足農作物對水熱的需求。災害性天氣主要有臺風、暴雨、洪澇、寒潮、冰雹等。
行政區劃編輯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準同意臺州撤地設市。設椒江、黃巖、路橋三區。路橋區轄原黃巖市的路橋、桐嶼、峰江、新橋、橫街、下梁、金清、篷街8個鎮和螺洋、黃瑯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金水路1號。2000年,路橋區轄4個街道、7個鎮、1個鄉。2001年6月28日,浙政函[2001]112號批復同意撤銷臺州市路橋區黃瑯鄉擴大金清鎮行政區域:撤銷臺州市路橋區黃瑯鄉,并入金清鎮,轄35個村、7個居委會,駐地不變。2002年,路橋區轄6個街道、4個鎮,46個居民區、287個行政村:路南街道、路橋街道、路北街道、螺洋街道、峰江街道、桐嶼街道、新橋鎮、橫街鎮、金清鎮、蓬街鎮。 截止2013年,路橋區轄6個街道、4個鎮:路南街道、路橋街道、路北街道、螺洋街道、桐嶼街道、峰江街道;新橋鎮、橫街鎮、金清鎮、蓬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