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縣,隸屬于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雅安市東北部,青衣江上游,是5·12汶川地震,4·20蘆山地震重災縣。全縣幅員面積1166平方千米,轄5鎮4鄉46個村(社區)256個村民小組,2014年末常住人口11.95萬,其中農村居民7.86萬人,城鎮居民4.09萬人。
蘆山縣蘆山縣遠在新石器時代即有氏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從事狩獵和農耕。夏為梁州之域,商為氐羌地,周屬雍州,后為青衣羌國地(或說蜀國地)。公元前316年建縣以來,縣名歷經青衣、漢嘉、陽嘉。戰國后期,秦惠文王時漢嘉、始陽、盧山、瀘山、蘆山更替。蘆陽鎮歷為西部都尉、蜀郡屬國都尉、漢嘉郡、縣的治地,亦是紅軍建立的川康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至今已有2300余年歷史。蘆山自秦置青衣道至蜀漢陽嘉縣,境域包括今蘆山縣全境和寶興、邛崍、名山、雅安、天蘆山縣(市)的部分地。唐、宋、元時,縣境包括今寶興縣靈關,邛崍市火井,大邑縣唐王壩、白杉崗等地。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全楊、高土司侵占婁關和太平山區,轄地縮為靈鷲山以南。解放后于1951年1月,將太平山區劃歸蘆山縣,境域至今未變。 行政區劃編輯蘆山縣轄5鎮4鄉:蘆陽鎮、飛仙關鎮、雙石鎮、太平鎮、大川鎮、龍門鄉、思延鄉、清仁鄉、寶盛鄉。下轄46個村(社區)256個村民小組。
蘆山縣位于四川盆周山區西緣,雅安地區東北部,青衣江上游。北與汶川縣連界,東北與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毗鄰。地跨東經102°52'至103°11',北緯30°01'至30°49'.縣境南北長86.6公里(飛仙關至斷頭巖),東西寬:北部為24.4公里(蘆、崇、大三縣(市)交界點至二十四凼),中部為19.42公里(蘆、大、邛三縣(市)交界點至大甕頂),南部為17.2公里(蘆、邛、雅三縣(市)交界點至六臺山)。幅員面積1364.42平方公里??h城距雅安31公里,距成都156公里。
氣候
蘆山縣屬中緯度內陸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偏少,夏濕冬干。降雨量集中在每年6月~9月,7、8月最多。
地形地貌
蘆山縣多為河谷平壩地帶,地勢北高南低。蘆山縣境內最高山為南天門,海拔3842米,最低點為向陽壩,海拔686米。
水文
蘆山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清源河,經大巖峽穿越全境至蘆陽鎮注入蘆山河。長8.76千米,流域面積55.0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93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蘆山縣森林面積57萬畝,活立木儲量400多萬立方米;竹林面積12萬畝,蘆山縣有大、小熊貓,金絲猴.羚羊、蘇門羚、貝母雞、水獺、布氏哲羅鮭以及蘭花等珍稀觀賞動植物。
水能資源
蘆山縣水能資源可開發量57萬千瓦,已開發10萬千瓦。
礦產資源
蘆山縣礦產資源以紅花崗石聞名,加之黑色、綠色花崗石和漢白玉大理石礦儲量達10億立方米以上,鋁土礦14儲量8000多萬噸,富礦占三分之一;煤炭儲量7300萬噸。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據2014年公安戶籍年報顯示,全年出生人口1073人,人口出生率8.77‰;死亡人口672人,人口死亡率5.49‰;人口自然增長率3.28‰。年末常住人口11.9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09萬人,鄉村人口7.86萬人。城鎮化率34.2%,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民族
蘆山縣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經雅安市統計局審定,2014年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8.02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6.52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80.6%和14.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423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5:59.7:22.8調整為16.6:61.2:22.2。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占GDP的63.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億元,下降1.4%;第二產業增加值14.73億元,增長17.7%;第三產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9.8%。
農業
2014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580公頃,增長0.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301公頃,下降2.4%;藥材播種面積701公頃,與上年持平;蔬菜播種面積2957公頃,下降0.5%。全年糧食總產量4.58萬噸,比上年增長0.7%,其中小春糧食增產1.3%;大春糧食增產0.6%。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4204噸,增產0.7%;煙葉產量60噸,減產25.9%;蔬菜產量5.59萬噸,減產0.3%;茶葉產量589噸,增產13.1%;藥材產量8355噸,與上年持平。全年生豬出欄9.85萬頭,比上年增長1.9%;牛出欄2286頭,增長1.2%;羊出欄8710只,增長0.7%;兔出欄15.15萬只,增長5.0%;家禽出欄57.47萬只,增長3.0%。肉產量、禽蛋產量分別增長2.1%、2.6%。全年完成荒山荒(坡)地造林2166.67公頃。年末實有森林管護(國有林)面積56648.8公頃。年末森林覆蓋率66.9%,比上年提高0.41個百分點。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3.5公頃,比上年增長4.1%;水產品產量500噸,增長25.0%。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70公頃,年末有效灌溉面積4090公頃。全年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公頃,累計38公頃。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1.55萬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6.1萬千瓦。全年農業生產用電量257.92萬千瓦時,增長146.3%。
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8%。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5.05億元,增長35.3%。其中:水電工業增長19.2%,高載能工業增長37.0%,紡織工業增長32.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34.3億元,增長36.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71億元,增長24.2%;實現利潤總額1.03億元,增長418.6%;實現利稅總額1.93億元,增長54.8%。產品銷售率達97.85%,比上年增加0.83個百分點。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12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年末有資質的建筑企業2家,實現總產值1億元,增長53.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4萬平方米,增長15.9%;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3.1萬平方米,增長23.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2.2萬平方米,增長51.6%。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15億元,比上年增長45.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24億元,下降20.3%;第二產業投資12.96億元,增長164.2%,其中工業投資12.36億元,增長202.4%;第三產業投資33.95億元,增長36.5%。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61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商品房施工面積27.4萬平方米,增長90.2%。商品房銷售面積0.5萬平方米,增長87.0%。
國內貿易及旅游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3.4%。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24億元,增長13.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6億元,增長12.8%。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041萬元,比上年增長32.9%,其中商品零售額5211萬元,增長31.6%。全年接待旅游者70.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6.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4.28億元,增長90.5%。
對外經濟
2014年引進到位資金總額38.4億元,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引進省外到位資金25.47億元。全年實際使用外資30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2.5%。全年進出口總額48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9.5%。其中,出口額19萬美元,下降75.3%;進口額465萬美元,增長201.9%。
交通、通信和郵電
2014年完成貨物周轉量1902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4.6%;完成旅客周轉量6138萬人公里,增長3.1%。全年郵電業務總量7215萬元,比上年增長19.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40萬元,增長8.6%;電信業務總量6675萬元,增長20.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5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9.78萬戶?;ヂ摼W用戶1.33萬戶。
財政和金融
2014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111萬元,比上年增長74.7%,其中稅收收入7166萬元,增長110.5%。地方公共財政支出55.11億元,增長57.8%。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1.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9%。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35.32億元,增長22.7%。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4.24億元,增長18.8%。
社會發展編輯教育
2014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0所,在校生15788人,教職工1302人,其中專任教師1220人。共有小學9所,招生1085人,在校生694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2所,招生1346人,在校生4058人;學前教育28所,招生2692人,在校生3241人;普通高中1所,招生536人,在校生1543人。
文化
2014年末全縣擁有藝術表演場所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9個(其中省級示范鄉鎮綜合文化站2個),公共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40個。 年末共有博物館1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 農村廣播“村村響”建成投入使用,無線數字電視全面開通。年末無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1座,中短波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5.0%;電視綜合覆蓋率90.0%。有線電視用戶1.25萬戶。
衛生
2014年末全縣醫療衛生機構139個(含村衛生室34個,個體診所90個),其中醫院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個;床位771張,衛生技術人員378人,其中執業醫師112人,執業助理醫師53人,注冊護士155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9人,注冊護士12人;鄉鎮衛生院9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5人,注冊護士38人。全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是98.8%和65.2%。全年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72.81/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部涉農鄉(鎮),全年參合率99.7%。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提高到65.2%。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189.8/10萬。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為2.82‰。
科技
2014年全縣共申請專利11件。新增專利實施項目2項。全縣申報省級科技項目11個、市級科技項目4個,到位項目資金189.9萬元。全面加大科普知識宣傳,蘆山科技館順利開館,全年接待參觀者2萬人次。
體育
體育健身工程投入力度加大,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2014年全年共建設全民健身路徑50條,當年新建8條。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個。年末全縣共有體育館1個,全年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2萬人次。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9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工資性收入16064元,增長7.9%。人均消費性支出5406元,下降41.4%。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3.2%。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311元,比上年增加914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工資性收入4812元,增收1283元,增長36.4%;家庭經營純收入2428元,增收296元,增長13.9%;財產性純收入231元,增收148元,增長178.3%;轉移性純收入840元,減收813元,下降49.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03元,增長17.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8.2%。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5萬人(含退休人員9517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2.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0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不含失地農民)2783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239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617人。全年納入城市低保人數3609人,農村低保人數5845人。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200.67元和90.43元,分別比上年提高0.16元和5.13元。符合條件的五保供養對象全部納入供養范圍,共計726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人數307人,集中供養率42.3%。養老服務設施總床位數313張。農村困難群眾門診救助人次均標準達到213.75元,比上年提高34.1元。
歷史文化編輯
樊敏闕蘆山秦并巴蜀之際建縣,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縣城因系三國時蜀漢大將姜維屯兵時所筑,故又稱“姜城”??h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樊敏闕及石刻、平襄樓、青龍寺大殿和省級保護單位王暉石棺。八月彩樓會(包括蘆山花燈和蘆山慶壇)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博物館館藏文物9000余件,尤以漢代文物聞名海內外,漢代石獸占全國同類文物數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蘆山又有“漢代文物之鄉”的美譽。1992年,蘆山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縣。 2008年5月12日14時27分59.5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